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_第1页
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_第2页
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_第3页
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_第4页
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 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课堂;探究式教学 摘要:本文从打破传统,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更新观念,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课堂探究活动的过程应该有所侧重、课堂探究中应遵循的原则,这四个方面来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 方法,比简单地接受知识,获取知识更为重要。通过探究性教学,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相近或相似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而且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探究的曲折与乐趣,感受科学思想和树立科学精神。但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较好 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我们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经过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我对 “ 探究式教学 ”的内涵及其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和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 1 打破传统,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2 / 6 的是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 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 平等中的首席 ” 。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2 更新观念,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 只重视知识结论的理解和应用。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师生互3 / 6 动。但学生积极参定是动手做,而更强调动脑想。这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获得的数据或现象进行分析,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等。学生的观察多于动手机会,但是,只要能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的课也同样属于探究式的。探究课不是 “ 实验课 ” ,但必须是动脑的课。关于探究的问题,理论上认为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但是在课堂上的探究问题,还是教师诱导学生提出的,甚至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为好,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教 师对探究活动的安排。至于数据的收集,可以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亲自收集,也可以是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再作出解释等,主要根据探究的主要目标和进度而定。与探究的形式往往简单地被理解为 “ 学生分组实验 ” 。实际上,学生参与的形式不一爱因斯坦说过 “: 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 ” 一般说来,学生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结论都能倒答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能说明白 呢?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积淀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 “ 问题 假设 求证 结论 ” 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4 / 6 的终身学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教师从传授知识中解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3 课堂探究活动的过程应该有所侧重课堂内的探究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必然不可能是完整的探究过程,即不可能包含完整的探究要素。因此,课堂内的探究活动过程,必然应该有所侧重。在 “ 研究碰撞系统动量变化规律 ” 时,为了体现探究的完整性,曾尝试过将实验数据探究和理论分析放在一节课上完成。结果发现,由于时间仓促,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而理论分析也显得仓促而流于形式。而后将 “ 理论分析 ” 让学生在课外探究,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式其实是两全其美的。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充分理解、掌握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方法,同时激发课外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课堂探究过程更多的应该思考哪些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课外 去自我探究,哪些过程需要教师指点、启发,只有该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探究,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上,如果不从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出发,一味地追求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会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类似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的呆板、形式化、机械和肤浅等弊病,学生也会逐渐产生一种逆反的学习心理。 4 课堂探究中应遵循的原则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要根据学5 / 6 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增强实效性,运用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情境性原则要设法在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创设方面,建立起自由、和谐和 引人兴奋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教学态度须和蔼可亲,笑脸面对学生,保持幽默,使学生上课如沐春风,勇于表达想法。 问题性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或呈现矛盾事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延缓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强化,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尊和成功。 探索性原则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探索的愿望越强烈,探索性行为越多,探索的结果越好,则表明教师的启发诱导越有成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相结合得越圆满。 民主性原则权威抑制创造,只有 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 “ 导而弗牵 ” 、 “ 强而不抑 ” 、 “ 开而不达 ” ,学生才能当教师为朋友,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猜测,不断产生新的观念。 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创造性教学的根本方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学业成绩与创造力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 “ ,创造力人皆有之 ” 。教学上不能“ 优胜劣汰 ” ,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做到6 / 6 “ 有教无类 ” 。要正确处理好德与智、知与能、创造性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