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造体会_第1页
农民工创造体会_第2页
农民工创造体会_第3页
农民工创造体会_第4页
农民工创造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绘画)毕 业 论 文学生姓名白露学 号081001031院 (系)美术学院专 业美术学(绘画)题 目 农民工创作体会指导教师王嘉澍 教授 2014年5月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农民工的创作体会摘要:本创作报告通过分析梳理农民工的创作体会,阐述“师古人”、“师造化”在油画创作中如何得一体现,以及画外之功对创作的影响。农民工的创作以朴实的农民工工作状态作为创作素材,期望通过作品,向人们展现出农民工的艰辛的工作环境以及他们面对困难依然乐观的心态,阐述他们对生活的美的向往。在作品中,通过再创造并以油画的笔法勾勒出农民工的工作状态,以此表达对农民工精神的崇敬之情。关键词:农民工; 油画创作; 创作技法Abstract:This writing repo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reation experience of combing Migrant workers, t the ancients and nature how to get a feature in the oil painting creation, and all the work of the impact on the creation.The cre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simple migrant workers work status as material, hoping, to show people out of the hard working condi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face difficulty remains optimistic state of mind, beauty of life they desire.In his works, and creation through again to painting brushwork draw the outline of the working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to express the admiration for the migrant workers spirit.Key words:Migrant workers;Oil painting;Writing techniquesIV目 录一 引言1二 油画概述1(一)油画的起源及发展1(二)油画中的笔触1(三)油画的艺术风格2三 创作过程解析2(一)作品灵感来源2(二)创作手法2(1)画作的人物造型处理2(2)画作的色彩处理3四 创作总结3参考文献3一 引言 结合创作背景来谈农民工的制作过程。近年以来农民工阶层的生活形象愈发受到艺术家的青睐,诸多艺术工作者皆在创作中将其作为重要的绘画题材,此类现状的呈现,吻合了艺术源于生活,取自生活的创作理念,艺术家将自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倾注于笔端,演化为一幅幅现代写实的油画作品,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所诞生的农民工形象可以看出:诸多蓬头垢面的农民工形象,所传递出的是一幕幕真实的社会剪影及生存状态。 二 油画概述(一)油画的起源及发展油画于600年前诞生于西方,是由荷兰画家凡艾克发明的。他发现用亚麻子油代替蛋清调和颜料可以使颜料粘稠,能层层覆盖,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在19世纪以前,画家们都是在室内作画,到了19世纪的画家莫奈和他的朋友们觉得画历史很无聊,他们喜欢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去关注光线的变化。这时画家们从室内走了出来,到室外作画去追求色彩和光线的直接感受。这时他们使用的是直接画法,油画颜料的特质使得画面可以有堆砌感,而油画笔捺、点、堆、刷这些技法,也使画面出现凸凹的效果。在看印象主义绘画的时候,我们需要整体的来看,通俗的说就是“宜远看”才能发现作品之美。对于远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评论提香的晚期作品时说:“这些作品中的风格却是和他的早期作品迥不相同。他的早期作品刻画精微,既宜远看,也宜近察。他的晚期作品却用笔奔放,近看混乱不清,远看却完美浑成。”同样的,看待西方绘画笔触的视觉效果在中国古代也有论述。北宋初年南方山水画派代表董源,用水墨皴染画法来表现江南烟云变幻的景色。(二)油画中的笔触一幅油画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的选题、构图、用笔肌理、用色等,都能让我们直接的感受作品。所谓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然是技术因素的一种,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油画历史的发展中,在油画的古典时期,人们崇尚模仿自然、在审美上要求崇高,为此,古典主义画家追求逼真,尽量不留下笔触,而常让画笔来回涂抹,画面自然,接近物体的形貌,如用稀薄的颜料,渲染出缥缈的云天和明净的水面,而用浓重的颜料,重叠堆砌的笔触塑造出坚硬的岩石和厚实的土地笔触与物象表面贴切吻合,造成很强的真实感。此时笔触淹没在物体的形象之中。 (三)油画的艺术风格 油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材料丰富,许多艺术家片面的强调“观念”至上,对油画的传统表现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其中抽象表现主义使笔触的作用发展到了极致,使它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手段。油画作品中笔触的不同体现,不仅是作者个人艺术风格的表达,同时也为作品的审美价值增加了砝码,在它的运用处理中溶入了艺术家的技能素养、心灵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应该对笔触在油画艺术中的发展、变更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其在油画艺术表现上的价值,才能体会到笔触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三 创作过程解析(一)作品灵感来源而在美术专业绘画中,油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文化蕴含,在绘画之前,首先思考的是当以什么主题为绘画语言,本创作以最为朴实的劳动者农民工为核心展开绘画,以其工作状态与现状为主题,他们在工作时已经进入一忘我境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个状态是极其美丽的而附有渲染力的,所以我决定利用我所学的知识以及我所掌握的绘画技巧,把这个美丽的瞬间描绘出来,让这一瞬间成为永恒。让人们透过画面,能够了解农民工、认识农民工,体验农民工生存的无奈与艰辛,并引发人们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种创作方式,是以精神层面作为出发点,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探索和思考。(二)创作手法(1)画作的人物造型处理在油画中线条是比较有效率的造型手段和空间的手段。本次创作中人物的造型多采用线条勾勒,然后再塑造体积,人与背景之间采用轮廓线区分开。而人物与背景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则借鉴了东方传统绘画表现方式,用线的虚实、穿插,叠加等表现方式呈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心理上的空间感。作品运用平面化的表现方式,画作中农民工的形象运用线的方向、互生、互让、相互推移以及线的穿插、分合表现出体积感和前后的层次。毕业作品中的线条在讲究唯美的同时体现出强烈的装饰特征。采用写实方式表现人物的脸部和躯体局部,对画面农民工的面部五官表情、肢体结构比例等要素并没有过多的重视,而是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了服饰纹样、背景装饰上。当我们看到这幅作品时,我们的目光似乎总会随着装饰的线条在画面上游弋、寻觅。因为那些变幻、极具动感的线条时而若隐若现,纤细如流动的发丝,难觅踪迹。时而曲折起伏、绵绵蜿蜒,没有归宿。时而以面生线,以线成面,线面交替,错综变化。线条在画面谱写着独奏、变奏或协奏的乐章。欣赏者的视线随着线条的流动而不能自已地寻找着它们的归宿和源头,也在线的视觉冲击中体验着动感和韵律。线,让作品增添一种新的张力。表现出千变万化的线条的装饰感,画中除人物的头部、手部描写较为写实之外,衣装、背景均用大量线条及线条组成的面来分割画面,并加入抽象而富有秩序感的图案或符号,画面中充满了装饰性的线条,显示出唯美的特性,生动的表现出农民工辛勤的劳动美以及他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2)画作的色彩处理画中人物是几位工作中的农民工,因此在画作的色彩处理上,用柔和的暖色调作画,画面中大面积平涂的块面色彩与细节描写互为映衬。同时,将装饰趣味引入到绘画的表现中。我的画在黄色基调下,有计划地分布以黄色和绿色等色系,为了打破色彩的单调,在绿色和黄色色块上又点缀以白色的小色块,使得画面在取得色彩谐调的同时形成有节奏的变化。用色以平填为主、色块并列,色调和谐,除了略有凸出的人物形体,其他均用大面积的色彩平涂。二维的线性处理手法与平涂的色彩共同营造了画面和谐的装饰效果。背景和人物服装上有规则的点缀着小面积的白色与绿色,在黄色的包围下显得格外生动有灵气,打破了画面单调、平板的感觉。画中农民工坐在绿色的草地上,双手放于腿上,整个画面显出了个深思的农民工,整个画面的色彩取得了统一与和谐的效果。 四 创作总结 本次毕业作品设计中,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验,整个过程都抱着尝试和摸索的态度去完成。从立意构思到章法安排,再到笔墨组织等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诸多问题,带着问题思考,尽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留白多了觉得空,少了觉得挤,在画面的留白上反复推敲。在反复的思考当中,不仅对绘画的技法做一总结,而且对绘画的理念也有所升华,创作收获甚大。我们现在是一名美术专业学生,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位艺术家,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画笔以独特的变现手法把它描绘下来。参考文献1谢朝玺. 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D.西南大学,2012.2吴梁君. 中国南北风景油画地域风格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2.3孙尧. 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4刘艳. 中国意象油画中的“笔意”表现研究D.延边大学,2013.5戴瑜. 何多苓女性题材油画创作分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3.6王少欣. 意象油画之于当代审美取向D.南京艺术学院,2013.7潘磊. 油画笔触的演变及其审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8孟维雨. 我的油画风景创作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9李昌菊. 油画民族化再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10王伯勋. 油画民族化D.中央美术学院,2012. 致谢 在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期间,从选题、方法和思路、确定到布局到完成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