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四川省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学习中心: 内蒙古学习中心 学 号: 090F29131019 姓 名: 郭得越 专 业: 资源勘查 指导教师: 袁英涛 2015 年 9 月 24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郭得越 学号: 090F29131019 专业: 资源勘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四川省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论文以川省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为研究对象,分析前人勘查资料基础上,主要在对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岩体特征及矿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选题符合专业要求,其研究成果对在矿区外围寻找相似铅锌矿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论文图件较丰富,写作规范,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要求。个别图件清晰度较差,不便观察。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袁英涛所在单位满洲里信息化办公室指导时间2015-9-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郭得越 学号: 090F29131019 专业: 资源勘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四川省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通过对四川省会理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矿体及矿石等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矿床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矿床成矿规律。指出矿床为中低温气成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全文结构较为完整,然而,全文格式有待规范,书写错误较多,如文献的引用、地层代号等,对于找矿方向、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未进行探讨。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1) 完善论文格式;2) 更正书写错误;3) 补充完善下一步找矿方向及远景评价部分内容。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62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毕诗健所在单位资源学院评阅时间2015/10/8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四川省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郭得越日期:2015年09月24日摘 要会理铅锌矿床是四川省重要的中小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区位于四川省会理县鹿厂镇、凤营、白鸡乡境内;矿区位于大铜厂向斜西翼,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褶皱构造有横山梁子逼妻垭向斜、得宝厂向斜、小铺子向斜等。本文在前人勘查资料基础上,主要在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岩体特征及矿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具体从本区地层、构造、岩装岩、矿物组合、矿石类型、矿体形态、围岩烛变、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综合特征入手,对本矿床进一步分析研究。综合研究显示,本铅锌矿床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矿床,赋矿层位为凤山营组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为主,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最后,本文根据对铅锌矿床成因的认识,对铅锌矿床的远景找矿指出方向。同时为矿区外围寻找相似铅锌矿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1、会理 2、铅锌矿 3、找矿标志 4、找矿方向目 录一、 绪论1(一) 矿区概况1(二) 铅锌矿国内外研究现状3(三) 选题依据5二、 区域地质背景6(一) 区域地层6(二) 区域构造8(三) 区域岩浆活动10(四) 区域矿产11(五) 区域演化历史11三、 矿区地质特征14(一) 矿区地层14(二) 矿区构造14(三) 岩浆岩18(四) 变质作用19(五) 围岩蚀变19(六) 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20四、 矿体地质特征21(一) 矿体特征21(二) 矿石质量22(三) 矿石类型26(四) 围岩及夹石26(五) 矿床成因27(六) 矿床共伴生矿产27五、找矿方向28(一)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28(二) 找矿方向28(二) 矿床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28结 论29致 谢30参考文献317一、绪 论(一)矿区概况1、交通位置矿区地处川西高原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地形地貌以中高山为主,地形陡峻,总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山岭多呈南北向展布。最高点为矿区西部的轿顶山山顶,海拔标高2516.0m,最低点为南部的尘河水面,海拔标高约1650m,相对高差866m。2、自然地理条件矿区总体地形地貌为中山丘陵地形地貌,总体东西两侧高,中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南部的小坝地山顶,海拔标高2292m,最低点为中部的核桃河水面,海拔标高1690m,相对高差602m。核桃河属长江水系,金沙江上游鹿厂河支流。区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太分明,主要分旱季与雨季,雨季集中于5-10月。历年平均降雨量1165.45mm、暴雨较多,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0%,日最大降雨量172.0mm;11月至下年4月为干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蒸发量相对较大,平均年蒸发量1172.9mm。历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5.7。下雪及霜冻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铅锌矿辖内自然经济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当地盛产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水果等。会理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川滇地震带中段,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自有记载以来,共有六级以上地震十多次。主要分布在冕宁西昌、华坪元谋、东川巧家一带。四川地震局业务处核定会理鹿厂镇地区的基本烈度为七度,铅锌矿矿山建设应考虑相应的防震措施。 据1513年-1965年以来的资料记录,会理及周边地区曾发生16级强震,造成房屋倒塌、地裂、塌陷等地质灾害,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波级会理,2008年8月30日会理发生6.1级破坏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等。交通位置图见图1-1。3、以往地质工作简述(1)区域地工作图1-1 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交通位置图始于1914年,但限于对少数区和部分地层的研究。上世纪六十年代四川省地局第一区域测量队对该区进行了120万会理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于1970年提交1/20万会理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较系统的对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了划分,对矿点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本次详查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2)以往矿产地质工作a.上世纪五十年代地质系统对主要的铁、铜、镍、铅、锌、煤炭等矿产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勘查工作。b.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直到八十年代冶金地质系统先后开展了砂砾岩铜矿、铜镍矿、变质岩铜矿、铁矿及铅锌矿、金矿等矿种的不同程度的地质勘查工作和相应的物化探工作。c.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先后对会东大梁子铅锌矿、会理天宝山铅锌矿进行补充勘探工作与会理小石房铅锌矿地质勘查工作。(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以往地质工作,特别是120万会理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本次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地层、构造、岩浆岩方面的资料依据。以往的矿产地质工作,特别对区域内的铅锌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获得了大量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为本次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二)铅锌矿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众多矿床学家对铅锌矿床的研究主要针对以下三种类型:产于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 Vaney-type,简称MVT)铅锌矿床;以及产于以沉积岩为主岩的喷流沉积型(Sedimentary exhautive deposit,简称SEDER)铅锌矿床;以火山岩为主岩的块状硫化物型(Volcanogenic massive suifide,简称VMS)铅锌矿床。由于本区铅锌矿床明显不同于SEDER, VMS矿床特点,而与MVT矿床具相似性和可类比性,现就MVT成因的类型矿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1) MVT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早在1939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发现了一系列低温盆地热卤水成因的后生热液硫化物矿床,且近400个矿床(点)具相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故命名为密西西比河谷型。1972年,Doe and Delevaux就通过铅同位素模式年龄研究密苏里东南部的MVT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下伏Lamotte砂岩,但由于数据相当有限及其理论的缺陷,结论很难让人信服o Goldhater e1. at经过同位素研究认为,Doe and Delevaux提出的结论基本成立,并认为伊利诺伊盆地MVT矿床的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基底火山岩,爱尔兰中部MVT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新元古代片麻岩基底o JohnstonJ. D.文献的引用存在较大问题. 缺乏年份,且et al.,不是el.at研究爱尔兰20余个MVT铅锌矿床的区域成矿流体流动及成因也发现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其下是一套“老红砂岩”的碎屑岩和更老的花岗片麻岩变质基底。(2) MVT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成矿金属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混合模式、还原模式和共同迁移模式:混合模式Barren and Auderson (1988),Giordano and Barnes(1978、1981)和Ruaya and Seward (1986)等通过实验证实氯配合物形成可以迁移一定数量的Pb, Zn。如在150-C;PH=4. 5(低于中性值1.3), m-1 c1=3的热液可迁移1X10-6左右的Pb, Zn。此观点认为成矿流体是以氯配合物和/或有机配合物形式迁移和另一富还原态硫的流存在严重错误,典型的copy摘抄!体混合而沉淀硫化物成矿。Canals等研究西班牙泰隆民亚海岸山Atervida地区的低温Pb-Zn-Ag及Ba-=F矿床成因证实,矿床是由低温富5042一成矿流体与高温还原富CaCl的含金属卤水混合沉淀而成。还原模式成矿金属(以氯配合物和/或有机配合物和/或硫代硫酸盐配合物形式存在)的流体,在富含有机质的成矿部位还原硫酸盐,引起硫化物沉淀。硫酸盐可随成矿流体迁移而来,也可以是成矿部位的流酸盐。由于MVT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部位有机质含量较少,难以对成矿产生影响,因此成矿部位的硫酸盐被就地还原十分重要。Barnes研究认为铅锌沉淀发生在Hs居主要地位的含硫溶液中,Zn是以Zn (HS) 形式存在,Pb以Pb (HS)形式存在,当含矿溶液浸入氧化环境时,含硫络合物溶解度突然下降而沉淀富集成矿。共同迁移模式认为成矿流体中的成矿金属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在成矿部位中,由于f02升高,PH值降低,还原态硫浓度降低,造成硫化物沉淀。众多经典MVT型矿床(如密苏里东南部、上密西西比河谷地区、东田纳西等)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等研究证实:还原态硫和绝大部分成矿金属的确是在同一热源体系中迁移的,且成矿流体的PH值越高,对金属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有利。如Barnes通过研究日本矢谷铅锌矿床中沉淀作用地球化学机制认为,不同温度下PbS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b一硫络合物在较高温度下可能趋于稳定。(3)成矿流体的驱动力Oliver提出构造应力模式,即构造挤压使岩石空隙中的流体被挤出。认为在阿勒格尼运动期,构造应力为成矿流体提供了驱动力,即在造山作用所引起的挤压应力下,成矿流体从造山带一侧向前陆盆地流动,并在盆地边缘成矿。Leach and Rowan利用包裹体等研究表明,造山带活动排出成矿流体形成Ozark地区广泛发育的MVT型矿床。Garven G, Person M. A, Sverjensky D. A X25,研究了美国中部地区区域地下水运动作用与层状铅锌矿的成因关系认为,Ozark隆起区内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古生代末的阿勒格区(Alleghanical)造山运动(320-v250Ma年)期间,造山运动形成了沃希托山脉,使造山带与阿科玛(Arkoma)和黑沃尔(Black, Warrior)前陆盆地之间产生巨大地形高差,使大气降水从南部的造山带一侧下渗到Lamotte红色碎屑岩透水层之后,在重力梯度的驱动下向北部的前陆盆地流动,在这一过程中流体从地层内淋滤出成矿物质,并获得热量而成为含矿热液。当这些热液到达盆地另一侧时,由于含水层的尖灭或被断层破坏,流体释放出成矿物质而成矿。Appold M. s, GarvenG 研究表明,美国中部的MVT矿床成矿流体就是以含矿岩系之下的Lamotte砂岩为主要通道而经过长距离(数百千米)大规模迁移的。David Leach通过对19个MVT铅锌矿床的研究,提出大部分矿床不是盆地演化过程中流体活动的产物,而主要形成与与造山带相联系的台地碳酸盐岩内流体活动的结果。(三)选题依据铅锌矿是我国的紧缺矿产,作为发展中国家,铅锌用途广泛,广泛用于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医药业等领域。此外,铅金属在核工业、石油工业等部门也有较多的用途。世界上80%以上的铅被用于生产铅酸电池。近年来,我国在铅锌找矿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发现了如陕西马元、湖南花垣、湖北武当一神农架地区宜昌一恩施铅锌矿、甘肃代家庄和重要铅锌成矿带,部分资源濒临枯竭老铅锌矿山经过补充勘查获得了重要突破,如云南会泽经过深部勘查其储量成倍增长,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依据国土资源调查工作进展分析,预计铅锌资源量在近几年仍将有较大增加,显示我国铅锌资源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的勘查投入和研究工作,有望在铅锌找矿方面获得新的重大突破,对于缓解我国铅锌资源供需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会理铅锌矿铜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床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大铜矿铜矿床地质特征的认识,并以此对铅锌矿矿床的远景找矿方向做出适宜性评价。二、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扬了地台西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聚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勘查和开发基地。工作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会理断层西侧。由于其区内特殊的地质构造复杂,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各期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变质作用强烈,对成矿较为有利。仅会理县境内探明大、中型铜、铁、铅锌矿产资源数处,该构造单元是我国重要成矿区之一。(一)区域地层图2-1四川省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矿区区域地质图区域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构造发育,按形成时间分为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基底为下元古界会理群地层,盖层为上元古界、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组成见图(2-1)。1、下元古界会理群(Pt)区域主要出露下元古界力马河组、凤山营组、天宝山组地层,出露总厚度8226m,主要为浅海相砂质、砂泥质、碳酸盐岩石和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夹千枚岩和硅质板岩、钙质板岩、千枚状粉砂质板岩、碳质、砂质板岩、石英岩;暗灰色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即变英安岩、英安质流纹岩、安山岩等,末期有中酸性火山岩喷发,从老至新有:(1)力马河组(Pt1l):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本区域出露其中、上段地层。力马河组中段(Pt1l2):主要岩性为下部千枚岩、硅质板岩夹石英岩、变质砂岩;中部石英岩、变质砂岩、千枚岩互层,上部变质硅质千枚岩夹变质砂岩、石英岩。厚度2011m。(2)风山营组(Pt1f): 主要岩性为灰、兰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及泥质条带状结晶灰岩。厚度 800-1700m,与下伏地层力马河组上段(Pt1l3)呈整合接触。(3)天宝山组(Pt1tn):主要岩性为下部变质石英斑岩、流纹斑岩,上部千枚岩夹砂质板岩、石英岩、铁质千枚岩、结晶灰岩、赤铁矿层。厚度501864m,与下伏凤山营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2、元古界震旦系本区域出露震旦系上统观音崖组和灯影组地层。(4)观音崖组(Zbg):1/20万区调报告会幅称灯影组下段,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泥灰岩、不整合面有赤铁矿、局部含铜。厚度38-65m,与下伏地层天宝山组呈不整合接触。(5)灯影组(Zbd):主要岩性为白云岩、磷块岩夹含磷白云质灰岩,底部含粉砂岩。厚度37-47m,与下段地层整合接触。3、古生界二叠系古生界在本区域仅出露二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地层,按岩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旋回。下旋回主要岩性为致密块状、杏仁状玄武岩;上旋回岩性为灰黑色致密块状、斑状、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下部夹薄层凝灰质泥灰岩,底部为含灰岩角砾的集块岩。厚度650-1500m,与下伏灯影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4、中生界中生界地层在本区域出露不全,仅出露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白果湾群(T3-J1bg)、侏罗系中统益门组(J2y)、新村组(J2x)及白垩系下统小坝组(K1x)地层。(6)白果湾群(T3-J1bg):地层代号书写错误主要岩性为砾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砂页岩、炭质页岩、煤层或劣煤、煤线等。厚度30-1729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7)益门组(J2y):主岩性为下部紫色砂质泥岩夹黄褐色砂岩,上部紫红色泥岩夹砂岩及泥灰岩透镜体。厚度40-340m,与下伏白果湾群呈整合接触。(8)新村组(J2x):主要岩性为下部浅灰-淡黄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及砂岩铜矿、局部赤铁矿透镜体,中部暗紫色砂质泥岩夹浅灰、灰绿色长英砂岩、泥灰岩、页岩,上部紫色、暗紫色泥岩夹灰绿色砂岩泥灰岩。厚度566m,与下伏益门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9)小坝组(K1x):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分述如下:下段(K1x1):主要岩性为下部紫红色中-细粒含长石英砂岩,底部砾岩或砂岩,含铜;上部紫红色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含盐。厚度44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上段(K1x2):主要岩性为下部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粉砂岩、泥灰岩(含铜)、石膏层;上部条带状泥灰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互层,夹粉砂岩。厚度870m,与下段地层呈整合接触。5、新生界第四系(Q)(10) 第四系(Q)主要为冰积、化学沉积、残坡积、冲洪积和重力堆积等,厚0130m。(二) 区域构造矿区在区域上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果园乡断层北部、会理断层西侧,区域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按形成时间分为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详见区域构造图(图2-2)。1、褶皱构造(1).基底褶皱基底褶皱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可分为上、下两个亚构造层,下亚构造层褶皱形成于下元古代末期“会理运动”,上亚构造层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的晋宁运动。本区域主要有上亚构造层出露。上亚构造层:本区域主要由河口背斜的北东翼组成,分布在小关河至会理城一带。由力马河、风山营和天宝山组地层组成。在本区域轴向变为近东西向,倾角6070。(2)盖层褶皱由震旦纪至白垩纪的地层组成,在强烈的褶皱基底上,形成开阔平缓的复式向斜,局部受断层影响可形成紧密褶曲。a震旦系二叠系,受南北向构造构造。零星分布于本区北部,构成中生代复式向斜的翼部或零星出露。b上三叠系白垩系,由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形成的南北向断陷盆地堆积的红色陆相沉积“会理红盆”,于燕山晚期或喜山早期发生褶皱形成复式向斜。其分布受南北向断裂控制,主要褶皱图2-2 四川省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区区域构造纲要图构造有:小关山向斜、月鲁山向斜和盐井背斜。小尖山向斜:轴部为北东向,为短轴向斜,长约5km,核部由侏系新村组地层组成,两翼由新村组与益门组地层组成,地层倾角40左右。大铜厂向斜:向斜核部经会理县城通过,轴部为南北,向北延伸出图外,长度大于15km,核部及两翼均由白果湾群地层组成,东翼受断层破坏,西翼较完整。马牙石梁子-黄沙凹、得宝厂-月鲁山矿矿权区均位于向斜西翼。盐井背斜:向斜位于大铜厂向斜东部,轴部为南北向,长度大于15km,受果园乡断裂破坏,南段西移,背斜核部及两翼均由白果湾群地层组成。为盖层褶皱构造。2、断裂构造全区以基底断裂为主,主要有矮郎河断裂、小关河断裂、鹿厂断裂、白鸡帚状断裂;盖层断裂次之,主要有会理断裂、果园乡断裂、沙河铺断裂等。两者构成了工作区的主要构造轮廓,对区内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较典型的断裂构造有:(1) 果园乡断裂:发育于果园乡一带,长约大于26km,走向为北东向黑转北东东向,为南北向断裂所破坏,断裂切割基底地层和盖层地层。(2)矮郎河断裂:分布于力马河-矮郎河一带,断裂长大于28 km,总体向南西倾斜,矮郎河花岗岩及力马河基性-超基性岩沿断裂侵入分布。(3) 白鸡帚状断裂:该断裂在区内仅出露一小部分,分布于水井湾至白龙庙一带,在图幅内延长约27km,断层附近强烈揉皱,对早期构造产生较大的改造和破坏。(4)小关河断裂:位于河口背斜之东北翼,区内长约50 km。东盘为下元古界变质岩;西盘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结构面向东倾斜,倾角北缓南陡(4070),属压扭性断裂。沿断裂有二迭纪辉石岩、橄榄岩侵入,并且控制了白果湾群的沉积与分布。而以后这些侵入岩和白果湾群又被错断。断裂北端与沙河铺断裂的东缘相互迭加,形成一向南收敛的“帚状”断层组。(5)鹿厂断裂:分布于木落古寨至鹿厂一带,全长大于40km,倾向东,倾角63-71,沿该断裂带之南端,见有大规模基性-超基性岩分布(木古岩体)。(6) 沙河铺断裂:见于力马河以北至黄沙凹一带,全长大于30km,为向南倾斜的压扭性断层,并伴有与其平行的小石房倒转背、向斜。属燕山期形成的构造。(7)宁会断裂:见于会理县城东侧,在图幅内延长约13km,向北延伸图幅外,断裂向为南北,倾向东,倾角不详,发育于盖层地层中,破坏了白鸡断裂的完整性。在工作区北部发育一组北东向次级断裂,该组断裂构造与沙河铺断裂平行分布,对马牙石梁子矿段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体的展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三)区域岩浆活动在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对区内的地层、构造、矿产均产生一的影响,其主要岩浆岩为基性浅成侵入岩辉绿岩体、二迭系玄武岩和花岗岩体,各岩体特征分述如下:1、晋宁期晋宁早期表现为强烈的火山喷发作用,形成了大面积的火山岩及次火山岩,如天宝山组上部的凝灰岩、安山岩、英安岩、英安质流纹岩以及英安斑岩等,晚期则以侵入为主,如广泛分布于区内的辉绿岩、辉绿辉长岩等。辉绿岩、辉绿辉长岩在区内的出露多受控于次级断裂。据有关资料,该类岩脉铅锌含量普遍偏高,如在小石房外围及黄沙凹一带,辉绿岩中Pb含量高达4200/g-2.3%,Zn1000/g-4.33%?,表明该期岩浆活动携带了大量成矿物质,对本区Pb、Zn成矿作用具有深远影响。2、海西期主要表现为中-基-超基性的喷发与侵入作用,侵入小岩体多沿小关河断裂分布。如矮郎河北部的玄武岩、闪长岩及力马河基性杂岩体(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等。该期岩浆活动是钒钛磁铁矿、铜镍矿的重要成矿时期。3、印支期主要为酸性侵入,如矮郎河花岗岩。肉红色、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由微斜条纹长石(3565%),更钠长石(1520%)、石英(3580%)及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锆石、磷灰石等组成,长石、石英平均粒度23mm,大者达56mm。岩体相带不明显,仅局部在矿物组合、粒度变化上有所差异。一般边缘粒度变细(23mm),角闪石增多(5%),黑云母减少(1%以下)。有时见文相花岗岩、花岗斑岩及细晶花岗岩。(四)区域矿产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大、中型铜镍矿(力马河镍矿)、铅锌矿(小石房铅锌矿、会东县大梁了)、钒钛磁铁矿(秀水河钒钛磁铁矿)、砂砾岩型铜矿(大同厂铜矿)、菱铁矿床(凤营铁矿)数处。沿小关河及鹿厂断裂间的狭长地带,则广泛有序地分布着铜镍矿(化)、金矿(化)、铅锌矿(化)点。随着我院近年来对该区各矿点不断深入的地质调查,该区铅锌矿(化)点均分布于鹿厂大断裂西侧,其产出部位受控于次级断裂带,属与中低温热液有关的矿床。(五) 区域演化历史扬子地台西缘的演化可概括为经前震旦系基底形成后,继而转化为震旦纪一三叠纪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以后卷入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最终在新生代发生陆内造山作用形成造山带。四川会理盆地形成于康滇大陆裂谷中(潘杏南等,1987;肖荣吾,1988。其裂谷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三个发展阶段:断陷期:裂谷盆地形成于晚三叠纪,断陷时期由于强烈下切,为一非补偿性的盆地,汇水条件不完善,出现谷底的局部沼泽化,形成了一套陆相砂页岩及含煤建造。坳陷期:侏罗纪至早白至世为裂谷盆地发育的坳陷期,在经过初始裂谷阶段扩充堆积的盆地沉积区不断加大的基础上,发生区域性沉降而进入坳陷期。由于控制盆地边界的同生沉降断裂的活动,导致盆地一方面沉降,另一方面是大量来自裂谷旁陆源碎屑物质向盆地补给,形成一套岩相单一、厚度巨大的补偿性陆相碎屑沉积岩系。该时期是裂谷盆地发育的非矿沉积期。萎缩期:晚白至世开始盆地发展进入萎缩阶段,这是盆地矿产的主要形成时期,沉积了红图2-3滇中一西昌地洼裂谷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示意图色碎屑岩建造夹含铜建造和含膏盐造。裂谷盆地不同发展阶段沉积了不同的沉积建造和含矿建造(图2-3),而铜矿床主要形成于裂谷盆地的萎缩阶段(谭凯旋,1998 ) 裂谷(断陷)作用有利于铜矿源岩(层)的形成,裂谷层序中的慢源岩浆岩和红层是两个最重要的矿源层。裂谷早期(成弯期和破裂期)地壳的破裂和深大断裂的活动导致地慢物质上涌,带来了丰富的铜元素,康滇裂谷中的峨眉山玄武岩不仅铜丰度高,而且有数百个小型铜矿床(点),少数可达中型或中型以上规模。裂谷的断陷期与坳陷期,由于裂谷盆地的快速沉降,形成强烈的地貌反差,有利于富铜古陆岩石的风化,这些富铜岩石经风化、红土化及河流搬运、沉积形成富铅锌的矿源层。裂谷盆地或断陷盆地发育深大断裂,铅锌矿床的形成受这些深大断裂的控制并主要沿其附近分布。四川会理和西昌一带的铜矿床主要就是沿安宁河深大断裂带分布的(图2-4)。深大断裂产生了高的热流值,并且这种断裂切割的盆地易于出现封闭环境,形成蒸发岩建造。高热流值和蒸发岩的存在,有利于地下卤水淋滤岩石并形成富铜的地下热水溶液,蒸发岩中的硫酸盐为铜矿物的沉淀提供了重要的硫源。这些深大断裂也常为同沉积断裂,为含铅锌热液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图2-4康滇地洼裂谷砂岩铜矿床分布图1一中型铜矿床2一小型铜矿床3一铜矿点4一深大断裂三、矿区地质特征(一)矿区地层矿区内主要出露下元古界力马河组、凤山营组、天宝山组地层、中生界白果湾群、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分述如下:1、力马河组 (Pt1l):按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本区域出露上段地层。力马河组上段(Pt1l3):主要岩性为下部石英岩夹变质砂岩、千枚岩,中部石英岩、变质砂岩、千枚岩互层,上部石英岩、变质砂岩、千枚岩。厚度1324m。2、凤山营组(Pt1f): 据岩性组合特点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Pt1f1):主要岩性为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结晶灰岩。岩石具砂泥质组成的韵律性条带和斜层理,受后期构造影响,流劈理和拖褶皱发育,是本区铅锌矿(化)主要含矿层位。厚度大于100m(未见底),与下伏力马河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上段(Pt1f2):主要岩性为灰色钙质板岩与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互层组成。厚1600m,与下段地层呈整合接触。3、天宝山组(Pt1tn):按岩性组合特点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其下段又可为两个岩性亚段。分述如下:下段下亚段(Pt1tn1-1):岩性主要为灰色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组成,为矿区的含矿层位之一,岩层十分破碎。地层出露不全,厚度大于100m,与下伏地层凤山营组呈断层接触。下段上亚段(Pt1tn1-2):岩性主要为一套灰白色块状石英岩,局部为变质石英砂岩。厚度大于64m,与下亚段地层呈整合接触。上段(Pt1tn2):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主要为黄绿色褐黄色变质英安岩。厚400m,与下段上亚段地层呈整合接触。4、中生界白果湾群(T3-J1bg):岩性主要为淡黄色薄层状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炭质页岩等。厚100-1729m,与下伏灯影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5、第四系(Q):分布于矿权区东侧,主要为灰黄、土红、浅黄色、浅灰灰色岩石碎块、粘土组成,厚025m。(二)矿区构造矿区位于大铜厂向斜西翼,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褶皱构造有横山梁子逼妻垭向斜、得宝厂向斜、小铺子向斜;主要断裂构造为鹿厂断层及宁会断层(F2-1)分别从区内东侧及西部通过,其次级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南北向组、东西向组、北东向组和北西向组等四组断层发育。分述如下:1、褶皱构造(1) 横山梁子逼妻垭向斜横山梁子逼妻垭向斜出露于矿区中部,褶皱北起横山梁子,南至逼妻垭西侧,北部轴向约55,南部轴向为35,褶皱长约2.6km。核部地层由下元古界天宝山组上段(Pt1tn2)组成,两翼由天宝山组下段(Pt1tn1)组成,中南部被辉绿岩侵入体破坏,形态不完整。(2) 得宝厂向斜得宝厂向斜出露于得宝厂的南西部,轴向约50,褶皱长约850m。由天宝山组上段(Pt1tn2)组成其核部,天宝山组下段(Pt1tn1)组成两翼,东翼及南部被辉绿岩侵入体破坏,形态不完整。(3) 小铺子向斜小铺子向斜出露于村寨东部,轴向近东西向,长约1.00km。由天宝山组上段(Pt1tn2)组成其核部,天宝山组下段(Pt1tn1)组成两翼,西部被F2-1断层破坏,形态不完整。2、断裂(1)东西向断层(F1-1F1-2):最早应形成于晋宁期,为沿早期张性结构面发展起来的张扭性构造。该组构造最大特征为:构造带宽度变化大(0.5-38m);沿构造带广泛可见褐铁矿及石英脉充填;构造带内构造透镜体的分布极不稳定,并沿水平及垂直方向有尖灭再现之现象。该构造为本区主要储矿构造,分别见于小坝地、月鲁山一带。 a、F1-1:地表分布于小坝地1512号勘探线之间,走向长800m,构造带总体倾向北-北北西,局部向南陡倾,断面平整光滑,倾角70。破碎带宽2070m,其中154号勘探线间地表见以褐铁矿、石英脉,局部见较强锰矿化现象;412号勘探线间则以土状破碎带为主,同时见厚度不等、形态各异的石英脉及辉绿岩脉充填。并具铅锌矿化现象。铅锌矿体体一般含Pb 0.10%1.87%,最高3.82%;Zn 0.140.54%、局部达4.68%。向深部锌有明显增高之趋势。该带向东有明显分枝现象。15号勘探线以西、12号勘探线以东,分别被后期F2-2、F3-2断裂错失。b、F1-2:见于月鲁山一带。东西长约1100m,倾向北、倾角70。构造带宽0.8-12m,断面较为粗糙。沿该构造带可见规模不等的铁帽分布。铁帽中一般含Pb0.290.60%,最高6.30%、Zn0.251.15%,最高9.03%。该构造为月鲁山矿段主要含矿构造之一。(2) 南北向断层(F4-1-F4-7)F4-1-F4-7见于月鲁山一带。构造带长800m,宽130m不等。其中,F4-1规模相对较大,沿其构造带见厚约1038m的辉绿岩脉充填。产状不明。其余断层规模相对较小,构造带长一般450700m,宽15m,断面光滑、向西陡倾,倾角73,沿构造带断续可见含铁石英脉发育。该组构造对该区含矿构造有明显切割现象。为一组较晚期的平移断层。(3) 北东向断裂( F21、F22、F23)为宁会断层在矿区通过部份,该断层在矿区内具多个分枝断层(F21、F22、F23),向北逐渐偏北并复合。并为期后北西-南东向断裂F3-1 、F3-2切割。断面倾向NW,倾角5075。沿该构造带局部见辉绿岩脉侵入,其中F21北西部为次火山岩出露。为形成于燕山期的压扭性断层。(4)北西向断裂(F71、F72、)见于小坝地矿段1520勘探线一带,地表出露不明显。构造线长760m,断面倾向北东 ,倾角75,为本区形成较晚的压扭性构造之一。对上述断裂及矿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5)北东东向断裂(F31F310、)该组断裂为该区主要构造之一,被其它方向断裂组切割错失。沿该构造带可见厚度不等的铁帽分布。构造破碎带宽一般在0.5m10m,局部地段劈理发育,显压扭性。倾向北西,倾角一般4065。为一组压扭性断层。此外,在小坝地以南、朝天洞以东一带见南西西-北东东断裂(F5),该断层地表出露不明显。为本区形成较晚性质不明构造。各断层产出特征见表3-1。表3-1 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断层统计表断层编号规模(m)产状()控制情况主要特征描述断层性质长出露宽倾向倾角F1-180020-703436077槽探露头构造带内广泛可见褐铁矿分布,并石英脉、辉绿岩脉充填。张扭性F1-211000.8-12340-36070露头沿构造带普遍见褐铁矿分布。为月鲁山矿段主要含矿构造。张扭性F2-19002-3NW露头构造带紧闭,辟理发育、构造带内具褐铁矿化现象压扭性F2-27202-4NW露头构造带紧闭、具明显挤压特征。见较强的褐铁矿化现象。压扭性F2-36802NW局部露头地表出露不显著,局部见辉绿岩脉充填压扭性F3-138001.5-5325-34047-56局部露头地表出露不显著,局部辟理发育、构造带内具褐铁矿化现象压扭性F3-232003205-34540-60露头构造带紧闭,辟理发育、构造带内具褐铁矿化现象压扭性F3-326002.433054露头构造带紧闭,构造带内具褐铁矿化现象,局部地段可见石英脉充填。压扭性F3-439001-12.6200-33543-65露头构造带紧闭,构造带内具褐铁矿化现象,局部见辉绿岩脉充填压扭性F3-516000.5-333050局部露头构造带地表出露不明显。性质不明F4-180010-38E(?)露头构造带均为辉绿岩脉充填压性F4-28001-2W85露头构造带紧闭断面光滑对矿化带有明显的切割压性续表3-1断层编号规模(m)产状()控制情况主要特征描述断层性质长出露宽倾向倾角F4-38000.5-2W78露头构造带紧闭断面光滑对矿化带有明显的切割压性F4-48001-6W74露头沿构造带普遍见石英脉充填,同时具褐铁矿化现象。压性F5660推测构造带地表出露不明显。性质不明F7-1780NE推测地表无明显出露,根据矿化带的位移推测压扭性F7-211002-3NE74局部露头地表出露不明显,沿构造带可见辉绿岩充填压扭性(三)岩浆岩1、次火山岩见于矿区中部纪家湾一带,为晋宁期火山活动产物。主要岩性为变质英安斑岩,杂绿-灰白色(风化色呈褐黄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定向构造。主要由石英、斜长石、绿泥石、绿帘石、黑云母、绢云母等组成。其中,片状矿物定向排列明显。斑晶由石英及斜长石组成,浑圆状或自形晶溶蚀粒状。粒径0.483mm,约占1015%,斜长石大部分有聚片双晶,少量为无双晶更长石,约10%,斑晶含量一般小于25%。在该岩体内可见板岩俘虏体。在变质英安斑岩中,板状节理十分发育,以3060一组发生频率最高,它们近于平行,但与围岩层理有一定夹角。2、火山岩见于天宝山组上段(Pt1tn2)地层中,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岩,主要为黄绿色褐黄色变质英安岩。3、辉绿岩()见于矿区中南部板梨园邓家山一带,它们大都沿南北向、北东向构造带出露。出露规模1.230m10m600m不等,规模较大的见于月鲁山西侧F4-1构造带内。其出露最大宽度为38m,长600m。地表岩体呈褐黄色,原生色为灰绿-深灰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辉石、斜长石组成,其次为绿泥石、角闪石、赤铁矿等。(四)变质作用会理县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出露古生界力马河组、天宝山组与凤山营口组地层普遍经受过区域变质作用,岩石以板岩、千枚岩、变质安山岩、结晶灰岩为主,均为浅变质岩。(五)围岩蚀变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褪色化、硅化、碳酸盐化,其次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矿体顶、底板常见脉状、星散状、团块状黄铁矿分布,脉状黄铁矿大小不一,最大宽可达 80cm,地表风化为褐铁矿。硅化:表现为石英脉的密集穿插,网脉状,脉体宽1-60mm,岩性破碎,局部见马尾丝状铅锌矿脉,该蚀变带一般可视为矿体的直接围岩(照片3-1)。图名照片3-1矿体围岩硅化及碳酸盐化特征碳酸盐化:表现为石英脉、白云石、方解石的密集穿插,网脉状,脉体宽1-60mm,岩性破碎,局部见马尾丝状铅锌矿脉,该蚀变带一般可视为矿体的直接围岩。褪色化(称褪色化带):原岩褪色或颜色荡然无存,多呈淡淡的青灰色灰白色。该现象可视为矿体顶、底板。绿泥石化:与褪色化紧密相关,分布较为局限。(六)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得宝厂-月鲁山铅锌矿赋存于下元古界凤山营组下段(Ptf1)地层中,凤山营组下段(Ptf1)地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的金家箐-小坝地-彭家山至F1断层以西的地段,其次是西部的殷家坝-大老包一带,地层厚度800-1700m,东部出露范围较大,呈层状产出,受断层破坏,岩层产状变化较大,主体倾向北,倾角4380。主要岩性为灰、兰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及泥质条带状结晶灰岩。矿化受断裂及热液活动控制,矿化较弱,主要形成脉状、透镜状铅锌矿体,其Pb含量一般0.013.82%、Zn含量一般0.0128.08%间,矿区平均含量为Pb 0.47%、Zn 3.08%。四、矿体地质特征(一)矿体特征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按工业指标要求,在小坝地矿段圈定了5个铅锌矿(化)体,分述如下:1、号矿体:由HXTC062、HXTC0083、HXTC10号探槽与HXPD2-8CM、HXPD3号坑道控制,矿体分布于06-10号勘探线间,矿体呈脉状产出,倾向140180,倾角6587。矿体长约140m、厚0.88m4.06m,平均厚2.23m,厚度变化系数为47%;矿体见矿工程为HXTC0083、HXTC10号探槽与HXPD2-8CM坑道,矿体沿走向变化情况为北东侧较厚(4.06m),西南侧变薄(1.76m),矿体沿倾向延深约40m,沿倾向变化情况为地表矿体稍厚(4.06m),坑内变薄(0.88m)。矿体出露标高2050m2140m。2、号矿体:由HXTC061、HXTC0082、HXTC08号探槽与HXPD2-8CM3号坑道控制,矿体分布于610号勘探线间,矿体透镜状产出,倾向160185,倾角5080。矿体走向长约50m,厚度一般0.90m6.02m,平均厚3.46m,厚度变化系数为47%;矿体见矿工程为HXTC0082号探槽与HXPD2-8CM3号坑道,矿体沿走向变化情况是08线向外尖灭,矿体沿倾向延深约75m,沿倾向变化情况为地表矿体较薄(0.90m),坑内变厚(6.41m)。矿体出露标高2150m2160m。3、号矿体:由HXTC061、HXTC0082、HXTC08号探槽与HXPD2-8CM号坑道控制,矿体分布于06-10号勘探线间,矿体透镜状产出,实际为HXTC0082单工程见矿,矿体走向长约50m,厚度0.90m。矿体较薄,未参与资源估算。矿体出露标高2060m2170m。4、号矿体:由HXTC04、HXTC061、HXTC0081、HXTC8号探槽与HXPD2-8CM号坑道控制,矿体分布于04-10号勘探线间,矿体脉状产出,倾向165170,倾角6580。矿体走向长约90m,厚度一般0.58m2.04m,平均厚1.45m。厚度变化系数为33%;矿体见矿工程为HXTC061、HXTC0081、HXTC8号探槽与HXPD2-8CM号坑道,矿体沿走向地表变化情况是东西两端稍厚(1.94m、2.66m),中部稍薄(1.75m),矿体沿倾向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讲解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保健食品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黑钻押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题库检测题型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高分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押题模拟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押题练习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所属事业单位选调10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800题(含答案)
- 公共数据交换技术规范
- 2024年福建省高职院校单招《语文》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 讲宪法”应知应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火车指导司机面试竞聘答辩问题
- 2.4水库泥沙防治-1泥沙淤积的成因危害与类型讲解
- 产科常用药物观察及不良反应
- 仓库发错货的解决方案
- 金属冶炼安全事故案例与分析
- 动物诊疗机构报告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