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2019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2019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2019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2019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 尊君: 家君: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阅读二 甲 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尊君在不? 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阅读三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阅读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8下面各组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9翻译下面句子。(4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阅读五 甲 陈太丘与友期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 馆:这里指家。 诗:这里指诗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阅读六1解释下列词。无信:无礼:引: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附加题:背诵默写1、月光淡淡, 。白云团团, 。2、天河何处? 。 , ?3、最早由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的句子是: , 。4、观沧海中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 6、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7、观书有感一诗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8、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这样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伤: 。9、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最能表现此处特点的景物描写是: 。一、答案(10分)1(2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二、 参考答案: 17 fu sh (2分,各1分) 18约定 丢下,舍弃 才 害怕,担心(4分,各1分) 19C (2分)20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三、参考答案:10A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四、参考答案:8(2分)B 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谈感受(2分。五、参考答案:7.答案:相约同行。期,约定。 退休回家。8.答案: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六、答案:1信用 礼貌 拉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附送:2019年沪教版六年级下04九首古诗理解题目 (I)一.文学常识春夜喜雨选自 ,作者是 ,字 ,自称 ,世称 , 代诗人。二、解释注释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野径云俱黑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三、课文理解与默写1. 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紧扣这个字,写景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把春雨写得极富灵性的一句是 , 。运用拟人化手法,把春雨写得有情有意的一句 , ,这两句诗还常被用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般的教诲。2. 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极富灵性。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除题目外,诗中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3.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降临,“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细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钱塘湖春行一.文学常识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是 朝 (人名),字 , 晚号 。钱塘湖是指浙江杭州的 ,后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又被称作 。二、解释重点注释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课文默写与理解1.诗中由静而动,营造出早春别致而新鲜的景致的一句是 , 。2.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好风光,抒发了作者喜悦的感情,直抒胸臆直接点名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3. 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暮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刚发比较浅、绿色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绿草深深,翠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江南春一.文学常识江南春选自 ,作者是 ,字 ,世称 ,唐代诗人,与晚唐的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二人并称 。二、解释重点注释水村山 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 烟雨中 三、课文理解与默写1.江南春中描写辽阔的江南春天景色的两句是: 。2.下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江南大地春风轻拂。B鸟儿鸣叫,酒旗飘飘,侧面看出社会安定的世态。C四百八十寺是准确的说明了南朝建造寺庙的数目。D最后两句暗含人世沧桑,时移世迁的感慨。唐诗精华登幽州台歌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独怆然而涕下: 2.填空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整首诗作者通过 (A:借景抒情B寓情于景C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默写 , 独怆然而涕下。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贤明的君主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辽阔衬托了个人的孤寂之感。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以及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是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感慨万千。黄鹤楼1. 解释下列词语历历: 萋萋: 乡关: 2.描写黄鹤楼周边景色的句子 3.诗歌中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描写乡愁的思乡之作。 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B颔联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中“萋”与“凄”意思相近,寓意凋零的草木令人伤心。D尾联既表达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高耸的雄姿C颈联描画江上美景,极富人情味D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之情山居秋暝1.本首诗歌是一首著名的: (A离别诗B怀古诗C山水田园诗),是诗人王维隐居惘川所作。2.诗歌中 “ , ”点名了题目之意。3.描绘了动静结合,声影相间优美图画的诗句是“ , ”4.诗人寓居山中,为我们展现雨后山林的美丽景色,但诗人真正想表达的确实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隐逸思想,能表达出这一思想的是 “ , ”。5. 解释下面的词语。 暝: 歇: 王孙: 6.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空山”是指山中的植被都消失了。B. “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 C. “竹喧归浣女”写洗好衣服的姑娘们来路过竹林传出了欢声笑语。 D “春芳歇”意思是春天驻留在这儿。7. 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D 尾联寄慨言志,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富,耐人寻味。8.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B颔联描写了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C颈联描绘有一幅意境优美的生活图景D全诗反映了诗人恬淡无为的生活理想过故人庄1释下列加点字(1)故人具鸡黍 (2)青山郭外斜 (3)把酒话桑麻 (4)还来就菊花 (5)过故人庄 2.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