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詹天佑》最新导学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詹天佑》最新导学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詹天佑》最新导学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詹天佑》最新导学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詹天佑》最新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詹天佑最新导学案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詹天佑最新导学案课 题 5、詹天佑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4、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重点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通过画图、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和开凿隧道的方法。知识链接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读中学时,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学法指导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学 习 过 程第一学时一、课题导入。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对照生字表自己识字。对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读几遍,字形复杂的字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3课堂讨论重点生字的识记方法。四、理解词语。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五、造句训练。1弄清词义。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1)“赞叹不已”一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2)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造句。2让学生用“赞叹不已”造句。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然后用笔画出读不好的句子。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3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4对于全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范读来指导。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把最使人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2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动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写下了什么批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第二学时一、导入。二、理清课文结构层次。三、学习第一段。1让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2“杰出”是什么意思?(才能成就出众,超出一般人。)四、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让学生画出有关句子自己再读一读。2理解这一段中的重点句。(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3)指导朗读。五、学习课文第三段。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2指名说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通过读课文,可以找到文中描写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的语句。3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没有屈服,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1)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先让学生将前面画出的句子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特别要注意这句话。(2)詹天佑对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对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智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教学时可这样安排:让学生读懂这一段文字,说说什么叫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明白了,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简单示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施工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詹天佑为什么敢于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勘测工作极其周密,没有丝毫差错。从而更能体会出詹天佑的科学态度和杰出的才能、智慧。(3)对于青龙桥附近火车爬坡的问题,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对于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刚才学习“开凿隧道”这部分内容的三个步骤自己学习。学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也可以制作简单的模型示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4詹天佑是怎样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首先,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其次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最后詹天佑有勇于创造的智慧和才干。这几点充分证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六、学习课文第五段。1自由读第五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找到有关句子画下来。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问:“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外宾们会怎样赞叹?“赞叹不已”的意思是不停地赞叹,外宾们可能会说:“詹天佑留下的工程真了不起。”“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中国人了不起。”以此再次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备 注归纳小结课文中还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请大家再读这些语句,学习课文中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在以后习作中运用。课堂检测1、辨字组词挟( ) 挠( ) 施( ) 桨( ) 垠( )狭( ) 绕( ) 拖( ) 浆( ) 银( )陕( ) 饶( ) 驰( ) 奖( ) 艰(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要挟( )阻挠( ) 藐视( ) 竣工( )3、根据文字,用简图画出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凿进方法(用箭头表示凿进方向)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附送: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寓言所揭示的道理。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合理的现象,补写内容,提升认识,明白道理。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完成板书)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回顾历史故事。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 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四、创编故事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