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长城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长城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长城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长城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长城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长城教案2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1第三次看远景图。(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2、第三次看近景图。(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2老师总结谈话。五、延伸性作业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简评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长城教案3新人教版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教学难点,重点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课前准备1录音机。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了解图意。1、介绍长城。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自学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三图文结合,说一说。1、说说生字新词。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 智慧(hui)气魄(po)2、理解字词。(1)教师讲解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2)看图理解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条石:长方形的石块。方砖:正方形的砖块。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射口:射击用的口子。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第二课时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1)读后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3、综合两图第三节。(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4、读第四段。(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二、总结全文。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板书设计长城远景观察长城近景血汗联想人民智慧雄伟赞美工程奇迹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pai she ning jie zhi hui jian gu cheng qiang yu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