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2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并会背诵三首诗。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并积累。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教学重点】能从诗人的诗句间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教学难点】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课前准备】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让我们先来了解诗人。1介绍诗人,激发兴趣【资料: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多首。】2请同学们朗读古诗。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读su,“遮”读zh,不要读成平舌音。3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4师生互动交流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5师在这三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可以用以上预设的牧童的方法,分析其他的诗。学生可以按大家喜欢的诗分三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2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五、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预设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四、理解诗句,回答问题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通过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丰富积累,学生也可以借助社会背景,对古诗有进一步理解。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同时培养孩子们认真听别人读的好习惯。显现小组的力量,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协同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里,教师在引导,而不是将答案告知孩子们。课后练习: 1.找出下面拼音、字完全正确的打勾,不正确改正。蓑shui衣( ) 葛g岭( ) 稚zhu子( ) 玉磬qng( )2.连线牧童 唐 杨万里湖上杂诗 宋 袁 枚稚子弄冰 清 吕 岩3.解释诗句,体会划线字的含义。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每首诗词的意思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湖上杂诗、稚子弄冰的意思。2.在小组交流后,针对理解的难点,在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可能提出如下的问题:(1)“不羡神仙羡少年”是诗人不羡慕神仙的生活,却很羡慕少年的生活吗?(2)“玻璃”是什么意思呢?(3)“异”是指差异吗?老人与游人的差异在哪?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诗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对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羡”字给人的向往感。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每首诗的意思。二、交流感受,练习朗读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为话题,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1.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结合时代背景,既要体会到儿童生活的悠闲和有趣,又能体会到作者对这一切的审美情趣。当然也可以从当代儿童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既要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也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2.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提示:牧童重在读出牧童生活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前两行要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后两行要读出牧童吃饱后躺在月夜下的惬意。湖上杂诗重点要读出诗人对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稚子弄冰要读出小孩子弄冰的可爱,以及冰碎后的失望。3.背诵三首古诗词。4.默写牧童。 三、拓展延伸(一)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或词,改写成短文 1.激发写的兴趣。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尝试着把你感兴趣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2.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可以课下完成)3.选择相同的为一组,分别交流、评议,教师相机指导修改。(可以放在作文课进行)(二)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2.拓展阅读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中心话题的提出能涵概文章内容,引导孩子们去读,去悟,去思考。只有深入到文本才能深刻体会古诗的内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时一个好的话题也能激发学生写作。课后练习: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体会诗句的含义。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填空牧童和稚子弄冰是对_场景的描写,充满了儿童的_和_。(答案:儿童生活、纯真、烂漫)湖上杂诗则借_抒情,表达出作者对_ 。(答案:景、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3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五、练习背诵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间参观人员管理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全球板球和曲棍球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中风患者康复期饮食护理
- 私立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股权投资协议
- 济南房产交易合同:物业管理权移交协议
- 创新性离婚协议样本:共同财产与债务分担方案解析
- 砂石料回收再利用合同范本与资源循环利用策略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
- 婚姻解除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明确协议书
- 血液净化科年终总结
- 征信数据纠正服务合同
- 足球比赛-开幕式组织方案
- 电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高等传热学全册课件
- 2024年华东电力设计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宠物护理与美容技术》课件-染色
- DL-T+5220-2021-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
- 贷款展期协议书范本
-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 GB/T 10599-2023多绳摩擦式提升机
- 2012湖北公务员职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