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 矿区地质特征 学习中心: 内蒙古学习中心 学 号: 090F29133005 姓 名: 李志文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指导教师: 吴文婷 2015 年 9月 28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李志文 学号: 090F2913305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论文选题符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论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取得主要成果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介绍,文中引用有关金属矿的文献资料来源确凿,所得结论符合逻辑。所用资料和所得结论没有实质性错误。本次论文写作格式符合设计要求, 逻辑性强,文献引用规范。不足之处:1、有关金属矿地质特征的概述知识介绍的多,缺乏前瞻性的内容2、论文排版有待规范 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吴文婷所在单位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指导时间2010.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李志文 学号: 090F29133005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论文选择内蒙古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在较为详细地总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区地质特征,根据化探异常和矿化点基本情况,分析了可能的成矿地段及成矿层位。通过综合分析金、银元素的异常曲线和矿化体特征,大体圈定了两个成矿远景区。其中,银矿化体位于古元古代闪长岩体与中太古界大理岩的接触带上,为接触动力变质型;金矿化体位于中太古代大理岩与中太古代混合花岗岩接触带中的石英脉上,为热液型。论文选题合理,重点突出,实际工作清楚,数据资料较为丰富,所得结论有一定实际意义,达到了学位论文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论文格式,并注意适当补充近几年相关参考文献。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73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张洁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评阅时间2015.10.17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老丈窑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特征,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年月日 摘要老丈窑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阴山断隆、大青山褶皱带东段。该区岩浆活动频繁,主要集中在中太古代、元古代及早白垩世,其中中太古代为基性岩浆侵入、元古代为中酸性岩浆侵入、早白垩世为酸性岩浆侵入;该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燕山期的大推覆构造及元古代带的韧性剪切带。所以,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文主要针对内蒙阴山地区的地质情况,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矿区内的地质特点,根据已知的化探异常和已发现的矿化点情况,分析可能的成矿地段及成矿层位。综合分析金、银元素的异常曲线和矿化体特征,本文初步圈定了两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位于田士谷夭附近和中沟村东南部。其中,银矿化体位于古元古代闪长岩体与中太古界大理岩的接触带上,矿床形成于中晚元古代,为接触动力变质型;金矿化体位于中太古代大理岩与中太古代混合花岗岩接触带中的石英脉上,为热液型。关键词:地质特征 矿化体; 1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目 录摘要5目 录6一、 前 言1(一)、绪论1二、成矿地质背景1(一)、区域地质特征1(二)、区域地球物理特征3(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3(四)、区域成矿条件3三、取得主要成果4(一)、工作区地质特征4(二)、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7(三)、工作区地球化学特征84、矿(化)体特征10结 论15致 谢17一、 前 言(一)、绪论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步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财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13年11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招标委员会下达了“凉城县崞县夭金多金属矿预查”任务书。本项目以金为主要勘查对象,附带调查其它金属矿产的赋存情况,为国家项目1。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及矿化体的论述和研究,结合该区化探异常情况,对该区内可能的成矿地段、成矿层位进行追进。本文作者参与了老丈窑金多金属矿预查项目的项目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及一部分野外踏勘工作,对该区的地质情况及相关资料做了充分了解。通过参与此次预查项目,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及矿产情况,为今后继续在该地区工作打好基础。2、 研究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根据其工作性质和主要目的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测量、异常查证情况、专题研究等。表1-2 预查区区域研究程度一览表序号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成果名称1基础地质1934年孙建初著有绥远及察哈尔西部地质志21957-1958年内蒙古地质局呼市幅地质队1100万呼市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31958-1962年内蒙古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测量报告41963年地质部地质科学院研究所编制了中国地质图、呼和浩特幅 1/100万地质图51964年内蒙古地质局编制了同比例尺的1/100万全区地质图、地质矿产图、构造图61970-1973年内蒙古第一区测队完成的120万卓资县幅区域地质调查197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研究队在120万区调成果资料基础上,编制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同比例尺(1/50)的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构造体系与铜矿分布规律图及说明书、构造体系与铁矿分布规律图及说明书81980年李家驹等根据120万区调成果编制的内蒙古中部岩浆岩图及说明书91981年自治区地质研究队编制了同比例尺的1/100万的全区地质图、区域矿产图、构造体系图、卫星相片解译构造图等系列图件及说明书101999年内蒙古地质调查院开展了西盂县窑幅、大榆树幅在内的15万旗下营地区区域地质调查112008-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五队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盂县窑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12矿产地质1959年内蒙古地质局大青山地质队开展的大青山地区矿产普查(草测)131962年内蒙古地质局乌蒙地质队对卓资县、福生庄、旗下营煤矿和宿麻湾煤矿进行了普查工作141977年内蒙古有色地勘局三队在卓资县明星沟脑包山一带开展了铁铜普查151982年核工业部208队著有卓资县花山地区铀矿普查报告161990年内蒙古地矿局一二地质队开展了驼盘金矿详查171996-1997年内蒙古第一物化探队在大阳坡大窑沟一带进行了金矿普查181997年内蒙古化工地质队在新地沟进行了磷矿普查工作192005、2006、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队分别开展了卓资县后干沟地区银多金属矿普查、卓资县南沟矿区铅矿普查、卓资县大苏计矿区钼矿号矿体详查202010年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开展了卓资县后干沟银铅多金属矿普查21物化探1957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906队著有大青山地区航空物探结果报告221962年内蒙古地质局物探大队著有内蒙古乌蒙察右中旗苏勒图及卓资县旗下营-福生庄-一带煤田普查电测深工作报告231984年内蒙古第一物探化探队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覆盖本区)开展了1/50万重力测量241986-1989年内蒙古第一物探化探队开展了120万卓资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251989年内蒙地勘局综合研究队对大青山蛮汗山地区开展了遥感地质解释及找矿靶区的预测工作261990年内蒙古地质勘查局第三队在内蒙古大青山中段(榆林后房子)开展了工作精度相当于15万分散流普查(3.5点/km2)271991年内蒙古地矿局第一物探化探队提交了内蒙古1/50万航空磁力异常图和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综合研究报告282009-2010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在乌兰察布市南部开展了新一轮15万航空磁法测量29异常查证1967年内蒙古地质局物探大队与第一地质队及大青山地质队提交了内蒙古大青山一带航磁异常检查踏勘总结301992年内蒙古地质勘查局第三队根据1990年分散流普查结果,对分布于工作区的Hf7(三道沟)、Hf9(后干沟)、Hf5(大阳坡)三个分散流异常进行检查,确认后二者为矿致异常31专题研究1981-1984年内蒙古地质局第一区调队在本区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早寒武纪地层划分、变质变形特征及原岩恢复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321982年内蒙古地质矿产局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331987-1990年长春地质学院卢良北等在本区进行了专题研究341988年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区调队开展了内蒙古区域变质作用及其有关矿产的研究351993、1994年内蒙古地质矿产局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矿产总结:送审稿、内蒙古自治区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送审稿361996年李文国编著了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372001年邵和明等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等专题研究二、成矿地质背景(一)、区域地质特征1、地层据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可知,本区前中生代地层分区属于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4)、阴山地层分区(V43)、大青山地层小区(V43-2);中、新生代地层属于山西地层区(4)的凉城地层分区(41)。区域地层主要有中太古界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和花山岩组、新近系宝格达乌拉组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区域地层见区域地层划分一览表(表1-3)。表1-3 区域地层划分一览表地质年代岩 石 地 层 单 位界系统组 名代号岩 性 特 征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pal砂砾石层、含砾砂土晚更新统马兰组Qp3m土黄色砂土、亚砂土,局部含残积角砾,孔隙度较高。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灰黄、浅灰绿色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砖红色砂质泥岩,砖红色含砾粉砂质泥岩、泥岩。中太古界集宁岩群花山岩组Ar2hs硅化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大理岩。黄土窑岩组Ar2h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榴石斜长片麻岩、榴石长石石英岩、石英岩、榴石浅粒岩,局部含石墨。2、岩浆岩 侵入岩:本区域侵入岩见表3-2。表3-2 区域侵入岩划分一览表时代代号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古元古代Pt1二长花岗岩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新太古代Ar3碱长花岗岩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新太古代Ar3榴石花岗岩花岗结构块状结构新太古代Ar3紫苏斜长麻粒岩、苏长岩细粒结构片麻状构造脉岩区域上岩脉较为发育,具多期成因。主要岩石类型有:角闪玢岩脉、花岗岩脉、花岗伟晶岩脉及石英脉等。岩浆岩与矿产的关系苏长岩原岩为辉长岩,是区内岩浆岩型超贫磁铁矿的成矿母岩,如凉城县大老虎沟铁矿;燕山晚期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石英斑岩、正长花岗岩常为赋矿岩体,如大苏计斑岩型钼矿;流纹斑岩、紫苏斜长麻粒岩等与片麻岩接触带常是蚀变岩型金矿的赋存场所,如凉城县驼盘金矿、黄合少金(银)矿点。3、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岩发育,面积较大。变质岩石类型主要为浅粒岩、片麻岩、长石石英岩、石英岩及大理岩等区域变质岩;以长英质糜棱岩、糜棱片麻岩为代表的动力变质岩十分发育;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为混合岩化作用的代表。4、构造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一级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内蒙古台隆,三级构造单元为凉城断隆。区内又可进一步划分大榆树中太古代复背斜和明星沟中生代火山喷发盆地。由于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的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反应不同构造发展阶段特点的大量构造形迹,如各种形态的褶皱构造、韧性剪切变形带,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均十分发育,中新生代受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影响,大断裂的复活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使本区的构造格局更加复杂化。(二)、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从120万区域剩余重力图来看,在工作区的西部有一高重力异常区,在工作区的东南部和南部有一低重力异常区,负异常呈北东东向展布,与区域总体构造线一致,工作区处于重力梯度带上,经地质野外踏勘以及前人资料综合研究来看,西部高重力区主要为结晶基底(集宁岩群)引起,东南部的负异常主要是由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白女羊盘组)引起,工作区南部负异常主要为新生代沉积盆地引起,正负异常之间的重力梯度带是有晚太古代的花岗岩侵入。综合上述,工作区位正负异常梯度带上,重力场变化较大,褶皱断裂、中酸性侵入岩发育,表明该区构造、岩浆活动比较强烈。根据1:20万航磁T平面等值线图可知,预查区一带磁异常以低缓平静的负磁异常为背景,强度一般在0-100nT之间,在工作区的东南部和北部存在高异常区,异常最高值为600nT左右,从异常形态来看,异常呈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从航磁T划极平面等值线图与航磁T垂向一阶导等值线图来看,航磁高异常区形态稳定,异常明显,该磁异常是由中太古代变质深成体紫苏斜长麻粒岩引起,北部异常是由中太古代变质深成体紫苏长英质麻粒岩引起.20092010年新一轮的15万航磁调查覆盖本区域,见(西盂县窑等四幅航磁T剖面平面图)和(西盂县窑等四幅航磁T等值线及异常图)。区内局部异常众多、形态方向各异,磁异常变化幅值达数百纳特至上千纳特。根据磁场背景特征、异常形态特征及异常组合、走向等特征变化,自西向东可划分为三大区域,26个独立圈闭的局部磁异常.(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根据1:20万化探异常可知,在预查区内有Au异常三个,分别为Au-10、Au-11、Au-12,其中Au-10具有三级浓度分带,Au-11、Au-12具有二级浓度分带;一个银异常和两个铜异常。根据1:5万矿调资料显示,本区域内主要涉及到1:5万化探综合异常有:HS1、HS2、HS3、HS4、HS10、HS11、HS15、HS16、HS18、HS19、HS20、HS30、HS33,异常特征简表3-4。其中HS15、HS16、HS18、HS19,这四个异常位于预查区内。对比1:20万化探资料,预查区的化探异常重现性好。从综合异常图上可看出,区域内综合异常有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异常区(带):西滩-桦排梁-五里坝弧形异常带;后干沟异常区。(四)、区域成矿条件预查区处于豆腐房岱州窑村复背斜中断的南翼和崞县窑中沟村向斜中段的北翼,在加上晚太古代的岩浆大量的侵入,预查区内发育一条近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带、两条北东向的正断层和一条北东向的逆断层。区域上经历了多期次、多机制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频繁,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热力条件;区域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空间。参照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邵和明、张履桥)划分方案,本区属于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铜、铅锌、铂、钼、硼、石墨、滑石成矿区(-3),乌拉山-集宁-阜新太古代、燕山期金、银、铁、铜、铅、锌、石墨、白云母成矿带(10),旗下营-土贵乌拉金、银、云母成矿带(104)之大阳坡-驼盘金成矿带(104-3),该成矿带上分布多处金、钼、铅锌等内生矿床、矿(化)点及矿化线索,区内典型矿床、矿点有:大苏计钼矿床,大阳坡金矿床、驼盘金矿床,新地沟金矿床、油篓沟金矿床,李清地银铅锌矿床等。总之,预查区成矿带及成矿远景区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说明,预查区对金、钼、银、铅、锌成矿条件有利,特别要注意寻找与岩浆期后热液型、构造蚀变带岩型钼、金、银、铅、锌的寻找。三、取得主要成果一般不用作章节标题(一)、工作区地质特征1、地层预查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中太古代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上更新统马兰组和全新统冲洪积层(附图1)。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Ar2hplg)本岩组主要岩石组合为浅灰、灰黄色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榴石斜长片麻岩、榴石长石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石英岩、榴石浅粒岩,片麻岩中多含石墨,片麻理走向为北东向、近东西向。榴石斜长片麻岩:更长石40%、钾长石510%、石榴石15%、黑云母小于10%、石英20%、微量的锆石组成。片麻理褶曲发育,局部可见残存的早期褶皱构造。其上覆地层为中太古代花山岩组大理岩,其间为构造平行化接触,黄土窑岩组内局部可见有具变余结构的石英岩、长石石英岩,与片麻理不一致,石英岩被拉断,呈香肠状,显示出早期的成分层结构,表明该套地层经受变质作用叠加。依据黄土窑岩组之岩性,其上部以榴石浅粒岩为主夹长石石英岩、石英岩,下部以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榴石斜长片麻岩为主夹石英岩、长石石英岩。依据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和岩石组合特征,该岩组原岩为一套海相沉积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集宁岩群岩系是一套深变质岩组成,变质相属于辉石麻粒岩亚相;该岩系含Al2O3较高,对寻找石榴石、矽线石等矿产又有一定意义;该岩系混合岩化作用相对较弱,动力作用较为普遍,岩石多呈压碎结构。据1:5万矿调资料显示:本岩组Cu、Ag、As、Sb、Hg、Au这六个元素稍有富集,Zn、Pb、Mo、W、Bi、Sn这六个元素稍有贫化;Ag、Pb、Mo、W、Bi、Au、As、Sb、Hg这九个元素强分异,Sn元素弱分异,Cu、Zn元素明显分异;Ag、Hg、Au、As、Sb元素富集强分异,表明在该岩组中这些元素易于富集成矿。上更新统马兰组(Qp3m)主要分布在工区的南部一系列低缓山丘、山坡等地,由土黄色砂土、亚砂土组成,局部含残存角砾、粘土矿物结核。孔隙度较高,根迹发育,厚度29.5米。该套黄土无层状构造,多为块状构造,具柱状节理。普遍发育植物根迹,多含棱角状残积砾石;其成因为风积。全新统洪冲积层(Qhpal):主要分布于河谷、沟谷、洪积扇上,主要为一套洪冲积砂砾石、砂土,以现代河流沉积为主。厚度可达45m(据钻孔资料),一般厚度约10-30m不等。2、岩浆岩预查区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以侵入岩为主,岩性主要有新太古代榴石混合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脉岩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和辉绿玢岩脉。(1)、新太古代榴石混合花岗岩(Ar3m)工区内大面积出露,呈现一定的条带状分布特点,延展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NEE向)。岩性为一套中粒片麻状榴石混合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为榴石混合花岗岩,浅黄-黄褐色,部分灰白色,具花岗变晶结构,蠕英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石榴子石及少量黑云母组成。斜长石多为变晶粒状,自形程度不好,具有绢云母化;钾长石为条纹长石,含量50%,不规则粒状,表面干净条纹长石的大量出现,是花岗岩重熔成因的有力证据。石英20%-40%,不规则粒状,具波状消光,明显压扁拉长,多成集合体出现,长轴定向分布;石榴子石5%-10%,含量变化较大,粒径1.0-8.0mm之间,多聚集在一起,形成集合体。据1:5万矿调资料:Cu、Pb、W、Sb、As、Au这六个元素稍有富集,Ag、Zn、Mo、Bi、Sn、Hg这六种元素稍有贫化;Cu、Pb、Ag、W、Bi、Mo、Au、As、Sb、Hg这十种元素强分异,Sn元素弱分异,Zn元素明显分异;Cu、Pb、Au、As、Sb元素富集强分异,表明该地质体中这些元素易于富集成矿。(2)、新太古代碱长花岗岩(Ar3)出露在工区域的西南部角,岩石呈块状产出,保留岩体岩貌特征,内部普遍发育糜棱面理。岩体在平面形态上呈椭圆状,剖面样式上呈蘑菇状。接触面外倾,倾角一般在45-75之间。岩体内发育有一组就位糜棱面理,且没有切穿围岩榴石花岗岩和片麻岩的片麻理。接触带上榴石花岗岩一侧由于岩体的侵位不断横向拓宽,对围岩的挤压使榴石花岗岩亦有糜棱岩化现象,形成糜棱岩化岩石,具压扁定向组构,且该糜棱面理环绕岩体分布,与区域构造面理方向不一致,以上说明该岩体可能是由底劈作用形成的,具主动侵位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岩石类型为中细粒含榴石碱长花岗岩,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条纹长石60%-70%,1.0-4.0mm,半自形它形板状,消光不均匀,斜长石保留半自形板柱状晶形,石英含量20%-30%,呈塑变集合体,保留原颗粒晶形,强烈波状消光;石榴石含量3%5%,粒径0.3-0.8mm。二叠纪基性侵入岩(P)主要出露在预查区西北部,呈长条状小岩株产出,出露面积约1.6km2。在预查区中部青白口系野马街组中主要呈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脉状、长条状产出,规模大小不等,受断裂控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为基性侵入岩的浅成岩。据1:5万矿调资料:Hg、Au这两个元素稍有富集,Cu、Zn、W、Bi、Mo、As、Sb这七个元素贫化,Pb、Ag、Sn元素稍有贫化;Mo、W、Bi、As、Hg、Au这六种元素强分异,Sn元素弱分异,Cu、Ag、Pb、Zn、Sb元素明显分异; Hg、Au元素稍有富集强分异,表明该地质中这两种元素易于富集成矿。(3)、脉岩预查区内脉体主要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和辉绿玢岩脉。花岗岩脉()预查区的东部发育一条近东西向的花岗岩脉,长约1km,肉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石英、云母等,侵入榴石花岗岩体内。花岗斑岩脉()预查区北部发育一条北东东向的花岗斑岩脉,长度约200m,肉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云母等,可见粉色石英斑晶,侵入榴石花岗岩体内。在该岩脉上,可见云英岩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云英岩化,个别地段可见辉钼矿,在该岩脉中圈出一条矿化蚀变带(编号1),该矿化蚀变带中刻槽取样Mo最高可达0.039%。是本次重点工作区。辉绿玢岩脉()在预查区发育数十条辉绿玢岩脉,长约10-1000m左右,南北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均有出露,灰黑色,细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辉石为主,斜长石少量,基质为隐晶质,大部分侵入榴石花岗岩体内。在这些辉绿玢岩脉中有14条矿化较好,可见褐铁矿化、方铅矿等矿化蚀变现象,其中,2号矿化辉绿岩可见原生方铅矿,刻槽取样Pb最高5.81%。也是本次工作主要工作区。3、构造预查区处于豆腐房岱州窑村复背斜中断的南翼和崞县窑-中沟村向斜中段的北翼,再加上晚太古代的岩浆大量的侵入,预查区内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糜棱岩化、4条北东向的正断层。(1)、糜棱岩化带在预查区的东南部及西部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糜棱岩化带,东南出露长度约1km,宽度100-200m,西部出露长度约1.5km。总体向南倾伏,卷入该糜棱岩化带的地质体为黄土窑岩组及晚太古代中粒榴石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剪切带两侧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糜棱岩带内岩石经韧性剪切作用已被改造为糜棱岩糜棱岩化岩石,从岩石变形特点及相应的构造形迹来看,剪切带可细划分为强变形带、中等强度变形带及弱变形带,各带之间呈过渡关系。强变形带:该带内岩石变形强烈,原岩结构构造已消失,宏观上岩石外貌差异较大;镜下观察为一些具糜棱结构、条纹状、条带状及眼球状构造的超糜棱岩;糜棱面理由变形矿物长轴定向排列而成(Ss)与剪切带面理(Sc)的夹角很小,多在5-10左右。露头可见旋转碎斑系和Ss-Sc组构等指向构造指示该组断裂具有明显的北东东向韧性右行走滑。在整个变形带中,强变形带宽度变化很大,从十余米-上百米不等,横向上呈线性带状分布。中等强度变形带:带内岩石为糜棱岩,岩石中较大矿物发生显著的压扁拉长现象,并且定向分布,但仍能鉴别出原岩,带内“石香肠”和“布丁”构造发育,中等强度变形带宽20-100米,与强变形带相间分布。弱变形带:带内岩石变形较弱,基本上保留原岩的结构构造,具初糜棱结构、弱定向构造,该带宽50m左右,与强变形带和中等强度变形带呈过渡关系。带内发育超糜棱岩-糜棱岩-初糜棱岩等系列构造岩,糜棱面理产状多与片麻理一致,局部较陡,切割片麻理。带内矿物细粒化现象明显,石英颗粒拉长,多呈拔丝状,长石呈细小碎斑包裹于片状矿物中,韧性剪切带内显微变形构造发育,矿物颗粒强细粒化、重结晶而形成的糜棱、超糜棱结构和斜长石等矿物因塑性变形而具有的机械双晶、波状消光等乃为特征性标志。此外,长石残斑系及矩形石英条带、云母丝带、石英核幔构造(核部发育有消光带,幔部则为新生的动态重结晶颗粒)、动态重结晶的多晶石英条带等均为塑性变形产物。特别是后者中新生晶粒呈拉长状与条带边界有一定交角与眼球状构造、不对称压力影、书斜构造、雪球构造、核幔构造等同样具指向意义,从微观尺度映证了该韧性剪切带具右行走滑性质。(2)、北东向正断层预查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部分为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正断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条,均向南东倾,倾角在50-80之间,断裂带上矿化蚀变均较为强烈,其中,田土谷窑子北部和东部的断裂矿化尤甚,在田土谷窑子北部断裂构造处发现一条矿化破碎蚀变带,编号3,该蚀变带可见原生方矿、褐铁矿等矿化等矿化蚀变现象,经刻槽取样Pb最高0.21%,Zn最高0.1%。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区。(二)、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本次预查工作完成1:1万激电中梯测量5km2,1:5000激电剖面15km,激电测深30点。1:10000激电中梯测量是根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已发现的矿化蚀变带而布设的,布置工作量5km2,测线方位角为0。测区反映的激电异常为低阻高极化特征。以视极化率6%为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四处,分别编号JD-1、JD-2、JD-3、JD-4号异常。(附图2)测区内整体视电阻率与视极化率特征如下:1、视电阻率特征:见附图1,预查区视电阻率背景相对不高,s值在1001400m之间变化,一般为200800m 。s等值线延伸主要以近东西向为主,局部为北西向。2、视极化率特征:见附图2,预查区视极化率背景值较高,s值在1. 59%之间,一般为28%,s等值线延伸也以近东西向为主。(1)DJ1异常DJ1异常位于电法工作区一区北部,异常区内出露岩性为晚太古界黄土窑组黑云榴石斜长片麻岩、晚太古代榴石混合花岗岩、矿化辉绿玢岩,发育一条北东向断裂构造。异常呈带状展布,走向为北东向,与异常区断裂构造,地层及脉岩走向一致,。JD-1视电阻率整体为中阻。异常视极化率峰值达到8%,视电阻率值约在250400m,异常整体呈中阻高极化特征。JD-1异常区范围长约1200m、宽约400m ,异常区视极化率等值线北西侧较密,南东侧较稀疏,推测极化体可能倾向南东。该异常与16号矿化蚀变辉绿岩套合较好,推测为断裂构造或蚀变辉绿岩引起。(2)DJ2异常DJ2异常位于电法工作区一区南部,异常区内出露岩性为晚太古界黄土窑组黑云榴石斜长片麻岩、晚太古代榴石混合花岗岩、矿化辉绿玢岩,异常呈条带状展布,走向为近东西向。JD-2异常整体呈低阻高极化特征,异常较为连续,视极化率值平均在6%以上,峰值达到9%,视电阻率值约在100250m。JD-2异常区范围长约1200m、宽约200m。异常南部未封闭,该异常与14、15号矿化蚀变辉绿岩套合较好,推测为蚀变辉绿岩引起。(3)DJ3异常DJ3异常位于电法工作区二区南部,异常东西向展布,异常区内出露岩性为晚太古代榴石混合花岗岩、矿化辉绿玢岩,矿化花岗斑岩,异常呈带状展布,走向为近东西向。JD-3异常整体呈低阻高极化特征,异常视极化率平均在6%以上,峰值9%,视电阻率值约在100300m。JD-3异常区范围长约1300m、宽约200m ,异常区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变化平缓。异常南部未封闭,该异常与1、2、3号矿化蚀变体套合较好,推测为多金属矿化引起,为一矿致异常。(4)DJ4异常DJ4异常位于电法工作区三区北部,异常北东向展布,异常区内出露岩性为晚太古代榴石混合花岗岩、矿化辉绿玢岩,异常范围较小,异常西侧未封闭。JD-4异常呈带状展布,走向为近东西向。JD-4异常整体呈低阻高极化特征,异常视极化率平均在6%以上,峰值7%,视电阻率值约在100250m。JD-4异常区范围长约500m、宽约200m ,异常区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变化平缓。该异常引起原因不明,有待进一步检查。(三)、工作区地球化学特征预查区完成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30.38km2,1:5000土壤剖面15km,根据各元素异常的强度、规模、元素组份特征、套合程度,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并且以Au、Cu、Pb、Zn、Mo为主要找矿目标对异常进行初步筛选,共圈定出9处异常,编号AP1-AP9(附图1)。主要将AP4、AP7、AP9详细介绍如下:1、AP4异常AP4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一带,为Au、Ag、Cu、Pb、Zn、W、Sb、Mo、Bi、Hg、As元素的综合异常,元素异常套合好,异常强度高,分带明显。其中Mo面积0.24km2,最高强度5.7210-6,四级浓度分带;Pb面积0.3km2,最高强度915.210-6,四级浓度分带;Zn面积0.34km2,最高强度595.410-6,四级浓度分带;Ag面积0.52 km2,最高强度0.028410-6,四级浓度分带,W面积0.31 km2,最高强度27.1110-6,Sb面积0.52 km2,最高强度58.8910-6,Hg面积0.38km2,最高强度210.310-9 ,As面积0.44 km2 ,最高强度256.710-6 ,Cu面积0.21 km2 ,最高强度155.110-6,Bi面积0.03 km2,最高强度0.3210-6,Au面积0.014 km2 , 最高强度9.610-9。异常处在工区中北部中新太古代碱长花岗岩上。主要岩性榴石碱长花岗岩,部分地区被全新统洪冲积砂质粘土覆盖,此外该异常处发育一条北东向正断层,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及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该异常处有1、2、3等3处矿化蚀变带,这三处矿化蚀变带矿化显示均较好,其中Pb刻槽样品位最高5.81%,Mo品位最高0.039%,均达到边界品位,此外,Au、Cu经样品分析也有矿化显示,所以AP4异常应是寻找Au、Pb、Zn、Mo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应为本次预查区重点找矿区(见图2-1)图2-1 AP4异常剖析图2、AP7异常AP4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一带,为Au、Ag、Cu、Pb、Zn、W、Sb、Mo、Bi、Hg、As、Sn元素的综合异常,元素异常套合好,异常强度高,分带明显。其中Mo面积0.04km2,最高强度3.0310-6,三级浓度分带;Pb面积0.15km2,最高强度607.610-6,四级浓度分带;Zn面积0.19km2,最高强度524.510-6,四级浓度分带;Ag面积0.11 km2,最高强度0.1210-6,四级浓度分带,W面积0.13 km2,最高强度5.7410-6,Sb面积0.07 km2,最高强度1.9810-6,Hg面积0.09km2,最高强度132.810-9 ,As面积0.09 km2 ,最高强度35.1110-6 ,Cu面积0.06km2 ,最高强度102.710-6,Bi面积0.03km2,最高强度0.1410-6,Au面积0.04 km2 , 最高强度32.9510-9,Sn面积0.028 km2 ,最高强度3.3910-6。异常处在工区北动部AP7异常主要位于中太古界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黑云榴石斜长片麻岩上、新太古代碱长花岗岩榴石碱长花岗岩,异常区有一条较大的矿化蚀变破碎带,是寻找Au、Pb、Zn、Mo矿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见图2-2)3、AP9异常AP9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一带,为Au、Ag、Cu、Pb、Zn、W、Sb、Mo、Bi、Hg、As元素的综合异常,元素异常套合好,异常强度高,分带明显。其中Mo面积0.17km2,最高强度0.5010-6,四级浓度分带;Pb面积0.19km2,最高强度21.010-6,四级浓度分带;Zn面积0.14km2,最高强度109.410-6,三级浓度分带;Ag面积0.13 km2,最高强度0.07910-6,二级浓度分带,W面积0.17 km2,最高强度0.8410-6,四级浓度分带,Sb面积0.08km2,最高强度0.3610-6,二级浓度分带Hg面积0.04km2,最高强度8.110-9 ,一级浓度分带,As面积0.19 km2 ,最高强度3.8310-6 ,四级浓度分带,Cu面积0.11 km2 ,最高强度17.910-6,二级浓度分带,Bi面积0.05km2,最高强度0.1310-6,四级浓度分带,Au面积0.1 km2 , 最高强度4,2310-9。二级浓度分带。异常处在工区东南角新太古代碱长花岗岩榴石碱长花岗岩上。异常区有一条矿化蚀变辉绿岩脉,是寻找Au、Pb、Zn、Mo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4、矿(化)体特征通过对预查区开展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在工作区总计发现18条矿化蚀变带,其中,矿化蚀变辉绿岩14条(编号2、4-16),矿化蚀变破碎带3条(编号3、17、18),矿化蚀变花岗斑岩1条(编号1),经探槽揭露及刻槽取样分析,1-5号矿化带矿化较好, Au、Pb、Zn、Mo、Cu均有矿化显示,各别样品达到或接近边界品位。现将1-5号矿化蚀变带详细介绍如下:(1)、1号矿化蚀变带1号矿化蚀变带位于工作区北部田土谷窑子西北部,蚀变岩石为花岗斑岩,蚀变带走向北东东,倾向150-160,倾角50-60,蚀变带宽30-50m,长度约260m,在其中发现一矿化体,宽度5m,长度约200m,主要矿化类型为云英岩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可见原生辉钼矿(照片2-1、2-2、2-3),该矿化体由TC19、TC20控制,经取样分析,Au、Cu、Mo、Pb、Zn均有矿化显示,其中Mo含量最高0.039%,平均0.025%,达到边界品位样品2件;Au含量最高0.2510-6,平均0.1710-6,接近边界品位;Cu含量最高0.28%,平均0.13%,有矿化显示。该矿化带主攻矿种应为斑岩型Mo矿,伴生Au、Cu,下一步应布置钻探工作,对其深部矿化情况进行验证,设计孔深应在400m左右,直孔。表2-1 1号矿化蚀变带工程取样分析结果表室编号送样号(Au)/10-6(Cu)/10-2(Pb)/10-2(Zn)/10-2(W)/10-2(Mo)/10-2(Sb)/10-2214W07335TC19H10.130.110.00950.013-0.0220.0001214W07336TC19H20.0530.0120.00360.0065-0.00050.0001214W07337TC19H30.0410.0480.00480.0073-0.00110.0001214W07338TC19H40.0560.0350.00400.0073-0.00070.0001214W07339TC19H50.0540.100.00480.012-0.00200.0001214W07340TC19H60.0680.0110.00650.0250.00410.00120.0046214W07341TC20H10.250.0870.00710.024-0.0230.0001214W07342TC20H20.120.0720.00470.0096-0.0120.0002214W07343TC20H30.150.110.00770.040-0.0390.0001214W07344TC20H40.220.120.00700.036-0.0170.0001214W07345TC20H50.160.280.00810.025-0.0380.0001214W07346TC20H60.0560.0550.00420.0062-0.00090.0001214W07347TC20H70.0820.0730.0310.092-0.00330.018214W07348TC20H80.0540.0120.0110.015-0.00050.0027214W07349TC20H90.0550.0120.00390.0053-0.00050.00012、 2号矿化蚀变带2号矿化蚀变带位于工作区北部田土谷窑子西部,蚀变岩石主要为辉绿岩,蚀变带走向北西,倾向210-230,倾角40-55,蚀变带宽10-25m,长约270m,北西部及东南部被黄土覆盖,仅在沟中有所出露,该处主要矿化为褐铁矿化、铅钒矿化等,可见原生方铅矿(照片2-4、2-5),由TC17控制,经取样分析,Pb、Zn矿化显示较好,矿化较好地段视厚度5m,其中Pb含量最高5.81%,平均1.58%;Zn含量最高0.54%,平均0.34%;Pb+Zn达到边界品位。该蚀变带主攻矿种应为次生火山岩型Pb、Zn矿,伴生W。下一步应布置钻探工作,对其深部矿化情况进行验证,设计孔深应在300m左右,直孔。表2-2 2号矿化蚀变带工程取样分析结果表表格尽量不要跨页室编号送样号(Pb)/10-2(Zn)/10-2(W)/10-2214W01078TC17H10.0390.019-214W01079TC17H20.0290.019-214W01080TC17H30.0410.023-214W01081TC17H40.120.0690.0014214W01082TC17H55.810.540.018214W01083TC17H61.270.520.020214W01084TC17H70.720.520.013214W01085TC17H80.0660.0640.0016214W01086TC17H90.00480.013-214W01087TC17H100.0120.031-214W01088TC17H110.00520.016-214W01089TC17H120.00460.019-214W01090TC17H130.00520.018-214W01091TC17H140.00460.024-214W01092TC17H150.00490.027-214W01093TC17H160.00410.019-3、3号矿化蚀变带3号矿化蚀变带位于预查区北部,2号矿化蚀变带的北部,该矿化蚀变带为构造破碎带型,该处发育一正断裂,断裂带特征明显,断层角砾、断层泥发育,矿化在断裂带两盘均有发育,该矿化蚀变带走向近东西,倾向170-180、倾角50左右,宽度10-30m,长度约200m,主要矿化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