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试卷.doc_第1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试卷.doc_第2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试卷.doc_第3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试卷.doc_第4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试卷一、小小播音员。(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5分)1、翡翠(fi fi) 衬衫(chn cn) 山涧(jin jin) 堤坝(d t) 湖畔(pn bn) 馈赠(gu ku)2、结(ji ji)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de d d)确说错了。3、白天,他的肝脏(zng zng)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chng zhng)起来。二、读写能手。(读拼音,写词语)(8分) qun l bn fn 1、谁都有生活的( ) ,谁都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世界。 wi h x shng2、爸爸在执行 ( )和平行动中壮烈 ( )了 。 fng q zhung sh3、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 ) 的( )。 lng xi chng f4、众神的 ( )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 ( )。三、辨别双胞胎。(辨字形,再组词)(4分) 径( ) 境( ) 栏( ) 哨( ) 经( ) 镜( ) 拦( ) 消( )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根据例子写词语。(7分)波澜壮( ) 一丝不( ) 狼吞虎( ) 持之以( ) 四面( )歌 围( )救赵 手不( )卷 鹏( )万里 文质彬彬(ABCC) ( ) ( )将心比心(ABCB) ( ) ( )出生入死(含有反义词) ( ) ( )五、花落谁家。(选词填空)(6分) 敏锐 灵敏 灵巧 1、刑侦队长用( )的洞察力,发现了罪犯的蛛丝马迹。2、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 )地避开。3、猫的嗅觉( ),只要你一切肉,他就会向你喵喵地叫。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只要就4、一个人( )活的诚实,有信用,( )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5、( )生命短暂,(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6、这件事( )值得去做,( )应该全神贯注。六、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6分)1、芦苇上盖了白雪。(扩句,至少两处)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缩句) 3、假日里,妈妈做了许多一个又一个的菜。(修改病句) 4、七月的天山很美。(改为感叹句)5、生活 人们 那里的 过着 幸福的 (把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6、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反问句改陈述句)七、做游戏。(按“游戏”顺序把下列几句话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填上序号)(6分)(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旁静静地流过。( )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八、记忆搜索台。(积累与运用)(6分)1望洞庭中,总写洞庭湖秋色的诗句是:( , )2.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这景象可以用王维的诗句“( , )”来形容。3. “( ),行必果”是与诚信有关的名句,我知道表示诚信的名句还有:( )。4我知道的农业谚语有:清明前后,( )。蚂蚁搬家蛇过道,( )。 九、口语交际。(3分)背诵古诗文是语文学习中常做的事情,但你的好朋友却说:“在互联网时代,那些背诵的内容只要上网一查就知道了,何必去花时间背呢?”听了这话,你将如何劝说朋友?十、阅读快乐园。(按要求回答问题)(19分)(一)、阅读自然之道,完成下面练习。(12分)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慌张 着急 冷漠 赶快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解释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3分)(1)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 )(2)像游鱼那样一个一个地出去。 ( )(3)呼吸急促,大口喘气。形容劳累的样子。 ( )3.“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为什么这样说?(1分)_。4.“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震惊”的含义是_。发生了什么令人震惊的事?_。(2分)5、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三个表现当时紧张气氛的词语,它们分别是_、_和奔跑。(2分)6.课文告诉我们,如果不按_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愿望_的结果。(2分)(二)、盲人心中的明灯(7分)大学实习时,我代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1、查字典知识。(3分)“撞”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撞”字是( )结构。“撞”在字典里的意思有:击打; 碰; 莽撞的行动。“别人才不会撞上他”在这里“撞”意思应选的解释是( )。(填序号)2、这位盲人为什么晚上出门总是跳着一盏灯笼?(用“”选择)(1分)(1)为他人照亮夜路。( )(2)怕别人撞到他。( )(3)既为他人照亮又不会被人撞到。( )3、下列句子中的“明灯”分别指的是什么?请将序号填到括号里。(2分)、明亮的灯 b、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c、放在明处的灯。(1)他们心中没有明灯。( )(2)他们手上没有提明灯啊!(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填序号)(1分)A、要学习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B、我们夜晚出门都应该有灯亮。C、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十一、习作芳草地。(30分)四年的学校生活,你一定经历过不少事,有愉快的,有不高兴的,有感到委屈的,有请你选择一件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情(记学校生活的事)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题目自拟,字数350字以上。附送:一 独坐敬亭山1、作者:李白(701年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作品原文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3、词语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厌:满足。4、作品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5、创作背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2 望洞庭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著有陋室铭。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2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词、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1、 原文赏析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译文注释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念hu,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译文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3、作品鉴赏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1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4、创作背景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了景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3、 忆江南1、作者【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作品原文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注释译文注释忆江南:词牌名。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怀念。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蓝草,可以用来制作染料。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23、作品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