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重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 初读,感知全文。1、 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 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 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 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 2自然段 ) 奇异( 3-4自然段 )三、 再读,感悟全文。1、 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 长5044米 平均深:2268 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 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5、 指导朗读:6、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2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 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 解题: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三、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辞(c)、 唯(wi)。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 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 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 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八、 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 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 “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