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说课稿_第1页
望月怀远说课稿_第2页
望月怀远说课稿_第3页
望月怀远说课稿_第4页
望月怀远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望月怀远说课稿 上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诗人对盛唐诗风的开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学习盛唐诗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前一单元的诗歌,并小结一下诗歌的一些写作和分析方法。 我们在看到一首诗的时候,首先要分析题目。看看题目蕴含了哪些信息。比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题目告诉我们写的是春天的夜晚,也告诉我们抒发的是离别之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告诉我们诗中写了五种景物。 我们说诗人写诗是为了表情达意。但是,他们不会提笔就直白地吐露心声。诗人笔下的感情是含蓄的,诗歌绝 大部分都是情景交融的。这就要求我们接触诗歌的时候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我们要分析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顺序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修辞)来表达,作用或目的是什么。要抓住最有特点的典型的景物,围绕特定环境分析景中蕴涵的情感、思想、哲理。比如春江花月夜虽然写了五种景物,但诗人写时是有重点,有顺序的,符合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诗人表情达意的需要。 诗人写景和抒情有很多种方法: 有的诗以乐景写哀情,比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以南方早春的乐景写思乡的哀情。 2 / 7 有的诗调动不同的感觉写景。 比如杨炯的从军行就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运用这两种感觉写景的句子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有的诗写景化静为动,比如 “ 梅柳渡江春 ” 一句。当然少也不了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拟人、借代等。又如 “ 淑气催黄鸟 ” 等。 下面是诗中常用手法: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以景衬情,即景抒情,见景生情,情景相生,情因景生,由景入情,景中含情。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或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情景相生的写法的代表。 请大家翻开课本十一页,先分析题目。(板书望月怀远),我们分析一下题目,望月是写景的,怀远很明显是抒情的,这首诗很明显包含了两部分。现在请大家把这首诗读两遍,找出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板书诗歌)。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景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情 张九龄,七岁能文,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3 / 7 为一代名相。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陷害,被贬为荆州长史。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应该早早诛灭,未被采纳。他的诗歌对唐诗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 的作用。 我们先看这首诗的首联,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这联寄景抒情,第一句写景,第二句由景入情。诗中这一 “ 生 ”字,极为生动,同张若虚 “ 海上明月同潮生 ” 诗句中的“ 生 ” 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 “ 生 ” 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 生 ” 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产生的原因。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天涯共此时 ” , “ 天涯 ” 二字接得自然 ,照应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 我 ” 在思念谁?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张九龄把自己的怀远之情与天下共通的怀远之情融在一起,形成了诗歌内容的不确指性,这种不确指性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正因为它也表达了大多数人都有的这种普遍心理,所以能被广泛传诵。 此联意境雄浑阔大,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形象,为后面的描写抒情做好了铺垫。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4 / 7 己。这样写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了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写景,怀远是抒情,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首联扣题,以下各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情人是指 诗人自己,说自己是个有情之人。 普天下有情之人。为何 “ 怨遥夜 ” ?对于远隔天涯的离人,美好的月光更能惹起他们的思念之情而久不能寐,更觉得长夜漫漫。竟夕是 “ 整晚、通宵 ” 的意 思。这联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因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三四两句,就以 “ 怨 ” 字为中心,以 “ 情人 ” 与 “ 相思 ” 呼应,以 “ 遥夜 ” 与 “ 竟夕 ” 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怜 ” 是 “ 怜爱 ” 之意。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 ,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 衣裳才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思念所苦的 “ 非痴即呆 ” 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思念之情,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5 / 7 幻想成为现实 !“ 灭烛 ” ,正是为了追随月光 ;“ 披衣 ” ,则是为了让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很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句中的 “ 怜 ”和 “ 觉 ” 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 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 “ 不堪 ” 是 “ 不能 ” 的意思。“ 盈 ” 是 “ 满 ” 的意思。 “ 佳期 ” 是指 “ 与远人相会之期 ”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远人相会。这联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面对月华便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融中戛然收住,读来韵味深长。 望月怀远 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全诗以 “ 望 ” 、 “ 怀 ” 着眼,把 “ 月 ” 和 “ 远 ” 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深沉。这首诗表现的情意,缠绵悱恻而不致伤感,让人感到 “ 佳期 ” 一定会到来 !正所谓 “ 乐而不淫,哀6 / 7 而不伤 ” 。 我们来回忆一下这首诗,试着把它背诵下来。诗中人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无法赠与月光,想在梦中与远人相聚 ! 背诵这首诗。 作业布置: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在月亮上载满 了人类阻碍美好的情感。请写出通过明月托相思的诗句。 参考答案: “ 隔千里兮共明月 ” 南朝 宋谢庄月赋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杜甫月夜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在月亮上载满了人类阻碍美好的情感。 远隔千里,音讯难通的有情人该怎样沟通感情呢?惟有普天高照的月光是他们的媒介。自南朝宋人谢庄有了 “ 隔千里兮共明月 ” 的发现后,人们便开始通过明月寄7 / 7 托相思了。月亮好似一只巨大的折光镜,把此方的感情折射给彼方。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白的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杜甫的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白居易的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而在张若虚的眼中,这面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