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2 语文S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2 语文S版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为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教学准备:搜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资料,如开国大典的电影,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学生阅读或观看。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及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重点:会写生字, 了解课文内容及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及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的知识。)激情引入:在旧中国,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课文插图)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板书课题)老师引导学生解题。(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认读字词,重点强调“擎、聂、钮、诞”的读音。交流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指名交流,师生评议。过渡: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盛典的呢?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部分。小组合作读文,纠正字音,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文章的写作顺序,并试着给课文分部分。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总结。课文中描述了多出令人激动的场面,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景的,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下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三、学习生字。交流易错字及难记字。学生练写,加深记忆。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为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作者按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别记叙了大典前、大典中和大典结束后的情景,读后那部分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过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二、细读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1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描写默读,边读边划出作者的描写,读所划的部分,想象当时的情景,批注自己读后的体会。2按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交流。第一部分:大典前对会场的描写。(1)23自然段对会场上建筑及布置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物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作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2)第4自然段对群众队伍的描写:引导学生抓重点句“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重点词“直奔”体会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第二部分:大典中场面的描写:引导学生交流从对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映的语句中所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体会场面描写时要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引导学生从重点词“一齐”中体会人们的心情。)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抓住“升起来了”和“站起来了”加以理解。)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喊“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映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第3部分:对大典结束后场面的描写。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洪流”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练习理解句子的含义。(把“洪流”换成“游行队伍”;把“流”换成“走”;把“光明”换成“光亮”。引导学生练习朗读。三、回归全文。教师总结: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的科技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将要举办奥运会。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的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背诵第7自然段。四、布置作业。试着体会文中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收集有关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板书设计:开国大典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光明教学反思: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开国大典教案3 语文S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订正读音。聂荣臻 乐声 直奔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擎:举。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汇集:会合,聚集。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4、自由读课文。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投影出示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3.交流自学情况。(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四、分部分朗读课文。五、朗读汇报。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写出课文梗概。教学过程: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5)练习朗读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7)练习朗读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