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鲁教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中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中感受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1、 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小提琴的演奏多么悦耳,可是,你可知道,要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得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而当一位一向被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最终走上了舞台,面对千百观众,从容奏出这悦耳音乐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创造了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位创造了奇迹的唯一的听众。2、齐读课题学贵有疑,对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这唯一的听众是谁?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2、 交流:这唯一的听众是谁?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极瘦极瘦的,耳聋的)简单概括地说说她为我做了什么事?(这位老妇人通过鼓励和倾听,帮助我重塑信心,学拉小提琴,最终我获得成功)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妇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三、研读课文 ,感受鼓励与尊重1、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1)句子一: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我的尴尬和不自信、沮丧原因有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我”由于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明白我好不容易找的自信又因为发觉有人在场而十分沮丧。】如果是你看见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宽慰她?这样做有用吗?老妇人这样说,你能读懂她的用意吗? 她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呢?请你来读一读。此时,你觉得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慈祥,关心年轻人)(2)句子二“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你能读明白老人的用意吗?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请你试试读出诗一样的韵味,能行吗?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那些变化?引导学生找出“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有关描写并通过朗读体会到“我”这时候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兴奋心情。(3)句子三: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老人说的是什么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读到这儿,对老妇人,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在老人真诚无私的鼓励下,“我”变了吗?感受“我”重新找回自信后努力练琴的过程,并联系课文开头进行对比,怕听到“音乐白痴”沮丧躲到树林里拉在家里拉琴(找回了自信)(4)句子四: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从这句话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对此有疑问吗?出示:我也常常会忘记了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奏。”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2、那么,这位老妇人到底是不是耳聋人?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到: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此时,你想的是什么?3、老妇人究竟为什么说自己是耳聋人呢?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中,划出描写老妇人的眼神的句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又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音乐起)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四、总结升华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就是她平静的眼神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正是由于她(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五、回归生活,感悟人生。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 (出示清晨树林的图画,配乐)师:在这片洒满阳光的树林里,坐着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她都如约而至,静静地聆听着一位年轻人的琴声,始终陪伴在年轻人的身边,这位老人就是年轻人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1、明确读书要求:学贵有疑,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走入文。 2、交流生字词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课文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由“音乐白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的事。(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师:过渡:唯一的听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年轻人把她视为自己唯一的听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入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自学批注)品味老人语言:(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师: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生: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生:老人看到和听到在作者的琴声中没有自信,所以老人非常想鼓励这位作者。所以她说“我的耳朵聋了”。她想给他自信。师: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你觉得年青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生 :关心、鼓励、安慰师: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指导朗读)师:刚才同学们抓住老人的语言,设身处地的揣摩人物的内心,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文中还有其他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吗?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师:年轻人明明拉的不好,老人却夸赞他,老人明明耳聪目明却谎称自己耳聋,如果你是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生:老人并不希望这位作者中断拉琴,希望他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她就用这些话来鼓励他。小结学法:站在老人角度,及老人所及,想老人所想,读书就应该这样。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生:从“我做你的听众,每天早晨“体会到要他坚持练琴。给他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师: 每天早晨都去,想象一下,这都会是怎样的早晨呢?(生想象指导朗读)师:主动作听众,也巧妙地督促我能坚持不懈地练琴。多么悄无声息的帮助,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读。小结学法: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去浮想联翩,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会有更深的感悟。(4)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生: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感谢这位老人。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因老人鼓励、赞扬,所以我觉得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师:这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喜悦、兴奋、温暖、快乐)生充满感情齐读。师、;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刻苦练习。(板书:鼓励)小结(学法写法指导):刚才同学们抓住老人如诗般的语言,揣摩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老人那美好善良的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要细致刻画人物语言,展示人物内心。(板书:语言)师:在老人的鼓励下,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出示文字齐读)“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师:我发生了怎样的的变化?生: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而现在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文字齐读)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师:作者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生:老人平静地望着“我”,是希望“我”消除紧张的心理,能继续演奏。生:平静地望着他,是让作者能够专心地拉琴、自信地练琴。生:读出了对自己的鼓励。师:从老人的眼神中你仿佛读出了什么?生:读出了老人对作者的期盼。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肯定。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赞许。师: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让我们把这些深刻的含义朗读出来。注意句后的省略号,读得慢一些、深长一些。师:小结(学法写法指导):老人的目光是平静的,它的内心却是不平静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到人物的神态,还要透过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板书:神态) 创设情境,感悟内心:出示老人插图(配乐),师语言过渡:这位睿智慈祥的老人就是我唯一的听众,在清晨寂静的树林中,她总是静静的坐在木椅上,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我,用鼓励的话语激励着我,使我重拾对音乐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刻苦练琴,终于奏出令专修音乐的妹妹都惊叹的优美旋律,而此时意想不到的谜底也被妹妹揭开“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然说他是聋子!”(齐读妹妹的话。)(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创设情境,指导写话:一切都明白了!如果此刻你就是这位年轻人,回忆起与老人相识相伴的点点滴滴,她鼓励的话语又回响在耳边,她平静的目光又浮现在眼前你一定有太多的话想对她倾诉,拿起笔,把它写下来。(生写话指名交流。)总结:此刻,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使我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呢?(生看板书总结)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动,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四)课外拓展、形成能力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旋律来同读这首小诗,也把这份关爱,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大屏幕出示一首诗):给你一支蜡烛,点亮一段人生。给你一句鼓励,灌溉一片心田。 如春天的甘露,如寒冬的暖风,如夏日的清泉,如黑夜的明灯给迷茫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给无助的人生,系上希望的风铃那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芬芳。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语言 神态关爱 鼓励 赞赏 期待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这篇课文是我们教研组选定的一课三讲的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就一致认为: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抓住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为主的教学安排。读写整合,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延伸老人对“我”的无限关爱,这种整合在学生的感情升华上起到了相大的作用。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五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读写整合的主要方法: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合理想象,课堂上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照理说,这部分的教学本应该成为这堂教学中精彩的一笔,然而学生的回答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精彩,他们对老人的感悟还没有达到深度理解,所以在说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是那么朴素,词语是那么贫乏,很难调动听者的情感。如果他们深入理解的话,那么说话的内容应该是很感人的?上完课我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挠了学生情感的宣泄呢?在冷静思考过后,我发现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所以语言自然贫乏。曾在窦桂梅老师的书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如果说温度是人的血液,那么广度就是人的骨肉,深度则是人的神经。没有骨肉,人无法立起来;没有神经人无法活下去。要让孩子思考得更加深入,才能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纵向推进式的教学留下的遗憾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窦老师又讲道“要把深度的点定准了,而且这个深度要适合学生,要循序渐进。”根据这一理念,我再次研究这篇课文,发现了一个被我忽视的且尤为重要的关键“变化”,整篇课文不都是围绕变化来叙述的吗?“我”的琴声是一种变化,“我”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变化,老人的语言是一种变化,老人的神态又是一种变化。全文紧扣着这个字眼来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我完全可以通过“变化”来解读文章。但是必须把两条线索紧密联系起来,纵向推进与横向教学相结合,抓住琴声的变化这一点,牵出老人和“我”在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我想只有这样,学生在相同的情感体验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物的感情,人物的品质显得更加高尚,学生的思维相信会更加有深度,表述的语言也应该更加丰富。附送: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鲁教版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课件1)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3、人们梦中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2)(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圆明园的哪些内容,简单概括.。2、交流反馈: 课件(3)(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课件3)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宏伟建筑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山村乡野 诗情画意武陵春色 亭台楼阁 风景名胜 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天南海北 艺术瑰宝 奇珍异宝损失 销毁 灰烬 侵略 不可估量(2)学生交流读后所了解的内容,随机板书昔日的辉煌 无情的毁灭三细读课文2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1过渡: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件4: 昔日的辉煌学生交流后板书:布局(精妙) 建筑(宏伟) 文物(珍贵)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A精妙的布局: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5 (指名读)(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课件6 举世闻名变红)(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驰名中外 享誉世界中外闻名 名扬中外 )(2)在这段文字中,还有哪里写出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课件7:众星拱月变红)(课件8众星拱月示意图)(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同学们,这样的布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惊叹 匠心独运 震撼 自豪)同学们,圆明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历经清朝5代皇帝的精心修建,总面积达到5200多亩,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世界皇家园林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请你带着自豪与敬佩再读这一段吧(课件9 第二自然段)齐读 补充板书:(精妙的)建筑B宏伟的建筑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内容(1)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课件出示10: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介绍了几种建筑景观?解释“买卖街”:没有真正的买卖街,而是命人装扮,供皇帝体验的生活的一处建筑景观。同学们,在写这些景观时,用上了一个特别的句式? 生答(排比句)课件11:有也有有也有 (变红)写出了圆明园景观的(应有尽有 风格迥异 美轮美奂 )如果让你也用上这样的句式来写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你写得完吗?(不能) 男女生配合读 男生:1、3种 女生2、4种课件12:写话:来到圆明园,我仿佛看见了_。(2)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展现当年的辉煌?课件出示13:“园中有许多景物西洋景观。”课件出示14 理解:仿造名胜 根据诗情画意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去昔日的圆明园中浏览一番。 课件1524(3)当我们走进这样别具风格、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小组读、齐读)(4)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交流课前收集)教师拓展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几处:课件26播放 教师讲解(5)课件27 引导学生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C珍贵文物: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课件28(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课件29(理解:上自下至)(2)想一想,从先秦到清代,经历了多少年?这期间有多少青铜礼器?有多少名人字画?有多少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课件30:所以,它又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读(3)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材料。课件31:(出示图片、文字):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xx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4)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课件3239 欣赏图片欣赏(珍贵文物)课件39: 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读五. 设置悬念引导:同学们,圆明园昔日如此辉煌,令世人惊叹,雨果又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如同月宫似的仙境,是一个令人震惊无可比拟的杰作。”然而,这一奇迹在1860年化为了灰烬,它的毁灭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损失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昔日的辉煌 无情的毁灭精妙的布局 众星拱月宏伟的建筑 有也有有也有珍贵的文物 上自下至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五、教学预设: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师小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4了解毁灭经过。(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2)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残暴、野蛮、无耻等。)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4)英法联军简直不是人,你们恨他们吗?把你们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吧!齐读第5段。(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再从课文中,在朗读中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才会使学生心中的情感来得真实而不空洞,强烈而不肤浅。)二、再现辉煌深化情感1理解“不可估量”(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全体静默,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无声录像半分钟。)(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4)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1段。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师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感受昔日辉煌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1)默读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2)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建筑宏伟,有无数珍贵文物)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句式回答。建筑宏伟: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 ?“众星拱月”。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在圆明园内漫步,会是什么感觉?指名读,读出自己陶醉、自豪的感受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再指名读,齐读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珍贵文物: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指名读第4段。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课件展示圆明园文物图片。展示青铜猴首和牛首时,出示文字图片资料:xx年5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593余万港币,买回了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像和青铜牛头像。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