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1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1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1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1教案 沪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1教案 沪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1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段,背诵课文第1、2节。2.学习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3.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教学重点】1.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2.体会画家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名画,初读画面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沐浴在艺术的殿堂里,请大家先欣赏几幅世界名画。出示4幅名画。2.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其中的一幅画。板书:一幅名画出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课文中就有一段对这幅画面的描写。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齐读)4.这幅画是谁画的呢?出示第二小节。介绍列宾。5.那么这幅名画是怎么诞生的呢?板书:诞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二、了解原因,再读画面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名画的诞生源于列宾在涅瓦河上的一次游览。我们跟随列宾一起去看一看。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节。想一想,涅瓦河上的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找出有关词句。3.生交流,师归纳板书。4.出示第四节,引读。5.说话训练 出示: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看到 _,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6.如果此时你是列宾,目送着纤夫,心里会怎么想?7.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文字(第一小节),肯定能读得更出色。出示第一节,指名朗读。三、感受过程,三读画面1.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列宾心里总忘不了纤夫那疲惫痛苦的神态,所以两年以后,他来到了伏尔加河与纤夫们生活在了一起。列宾是怎样创作这幅画的?指名读6、7节。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要点板书。3.说话训练出示:两年后,他 _,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4.在这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学生谈感动的地方,结合朗读,进一步体会画家的勤奋和刻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成为名画,是由于作品蕴涵着作者对纤夫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它的诞生,还在于画家列宾的刻苦。5.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了解了画家的勤奋、执着,了解了这幅名画所蕴含的意义,第三次看这段文字,肯定能读得更出色。出示第一节,朗读。四、读写结合1.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顺序来介绍这幅画的呢?从哪些方面介绍画面上的纤夫?2.我们在介绍一幅画,或者是一个场景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清楚。抓住衣着、神态、动作,颜色等写具体。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幅画。3.提示试背4.选择画面,仿写。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一幅名画的诞生 2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学生能准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意思。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训练,理解关键句段。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教学重点: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教学难点:在重点语段的学习中,学会理解关键句段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背景解读,感受名画。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齐读课题)回家预习了课文这幅名画的名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 理解:纤夫师:纤夫就是以为他人拉船为生的人。2、介绍列宾。(师作简介。)3、介绍名画在这幅画面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生动地刻画了纤夫的内心世界。除此以外,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所以这幅画在1873年展出的时候,评论家认为这是俄罗斯画坛的奇迹。4、借助朗读,感受名画:1)了解画面内容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份了解,一起走进名画,课文的第一节就写了名画画面的内容,轻声快速读,想想按作者描写的顺序,画中分别画了些什么?小结并引读:作者就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画面所画的(怎样的)天空?怎样的伏尔加河?2)齐读第一节,理解纤夫的艰难。师:那么又是怎样的纤夫呢?让我们读这段文字来感受。背景介绍,体会纤夫的苦难。(出示投影)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了解背景后引读第一节)(师:步子再沉重些,节奏再慢些,身子前倾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名画,那么为什么把这幅名画的完成称为“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打开书,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做了些什么?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交流板书:1868年 留下印象1870年 共同生活 勤画素描1873年 反复修改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一)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这幅画完成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列宾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3-7小节,用直线画出与这幅名画的诞生密切相关的句子。(二)交流、相机教学: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这是列宾画这幅画的原因)1、圈出表现纤夫的苦难生活的词语。师:再读句子,圈出一些关键词语,说说你从这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什么?2、交流,相机教学:(1)理解:肮脏和褴褛;理解“肮脏”(师: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肮脏的?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感受他们因生活所迫。理解“褴褛”(师:“褴褛”的意思。书空。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褴褛的?从中又感受到什么?感受他们苦难得生活。结语:在对纤夫衣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纤夫的贫穷和苦难。(2)理解“凝重”师:这是一个表示人物神情的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压迫、痛苦。引读句子。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你看,他们?(引读句子) (4)指导朗读。看着这些,列宾的内心怎能平静,那么“天啊”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用惊讶的语气读。(生读句子)生:同情。(生读句子)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一句。2、说话练习: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时,他会想写什么呢? 说话练习: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列宾心想: 。*交流怎么做的:过渡: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那么两年以后他来到彼得和勒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仔细地观察着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 “他勤奋地工作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根据关键词自已质疑,解疑。师:再读读这三句,有什么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吗?2、交流。预设问题:为什么列宾要观察者哪些与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为什么列宾要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为什么列宾要抚摸那些铁铸般的粗壮的手?纤夫的身体中蕴藏着怎样的力量?为什么说他们的眼睛是善良的?从铁铸般的粗壮的手中感受到什么?(细碎的问题提出后就解决,对第一句句子中的问题先不解决。等其他问题解决之后再回到第一小节。)师:刚才同学们针对第一句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不少问题还很有质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句句子,相信一旦读懂了句子,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出示句子指名读,在和纤夫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列宾做了些什么?板书:观察 注视 抚摸(2)再读读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3)师:为了更好的创作,列宾和纤夫们吃住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列宾从纤夫身上看到了?学生交流:强壮、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善良。(4)读句子,借助补充材料感悟中心。师:那他还看到什么?读读补充材料,想一想,列宾看到什么?生:坚韧的性格、希望、不屈的力量(5)想象说话提升中心师:列宾不仅走进了纤夫的生活,还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纤夫的内心,他看到了不屈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此时,列宾回想: 学生交流师:正是这样不屈的力量,正是这希望,使列宾想到,有一天这不屈的力量会站起来,贫穷的俄罗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艺评家对这幅画还有这样的评论。(生齐读评论)(6)感悟敬佩,再读句子。师:此时列宾对纤夫的情感还是原先的同情吗,而是转变成了?(生交流:喜爱,敬佩、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3、小结归纳、引读6、7小节师:为了画好这幅画,列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引读“他勤奋工作”)为了画出列宾心中对力量的赞歌,对光明的向往,它更是?(引读“画啊,改啊,”)三年来列宾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与心血,终于在?(引读“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引读“劳动人民苦难”) 4、结文三年中,列宾勤奋刻苦地画着,他把自己高超的画技和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完美地融入了画中,画出了纤夫的不屈和力量,这一切赋予这幅画更深刻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幅画得完成,成为诞生。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1、布置作业。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借助老师的板书,用上这些词,加入适当的想象,用你的笔把名画诞生的过程记录下来。2、激发情感,再读课文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