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2、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3、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意识到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重点难点】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准备】 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 电子肺活量测量仪【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游戏:吹气球比赛。要求: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1)谈话:刚才,同学们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的气体总量就是你们的肺活量(板书: 肺活量)(2)你能比较谁的肺活量大吗?谈话:根据上面的活动你还有那些问题呢,?(凭什么我的肺活量小呢?到底小多少?)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肺活量,今天就来我们测量肺活量(板书:测量)二、探究过程(一)测量肺活量,(1)谈话: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我们怎样做呢? (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先-在-“汇报 (3)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a、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 b、卫生c记录时,视线与水平) (4)介绍电子肺活量测量仪使用, 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P7记录表上,反复测几次?怎么计算肺活量?为什么这样计算?(二)统计分析 (1)抽一小组汇报(2)给出区间表(表1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 表2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 统计全班数据。(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4)汇报,全班评析。 (5)小节(三)、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1.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抓住体育锻炼,进行保健教育)2.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讨论,汇报。三、课堂总结;请同学汇报课堂收获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或上了解网肺活量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板书设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 体育锻炼有关【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的故事2课时教学设计1、地球的故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3.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教学准备】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1分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辛苦的探究过程。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活动1 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活动2 观察进港的帆船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交流发现。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从这两个实验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讲解:这是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接着,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全课总结:这时候人们已经推测出地球是个球体,可认识事物光靠猜想和假设行不行呢?接下来人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们对地球形状作出了什么猜想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们是怎样来验证这一猜想的。二、活动三:验证地球是个球体一、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麦哲伦(课件展示他的画像)。有同学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布置任务:阅读书上42页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假设? 麦哲伦为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价?有收获吗?是什么?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1、在探究的过程中懂得利用科学技术。2、对待心中的疑问,要大胆去猜测,更要想办法去证明。3、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习麦哲伦的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二、 在太空中看地球讲解: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课件展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吗?最早给地球拍照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揭示相关资料)提问: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对我们刮目相看,你们知道中国飞天第一人吗?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杨利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讲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宇航员来说是残酷的,因为那里既没有氧气、没有水也没有重力,是对人生存极限的一种挑战,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现在必须把身体锻炼好。提问:通过各种实践,人们已经发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飞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