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三、教学难点 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三)、进入课文:请大家带着问题(全班读/抽读/默读)全文。任务:在读过程中划出段落序号;找出文中生字词;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生字教学sh hung s 什 物 惊 惶 瑟 缩 sh宽 恕ch lng dng xin w b 丫 杈 伶 仃 嫌 恶 可鄙zh n du 掷 虐 杀 堕 y苦心孤诣qio cu m w gng chng憔 悴 模 样 蜈 蚣 惩 罚多 音 字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sh 什物 m 劳模什 模 shn 什么 m 模样 凶恶恶 恶心 w 嫌恶内容概要(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概括)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毁掉了弟弟的风筝,二十年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2)写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34)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第三部分(58)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第四部分(912)我想讨小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四). 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五)课文分析思考: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我”受封建的老幼尊卑的家规思想的影响,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2文章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整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烘托出我的悲哀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悲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内容二、分析文章(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时过境迁,二十年过去了,一切只是往事,所以说是久经逝去。现在,在北京,看见天空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第二部分(34自然段)1.找出文中对小兄弟入迷情状的描写的词句,说说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三自然段)入迷情状: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她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让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我”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三)第三部分(58自然段)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一下子意识到当初不准小兄弟放风筝是错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3 .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作者扼杀了小兄弟喜欢游戏的天性。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4. 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但是当作者想要给弟弟道歉时,弟弟却说出“有过这样的事吗”,让作者想要补过的心倍受打击,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四)第四部分(912自然段)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精神的虐杀,弟弟却逆来顺受,全然忘却。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表现出了封建的老幼尊卑传统观念对于儿童天性的抹杀。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而 “我”沉重的心情也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五)课堂总结 文章主题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精神的虐杀,弟弟却逆来顺受,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表现出了封建的老幼尊卑传统观念对于儿童天性的抹杀。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莺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莺的特性,体会作者对莺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可爱。教学重点分析归纳莺的特性,体会作者对莺的感情。教学难点:(1)品味语言的优美。(2)学会细致观察。教学设想:1.在重难点的突破中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教学。2.教学中贯彻读中求知,品中悟情,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作者对莺的喜爱之情。课时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举个例子谈谈。(生自由交流)2.师:大家都喜欢小动物,谈的小动物都是那样可爱。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小鸟(投放莺的多媒体课件,认识莺,创设情境)。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它。(板书课题)3.师:有关莺你知道哪些知识?(交流展示收集到的莺的图片,莺的知识,渗透一点生物学科知识)二.整体感知1.简介教案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莺选自百兽物语,李玉民等译。)2.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多媒体放伴奏音乐,力求欢愉生动。)3.学生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解决字词。(指导学生掌握词语,要字不离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掌握的词语、生字有:阴霾休眠欢畅栖息涵养恬静无忧无虑千呵万护销声匿迹迁徙等。4.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圈画出精妙点)给莺加修饰语,例_的莺,根据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点拨学生交流。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一般情况只有一个中心句,它大多放在段首,有时也放在段尾,个别情况下才放在段中。陈述性的段有时没有中心句,但可综合概括出全段的中心意思。概括文章每一段的大意,可找中心句,也可以自己归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完成,即比比谁找得快,找得准。各段大意明确后,表扬完成得好的同学)(可能:A在森林的主人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泼、灵巧、轻好动。B莺雀的外形并不漂亮:它们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C课文介绍了莺的生活习性: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也不缺乏温情。D莺家族中的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E莺的生存处所:有花园、有林阴大道和树丛,有大森林,有芦苇荡,莺布满大地各个角落。)三.品读赏析。1.学生反复读课文,品读文章的精彩之处,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标出不明白的地方,思考揣摩,教案(教师指导学法:品味语言从写法、修辞、用词等角度去领悟作者的感情。大屏幕投示:用词美,我喜欢_因为它写出了_;修辞美,我欣赏_因为用_写出了_。)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作点评3.全班合作学习,品读悟情。A.比如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自然界萧条冷漠的冬季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两相对比,更突出了春的魅力。B.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莺的可爱性情。)C.有些住在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同上题学法。明确:住、钻、藏等动词的运用,把小鸟人格化了,体现了莺的活泼好动、灵巧和生活习性的特点。)D.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天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明确:本句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场面,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把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又饱含着作者对这种小鸟的喜爱之情。)E.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学法指导:通过品味词语的妙用来品句子。明确:唤醒、焕发两个动词的运用,突出了莺的出现给大地带来了新的气象,饱含着作者对莺的喜爱、赞美之情。)F.最后一段。(明确:这段介绍莺动听的歌声。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强调了黑头莺是众多莺类中叫得最好听的一种。它声音最流畅,歌喉轻快纯洁,歌声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唱歌的时间最长。春天的唱诗班,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春天众多的鸟类大合唱。这一段,作者把对莺的赞美推向高潮,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多美的语言啊,在黑头莺的独唱中,结束了全文。这时候,作者情不自禁地写道: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教师指导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作者心中的无限感慨,自然从胸中流出:这是对那些争名逐利、煞费苦心的人们的含蓄地批判。试想,面对这样的幸福鸟歌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以这句话结束全文,发出感叹,流露出作者对莺和大自然中生命世界的喜爱和赞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喜爱和赞美的感情和语气朗读这一段)4.交流提出疑惑。(1)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明确:文章并不是一开始就写莺,而是从萧条冷寂、毫无生气的冬天写起,引出鸟类的回归,唤醒大自然,然后再写莺的出现。这是把莺置于一个具体季节的背景中,像舞台人物的出场一样,先有一个蓄势的过程。这比那种开门见山落笔就对莺进行说明的写法,显得更有波澜,更富有文学性。)(2)作者在第三段赞美莺无忧无虑时,又对它产生了惋惜之情。作者惋惜的是什么?这段为了介绍莺的什么特点?(明确:作者为莺的暗淡而感到惋惜,这一段就是为了介绍莺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的特点。)(3)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莺不让人喜爱的毛色呢?(明确: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不仅要有文学性,更要有科学性,所以要让读者了解莺的外形体貌、生活习性,否则就起不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这段对莺毛色暗淡的描写,并不损害它在读者心中美好的印象美好并不等于完美。莺的可爱,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