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永远的歌声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二、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本课难点是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交流:第210自然段三、初读质疑。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语句:(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4)“我说,天下第一好。”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感悟:(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3、练习有感情朗读。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同桌对读指名朗读(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2、全班交流:(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2)第9自然段。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变换角色体会: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小结: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全体交流(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1课溶洞word教案学习内容 教材39-41页。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卵石的形成一课的基础上,以溶洞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认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重点难点 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学法指导 实验 课件学具准备1. 学生准备:(1)滴管、烧杯、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鹅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图片资料,2.教师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资料。(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预习检测 认识溶洞及其内部地貌特点。 1、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溶洞。 2、深入仔细地观察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认识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点。二、合作探究 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 介绍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1、提出问题: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 (2)提出假设。 2、指导学生做岩石腐蚀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 (3)师生交流。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秘密?(石灰岩的岩石都能被盐酸腐蚀) 3、利用类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三、交流展示 研究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 1、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态特点和溶洞的形成过程推想其成因,让学生充分讨论生并利用实验验证。 问:当酸性水流经石灰岩表面或沿裂缝渗透到岩石后,流走的水中会增加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 (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现什么现象? (2)继续往里面吹气,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成因。 5、播放钟乳石形成的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6、引导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推想石笋、石柱的成因。 7、播放石笋、石柱的形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四、达标检测 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种难以除去的物质,你们有什么办法除去它吗? 2、炊壶底部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五 教学反思12升高的河床学习内容 教材42-44页教材分析 本课以前二课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 重点难点 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法指导 实验法学具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检测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二、合作探究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三、交流展示 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四、达标检测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五教学反思13沙尘暴学习内容 教材45-47页 教材分析 本课开展对沙尘暴现象的研究,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重点难点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学法指导 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学具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检测 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合作研究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3)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三交流展示 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4.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学生猜想,并在小组内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猜测的原因填写在表中。 (2)学生探究原因: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5.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四、达标检测 面对沙尘暴现象日益频繁的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五教学反思14唐山地震学习内容 教材48-50页教材分析 地震是地球上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本课就地震发生的现象和原因进行研究。学习目标 1.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归纳地震灾害的特点:暴发突然,猝不及防,预测预报困难,成灾广泛,后果严重。2.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3、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验证推测的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