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球的伙伴_第1页
月球——地球的伙伴_第2页
月球——地球的伙伴_第3页
月球——地球的伙伴_第4页
月球——地球的伙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月球 地球的伙伴 莲 山课件 m 月球 地球的伙伴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 月球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转公转周期;月相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的标题明确点出 “ 月球是地球的伙伴 ” ,强调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天体之一,是人类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天体。本篇内容按照天体系统等级由大到小展开,即:宇宙、太阳系、地球、月球,然后过渡到自转、公转来具体学习地球上的知识。本课题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月球(介绍月球环境);月相及日月食;月球与潮汐;限于 时间,日月食与潮汐部分内容本节课不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月球的概况;尝试解释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球自转的周期;能解释月相是如何形成的;能阐述一个朔望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等长的原因;能说出新月、上弦、满月、下弦四种月相的见月时间段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方2 / 7 位。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 “ 嫦娥 ” 问题的 “ 头脑风暴 ” 式讨论,说明月球的概况,并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模拟活动,主动获取 “ 月球绕地公转和自转周期同步 ” 的知识点;通过诗和画中与月相有关的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 提高。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月球相关的诗词、漫画,自觉关注自然与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在模拟演示、观察 flash 动画、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月相的形成和随日期的变化。 21 世纪教育网 2、难点:不同月相呈现的时间及在天空中的方位。 四、教学安排 1 课时。潮汐、世界各国对月球探索的经历和计划等拓展内容,放到下一课时教学。 在地理专用教室内上课,利用其空间 大和有活动的投影仪光源,可以模拟月相的形成。课前播放学农中的照片(有趣的劳动场景、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月相的照片及通过望远镜拍的月球照片)和歌曲明月几时有,营造学习气氛。 3 / 7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谈谈学农时于旷野中站在月光下的感受。作为现代城市人,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心境去静静感受月亮,有了不久前的经历,同学们感触多多,会说出诸如静谧、清凉、纯洁等美好而诗意的感觉。 (二)新课教学 1在请数个学生谈了感受后,教师追问:真是如此的诗意吗?如果真让嫦娥不加防护地站到月球上,她的生命可 能受到哪些威胁?(以前曾经这样问: “ 嫦娥飞天后的境遇如何? ” ,但效果不好) 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热死、冷死、自爆、寂寞、相思、老死、被砸死、掉到环形山里摔死、因月兔死了她悲痛而死等等;然后请同学们就 “ 死法 ” 思考分类,得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缺大气和水,这恰恰是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物质条件,反衬出(将课本中专题 3、 4、 5 的标题进行串联):“ 浩瀚的宇宙 ” 中 “ 我们的太阳系 ”“ 只有一个地球 ” 的主题。 【设计思想】围绕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以 “ 头脑风暴 ” 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既了解月球的自然地理特点,又强 调了 “ 只有一个地球 ” ,且印象深刻。 2屏幕展示学生自己拍的月相照片(主镜焦距 900 毫米的4 / 7 望远镜, 15 30 毫米目镜的直径与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直径相近,可以直接拍摄)和观察记录,强调记录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几天中拍到的月亮上的环形山是相同的,说明看到的是同一个面,我们能否看到月球的另一个面?为什么?引出学生活动。 活动一:相邻的同学俩俩讨论,并模拟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其自转的周期相同,选两组演示,引导学生推断出 “ 向着地球的一面永远向着地球 ” 的结论。 【设计思想】体验动与静的相对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演示中的问题。 3就屏幕上的学生观察记录继续设问:我们观察的是蛾眉月到上弦月,而在一个月内月相是如何变化的?你们可以通过活动模拟出来吗?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教师仅提供一些条件和建议,如建议设计一个场景:用学生在中间代表地球,一同学控制投影仪模拟阳光,另一学生拿黑白篮球代表月球,并始终将白的一面对着太阳的方向。必要时学生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动画来获得方位感,教师控制动画演示和学生活动内容同步。 活动二:通过学生的观测和体验总结出新月、上蛾眉月、上弦 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的月相和日期。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利用学生位于一直线时相互遮挡看不见 “ 日 ” 或 “ 月 ” 的5 / 7 契机,来启发他们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4、教师继续就屏幕上的上蛾眉月设问:初三、四的月相是反 “c” 形,初廿七、廿八的月相是 “c” 还是反 “c” ? 屏幕出丰子恺的漫画: “ 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 ” ,他画得对吗?引出新问题:不同日期不同时段不同月相出现在天空中的不同方位,它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设计思想】这是难点所在,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讲清楚图示中的方向、地方时 、地平圈和上中天等概念,并引导学生将图示中的方位与现实中的方位感统一起来,将图上月相和实际观察到的月相对应起来。这个知识点似乎超出课本的范围,但课本的 “ 思考与实践 ” 有相应的题目,学生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而且月亮是和我们一生相伴的事物,掌握相关的知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活动三: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不同日期看到不同月相的具体时间段,并且能区分上下半个月相应的月相。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 上上西西 ” 即上半月的月亮上半夜看,在西边天空西边亮(西侧圆弧完整); “ 下下东东 ” 即下半月的月亮下半夜看,在东边天 空东边亮(东侧圆弧完整)。 解决丰子恺漫画中的问题,并且让学生了解天文中的新月和中国文人所理解新月的概念是不同的。 6 / 7 5回到观察记录,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记录表中一个月是多少天?而月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天?为什么不同? 用自制 flash 课件演示:一个朔望月天,而一个自转和公转周期是天,效率高。 6用诗和画来进行月相的练习反馈,应用与联系。 来源 :21世纪教育网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画的是新月吗? 21 世纪教育网 “ 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 。写的大概是农历什么日期? “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 是什么月相? 7、用路透社对 XX 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罗伊 格劳的评价结尾:获奖缘于 14 岁少年对月亮和星星浓厚的兴趣与敬畏。激励学生关注自然,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 来源 :21 世纪教育网 六、专家评析 月球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颗星球,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其科学的了解还是欠缺的。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嫦娥工程 ” 的实施,学生对月球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本节课的设计,朱老师以情景再现、合作学习、实地观察法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