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的实践报告_第1页
火山的实践报告_第2页
火山的实践报告_第3页
火山的实践报告_第4页
火山的实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火山的实践报告 乌兰哈达火山群地质实习 报告 班级:煤层气 12 学生姓名:郭伯昀 学号: 201622902019 日期 :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 ,地处蒙古高原南缘 ,距北京约 300km。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 ,面积约280km2。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期 ,火山喷发总体为裂隙式或裂隙 中心式。晚更新世形成一系列呈北东和北西向线形展布的溅落锥 ,其中黑脑包为熔 壳状火山锥。大部分锥体主要由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及碎成熔岩组成 ,已遭受一定剥蚀 ,但多数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火山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主要包括 3 座中心式喷发的炼丹炉火山 ,火山均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 ,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规模较大 ,结构完整 ,基本未遭受剥蚀。锥体由早期降落浮岩渣和晚期溅落熔结集块岩组成。熔岩流分布受地形制约 ,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流淌 ,最长熔岩流约 18km。熔岩流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风成沙和沼泽沉积物之上 ,表明火山喷发的时代应为全新世。熔岩流类型主2 / 24 要为结壳熔岩 ,其中胀裂谷和 塌陷谷发育。熔岩流前部发育挤压脊、喷气锥和特征的熔岩塚群。熔岩流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 ,堰塞水系形成莫石盖淖和乌兰胡少海等火山堰塞湖。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目前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过喷发的火山群 ,是一处天然火山 博物馆 ,是研究蒙古高原南缘现代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的天然 窗口 。 1.火山群基本特征 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二级构造单元白乃庙一温都尔庙古陆块和新元古代陆缘增生带交接处 ,坐落在前寒武纪乌拉山岩群、中上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海西期花岗闪长岩和中 新世汉诺坝玄武岩之上。火山构造单元上属大同一大兴安岭新生代火山活动带南段。火山群面积约 280k ,分布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火山约 30 余座。火山活动严格受 NE 和 Nw 向基底断裂控制 ,火山锥沿断裂呈串珠状展布 ,构成特征的裂隙式或裂隙一中心式火山机构。火山活动具多期性 ,可分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期。晚更新世主体为裂隙式喷发 ,沿北东向长约12km 的基底断裂上分布着一系列小型低缓的溅落锥、溅落堤及侵出熔岩脊 ,溅落锥之间距离很近 ,部分锥体相互连接 ,单个锥体多呈圆形和长垣形。这些溅落锥的规律性分布 ,表明已属相对成熟期的裂隙 式火山机构 ;向下可能连成墙状通道 ,这可由线状磁异常得到佐证 ;与冰岛拉基火山相似 ,但岩浆3 / 24 溢出率却很低 ,这又有别于冰岛拉基火山。北西向断裂上分布着 5 座溅落火山锥。全新世为裂隙一中心式和中心式喷发 ,且主要为中心式火山 ,火山均由火山锥和熔岩流组成 ,规模大 ,形态完整 ,是乌兰哈达火山群的主体 ;与晚更新世火山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火山锥分布在火山群的北西部 ,熔岩流受地形控制 ,自北西向南东流淌 ,形成规模宏大的熔岩流 ,面积约 18ok 讨。熔岩流类型主为结壳熔岩 ,次为渣状熔岩。熔岩流前缘堰塞河谷水系形成一系列湖泊 ,最大湖水面 积约澎。堰塞湖的发育是该火山群的又一特色。组成火山的岩性为碱玄岩 ,岩石类型包括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类和松散火山渣 ,以熔岩为主。 2.火山喷发期次及时代 火山地形地貌 : 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地形地貌与汉诺坝玄武岩截然不同 ,尤其是全新世火山 ,火山地貌保存完 好 ,火山产物无论是松散的降落锥体 ,还是熔岩流几乎均未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 ,单个火山渣锥高可达约 80m。而汉诺坝玄武岩是公认的新近纪产物 ,为典型的熔岩台地 ,火山锥体己荡然 无存 ,有些地方甚至已剥蚀出火山通道 ,玄武岩地形切割强烈 ,有些沟谷深达百余米。因此乌兰哈达火山岩不应归属汉诺坝期玄武岩。 火山结构 : 4 / 24 汉诺坝玄武岩中火山锥、火山口已剥蚀殆尽 ,火山机构及其范围几乎难以恢复。而乌兰哈达火山群中火山锥保存尚好 ,结构完整 ,但明显可分为两期。早期火山锥规模小 ,已遭受一定剥蚀 ,但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晚期火山结构完整 ,火山锥、火山口、喷火口均完好 ,甚至火山喷发晚期形成的火口锥也完好无损 ,未遭受剥蚀。熔岩流单元的结构、流淌范围清晰明了 ,熔岩流表面构造、胀裂谷、塌陷谷及熔岩缘均保存完好 ,这是判断新近有火山喷发的直 接证据。 地层关系 : 地层叠置关系是确定相对时限的直接依据 ,乌兰哈达火山群中黑脑包、火烧山火山的玄武岩 , 覆盖在晚更新世黄色风成亚砂土之上。北、中炼丹炉火山的玄武岩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和风成沙之上 ,在白音淖一带直接覆盖在全新世沼积物之上。共同表明乌兰哈达火山喷发时代不早于晚更新世 ,而炼丹炉火山喷发属全新世无疑。 年代学证据 : 地质上确认为晚更新世的黑脑包火山西部熔岩流 ,直接覆盖在黄色亚砂土之上 ,在阿力乌苏西晚更新世玄武岩覆盖在风成黄色亚砂土之上 ,表明乌兰哈达 火山的喷发时代不会早于晚更新世晚期。上述特征表明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第四纪晚期火山作用的产物 ,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两期。晚更新世晚期火山 ,喷发规模小 ,由溅落锥和5 / 24 少量熔岩流组成 ,火山剥蚀程度较大 ,锥体完整性相对较差 ,但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全新世包括三座炼丹炉火山和尖山西部小火山锥 ,总体呈北东向串珠状展布。火山锥体基本未遭受剥蚀破坏 ,保存完好 ,火山结构完整 ,构成了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主体 。 3.晚更新世火山 乌兰哈达火山群中晚更新世火山的分布受 NE 和 NW两个方向 基底断裂的控制 ,为裂隙式喷发 ,喷发物为岩浆低度碎屑化的溅落熔结火山碎屑物 ,堆积构成溅落锥 ,锥体呈串珠状展布。北东向断裂 NE 端截止于乌兰哈达一高勿素隐伏大断裂 ,WS端受奎素村北西向断裂限制 ,长约 12km,分布着10 余座物质组成相似 ,但规模不一的溅落锥或溅落堤。近等轴状溅落堆积称为 溅落锥 ,呈长带状或堤坝状者称为溅落堤。锥体低缓 ,高度一般为 515m,锥体直径 10m 一 100m,部分溅落堤长约100m 一 150m,宽仅十余米 ,沿基底断裂局部发育侵出玄武岩岩垅 ,仅黑脑包火山为熔壳状火山锥 ,且规模较大。呈北西 向发育的火山分布于乌兰哈达东南 ,共有东、中、西火烧山和大、小红山五座火山锥 ,整体受乌兰哈达一高勿素隐伏大断裂控制。火山已遭受较强剥蚀 ,火口沿很低 ,但火口轮廓清晰。火山喷发总体规模 ,具相似的物质组成 ,主要造锥过程是6 / 24 溅落堆积 ,大量岩浆碎屑和熔岩团块等溅射在火口沿上 ,形成溅落锥 ,锥体主要由砖红色和灰黑色熔结集块岩组成 ,表明火山爆破作用弱 ,岩浆碎屑化程度很低。部分火山活动末期在锥脚溢出少量熔岩流 ,并裂解火山锥 ,形成特征的马蹄形火山口。熔岩流动距离短 ,仅限于火口周围 ,长度不足 2km。该期火山以火烧山为代表 ,而黑脑包是 晚更新世独具特色的一座火山。 火烧山火山 火烧山火山位于乌兰哈达东南红山村一带 ,从 NW 至SE 依次为西火烧山、中火烧山和东火烧山 ,整体呈北西向排列 ,形态相似 ,但规模不一 ,由西火烧山到东火烧山逐渐变小 ,其中形态较完整的是中火烧山火山。该火山锥底直径约 150m,相对高度约 25m,锥体外坡平均坡度约 140, 东侧相对较陡。火山锥遭受较强剥蚀 ,呈截顶圆锥状 ,残余火口呈碟状 ,深约2m。锥体主要由溅落熔结集块岩组成 ,下部发育少量松散火山渣 ,反映最初火山通道内岩浆压力较大 ,挥发份含量较高 ,发生过小规 模爆发 ,形成少量降落堆积的火山渣。火山活动中后期 ,火口主要溅射出大小不一的岩浆团块及熔岩饼 ,堆积形成溅落锥。熔浆碎屑堆积后发生强烈塑变 ,定向拉长 , 呈透镜状、长条状 ,长者约 2m,并发生强烈焊接 ,形成玄武质熔结火山碎屑岩。焊接最强者成为特征的碎成熔岩,该岩石宏观上与熔岩相似 ,整体呈致密块状 ,但均由高温塑变的岩7 / 24 浆碎屑相互焊接组成。火山喷发晚期 ,锥体西北角形成岩浆溢出口 ,溢出少量呈扇状展布熔岩流 ,覆于晚更新世黄土之上 ,面积不足 lk 时。从早期弱爆发、中期溅落堆积到晚期熔岩流溢出 ,反映火山喷发能量逐渐减小 。 黑脑包 黑脑包火山位于乌兰哈达西南 6km 处 ,坐落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之上。海拔为 1581m,锥体相对高度约 45m,锥底直径约 300m,整体成圆锥状 ,火口不明显。锥体已开挖 ,剖面良好,火山锥由玄武质火山渣、熔结集块岩和碱玄岩等构成。造锥喷发方式发生过多次变化 ,而且具有韵律性和阶段性。中上部黄色风成砂土沉积 ,表明火山喷发曾发生过短暂的间断。早期降落与溅落交替进行 ,但以溅落为主 ,堆积了巨厚的红色熔结火山碎屑岩。 晚期从降落堆积的松散火山渣到溅落堆积的熔结集块岩构成喷发韵律。最后 岩浆从火口中缓慢涌出 ,占据并充满整个火口 ,然后溢出蔓延 ,披盖整个碎屑锥体 ,形成特征的熔壳状火山锥 ,锥体上发育冷却收缩形成的环状张裂谷 ,这种结构的火山锥国内罕见。后期岩浆溢出率较高 ,除 一、 对比五大连池与长白山、镜泊湖地质景观,谈谈五大连池地质公园在科考价值和旅游价值上的独特性。 科考价值的独特性 8 / 24 五大连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 14 座火山,其中 12 座形成于 1200万年 -100万年的地质时期, 2座火山喷发于 1719年 -1721 年 ,占地 60 多平方米,是中国最新的火山。老期火山与新期火山相间排列,规模较大的圆台形火山与规模较小的岩渣堆、盾火山相依偎,圆盆状火山口、圆椅状火山口、漏斗状火山口、破裂状火山口、复合状火山口应有尽有,新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翻花熔岩、结壳熔岩交替出现,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喷气碟世界罕见。最新的火山喷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串珠状溪水相连、倒映山色的火山堰塞湖泊 五大连池,享有“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的美誉。 五大连池火山群各火山的熔岩岩性都基本相似,故我们将五大连池火山群富钾的碱性基 中基性火山熔岩都统称为“石龙岩”,五大连池位于东亚大陆裂谷系的轴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产生的。因此,五大连池火山岩对探讨地球板块活动和岩浆演化都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对检测当地火山地震活动也非常重要。 据地质学家考察,镜泊火山群在距今 万年、 8300 年和 5140 年有过三次喷溢活动。其喷出的熔浆奔泻于山谷之间,形成了 23 余公里长的熔岩隧道,并堵塞了牡丹江河谷,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 镜泊湖以及众多的9 / 24 小型堰塞湖。 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 省的东部边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授予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在长白山周围分布着 100 多座火山。最大的火山口海拔 2600 米左右,直径达公里,是漏斗型,深达 800 多米。其景观独特,国内罕见。周围小的锥体,海拔高在 1000 米左右。火口多为溢出口,呈椅形、新月形,山顶平坦。著名的有西鹅毛顶子、东鹅毛顶子、西土顶子,东土顶子、西马鞍山、东马鞍山、赤峰、老房子小山等。小火山拱卫着长白山,构成了壮观的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以长白山截顶圆锥火山为主,周围有广阔的熔岩台地,台地上又有众多的小火山分布。该火山群在大地构造上 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的东北部,位于北东向延伸的鸭绿江断裂和巨型纬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龙岗火山群位于长白山火山群之西,包括靖宇县中部、辉南县东南部和柳河县东北部,主要在龙岗山脉的中段,由于第三纪以来有多次熔岩喷发,构成大片熔岩台地,该火山群火山活动也很频繁。 旅游价值的独特性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总面积 1060平方公里。在亿万年华西期白垩纪远古地貌上,曾在 200 多万年到 280 年前相继喷发形成了井字形排 列的 14 座层状火10 / 24 山和 28 座盾形火山高低错落、姿态迥异。五个汐水相连串珠状湖泊与星罗棋布的泉、溪、池、河,是新期火山岩浆填塞了浩瀚的远古凹陷盆地湖乌德林池而形成,五大连池也因此而得名。这里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天然矿泉享有神泉圣水的美誉,这里的异山秀水被誉为世界火山奇观。 五大连池已开发了十二个不同类型的游览区,有黑龙山、白龙湖、龙门石寨、药泉山,水晶宫白龙洞、药泉、温泊、卧虎山,还有天池、灰鹤湿地、药泉古镇、龙门山,涉及三百多个景点景观。五大连池是集 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考探险 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国际旅游胜地。从开发建设至今已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世界级桂冠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矿泉水之乡、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十二项国家级荣誉。这个神奇的世界地质公园,四季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在地球发展史和生态科学及资源保护方面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在地质美学和环境医学方面更具有独特的观赏和适用价值,。 二、了解五大连池景区的整体规划布局。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 省西北部,黑河地区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与逊克县毗邻,南与北安市、克东县交界,西与克山、讷河县相连,11 / 24 北与孙吴、嫩江县接壤。风景区总面积为 1060Km2,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25 42至 127 37,北纬 48 16至 49 12。 总体布局: 根据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五大连池的地理地貌分布条件,风景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区位交通条件,并且结合了五大连池风景发展的理念,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布局可划分为火山博览区、药泉休闲区、水上游憩区、天池游赏区、冰洞探奇区、湿地 观光区、石寨探险区、火山控制区、森林保育区和生态农业区十大功能区划。这十大功能区划既彼此密切相关,又各成体系、各具特色,既有资源保护又引导发展,从而形成该保护的区域重点保护,可开发的地方加大开发力度,以此构成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系统工程。 功能分区 1 火山博览区 本区是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最为核心,最具价值的景区,也是保护力度最大的景区,包括石龙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主要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部分组成。 本区内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和火山动植物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 时也是十分脆弱的资源,因此,在考虑本区的项目时,应拒绝一切可能对火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游憩项目,而是有目的、有控制地引导科学考察与观光,将该景区的游赏提升到集科教、生态于一体的较高层次。12 / 24 所有的景点应保持其原有自然状态,严禁粗制滥造 “假景”和过重的人工痕迹,要让游客能够在游览中增长知识,体会自然,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资源。 本区设三个入口处停车场,严禁一切外来车辆在本区内部行驶,而一律采用内部交通, 保证景区内环境不受破坏。在一些特殊火山景观附近,可挑出玄武岩设置部分木栈道,引导游客进入观看, 同时也可使火山地貌免受践踏侵害。 本区内除必要的环卫设施外基本不设人工设施。因此,在解决游客的就餐问题时,建议采用流动餐饮车的方式,在景区内提供流动服务,定点停放,以供游人就餐、休息。这种方式成本不高,也不会对景区造成环境压力,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双重意义。 2 药泉休闲区 本区包括五大连池镇城区以及药泉山,由五大连池镇城区、南北泉景区、药泉山景区、和入口广场区五部分组成。 五大连池镇是五大连池与外界的交通枢纽,也是风景名胜区的政府所在地。目前城区已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开发力度与形式仍不尽如人意,还需要作较大力度的整治与建设。药泉山现建有钟灵禅寺,气势恢宏,香火旺盛,成为五大 13 / 24 连池镇较具特色的人文景点。山下的二龙眼泉现只剩泉眼,其周围环境不佳,须尽快加以拆除改建,配合钟灵禅寺形成集药泉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南、北饮泉目前的开发没有统一考虑,应将二者联动开发建设,加强对泉眼的保护,在“药泉文化”上大做文章,这也是五大连池旅游的又一品牌。 3 水上游 憩区 本区包括石龙河迎宾大道以北部分、石龙河、温泊、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以及五大连池原种农场场部,这些水域共同构筑了一条水上游线。 本区为火山堰塞湖,河湖面积大,但沿岸的景观需要提升与改观,清晨与傍晚可见火山和两岸石龙台地倒映湖中,但由于农业发展,湖池两边的植被稀少,生物环境单一。因此,若要增加水上观光的吸引力,要大力改造岸线植物景观,植树造林和恢复原始的湿地护坡,营造野生鸟类栖息家园,招引鸟类回归湖区,给水上游憩活动增添动感,形成人鸟共嬉的自然和谐画卷。 4 天池游赏 区 本区包括南、北格拉球山、大庆农场绿色生态园以及天赐湖,是一个依托格拉球火山与天池优美的湖光山色,以生态养殖为特色,以原野自然的田园风光为背景,集观光、教育、保护、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自然景区。天池游赏区由格拉球山 天池游赏园、大庆农场绿色生态度假园、野生动物14 / 24 养殖观赏园、火山熔岩烧烤区、天赐湖景区五部分组成。 5 湿地观光区 本区包括五池及其周边的灰鹤湿地。目前湿地原始状态保存完好,湿地植物释放的负氧离子量极高,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每逢春夏便有灰鹤在此栖息生活,且有大批的丹顶 鹤等侯鸟迁栖于此。本区内只可开展科学观光的游览项目,向游客宣传湿地的珍贵价值以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6 冰洞观光区 本区包括位于焦得布山下的火山冰洞和火山雪洞这两处熔岩冰洞,东焦得布山、西焦得布山以及山上的林带。东、西焦得布山和山上的林带共同构成了本区的优美环境。 7 石寨探险区 本区包括东、西龙门山、莫拉布山、小孤山以及周围的大片原始森林。主要景观有:龙门石寨、古石塘、爬地松、原始林等。 本区由于丛林密布,路况艰难,长久以来未有任何人为破坏与开 发,保持着完好的森林与石寨相融的面貌。此处可开展原始体验的探险活动,但要控制容量,这样既可以满足部分游客寻求刺激的游憩期望,又能完整保护石寨森林不受破坏。 8 火山控制区 本区包括尾山、笔架山和卧虎山。这三座山现已被15 / 24 耕地蚕食,特别是卧虎山已经完全变成了耕地。为了保护十四座火山的完整性,必须恢复这三座山及其周围的植被环境,将耕地退出控制区以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对山上资源严加保护,使其恢复到原初环境。 9 森林保育区 本区包括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东南角和西北角上 的大片林地,意图保护五大连池的整体大环境,限制耕地的扩张。本区内严禁乱砍乱伐,对于天然林必须加强保护,而对于人工经济林的砍伐也必须加以控制,应征得主管部门的批准且做到“砍一棵种一棵”,保证风景名胜区的大环境不受影响。 10 农业观光区 将除上述景区以外的所有耕地及农场划为农业观光区。农业对其它自然风景资源所造成的隐患不容忽视,因此,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田耕作,开发引入高科技、无污染的生态农业将是本区的发展目标。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团队驻扎地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 区安图县二道白河 时间: 2016 年 7 月 13 日至 7 月 16 日。 行程路线:长白山北坡 长白山西坡 长白山自然博物馆。 7 月 13 日 成员与早上聚集于长春,乘车前往二道白河,并于16 / 24 中午到达,寻找休息地点并进行简单的休整。 7 月 14 日 第一天实践 地点:长白山北坡 在北坡我们依次参观了地下森林,小天池,绿渊潭,长白瀑布等景观。 地下森林 长白山谷底林海距长白山冰场东 5 公里,洞天瀑北侧。谷壁高 50 60 米,树分三层,这一火山口森林取名谷底林海,俗称地下森林。 谷底南北长 2500 3000 米,多针叶林。 长白山谷底森林为火山口森林。是主火山锥喷发时伴生的寄生火山口经后期断裂、切割及地壳外动力的雕塑、塌陷所形成的森林景观。它南北长约三公里,崖壁高约 50-60米,陡峭险峻。 林海内不知名的针叶树密密麻麻无边无际;几搂粗的大树干健壮挺拔,直插云霄。在苍然古木的四周不乏枝干纤纤的幼树,但无论长幼一率呈现出一派不修边幅的自然美和血脉贲张的野性美。阳光经过茂树繁枝的过滤照在密林里,仿佛一幅没有保存完好的陈年古画,看上去是那样的斑斑驳驳,那样的幽幽暗暗。长白山土质多 为火山灰,营养丰富,但过于疏松,树木根基相对较浅,偶有暴风,常被连根拔起。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一场风暴就使这里的成千上万株树木残遭洗劫,骸骨般横陈的古木,或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或仆倒林间,或斜阻路上,虽生机殆尽,朽烂不堪,但无一不保持着倒下时的姿态。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一草一木17 / 24 不得人为改变现状,否则视为违法,所以即使倒下的树木躯干再粗壮、材质再优良,也没有一个人企图运往山外,有些树木因此在那里一躺就是上百年。 长白大瀑布 天池的水从闼门流出来 ,河水沿断裂带长期地冲刷 ,侵蚀 ,使河床不断地下切 ,扩大 ,形成了一条经久不衰的河流 ,这条河被叫做 乘槎河 ,又叫白河 ,通天河 .天河水缓缓地溢出 ,进入乘槎河 . 断崖直立 ,经牛郎渡巨石的分切 ,河水改做两股从悬崖上一跃而下 ,化作了高达 68 米的长白山瀑布 .瀑布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 , 恰似一条白练从天而降 .这种壮观无比的景象,使我们深深地震撼了。 小天池 小天池在长白瀑布以北 3 公里处,小天池共有两个。一个隐在幽静的岳桦林中,海拔 1773 米,湖面呈圆形,面积 5380 平方米,水深 10 余米,湖水碧绿。距小天池约 200 米处,还有一圆形池与前得大小相关无几, 只是积水甚浅,仅几米深,有时干涸,露出黄色泥土。登高俯视,一个碧蓝,一个赤黄,好似一对金银杯,所以人们又称小天池为对杯湖,别具景色。 又名银环湖,四周群山环绕、岳桦林形态各异,池水清澈,恬静幽雅。电视剧雪山飞狐、西游记的外景拍摄地都选在这里。 峡谷浮石林 最初被称为“景岗山”,由于它是火山喷发而形成,18 / 24 后人们又称为“火山峡谷”、“峡谷沙 林”。又因它的大部分由浮石组成,被人们称为峡谷浮石林 在公元 1199 年长白山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喷 发形成碎屑流将此峡谷填满,由于峡谷距火山口的距离是 19 公里,随着火山喷出的碎屑流的不断流动,到这条峡谷的时候,温度逐渐由 1000降到 600 700,碎屑流的凝固性大大下降,经过 808 年的雨水冲刷,将大部分火山碎屑物冲走,留下坚硬的碎屑物就形成了现在峡谷浮石林奇特的浮石地貌 该区域内的岩石以火山喷发而出的碎屑岩为主,故大多带有气孔,因而“放在水中不沉”。得名浮石。 7 月 15 日 第二天实践 地点:长白山西坡 在西坡我们参观了天池主峰,梯子河,鸢尾花园,高山花园,王池等景点 天池 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 16 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 3 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 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 16 座山峰,其中 7 座在朝鲜境内, 9 座在我国境内。这 9 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长白山天池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高的火山口湖。 19 / 24 天池虽然在群峰环抱之中,海拔只有 2154 米,但却是我国最高的火山口湖。它大体上呈椭圆形,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面积平方公里,周长公里 。水很深,平均深度为 204 米,最深处 373 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总蓄水量约达 20 亿立方米。 虽然向往美丽的天池胜景,但由于大雾弥漫,我们并没有一览天池的美景,这给我们这次的行程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长白山大峡谷 长白山锦江大峡谷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长白山火山西坡北锦江谷地,即天池与望天鹅火山之间的熔岩参地上。东经 127 45 -128 00 ,北纬 41 50 -42 00 。距天池多公里。峡谷长达 70公里,最宽处约 300 米, 垂直深达 160 米。 上游分叉为南锦江峡谷和北锦江峡谷,于椅子山南 公里处汇合,在飞机上俯视,恰似雕刻在林海深处的“人”字。峡谷平面长度 14 公里,其中南锦江峡谷段长 6 公里,北锦江峡谷段长 4 公里。南北锦江汇合后峡谷趱垂直平行两组节理,经锦江水流侵蚀切割、风化剥蚀和后期断裂等内外动力地质构造作用,使之成为“ V ”形峡谷。 谷内发育的微地貌景观千姿百态,步移景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静物雕塑、有的高大耸立、有的小巧玲珑。20 / 24 看上去或动或静、或愠或怒、各具神态、令人上不暇接。大峡谷是国 内规模最大的火山岩区峡谷地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神话般的微地貌景观颇具幽、奇、秀、美之特色,在国内外罕见。从锦江上游至下游,由于横切峡谷的断层构造作用而导致的断层陡坎和下陷区,形成多处阶梯地形,导致规模不等跌水处构成瀑布景观和地下森林。 梯子河 是一条地下河流,发源于长白山梯云峰西侧,大小梯子河汇合后称梯子河。梯子河向西流入锦江,系头道松花江的二级支流。河床宽度仅为 2 米,深度却有几米至几十米。两壁陡峭,水流湍急,河水清冽甘甜,因该河河床由玄武岩构成,横断面呈下宽上窄的梯形,又因发源 地河床陡峭,如层层阶梯,故称为梯子河。 梯子河流入地下,从地面看去只见一条蜿蜒曲折的裂隙,有的河段被植被和岩石覆盖,只能听到水流声却看不到河水,所以梯子河又有地河之称。 下到河谷,仰天上望,只有一条光线,且河水冰凉彻骨,堪称天然冰箱。传说古代的长白山地区居民就将猎物放于梯子河中保鲜。 7 月 15 日,时间第三天,地点:长白山自然博物馆 长白山自然博物馆 长白山自然博物馆主要由长白山序言、长白山形21 / 24 成、长白山动物资源、长白山森林生态、长白山植物资源、长白山 综合资源等几大部分组成。据工作人员介绍,馆内共有展品 2549 份。其中,大型浮雕 3 座,模型 3 个,演示厅 3个,文字版及图版 194 块,照片 599 张,标本 1747 份。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均在本馆建立了教学基地。每年都有许多大中专学生来该博物馆进行教学实习。 据馆内资料知, 2016 年 1 月 17 日 ,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进行论证 , 专家们一致认为,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新馆的陈列,具有创新意识,突出了地 方特色,适应时代发展,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中堪称一流陈列。 该馆利用现代化设计理念,按现代化布展设计要求,用多媒体技术来控制展厅内的声、光、电,用现代的仿真技术制作的模型、沙盘,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制作的火山喷发厅,用三维立体投影抠像技术制作的怪兽传说厅等,将长白山自然景观及动植物资源展现在观众面前,充分体现了自然博物馆的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