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教学过程活动一:买家电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9、师小结。活动二:练一练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活动三:说一说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回收废电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二、玩中学1、看一看。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2)、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2、算一算。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教师板书:122+77=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进行计算。122+7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完成第45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还可以采用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完成第45页的试一试的题目。(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完成第5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3想一想。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三、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第1、2题。做中得 完成第46页的第3、4题。四、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十年的变化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方法。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十年前和现在的图片。二、探索新知 1.让同学说说野生动物园十年来动物种类发生的变化。 学生:环境好了,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来只有87种,现在增加了139种。)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算一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野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87+139=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进行计算。87+139怎样计算呢?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8 7 +1 3 9 2 2 6 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3、试一试,完成p47 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演示。4、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48页的15题。三、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小小图书馆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 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二、玩中学 1、看一看。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算一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9-118=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进行计算。239-118怎样计算呢?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3、提一提。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4、解决“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让学生口头列式118-57=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进行计算。118-57怎样计算呢? 1 1 8 - 5 7 6 1探索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5、学生独立完成“239-57”。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三、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2页的第15题。练习三位数的减法。四、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练习三教学目标: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准备:挂图、ppt、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玩中学1、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2题。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2、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6题。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4题。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4、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5题。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7题。6、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8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二、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出示课本挂图西池塘东池塘原有蝌蚪/只514412变成青蛙/只12689二、探究新知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12-89=323(只)答: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412-80=332、332-9=3232.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514-126=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有同学会说:514-100=414、414-20=394、394-6=388所以514-126=388教师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3.出示p53题目:526 482-41 -178116 314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三、扩展新知完成p54页“试一试”共同解决“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学生独自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300-76=224 提问:十位是0怎么办?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四、巩固提高完成p5455页“练一练”18题。五、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六课时 算得对吗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学具: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小朋友什么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时,怎么判断售货阿姨找的钱是对的呢?出示p56页挂图。提问学生在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决“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对不对?” 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 +118256答:应付256元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反馈,用256减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对的。教师小结:这种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验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2.解决“付给售货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300-44=256,可以用加法来验算:256+44=300 300 256- 44 + 44 256 3003.完成p56页计算并验算。学生独立解决,让同学上黑板板书。三、新知运用完成p57页试一试习题四、巩固提高完成p57、58页“练一练”16题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五、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七课时 练习四教学目标: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准备:挂图、ppt、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二、玩中学1、生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2、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4题。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5题。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4、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6题。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7题。6、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8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7、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9题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0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反馈。9、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1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反馈。三、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附送: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一课时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三、教学例11、出示例1。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532429 29386753243867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532438293867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5324382967(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6、计算1535(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7、同级运算的规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四、巩固练习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五、总结: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六、布置作业: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两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 36947-21+5 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二、探究新知。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1、教学例2。(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2)列式4312 1271943719 7(43)19 74319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3)脱式计算437 743(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5)脱式计算546-7 7+546(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48页做一做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四、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五、布置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第51页练习十一第69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教学方法:计算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题:(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2、计算32-88 20+164 30-4+5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1、计算58(146)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加法?2、用递等式计算7(75) (7742)7(1)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按格式计算上面两题。(3)说说7(75)与775一样吗?(7742)7与77427一样吗?3、练习:(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4、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1)第1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如何列综合算式?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665,对吗?为什么?(2)同法做第2 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注意正解使用小括号。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一。四、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练习十一第9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准备: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二。提示:注意发挥小括号的作用。2、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0题。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一个性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可用这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有时这样能全计算简单。3、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2题。(1)这题应该先计算出什么?(2)学生列式计算4、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3题。5、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4题。三、总结四、布置作业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补充问题,再解答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_?903654(个) 答:还剩54个。2、还有5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_?5496(次) 答:还要烤6次。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4。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生答:读懂题意。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生答:划出已知、求。(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告诉学生,通常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5)引导学生画线段图。90个已烤的剩下的每次烤9个,烤几次?36个(6)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什么?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7)那这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体讨论,教师板书: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还要烤几次? 5496(次)(8)列综合算式(9)检查解答是否正确2、小结: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三、巩固反馈1、教材第54页做一做。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3、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四、总结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2、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提高解答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准备: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57 459 637 18994 243 549 217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3、56里面有几个7?4、补充合适条件再解答(1)有6组漂亮的菊花, ,一共有多少朵花?(2) ,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朵?(3)剩下20个字, ,平均每天写多少个?二、巩固练习1、出示题目上:有4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朵?(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思考:问题“每人能分得多少朵”能直接求出吗?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每人能分到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 这就是 “中间问题”(3)解答(4)检查(5)小结: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7题。(1)如果李老师买4个皮球,得多少钱?(2)如果李老师买5个皮球,得多少钱?(3)你认为李老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