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4)宫调:乐音七声:宫、商、角、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亦称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共10支曲子 (6)曲词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 (7)宾白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二)作者关汉卿 (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2)关汉卿散曲中像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篇极端张扬自我、追求个性自由的宣言书: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宿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撅竹打马藏图;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楼、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会玩府游州(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三、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四、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五、布置作业: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1)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2)词语玩味:没来由:这三个字更贴近窦娥的身份虽是口头白话但比“莫须有”之类的文人白话更能突出窦娥的大屈大冤“没来由”对于窦娥是清白无辜对于官府实际讽刺诬陷可以得逞王法还有什么尊严不提防:窦娥纵然再小心再谨慎也难以提防歹人的暗箭中伤可见世道的险恶动地惊天:窦娥自知在人间已没有可以伸冤处希冀天地能感应还自己一个清白弱者的无奈反映出了人间的黑暗“动地惊天”可说是戏文之眼也会后面的三桩誓愿的实现埋下伏笔 (3)讨论:有人说窦娥的“鸣冤”反映了一个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样看窦娥的“鸣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