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_第1页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_第2页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_第3页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_第4页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浅谈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如是说。只有学生好学、乐学,才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目前,我们不少老师的教法僵化,使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再加上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 一、从教法上着手,激发学习热情 1 “ 读 ” 字当头,激发兴趣。 读,学习文言文第一大法。初中生初识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将 文言文视作是 “ 天书 ” ,深奥难懂,使他们望而生畏。因此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 “ 读 ” 字摆在首位。读法多多,可以有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诵读、默读等,但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代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如岳阳楼记中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 一句中 “ 汤汤 ”不读 “tngtng” 而读 “shngshng” ,曹刿论战中 “ 夫战,勇气也 ” 中的 “ 夫 ” 应读 “f” ( “ 夫 ” 在这里句首作发语词用),这样的例子在文言文中举不胜举。这些异音字的 存在,使老师的范读更显必要,通过范读,能让学生把握2 / 6 好音节停顿,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时可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解进行默读,读懂后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教师既可以验收和评价读的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课文读多了,读熟了,就能理解大意。正所谓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 2古文教学融入现代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难懂、难学。无疑,文言文的确比我们常用的现代汉语难懂些,但它的许多有生命力的东西,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仍被我们所熟知,所运用。因此,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现代意识,在讲解 中适时予以点拨,学生必然感兴趣,难以忘记。例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成语,学生可能不知它是怎样来的,它本来的意思是怎样。其实,成语大多源于古汉语中,它包含着丰富的古汉语知识或历史知识,如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出自醉翁亭记中的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其古今意义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作对比分析,这样学生的兴趣何愁不来?分析古今异义现象,可举出师表中 “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的 “ 涕 ” ,现在 “ 涕 ” 的意思为鼻涕,如放在原词中就令人费解甚至闹笑话了,其实这里用的是古义 “ 眼泪 ” 。这样学生平时常用的词语经教师略 一点拨,学生自然就会感到新鲜,有兴趣,自然也会有学习热情。 3不拘一格,灵活教学。 3 / 6 单一的教法既僵化了教师的思想,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很容易造成教学上的 “ 死气沉沉 ” ,教师应根据教材上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法:教出师表,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诸葛亮 “ 忠先帝,报陛下 ” 、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 的感人精神。上陌上桑可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再现罗敷的美好形象,体味文章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教愚公移山可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 “ 愚公该移山还是搬家 ” 的辩论中明白课文深刻的寓意。这样,教师不拘一格,灵活教学 ,学生也会随之而 “ 活 ” 起来的。 二、培养自学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虽较现代文难懂些,但现行教材所节选的内容通常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学生的潜能是无可限量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能力,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 授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制定教学目标,凡能让学生通过运用工具书,自看课文注释或相互讨论解决的,就一概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能对所学内容作出较恰当的理解时,教师应充分肯定,使学生尝到自学的甜 头,从而提高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培养参与勇气,鼓励学生质疑 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种种差异,在文言文学习中,中学生4 / 6 往往产生畏难情绪,课堂上个个敛声屏气,害怕老师提问,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文言文的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更谈不上阅读水平的提高了。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勇气,鼓励学生质疑。 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的 前提,因此,教师应摒弃教学中串讲到底的传统做法,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如在上陌上桑一课中对使君这一形象的分析时,有的学生把他作为罗敷形象的对立面,认为其荒淫无耻、品行恶劣,揭露了汉代官吏的荒淫本相,有的认为陌上桑作者的创作本意是在塑造罗敷 “ 美 ” 的形象,并不在谴责使君, “ 使君 ” 是罗敷形象的有力陪衬,其品行无可厚非。所谓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对于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只要言之有理,甚至是能自圆其说,我们都不要妄加否定,而要在精神上加以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一旦得到肯定,便会勇于表现自 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培养迁移能力,提高运用能力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 “ 教是为了不教 ” 。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 “ 授人以渔 ” ,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古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灵活分析、推断语言现象,才能最终受益。 5 / 6 1积累知识,学以致用。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学而不用,那是死学,谈不上能力,而知识的运用又必须建立在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 “ 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 ,有目的,有计划的积累,不仅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古 汉语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而且能转化为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积累知识的方法常见而又简单实用的是做笔记,学生可以把所学的常见代词、文言通假字、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现象等知识通过分类、比较后将之整理到笔记本上,如出现频率很高的 “ 之 ”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人称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他(们) ” 、 “ 她(们) ” 、“ 它(们) ” 、 “ 他(们)的 ” 等,作指示代词用,译作 “ 这样 ” 、 “ 这 ” 、 “ 这种 ” 等;其次作助词用,既可作结构助词 “ 的 ” ,有时无实在意义,起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可 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 “ 已而之细柳军 ” (细柳营),这就需特别当心。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2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所学知识记忆基础上,那还称不上是一种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注意运用综合、比较、归类的方法,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6 / 6 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新的语言现象,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知识。如在捕蛇者说一文中, 有两个句子都出现了 “ 赋 ” : “ 岁赋其二 ” 、 “ 更若役,复若赋 ” ,这两个 “ 赋 ” 的意义词性各不同,前者是征收的意思,属动词,后者是赋税的意思,属名词。再联系复习旧知识,岳相楼记中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的 “ 赋 ” 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辛弃疾的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 赋 ” 又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