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指名轮流读课文。、正音: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出示: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第二段(2 )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六、作业1 、抄写字词2、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一)第一段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二)第二段1、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2 、生字比较:灰尘很小很小。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A 能用代替句吗?B 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C 体会说明的好处: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D 练习朗读背诵(三)第三段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2 小组讨论交流3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指明朗读第三段(四)学习第三段齐读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三、总结全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二、 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教学反思:假如没有灰尘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选编这篇课文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这也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课前我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并且搜集关于灰尘的资料及人们对灰尘的不同看法。导入课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我在班里进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益的。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正方说得头头是到,资料主要从课外书中搜集来的;反方也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主要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双方在辩论中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网络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又不利于身心发展 一场辩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附送: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12伟大的友谊教案1 浙教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返”、“购”等12个生字,理解“各抒已见”、“无微不至”的词语。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1)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中头,各抒已见,滔滔不绝,不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3)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课文结构,懂得过渡段在课文中的作用。2.从课文所叙述的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各抒已见”、“无微不至”造句。(三)德育参透点:激发学生对革命导师的崇拜和爱戴,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榜样中,懂得真正的友谊要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二、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的具体事例。2.练习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并在作文中练习运用。(二)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进行感情朗读来解决。三、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四、学生活动设计1.根据不同要求,用相应的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2.自学、质疑,分小组讨论交流。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2.学习第一段,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整体感知想一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看图揭题,释题。出示电脑屏幕,让生看图思考,图上画了谁和谁在干什么?(马和恩在共同地研究学问。马和恩在激烈争论问题。)简介马、恩的和生平:马和恩都是法国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们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世界革命人民行动指南,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光辉典范,是伟大的友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从课上你了解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明白“友谊”前“伟大”,说明这种友谊非同一般)2.检查预习情况。相互读给同桌听,并适当评议。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特别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挣、忱、抒、述(翘舌音)。马和恩的友谊表现在哪些地方?3.自读课文,理清层次。找一找,哪个自然段概括地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所表现的地方?具体写生活上,恩热忱帮助马的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在共产主义事业下,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是哪几个自然段?(第5、6、7自然段)那么,第4自然段和前后几段有什么关系?(承上启下)概括叙述的层次,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恩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亲密合作。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马和恩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4.导学课文第一段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A、用波浪线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第一句)B、第一句和第2.3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C、体会一下,这段话是用了五个“共同”,说明了什么?(志同道合,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之上)问:这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起段)有感情读这一段。(四)作业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二、三、四段课文,理解文中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的具体事例。2.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二)目标完成过程1.学习检查 马克思与思格斯的关系怎么样?(是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共同的事业之上的)、(齐读这一段)2.学习第二段 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A.马克思和活穷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波浪线划出)问:“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马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B.马克思生活穷苦到什么程度?(请用横线划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后让生读读议议,了解马克思生活穷苦的程度;培养学生归纳:当衣服买两包,付不出欠款,借钱买邮票。C.马克思生活穷苦,但他的态度怎样?(用“”划出主要词语),这表现了马克思怎样的精神?(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忘我的献身精神)D.恩格斯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这说明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各自然)3.导学第三段轻声读第三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亲密合作的?(A、同住伦敦时B、分开后C、工作上互相关怀)电脑出示马与恩讨论问题的照片,指名读第5自然段,学习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A.小组讨论B.全班交流电脑出示: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思想感情。1.他们讨论问题的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从“每天下午”体会到他们讨论的次数多。从“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可体会到他们讨论的范围广。从“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可体会到他们讨论的时间长。从“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可体会到他们讨论的内容很深入。提问:“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是什么意思?2.有感情地齐读第5段3.导学第三段 A.指名读第6自然段,思考:(1)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开了,在事业上是怎样合作的?(2)几乎每天通信说明了什么? B.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1)找出中心句并划出来,(第1句)提问:“无微不至”是什么意思?“互相关怀”体现在哪里?(几件事?)A、恩格斯帮助马克思翻译、代写。B、马克思帮助恩格斯完成一部分著作。C、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出版资本论后两卷。(3)电脑屏幕出示:“马克思和恩格斯感到骄傲。A.齐读、说说、体会思想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