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教案1 北师大版天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板书:天马)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 出示生字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2. 指名朗读课文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三、学习课文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1、自读第一节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朗读。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4、小结: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1、齐读2、体会中心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第二课时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2出示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自由朗读思考: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板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一)房兵曹胡马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1、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第二课时(一)教学马诗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四、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2、指名朗读课文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夏天雨中群马奔腾。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三、细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中读懂的?本段的最后一举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指导朗读:读出暴雨来诗的猛烈急促。2、默读2、3段思考: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栽树的旁边做批注,可以使自己的感想,可以使自己的疑惑等. 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4、出示句子:“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你体会到什么?小结:作者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5、出示最后一段: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你有什么感受?(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四、总结全文: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场面。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二)内容探讨: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三)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描写抒情) 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四) 小练笔: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描写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一教材简析: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拓展阅读马背小学、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3、小组交流。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4、全班讨论。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分小组朗读。第二课时一、畅所欲言。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3.小组交流。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二、初显身手。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2.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3. 评选最佳小骑手。第三课时笔下生花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吧。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想象作文:马的未来。1. 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3. 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4. 全班交流协作提纲。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4、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 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六、布置作业作业超市: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2、课外阅读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二)内容探讨: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板书设计: 浙江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3.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生合作学习。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3. 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4.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2. 指名回答:远近气势诗歌评价3. 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4.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古筝曲)5. 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6. 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四、拓展运用1. 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 指名读,说感受。五、课堂小结: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板书课题:观潮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进行交流,纠正读音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4、学生质疑三、学习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播放录像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知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知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训其说: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解其情: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四、本课小结: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读:浙江潮2、齐读:观潮二、学习写作方法: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4、在描写中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方法?5、文章开头与结尾一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三、对比赏析:浙江潮和观潮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语言文字方面朗读感受方面内容结构方面四、全文总结:同学们还曾记得,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板书:红树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4、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 指导朗读:美读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六、布置作业作业超市: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课外阅读第二课时一、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二、内容探讨: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注: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望。“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4、全班讨论。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一、畅所欲言。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3.小组交流。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二、初显身手。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2.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3. 评选小博士。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 第三课时笔下生花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1. 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3. 全班交流协作提纲。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二)自读-发现与探究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三)品读-理解与感悟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总结-拓展与延伸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一)回顾原文1、有感情齐读课文。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二)巩固生字1、区分形近字。2、听写生字。(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五、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1易混易错字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2.词语解释懊恼-心里别扭、烦恼。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美妙-美好可喜。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A. 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B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2文章层次家中练琴遭冷遇林中练琴遇知音舞台演琴生感慨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方式: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教后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1听写生字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三开动脑筋想一想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四品读评点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五生活故事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教后记唱脸谱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播放戏歌唱脸谱简介京剧 板书课题,齐读课文。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新课学习这首唱脸谱就是以脸谱为题材,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京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提问: 1、找出文中不理解、不懂的词语。2、找出文中最有京剧韵味的句子。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分析第一段1)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四击头”及亮相动作。(课件)2)师做简单亮相动作,学生参与表演。B、学习第二段 1)师范读,生感受情绪和内容。 这首歌曲从脸谱入手,赞美京剧的出神入化,那么什么是脸谱?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2)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介绍脸谱的定义,简介脸谱的画法。3)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知识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汇报第一部分:(1-3小节)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咱们中国的京剧。第二部分:(第4小节)从脸谱入手,赞美京剧的出神入化。四、学唱唱脸谱 1)找脸谱,分组抢答,辨别歌中涉及到的人物脸谱及品质性格。 2)演脸谱,学生戴找到的脸谱表演(亮相、演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唱戏歌唱脸谱了解和学习了一些京剧艺术常识,“皮黄声声唱千里,京腔京韵响世界”中国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还有待我们继续去发扬光大。六、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唱脸谱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说说京剧中有关脸谱人物,脸谱特点以及京剧的乐队锣鼓经的知识。2学唱唱脸谱二品味家乡戏曲的韵味1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戏曲?说一说。2欣赏家乡戏曲唱段。动手创作,绘制脸谱1师:在京剧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脸谱人物?用你手中的彩笔画出来吧。2生在音乐声中画脸谱,在音乐中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评。拓展延伸,表演唱生佩戴自制脸谱并演唱歌曲唱脸谱。课堂小结从这节课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在欣赏、绘制、表演等活动中体验到了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希望在当今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大家不要忘了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的人。作业1 朗读、背诵唱脸谱2 将歌曲唱给家人听一听我喜欢【设计理念】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喜欢小动物、喜欢和朋友交往,喜欢做梦,喜欢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2、指名分段读课文。3、交流质疑。三、初读了解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读后你有什么感受?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四、品读感悟语言。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2、全班交流。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可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五、研读质疑问难。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六、小结。七、仿写课文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1、学生仿写。2、全班交流。八、全文总结。【板书设计】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指导读准字音。、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简介贾岛:()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四、检查自读效果。、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读准下列加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