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众数》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众数》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众数》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众数》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众数》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众数word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题。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2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的对比,认识众数。让同学们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3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同学们求真的科学态度,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也渗透了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教学难点众数和平均数的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男式皮鞋的情况如下表。尺码/cm2424.52525.52626.527数量/双415344829185讨论:假如你是这家鞋店的经理你最关心什么(哪种尺码销售最多)?假如让你去进货,你有什么想法?小结:我们通常不大关心所销售的鞋的平均尺码,而是关心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便于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今后进货量。指出:这里的23.5厘米的尺码销售量最多,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众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众数的相关知识。二、在尝试填表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出示例2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讨论交流一:做实验的9人中,发芽( )粒的人数最多,有( )人。在发芽粒数( )中,( )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 )。学生填写,交流,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一组数据的众数。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众数?举例说明。三、在分析对比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讨论交流二:除了知道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还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根据学生的交流,完成板书:平均数14平均发芽的粒数;众数17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启发:用哪个数据代表9个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更合适一些?师:用众数表示整体水平比较合适。四、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运用统计决策1“练一练”第1题:找出众数,说明理由。2解决课始的问题:假如让你去进货,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师:尺码25.5厘米的皮鞋代表着顾客的整体需求。3练习十六第1题。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并解释求出的每一个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含义。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师: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4这是六(3)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统计: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15.0 4.8 4.9 5.1 4.9 5.1 4.6 5.1 4.7 5.1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5.0(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左眼视力4.54.64.74.84.95.05.15.25.3人 数合理分工,明确用划“正”法统计收集数据。(2)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各是多少?(3)谁知道视力是多少就是近视了?那你觉得这个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五、在归纳总结中体验,形成知识能力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下面是从昆山人才市场获得的甲乙两家公司的员工招聘信息,胡老师有一位亲戚今年正好大学毕业,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应聘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帮他?甲公司:员 工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普通职员人 数12522月工资/元500040003000xx乙公司员 工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普通职员人 数12522月工资/元6000550040001800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到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通过孔隙到达内洞、以及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和乘船出洞的情况。作者还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矮、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通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3了解游览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2月16日 总第9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3了解游览顺序,初步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揭示课题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质疑,简介双龙洞。(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导入课文。)二、听朗读录音。 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三、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了解游览顺序,初步疏通课文。)四、阅读,体会路上景色.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第一课时松,第二课时紧。针对本课特点,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路上景色。)三、课堂作业、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板书:4、记金华的双龙洞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第二课时2月17日 总第10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游览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激情激趣.默写生字词。.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 3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略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默写生字词,扎实训练学生的双基。)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洞口、外洞特点的有关句子。出示句子(先板书洞口宽,再板书洞内大。)以课室为例,大概20个课室那么大,这就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比照的写作方法。以后我们在介绍事物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2)现在有请全班同学齐读描写洞口宽、外洞大的句子。交流。2.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什么才能到达洞内呢?(孔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大家坐好闭上眼睛,互相抓紧双手(出示句子),我们的船马上要出发了(师读课文),刚才在通过孔隙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交流。抓住关键词句,设计引读: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孔隙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是这样小的小船;孔隙很矮,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的移动。孔隙很险,只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孔隙的窄、矮、险。看有关课件,出示有关句子,比较哪句好,体会书中用词的准确。板书:(孔隙:窄、矮、险)。3.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内洞了,内洞有什么特点呢? 默读第六、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内洞特点的相关句子,再小组交流。 概括出内洞的特点。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出示句子、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出示句子(板书:黑、奇、大)你知道什么叫双龙洞?洞内的石钟乳和石笋给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课件出示句子及图片:学生读“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真的不比做什么,也值得欣赏,请大家欣赏图片,用有的像有的像造句。4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设计意图:抓住描写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矮、险;内洞的黑、奇、大的重点词句品读;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的景色。)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按照游览的顺序: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还有就是泉水流经的线路。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写了孔隙和内洞。景物映山红 油桐 砂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1)洞口:宽、像桥洞 (3)外洞:大、像大会堂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设计意图:文章写法很有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在阅读感受品读时,不忘渗透写作指导。)四、情景再现,深化延伸 1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2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奇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大家要认真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学当小导游,激起学生兴趣,从面对文本的课内感悟汲取走向回归自然的课外体验运用,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形成语言实践的技能。)板书 4、记金华的双龙洞山路:盘曲而上,一片明艳,迫着溪流外洞:洞心像桥洞,里面宽敞高大。孔隙:容小错暗,低矮、卧船进出 教学反思 记金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