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 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 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 人教版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泉水吧?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二、范读课文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2、学生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1、自由读,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6)。2、指导学生分段朗读。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读第二段(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句)(3)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3、读第三段(1)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五、总结、扩展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2.练习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教学准备图、投影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颐和园吧,你们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又大又美丽的公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我们随着笔者一同前往中外闻名的颐和园,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园内的美景?(教师板书课题。)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指名读或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着重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有6个自然段,又用同并异分的方法将课文分为5段。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2.练习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教学准备图、投影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逐段学习,理解内容(一)默读第1段。思考:颐和园的特点是什么?(又大又美)(二)指名读第2段。1.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儿的?2.长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三个意思)(l)长是从哪儿看出?从整体和外部介绍。出示投影片(和图)。“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一句用翔实的数字,突出长廊的长和间数多的特点。长(一眼望不到头),具体数字700多米,273间(说明它很长。)(2)从内部介绍长廊,横槛上五彩的画。(3)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这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学生体会长廊彩画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展开讨论。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齐读第三段。思考:1.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哪些特色?(出示图)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黄色琉璃瓦。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耸立。2.耸立说明什么?(排云殿高)一排排说明什么?(占地面积大)3.登上万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划出表示颜色的词)重点讲了昆明湖景色及特点。(出示投影片和图)“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让学生体会:这句抓住了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指名读第4段。1.这段都介绍了什么景物?长长的堤岸湖中心小岛十七孔桥2.重点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出示投影片和图。“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句让学生体会:句子是抓住桥洞多、石柱多、雕刻的小石狮子多的特点来描述十七孔桥。再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五)齐读第5段。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师生讨论,畅所欲言。表达了作者赞美的感情,与第1段相呼应。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听录音三、总结全文(一)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指板书)(二)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三)文中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2.练习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教学准备图、投影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在背诵前先读懂这段写什么?共有几句?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理解基础上再背。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记忆及理解的能力,长此坚持下去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学习生字词(一)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认识生字,让学生自读生字并组成词语。(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点拨。1.学习形声字:廊 阁 煌 葱掌握形声字的特点,了解哪一部分是形旁?哪一部分是声旁?你是怎么记的?2.旧字加偏旁:有郁 是堤 周雕3.去偏旁。珠朱 棍昆4.换偏旁。膝漆5.难字的笔画。“爽”应先写“一”,最后写“爽”6.区别形近字:裁栽 最后一笔是点。党赏 下半部不相同。要注意这些字的区别,不仅从字形、读音方面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从字意或用字的语言环境不同加以区别,这样学生才能记忆深刻,减少错别字。7.要读准字音:以上是学习这14个生字的7种方法。对于生字的学习,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解决了“音”,理解课文时解决了“意”,理解文章之后解决“形”。(三)掌握下面的词语。用带点词造句。宫殿 长廊 红漆 雕刻 神清气爽 葱郁 堤岸 朱红 辉煌 隐隐约约 耸立 远眺(四)理解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横槛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