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空城计 1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空城计 1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空城计 1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空城计 1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空城计 1教案 西师大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空城计 1教案 西师大版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能力目标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能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三国演义相关音像资料;准备推荐给学生的名著名篇。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制作卡片,准备交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通过搜集资料,你了解三国演义了吗?诸葛亮呢?简要地说说。 2. 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三国演义相关资料和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简单介绍诸葛亮生活的年代背景,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见三国演义第95回) 3. 了解了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不理解的词作上记号。 2. 检查识字、释词和读书情况。 3.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4. 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大意。(重点引导:起因、经过、结果。也可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四个阶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一)看图,了解抓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1. 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出示诸葛亮抚琴图)看看这幅图,你一定猜得到他是诸葛亮。 2. 他在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有很明显的特征,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判断出他就是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等。)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抓特点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描写诸葛亮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1. “笑”这个神态,文中描写了几次,你能根据他不同的笑推想一下他的内心吗?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理解笑容可掬的意思并展开联想。提示:大兵压境,故作镇定、轻松) (2)“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结合情况谈感受,并联想。提示:计谋成功后如释重负的庆幸。) (3)从“笑”这个神态,我们看到了诸葛亮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等。 2. 除了神态,文中还写到了他的语言、动作,找到相关语句,看看你能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拨:如兵临城下,镇定安排时的足智多谋;“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时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向众官解释自己的计谋时,“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尽在眼前。) 引导学生去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与文本对话,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诸葛亮的语言、动作,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理解次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1. 了解众官的反应和见识,体会衬托的作用。 兵临城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巧施妙计,其他人的表现呢?找到相关语句读读,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目的:通过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通过众官“无不骇然”衬托诸葛亮“抚掌而笑”;通过众官“必弃城而走”与诸葛亮妙计退敌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 了解司马懿的性格,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1)我们了解到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他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可见司马懿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大将,并非平庸之人。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结合文中对他的描写,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骄傲自负,刚愎自用(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 (2)这样写有何作用?(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 小结。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四、总结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1. “空城计”为什么能施展成功? (相机点拨:神机妙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等。) 2. 若有时间训练小练笔,运用掌握到的写作方法。 3. 仅靠一篇课文,要了解一个历史名人是不全面的,可推荐学生搜集有关“智慧”的名言,去读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等。 4. 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时幻灯出示三国中人物图片,如:关羽、张飞、刘备、曹操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空城计 2教案 西师大版教材分析: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学生分析: 学生在课前己利用阅览课及课余时间借阅三国演义,初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第95回的故事梗概,前节课又学习了一些小说的有关知识,对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识。初一学生具有好肿、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设计理念: 根据新鉴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同标,结合本实验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懿 氅纶笑容可掬遁蜂拥隐匿(大惊)失色旁若无人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凯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四、鉴赏 再读课文,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明确: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 “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翻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 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翻,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翻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二)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司马翻的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