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1——11课).doc_第1页
2019-2020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1——11课).doc_第2页
2019-2020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1——11课).doc_第3页
2019-2020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1——11课).doc_第4页
2019-2020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1——11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第111课)一、填空:1、有些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例如(草履虫)。2、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3、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生物,其不同部位的细胞也是有(区别)的。二、.判断:1、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2、动物体和人体细胞形状,大小相同。( ) 3、细胞有生长、繁殖、变化、衰老、死亡的过程。( ) 4、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三、问答题:1、一般的显微镜有(对着眼镜) 的(目镜)、(对着标本) 的(物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的(反光镜)、(调节焦距,看清标本)的(调焦螺旋)、(放置标本)的(载物台)、(镜座)、(镜臂)等部分组成。2、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光,否则会伤害眼镜。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4、使用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以防止将显微镜损坏。3、动植物和人的身体会从小到大,直至衰老、死亡,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答: 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和死亡造成的。2、我从哪里来一、填空。1.受精卵是由( )和( )结合在一起生成的。2.受精卵是在妈妈的( )长大的。二、判断。1.受精卵大约三周后长成为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 ( )2.一般情况下,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大约待5个月。 ( )3.胚胎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的时候,各种器官就已经形成。( )三、说一说。1、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下自己是从那里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当爸爸身体里的精子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受精卵就形成了。它像一粒小小的种子,来到妈妈温暖、舒适的子宫里,靠吸引妈妈身体里的营养慢慢地长大。大约3周后,它长成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再过六周左右,胚胎就长大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种器官都已形成。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待大约9个月,就准备呱呱坠地了。2、双胞胎和试管婴儿的知识。 教师讲解不要求学生记忆。3、人的一生一、填空1、( )、( )、( )、( )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2、青少年在( )时,( )和( )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 ),( )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 )比( )早( )年。3、( )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 )发展的关键阶段.4、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岁到40岁)、渐衰期(40到60岁)和衰老期(60岁以后)四个发展阶段。从出生到死亡是人的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二、判断。1、男孩和女孩青春发育期的年龄是相同的。 (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 )三、课外实践1.如何健康的度过青春期?怎样搞好青春期的卫生保健。 第一、加强体育锻炼;第二、合理饮食;第三、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三、经常进行心理咨询。4 、我像谁一、填空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3、( )和( )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二、判断一至六题见同步自测第12页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 )8、因为有遗传,生物后代的形态特征一定与父母一样。( )9、因为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所以生物的后代虽然大部分和父母相似,但是还会出现一些不同。 三、社会实践1、解释名词什么叫遗传和变异2、收集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谚语遗传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的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第5课 让身体热起来一 、填空: 1.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运动)、(吃火锅)、(烤火)、(晒太阳)等 2.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运动)、 (工作), (学习), (娱乐).人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食物) 3.让身体热起来的运动有( ) ( ) ( ) ( ) 4.让身体热起来的食物有( ) ( ) ( ) ( ) 5.人体获得能量来源有(糖类),(脂肪类),(蛋白质)。 6、如果进食过量,多余的营养就会被身体(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肥胖)。 7、吃火锅或者辣椒时,身体会感到发热,这是由于(刺激使血液循环加快)引起的。 8、每餐摄入的食物当中应当以(五谷)类最多,其次是(瓜菜水果)类,适量吃些(奶品以及肉、鱼、蛋类),(油、糖和盐类)要少吃。二、简答题(1) 让身体热起来的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 例如:空调、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2食物提供能量 3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盖被子、穿衣服保温)(2)、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答: 同步自测第77页(3)、举例说明人体吸收的能量那里去了。答:1、工人在工厂车间干活,工作要消耗能量 。 2、运动员跑步,运动要消耗能量 ,3、学生下棋,娱乐要消耗能量。 4、学生画画,学习要消耗能量。(4)、人体能量的去向 答:转化成热能-维持体温 转化成机械能-供肌肉运转化成储存能-供生长发育 其他生物能量 -供细胞运动。(5)、有的同学认为洋快餐味道好,营养足,就可以多吃一些,你对这种看法有什么意见呢?答:洋快餐具有“三高”(高脂肪、高能量、高纳)和“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营养学家为“洋快餐”取了个绰号-叫做“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因为吃一顿洋快餐,就等于一天能量消耗的下限。因此要尽量少吃洋快餐。第六课:摆的秘密一、填空:(1)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2)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的摆摆动得越快。摆线越长的摆摆动得越慢(3)摆的摆动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摆由( 摆线 )和摆锤两部分组成。(4)摆在摆动是,(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请你画出一个最简单的摆,并用箭头表示怎样才算摆动一次。(5)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有(荡秋千)、(荡船)、(树枝摆动)、(门牌随风摆动)等二、简答题(1)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又会慢慢地停下来?答:静止的摆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摆动,动能与势能不断转化,所以摆会长时间不停的摆动。过一段时间后,摆在外力作用下(如空气阻力等)会慢慢停下来。(2)傅科摆的原理(课本第15页)答: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续的方向旋转。傅科摆不仅能够验证地球的自转,也可以用于确认摆所处的纬度。(3)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答: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4)实验名称:摆的秘密实验准备:铁架台、线绳、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秒表等实验步骤:(1)摆线的长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摆摆动的快慢。 (2)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线的长短,观察摆摆动的快慢。实验记录摆线的长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30秒60秒90秒120秒第一次10203040第二次10203040第二次10203040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线的长短30秒60秒90秒120秒第一次10203060第二次15304560第二次306090120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大小无关。 第七课:钻木取火一、填空:(1)注意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现象,如(玩滑梯)、(电锯)、(流星)、(飞机起飞)、(疾驰汽车的轮胎)、(火车道)、(划火柴)等(2)古人利用(钻木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阳燧取火)凹面镜聚集太阳光取火等方法获取火。(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征途上迈进的一大步。(3)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4)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外,还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二、简答题(1)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答:第一幅图是工厂车间内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火星四溅;第二幅图是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热”暗示因摩擦而生热;第四幅图展示的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第五幅图是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2)举例说明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钻头发热,及时用冷却液冷却。发动机咬合的齿轮相互摩擦而生热。给咬合的齿轮抺上机油(3)学生实验实验名称: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实验准备:木板 砂纸 铁丝 手钻 火柴等实验步骤:(1)手钻在木板上钻孔,直到木板发热为止。 (2)两手手心相对,搓手到手心发热为止。 (3)用砂纸来打磨铁条,直到铁条发热为止。 (4)把火柴头在黑板上来回摩擦,可以看到擦出了火星。实验结论:物体通过机械运动可以产生热能。第八、九课、通电的线圈一、填空:(1)、举出几种利用电磁铁原理做成的物品:(电铃)、(电话听筒)、(马达)、(高音喇叭)、(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2)、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像(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 )来工作的,(3)电磁铁通电以后(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这就是电磁铁的基本性质。(4)、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力增大;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线圈的匝数增多,电磁铁的磁力增大。(5)、电磁铁有(南北极),并且是可以(改变的),(电源的正负极)改变了,或者是(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了,电磁铁的两极都可以改变。(6)、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能)(7)制作电磁铁的铁钉为了防止磁化,可以先将铁钉放在锅炉或炉子中(“退火”)二、简答题(1)电磁铁的性质有哪些答:(1)通电就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2)电磁铁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2)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答:把绝缘导线按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接通电流,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电磁铁。(3)怎么判断电磁铁的南北两极?答:拿一指南针与电磁铁的一端相靠近,与南极相吸引的是北极,相排斥的就是南极。(4)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区别与联系。答:相同点:都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不同点:普通磁铁为永久性磁铁,磁极与磁力都不能改变,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磁力与磁极都可以改变。(5)判断下列电磁铁的磁性北极( ) ( ) ( )这两幅图的( )相同,( )不同 ( ) ( ) ( ) ( )这四幅图证明了( )(6)学生实验: A、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实验准备:铁钉 绝缘导线 电池若干 大头针 小磁针 闸刀开关 电池盒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电磁铁(2)让电磁铁的电池数量相同,线圈缠绕的匝数不同,看看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3) 让电磁铁的线圈缠绕的匝数相同,电池数量不同,看看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实验记录:步骤(2)线圈缠绕的匝数越多,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越多 步骤(3)电池数量不同越多,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越多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的数量越多 ,磁力越大;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与线圈缠绕匝数有关,匝数越多,磁力越大。B、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与哪些因素相关实验准备:铁钉 绝缘导线 电池若干 大头针 指南针 闸刀开关 电池盒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电磁铁(2)让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不变,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看看电磁铁的南北极有什么变化。 (3)让电磁铁的线圈缠绕的方向不变,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看看电磁的南北极有什么变化。实验记录:步骤(2)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一样,同是钉冒一端的南北极有了变化 步骤(3)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一样,同是钉冒一端的南北极有了变化实验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并且是可以改变的,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或者是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了,电磁铁的两极都可以改变。(7)、分析题。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电铃是怎样工作的?答: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磁性,把小锤下方的弹性片吸过来,使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了磁性,小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不断重复,电铃便发出连续击打声了10、无处不在的能量一、填空: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光。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2、能量常见的表现形式:(机械能)、(电磁能)、(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电能)、(其它能)等。二、简答题1、请同学们寻找我们身边的能量,举例说明生活中与电能有关的能量转化的实例,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答:例如:电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热器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电磁铁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电话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声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机械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等。2、你能动手做几个能量转化的小实验:答:第一个实验是用手弯折铁条,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小实验 第二个实验是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这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小实验; 第三个实验是用梳子梳头,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小实验。3、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答:如电视的声能与光能由电磁能(无线或有线信号)转化而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而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而来,而风能、水能、热能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 5、电能以外的其他能量间的转化答:如汽车的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等等。地球生物的成长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摆的摆动是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结果。钻木取火是机械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6、下面现象是什么能量在作用。 植物生长 水烧开 我们身体运动 电灯发亮 水烧开声能化学能 电能 光能 热能第十一课,开发新能源一、填空:(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意识到(能源短缺以及因能源的利用而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2)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3)、常用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二、问答题1、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地球的能源是无穷的吗?答:地球上的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代人类生活需要大量的能源,所以人们不断地开采,能源储量已经在不断减少,并且常规能源的广泛的应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2、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答:人类开发了地热能、核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3、什么叫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答: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些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4、未来有哪些新能源。答:目前,人类探索发现了可燃冰、煤成气等新能源,这些新能源将在21世纪得到广泛应用。5. 请归纳一下,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答:不可再生的常规能源不断减少。 许多常规能源污染环境。 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6、为什么说在几十亿年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太阳能能量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久,分布广阔,获取方便,而且太阳能安全清洁,不会污染环境。附送: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二、教学目标“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三、重点难点重点: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四、教法学法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五、教学进度周次进度周次进度112101516234111718356121920478132122591014236111215研究与实践71316研究与实践81417期末考试9其中考试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细胞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我像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内容奠定基础。三、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针对生命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指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科学知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生命的基本特征,即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能搜集整理信息,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五、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4课,各用1课时,共用4课时。1.细胞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洋葱、镊子、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三、重点难点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2小结: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由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统称“生物”。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砂、岩石、水、空气等,称为无生物。植物、动物、人,从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二)探究活动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细胞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分组观察。汇报观察结果。小结: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2.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分组观察。交流: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课件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板书课题)每一个小格子是一个细胞。细胞由四部分构成:周围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间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细胞质。细胞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大约放大了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3.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1)课件出示一幅通过显微镜拍摄的叶的纵切照片。观察: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2)课件出示根的纵切图。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根尖纵切的照片。根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细胞?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3)观察茎的横切: 出示茎的横切图。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幼茎横切照片。这是茎的表皮部分,这是茎内的导管部分。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4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1)出示投影片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人的血细胞、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神经细胞。(2)讲解: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是两栖动物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这是人的血细胞(红血球)、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位于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3)观察:这6种细胞分别是什么样的?哪种细胞比较大(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不同。5总结关于细胞的知识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长、能繁殖,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也要不断向外排出废物。有些低等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大部分生物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有关系。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各部分的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如果人的某个部位的细胞大量坏死了,这个部位的机能就会丧失了。(三)自由活动制作细胞模型1. 小组活动。2. 展示交流作品。(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活的。板书设计: 细胞 构成 生物体(生长 繁殖 变化) 决定 细胞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于细胞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要会绘制细胞图,让学生弄清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2.我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活动准备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做调查报告。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 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二)探究活动:我从哪里来?展示资料 感受生命来之不易1.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2. 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3. 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板书:搜集 分析 运用)4.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5. 总结过渡: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三)自由活动:游戏体验 感受母亲的辛苦1. 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抬腿上楼梯、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3. 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4. 教师: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播放课件音乐)5. 学生说心声(四)拓展活动整理获取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板书设计; 精子 搜集我从哪里来 受精卵 胚胎 婴儿 分析 卵子 大约十个月 运用课后反思: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3.人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三、活动准备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课前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征,并记录下来四、教学过程1探究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特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人从小到大身体发展变化”的资料,有的同学还准备了上学以来的体检表。下面请你们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看看能从资料中发现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生1:我出生时才3.5千克,身长50厘米。我现在52千克,身高1.55米。我的体重增加了,身体也高了。生2:我通过比较体检表发现:我比上四年级时长高了,体重增加了3千克。师:除了身高和体重有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吗?生:我的脸上长出了小疙瘩,这叫“美丽青春痘”生:我妈妈说我说话的声音变粗了。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人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男同学会长出喉结,也有的还没长出来。女同学不会长出喉结,也摸不到。师:同学们发现了很多人的身体的变化得特点。那么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变化大,从小学到初中变化大,人老了容易生病,身体变化也大。生:从让大人抱着到自己会走路,这个阶段变化也大。生:人退休以后,头发变白了,走路也慢了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思考。人出生后,身体逐渐长大,直到长成健壮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体又会逐渐的衰老,直到死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道40岁)、渐衰期(40 到60岁)和衰老期(60 岁以后)等4个发展阶段。从出生到死亡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展示以上4个时期的图片)人的身体特征发育比较缓慢,相邻的两个阶段身体特征没有明显的界限。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比较长短因人而异。2探究青春期身体变化特征同学们已经查阅了自己的体检表,从上面的数据你感觉到什么?(生略)是的,很多方面都说明同学们上学已来身体发生了变化。如果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研究起来就会更明显。想试试吗?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研究呢?生:我们用统计表研究身高生:我们用条形码统计图研究身高生:我们用折线图研究体重请同学们先绘制图表,然后再观察图表,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互相帮助。学生绘制并展示图表生: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我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是的,你们中间的一些同学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有些同学将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的很快,而且还有人会长出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3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教育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关系到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了给江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我们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生:应当学习更多的知识生:要注意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生:不能光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食物应该多样化,并且不挑食。师:还要应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多和他人交流,多表现自己。生:不吸毒、不参加赌博生:不和坏人交朋友师:对,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4自由活动同学们,想知道你为来的身体是什么样子吗?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知识吗?请同学们开展一个“预测20年后的我”的活动,有资料的同学也可以交流一下资料上的内容。学生进行自由活动5拓展活动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外形特征。可以写出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专题研究。课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很好,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意识到进入青春期应注意的地方,也有个别学生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参与讨论。4.我像谁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打下基础;三、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一张全家福照片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3有关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游戏(肖像描述):请学生口头描述班级内同学的肖像特征,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谁,若能猜出来,则说明这位同学描述成功。通过这个游戏,能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描述时,为了能描述的具体形象,就要抓住同学的最主要的人体特征来描述,这样就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2师:看来,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有各自的特征,在茫茫人海中,你的特征总是区别于其他人,(多媒体演示学生站队放学的情景,紧接着出现本班几位学生的镜头特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二)探究活动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学生对镜观察自己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全面。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要求叙述语言要连贯、有条理,用词恰当。结合学生的汇报师讲解:从具体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分成若干类,同时多媒体出示书25页的图,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的代号。小结:象这样如果人体之间的某一特征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把它作为研究人体遗传现象的素材。多媒体出示课本的画面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图上四位同学的舌头和头发分别有什么不同。师发放事先收集的照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本班同学的父母(本组同学找其他组同学的父母照片)。在活动中,师适当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学生汇报活动结果,说出你们组是怎么找的,根据哪些特征找的。通过这个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遗传的全部过程。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学生要想正确分离出班级内同学的父母,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比较,在头脑中就能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师进一步说明:早在公元300-400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发现,凡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特征,因此,人们把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的现象叫作遗传。讨论: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师:子女与父母长得一模一样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照片,找一找班级内同学与其父母存在着哪些差异,最后师总结什么叫变异。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学生观察各自带的全家福照片,分析自己的哪些特征是从父母那儿遗传来的?哪些特征和父母发生了变异?同时结合课前调查情况将结果填在课本27页的两个表格中。学生汇报结果。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三)自由活动课件出示一组植物、动物图片:比较相同和不同1. 小组观察、比较。2. 交流观察发现。(四)拓展活动: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2.进一步整理并完善自己的生命手册课后反思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遗传和变异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他们渴望探究更多的秘密,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又可以为学习下一课遗传变异的秘密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3)鼓励猜想:为什么不同的小组制作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6)小组探究。提示:注意控制实验变量。(7)交流实验结果。2019-2020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计划和第1-2单元教案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趋势,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二、教学资源分析本单元主要研究能量的表现形式及能量的转化等相关内容。课与课之间以“无处不在的能量”为主线串联为一体。让身体热起来一课让学生认识到人体能量的来源及转化,初步感知能量的存在;摆的秘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意识到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钻木取火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摩擦生热现象,初步认识机械能与热能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通电的线圈(一)、(二)让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特性,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电能可以转化成电磁能;无处不在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事实,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能量,生活处处有能量,能量是不断转化的;开发新能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三、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3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