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矛盾研究报告_第1页
家庭矛盾研究报告_第2页
家庭矛盾研究报告_第3页
家庭矛盾研究报告_第4页
家庭矛盾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家庭矛盾研究报告 学院 信息检索与分析技术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家庭人际交往 专 业: 班 级: 11111 指导老师: 研究课题:现如今家庭子女与父母间的交往研究 本组成员: 目 录 1.选题: 1 1:选题背景 1 2:研究意义 2.过程 3.团队分工及工程 3 1 : 查找资料 3 2:整理数据 3 3:分析思路 3 4:分析结果 4.收获体会和总结经验 4 1:家庭人际关系存在的矛盾 4 - 2:家庭中如何处理存在以及潜在的矛盾以及隔2 / 21 阂 4 3:家庭中如何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情 4 4:撰写 word 文档使我们提高了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5.参照文献 1. 选 题 1-1.选 题 背 景 家庭关系不仅指 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指成员在这种关系体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模式,以及其所应享有的权利与必须承担的义务。家庭是由性别和年龄各不相同的成员构成的,各个成员的欲求和愿望都有很大的差别。要充分地满足这些成员的欲求,维持家庭这个社会群体的存在是有困难的。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潜在或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关系的紧张通常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主体如夫妻、亲子、婆媳之间。在社会变化迅速,价值观逐渐趋于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家庭关系更显得异常困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家庭 事务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家庭成员之间都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虽然彼此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与冲突,但家庭关系仍然为人际关系中最为亲密的一种关系。在家庭生命周期中,家庭关系和谐还是占绝大部分的 否则的话家庭就解3 / 21 体了。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使人类家庭发生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革。这种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家庭关系。不过,尽管现代社会中人们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家庭仍然是最基本的形式,家庭关系也仍然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家庭人际交往关系的研究自然成为家庭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 容。 1 2.研 究 意 义 正确处理好家庭人际关系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学问,它不仅关系到自身家庭的稳定,也关妻关系看成是核心的、占主导地位的、第一的关系! 系到与双方父母、姊妹和其他亲属的和谐相处。记住,你想使家庭幸福美满,你就必须永远把夫 2.过程 先由胡政打出 word文档格式,再打出整体排版,将各组员分工安排如下:王睿和廖梦雅负责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视频、新闻和故事,通过郭慧翔和余小红整理好数据交给胡政来处理。然后又由王佳娓进行分析思路,余小红进行总结分析结 果,由胡政在 word 文档中列出此次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 黄淮学院假期社会实践 题 目: 系 别: 4 / 21 班 级: 姓 名:完成日期: 心得体会 关于农村家庭矛盾起因的调查与分析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01B* 2016 年 2 月 4 日 关于农村家庭矛盾起因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 * 论文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更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的根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是否高速发展,民族精神是否坚不可摧,人文社 会是否和谐稳定,重大灾害面前是否众志成城,这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家庭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家庭人口又占据绝大多数,因此农村家庭的和谐稳定对于中国社会的长期安定的局面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研究农村家庭矛盾起因,促进农村家庭稳定和谐,增进社会主义和平安定,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来自农村,对农村家庭各方面的发展关注最多、感触也最深;所以我选择以农村家庭矛盾起因的调查与分析作为本次寒假社会实践的课题;一方面增加增自己的见识,一方面更深刻地了解农村家庭问题,为社会发展做贡 献。 关键词:农村家庭 家庭矛盾 矛盾起因 农村家庭和谐攸关社会安定的大局,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然而,就笔者的调查与观察来看,5 / 21 我国农村家庭的和谐现状让人忧心。近年来,关于农村家庭矛盾的新闻频频见诸于报端和荧屏,有的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有的是农村子女教育问题,有的农村家庭利益纠纷问题,更多的是家庭和谐的关键即夫妻和睦问题。关于夫妻相处最明显的表现是社会中夫妻离婚与再婚的高态势发展,围绕夫妻间关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案件爆发。以上归结为农村家庭矛盾,一下就农村 家庭矛盾起因展开讨论。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和谐发展就十分关心;加之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对农村家庭的协调发展而实施的政策更是多种多样。建国初期,农村有农村公社、有大队、有街道办事处、有组,有村级家庭矛盾协调员。由于我国经济起步比较晚,发展缓慢,农村家庭显得十分清贫。所以农村家庭矛盾多因于家庭经济不景气。由此引发的事件也较多的是夫妻间吵架、而离婚以及养老案件和子女教育案件则较少。可见,我国农村此期间的农村家庭矛盾起因主要是家庭经济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相继推出农村 良种补贴、九年义务教育、农民贷款宽松政策、农民工鼓励政策、家电下行补贴政策、农民自主创业政策、农业税免除政策。这些政策稳步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空调、彩电、汽车在农家小院也随车可见,楼房也不再是城市的专利;鸡、鸭、鱼、肉也是农村家庭餐桌上必6 / 21 不可少的食物。因此,农村家庭经济引起的事件相对较少。 然而,笔者观察得知,电视中类似于及家庭矛盾调节的节目越来越多。由河南民生频道曝光的家庭矛盾事件更是林林总总。据调查: 60%是老人赡养以及相关的财产纠纷,25%是子女教育 引起的夫妻争执, 10%是农村家庭经济引起的夫妻不和,还有少数是心理失常等等。笔者提及的农村家庭矛盾类型不是简简单单的矛盾引起的小的冲突,每一种类型中都有比较多的流血事件,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突出迎合了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据 调查,不少敬老院有虐待老人的事件,这些老人多是无子女的人,不再是家庭成员,对本文意义不大,但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然而,近年来家庭中的老人也频遭虐待或无人赡养。其原因多是:老人早年曾偏待子女,老人财产分配不公,老人脾气不好或自身 条件不好而被遗弃。惨遭遗弃的老人要么独自居住,在邻居家住,露宿街头,就此轻生的也多的是。对此,我国有关于老人赡养法,但法律的精髓贯彻的不彻底。这不再是执法问题,二十人的道德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是:加强农村教育的感恩环节,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观念教育:百善孝为先。以此来强化农村家庭成员的家的观念。 7 / 21 农村子女教育问题看似年少子女自身的问题引起的。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多出于二婚家庭,携带子女一方的儿女会遭到对方的虐待,较轻的对子女的暴打,较重的是暴打致死。由此引发的也有子女轻生,子女反害父母的 事件,更多引发的是这样的家庭的父母年老时无人赡养。可见,此类问题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也很大,更何况祖国的将来看少年,更好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是:加强离异的单身父母慎重选择再婚,善待自己的子女,尽自己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为自己老年的幸福打下基础。 现今,夫妻不和由经济引起的也有,但多隐藏于夫妻间的不信任。由此引发的多是血腥的报复。其实,这样的夫妻间缺乏善意的沟通,只有双方树立生活的信心,相互信任对方,这样的家庭矛盾就可以解决。还有的是一方有外遇引起的夫妻不和,其实这和心理失常类似。同样,由工作和生活 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夫妻关系紧张也是有的。 这要靠夫妻沟通理解和社会相关人员的积极协调。 总而言之,农村家庭矛盾要想更好的解决,让农村家庭更和谐的发展,就要使家庭成员之间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生观念。另外,还要依靠我国各项法律政策以及社会协调人员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稳固我国农村家庭的安定局面,让农村家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大局。 8 / 21 参考资料: 河南日报 2016 2016合订本 开封日报 2016 2016合订本 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 【作者简介】陆佳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时勘 伊利诺伊大学劳动工业关系研究所,美国 【内容提要】工作家庭冲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角色交互冲突,它对于了解人的胜任特征模型和提高人力管理的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在银行、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有关工作家庭冲突的调查结果表明,较之家庭工作冲突,工作家庭冲突能较好预测员工的工作压力,它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地对工作满意感起作用,女性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容易受到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and to examine the model of workfamily subjects from banks,academic institutes and high-tech companies participated in the was found that work-family conflict could predict employees better than family-work work-family conflict influenced job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moderating variable of job s job attitud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ir percep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9 / 21 【关 键 词】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冲突 /家庭工作冲突 / 工作压力 / 工作满意 感 work-family interface/work-family conflict/family-work conflict/job stress/job satisfaction 【正 文】 1 研究背景 工作家庭冲突是指,当来自工作和家庭两方面压力在某些方面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时,产生的一种角色交互冲突。也就是说,由于工作任务或者工作需要使得个体难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或是因为家庭负担过重而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 1。在此基础上, 1985 年, Greenhaus et al 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具有指向性的概念,即:因工作方面的要求而产生的工作家庭冲突为工作家庭冲突;因家庭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工作家庭冲突为家庭工作冲突 2。它对于了解人的胜任特征模型和提高人力管理的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无论是研究者还是组织管理者都越来越多地关注工作家庭冲突问题。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 1987年的统计,在核心家庭单位中,那种丈夫在外工作,妻子照料家务和小孩的传统模式现在只在不到 4%的家庭中存在;在有小孩的家庭中, 25%实际上是由单亲父母照养的。有 25%的公司 员工还要关照他们的老年家属。 1992 年,在美国的整个劳动队伍中, 60%的女10 / 21 性员工有不到 6岁的小孩; 67%男性员工的妻子是职业妇女,较之 1975 年,这个比例增长了近 50%3。中国女性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自 1960 年以来稳居世界首位,而且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各项比例数字在中国只会更高。既然女性员工面临着几乎与男性员工相同的工作环境,要继续全面承担家庭任务,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讲会越来越困难,男性员工势必不同程度地逐步卷入家务当中4。因此,工作家庭冲突不仅仅是职业女性的问题,男性员工也 面临着同样的困扰。而从工作场景来讲,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制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市场上双向选择,缺乏竞争力和技能特长的求职者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对于在岗者,要想保持自己的职位、获得晋升机会,或者是谋求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工作中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工作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 此外,现代员工价值观中更多纳入了平衡家庭和工作关系的概念。无论是男性员工还是女性员工,都开始考虑组织政策或者工作设计会不会帮助他们协调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有调查显示,在选择新的工作时,员工甚至会把那些对他们个人和家庭生活产生影 响的因素、工作本身的性质以及对于工作事业的控制感等指标看得比工资和晋升机会更为重要,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40%的父母曾经拒绝了某个工作或者晋升机会 5。所有 11 / 21 这一切都表明,如果企业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支持员工处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那它就有可能面临着既不能留住,也难以招聘到优秀员工的危险。 70 年代以来,国外已经围绕工作家庭冲突开展了相当多的相关研究。大量的文献从雇员个体水平就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回报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作为一种压力来源 ,会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有子女的员工会造成诸多生理心理上的不适症状、工作效率低下、态度倦怠、缺勤和离职、士气受挫、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健康水平下降等 6。这些研究主要是在西方国家进行,相关研究在中国国内却鲜有涉及,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大量研究存在文化差异的事实,是否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仍有待论证;而且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工作节奏的加快,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但是,与国外逐渐实行的部分工作 日制、弹性工作时间等家庭友好政策相比,国内企业推行的诸如:女性员工的生育照顾、员工幼年子女医疗和教育费用的少量补贴等 7家庭友好政策仍然停留在初步的阶段。探究这种政策执行滞后上的原因,除了经济成本和薪酬公平性的考虑,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由于组织无法获得该计划能带来长期收益的确切证据,家庭友好政策的推行实际上难以得到上层管理者的支持。因此,展开工作家庭冲12 / 21 突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会对员工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组织长期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中国文化背景下建立家庭友好方面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产生有益的 影响。 2 研究假设 工作家庭冲突的定义本身已经揭示了这种冲突的双向性, Greenhaus 等在 1985年,将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工作的冲突明确区分开来 8,这对进一步探究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的前因后果提供了启示。家庭作为最基础、重要的社会单元,人们担负更多的是家庭方面的期望和责任 9,从这层意义上讲,员工感受到的更多是来自工作方面的要求使得他们难以充分参与到家庭生活内容中去。据此我们提出研究假设: 1.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家庭工作冲突。 根据社会 角色理论和感受性理论,男性的成就体现往往与他们的工作事业成功与否联系在一起,而女性的自我观念往往与她们为人母和为人妻的角色相关 10。哪怕是在迥异的文化环境下,由于角色的期望和实际更多的家庭卷入,从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如果女性在家庭照料,孩子抚育方面比男性担负了更多的责任,那么女性报告的工作家庭冲突比男性会高。据此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 2.女性员工报告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13 / 21 突水平高于男性员工。 工作压力被认为是工作环境中的某些事件或者影响,使得个体处于一种紧张不舒服的状 态,这种状态迫使个人的能力难以得到正常水平的发挥。在众多工作压力的预测因素研究中,角色冲突被证明是工作压力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 11。 满意感是指组织成员根据其对工作特征的认知评价、比较,实际获得的价值与期望获得的价值之间差距之后,对工作各个方面的是否满意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它是诊断组织现状最为重要的“温度计”和“地震预测仪” 12。因此,本研究着眼于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两个变量来考察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 3.较之家庭工作冲突,工作 家庭冲突与工作压力有更高的正相关,与工作满意感有更低的正相关。 4.较之男性员工,女性员工更容易受到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满意感的影响。 3 研究方法 被试 考虑到得出的结论可以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本次调查的被试均来自北京地区的科研单位、金融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总计发放问卷 427份。早先的研究已经表明,在工作家 14 / 21 庭冲突关系考察过程中对容易引起混淆的个人背景变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考察的对象限定于:有 18 岁以下需要照养的子女;并且已婚或者离 异的全职员工。最后符合要求的问卷 195 份,其中男性被试 95 名,平均年龄岁;女性被试 100 名,平均年龄岁;所有被试子女的平均年龄为岁。 问卷 测量工作家庭冲突时,我们翻译使用了 Kopelman 等1983年编制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 13,其中 5 个项目测量工作家庭冲突, 5 个项目测量家庭工作冲突。工作压力的测量我们采用的是总体压力问卷 14。要求被试对能够描述他们工作中“大多数情形”的词汇,如“紧张”、“有压力”等作出“是”、“?”或者“否”的选择。工作满意感则援用了 JDI量表中对工 作本身满意感的测量 15,一共 9个项目。 4 研究结果 表 1 给出了不同性别的员工在各项测量指标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四份量表的 Alpha 系数值和不同性别员工各项测量指标上的相关矩阵。除了工作压力量表的 Alpha值偏低,其他三份量表的信度都高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表 1 各项测量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问卷信度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附图 图 15 / 21 注: * p , * * p;相关矩阵中下三角矩阵为男性员工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上三角矩阵为女性员工各变量间 的相关系数。 对所有样本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进行配对 t 检验, t 值为,表明两种方向的工作家庭冲突在水平上差异显著,假设 1得到验证。男性员工所报告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分别为和 ,而女性员工所报告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分别为和,明显假设 2被推翻。进一步对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所报告的工作家庭冲突进行方差分析, F=;对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所报告的家庭工作冲突进行方差分析,F=。结果表明,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在两种方向上的工作家庭冲突无显著差异。 运用统计 软件,对假设中提出的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表2 分别给出了零模型和两个备择模型的拟合指数。表 2 测量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 附图 图 零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协方差均为 0,而这时显著过高的卡方值说明与原数据似合极差,模型中各变量之间应存在显著协方差。研究模型 A 是基于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之上提出的研究假设,该模型的 CMIN/DF小于 2,CFI和 TLI均超过,16 / 21 同时 RMSEA小于,与原数据拟合得较好。但是,从工作家庭冲突到工作满意感的路径系数为,而从家庭 工作冲突到工作满意感的路径系数为 -,表明两种方向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感的直接影响实际上非常小,因而在剔除这两条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模型 B。研究模型 B 在各项拟合指数上较之研究模型 A 上都有所上升,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的推理,该模型也完全可解释,本着简约原则,我们选取研究模型 B。 附图 图 图 1 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关系模型 表 3 是对假设 3 的验证,对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家庭工作冲突到工作压力的路径系数进行差异性检验, Z 分数在水平上显著,即前者对工作 压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后者;对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感和家庭工作冲突到工作满意感的效应值进行差异性检验, Z 分数在水平上显著,即两者对工作满意感的效应也差异显著。 表 3 假设 3 的验证结果 附图 图 在基本验证了假设 3 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上,男性17 / 21 员工和女性员工有无表现出显著差异。我们对不同性别被试的样本分别进行了路径分析,在不同性别被试群中,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的效应显著。对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路径 从工作家庭冲突到工作压力的路径系数进行差异性检验,表 4列出了假设 4 的验证结果, t=,即较之男性员工,女性员工更容易受到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但是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上,我们没有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 表 4 假设 4 的验证结果 附图 图 5 讨论 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背景下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情况及其与两个重要工作态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知觉、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态度的影响两方面有无显著差异。现 对这些研究预期的结果做进一步讨论。 首先,研究结果揭示了员工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要显著高于他们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员工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态度:与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相比,家庭职责和家庭活动在员工的观念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我们没有发现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在工作家庭冲突的知觉上有显著差异,这一方面固然与我们国家比较早18 / 21 就实施的男女公平就业政策有关,但我们希望今后能从工作家庭冲突形成机制的研究中找到答案。 其次,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态度的影响上,我们发现,较之家庭 工作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的预测作用更显著,这与大多数相关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工作家庭冲突表面上导致了更多的工作压力,实际上是因为经常会影响家庭生活的繁重工作本身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这非常符合工作家庭生活定义的方向性。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上,验证模型表明这两种方向的工作家庭冲突主要是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地作用于工作满意感。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在众多的文献中已有论证 16,对于大多数的员工来讲,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与满意感中的激励因子有关,但是如果工作的压力 大到对他们的家庭生活都会产生影响,他们对工作倾向于产生不满的情感体验,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工作家庭冲突较之家庭工作冲突对工作满意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 再次,对于研究假设 4,我们发现,女性员工在从工作家庭冲突到工作压力的路径系数上比男性更高,也就是说当工作任务影响到员工的家庭生活要求,女性员工的工作压力上升强度比男性员工高,这与本研究基于现实经验和文献查阅提出的假设非常一致。但是在工作压力冲突对工作满意感的效应值上,我们没有发现不同性别的员工有何显著差19 / 21 异,而且值得提到的是,在调查的四个研究变量中,通 过方差检验,我们只发现女性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显著低于男性员工,这不仅是此研究调查的结果,与国内相关满意感研究结论也一致 17,女性员工的满意感预测因素实际上比这个研究所涉及的变量要复杂得多。 6 小结 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员工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要显著高于他们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冲突主要是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地作用于工作满意感,较之家庭工作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 较之男性员工,女性员工更容易 受到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Linda E D,Christopher A ferencein work-family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1,76,60 74 28 Greenhaus J H,Beutell N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famil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76 88 3 Stephens G K,Sommer S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6,56,475 486 20 / 21 410 Pleck J,Staines schedules and family life in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69:515 523 5 Workplace flexibility is seen as a key to business Journal,1993-11-23 6 Thomas L T,Ganster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