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湘艺版音乐三年级《多年以前》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湘艺版音乐三年级《多年以前》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湘艺版音乐三年级《多年以前》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湘艺版音乐三年级《多年以前》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湘艺版音乐三年级《多年以前》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湘艺版音乐三年级多年以前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艺版音乐教材教学对象:三年级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学会唱多年以前,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和其中蕴含的环保意识。 2、听、唱歌曲,能从歌曲中找出旋律的部分,并说出其特点。3、能积极参与多年以前的学习活动,并领悟保护自然环境,热爱自然生活是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有感情地主动地参与表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和灵活多变的造型动作来表现歌曲。教具准备:CAI课件、碰铃等乐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情境导入)1、播放CAI课件:鸟儿们在森林里快乐、自在生活的场景。(整个画面和音乐给人一种美丽、和谐的感觉。)2、引导提问:欣赏了刚才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3、自由回答:如森林很美,小鸟在欢乐地歌唱二、读一读(熟悉并理解歌词)1、提问: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曾经发生过一件让小鸟非常难过的往事,什么事呢?你们听(师配乐朗诵歌词。)2、欣赏:仔细聆听。3、反馈:明确小鸟曾失去过家园。4、启发:老师刚才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来讲诉的呢?5、回答:舒缓自然。6、体验: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配乐讲故事的感觉。师生分段配合朗诵。三、听一听(听赏歌曲)过渡: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有感情,老师真高兴!正是由于小鸟这段令人伤感的往事能够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有人就给它配上了一段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并取名多年以前,下面我们就一齐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播放歌曲)。四、学一学(学习新知)1、提问:听了刚才的歌曲,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2、反馈:生畅所欲言。3、探讨: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说说自己的一点感觉,这首歌曲给人的感觉非常的优美,但在这优美中又带有一点淡淡的忧伤,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齐来学习这首歌曲。(CAI出示歌谱)请仔细观察一下,里面有没有陌生的朋友。(生自由回答。)4、引导发现:这个符号还比较陌生是吧,那么就请它为你们作一个自我介绍吧。(CAI出示休止符“0”的自我介绍。)5、教学游戏:已经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就一起做一个小游戏,测试一下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游戏规则是:老师视唱一遍歌谱,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相同的部分。(教师演唱旋律,学生仔细倾听。)6、指导辨析:老师已经演唱完毕,哪些同学已经找出了歌谱中相同的地方呢?(生自由回答。)通过刚才的测试,老师感觉呀,我们班的同学观察能力可真是了不起,同时老师也感叹着,音乐真是太神奇了,你们看就那么简单的1 、2、 3、 4、 5、 6六个音,通过最简单的两种节奏四分节奏与八分节奏,很和谐地组合起来,然后,在很多的地方采用“重复”的方法进行表现,一段非常优美的旋律就这样出来了!这就是作曲家巧妙构思而产生的韵律美,我相信同学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好音乐知识,相信将来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旋律。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歌谱。五、唱一唱(学习歌曲)1、视唱歌谱:学生跟唱。跟同学们一起唱曲的感觉真好!下面老师弹奏歌谱,请你们跟琴唱歌词。(生跟琴唱词。)2、学唱全曲:学生随乐跟唱(播放全曲)。3、学生分男、女角色演唱全曲。六、演一演(表现歌曲)1、 介绍音乐情景剧。师:小朋友们唱得非常好!同学们,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就让我们将这个故事用“音乐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吧!那么什么是“情景剧”呢?(CAI出示“情景剧”的解释)明白了什么是“音乐情景剧”,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故事该分几个场景来表现呢?(“CAI出示”五个场景,场景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场景二:森林遭受砍伐;场景三:遭破坏后的森林环境;场景四:为小鸟重建家园;场景五:人和自然又和谐相处。)2、明确场景角色。师:我们再来看看,每一个场景的都有一些什么角色出现呢?(场景一:小鸟、树、花、草;场景二:小鸟、树、花、伐木工人;场景三:小鸟、树、花、草;场景四:环保卫士、树、花、草;场景五:所有角色出现。)2、 角色分配。师:刚才我们都已经明白了这个“音乐情景剧”都有一些什么角色,下面老师要为这个“音乐情景剧”挑选最合适的演员。(屏示每个场景的表演要求,要求学生试着表演每个场景。)(1)场景一:演唱要求:全体演唱歌曲第一段,中速,优美地。表演要求:树、花做造型表演,小鸟在其间自由飞翔。(2)场景二:配乐表演。表演要求:伐木工人砍树,树木倒下,花草枯萎,小鸟逃离。(3)场景三:演唱要求:全体演唱歌曲第二段前面部分(开始至“多年以前”),稍慢,忧伤地。表演要求:倒下的树木,枯萎的花草,造型表演。(4)场景四:配乐表演。表演要求:环保小卫士行动,种树、给花草浇水,花草复苏,树木成长。(5)场景五:演唱要求:全体演唱歌曲第三段后部分(鸟儿鸟儿快回来至结束),稍快,急切地、欢快地。3、 尝试表演师: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每个场景的表演要求,请每个角色各就各位,下面我们一起来演绎小鸟的故事,并为小鸟祝福吧(播放音乐)!生表演,师旁白。七、课堂小结非常感谢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现在我们都已经非常明白绿色森林是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呵护好一草一木,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吧。附送:2019-2020年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乃哟乃公开课教案附教学反思教材版本:湘艺版音乐教材教学对象:三年级上期教学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会唱土家族民歌乃哟乃,并能在系列活动中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充分表现歌曲。了解土家风情,学跳摆手舞并融入到歌曲学习活动中,体验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充分表现歌曲。2、学跳摆手舞,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及节奏的韵律。3、能积极地与同学合作参与创编活动,并从中体验到乐趣。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教学过程:一、导入1、唱一唱师:“同学们,在神奇的音乐王国有七个音符朋友(老师唱音阶边做柯达伊手势),有三个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他们是谁呢?”(出示DO、MI 、SOL三个音。)学生跟琴唱DO(1)、MI(3) 、SOL(5)。2、游戏即兴接唱师:“老师这儿有一小节固定节奏型X X X|,(学生试着拍一拍)请你们用这个固定的节奏型,将5 3 1这三个随意进行组合。”教师示范。学生即兴创编一小节旋律与老师进行接唱游戏。二、学习歌曲乃哟乃师:“通过这个游戏,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音,却能通过各种组合,变成很好听的旋律。今天老师就想给大家介绍一首歌曲,它就是由这三个音组成的,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1、唱旋律 教师写出歌曲谱的单个音符,学生随教师逐一唱出这些音符。学生按着教师添加后音符的长短变化,完整地演唱旋律。师生接龙,巩固演唱旋律。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有特点,有一小节出现的次数最多,你发现了吗?它出现了几次?”引导学生说出“53 1|”并进行师生接龙演唱。完整地演唱歌曲的旋律。2、初听歌曲,熟悉歌词师:“到底这首土家族歌曲唱的是什么呢?听,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些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并了解“乃哟乃”的意思。3、学唱歌词轻声地跟唱歌曲。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乐句、最难唱乐句唱一唱。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4、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师:“前面我们了解到乃哟嗬是这首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出现了很多次,那你们觉得这一句要怎样唱更能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引导学生用声势参与表现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师:“你们知道土家的小朋友是怎样呼喊他们的伙伴吗?土家人住的地方相隔都挺远,有时甚至隔了一座山,所以他们呼喊别人的声音一定要传得很远。那么你们觉得怎样唱乃哟乃才能呼唤到远处的伙伴呢?谁来试一试?”学生用歌声表现呼唤的场景。用多种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三、感受土家风情,学跳摆手舞师:“你们欢乐的歌声打动了土家人,他们向你们发出邀请,请你们去参加一个隆重的节日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土家山寨吧!”1、观看影片,了解土家族师:“土家族是大山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土家族的先民们就在湖南湘西、贵州一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单一的民族。说起这个土家族呀还真有意思!他们说的是土家语,使用的却是汉文。可是土家族人却非常的聪明能干,他们凭着原始的舞蹈、古老而又朴实的歌谣,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一直保存至今。说起他们最隆重的节日就是社巴节了。社巴也就是摆手的意思,所以社巴节也就是摆手舞节,这是为了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人寿年丰的一种舞蹈仪式。每年的正月初三到十五,土家族山民聚集在摆手堂前,跳起欢乐的舞蹈。他们会把平时生活、劳动的一些场景表现在舞蹈当中。你们猜猜看,他们在表现一种什么场景呢?”(2)老师表演摆手舞师:“大家想不想现场看一看摆手舞呢?那老师今天当一回土家人,表演一段摆手舞。看完后请你说说,摆手舞的特点是什么?” (3)学生说,老师小结跳摆手舞的主要特点是双手在不超过眉头的部位摆动,膝盖随之屈伸,节奏鲜明,手与脚成顺向同时动作。(4)学习简单的摆手舞动作了解左摆手、右摆手、前摆手等。 全班同学边演唱边表演。四、歌曲拓展,创编活动师:“孩子们,美妙的歌声伴着欢快的舞蹈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土家社巴节的快乐,你们知道吗?每年的正月初三,天刚蒙蒙亮,美丽的土家山寨还在沉睡中,你就会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歌声,原来是土家人用歌声召唤大家来过社巴节,人们聚集在摆手堂前尽情地唱啊、跳啊!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来表现这个情景呢!” 教师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合唱形式表现场景。 引导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五、教师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土家山寨,学唱了土家歌,还学跳了土家的摆手舞,过了一个隆重而又盛大的社巴节。有关土家族的民俗文化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了解。”(学生随着乃哟乃的歌声走出教室。)教学反思: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是应该回归到音乐本体上来,毕竟一切联想、通感的产生还是由音乐而生,最终必将落实到音乐的语言、要素和形式上来,不能把走出学科本位理解为淡化音乐的本体。乃哟乃一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绪来表现歌曲乃哟乃。虽然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歌曲,但是我从音乐本身出发,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充分的体验、表现歌曲的意境,师生共同度过了充满欢乐的四十分钟。首先,从内容安排上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以一个短小的土家族歌曲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不管是歌曲学唱前的创编游戏、学会歌曲后的摆手舞学习,还是土家族民俗风情的介绍,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而不是为了体现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为设计而设计。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我对识读乐谱的教学有了突破。歌曲虽然是由简单的三个音组成,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唱准。为此,我想许多办法。首先,我并不是单纯的划拍视唱,而是先用复习DO、MI、SOL入手,根据整首旋律的音符节奏特点,设计了分组唱“1 3 5”的单音和三声部的合唱,不仅让学生熟悉这三个音,还为后面呼唤的场景打下了基础。然后用这三个音按固定节奏即兴创编旋律接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音高、掌握节奏。接着教师逐一板书乐曲的音符,同时学生视谱读出音高,有了这些环节,孩子们就能较准确流利地唱出歌曲的旋律了。这个过程设计的环环相扣,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得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平时课堂中识谱视唱教学的难题。巧妙地将相关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是本课的另一个亮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本课中土家族风土人情的介绍,是在学生会唱歌曲后才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