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要安全的成长”的第二课,重点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阅历浅,对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危险预见能力不够,很容易引发危险,受到伤害。因此本课作为珍爱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增强小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学会运用居家安全常识、学会自护自救。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点:1、让学生认识到危险对自身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鼓励学生发现、创新。3、以生活中的实例故事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以体验促感悟,以感悟达明理,从而形成自觉行为。教学重点为: 1、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2、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的成长。教学过程:(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单击)一、研究性学习交流,了解意外事故的损害。1、先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这么巨大的数字,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2、你的感受是什么?3、看来意外事故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是令人吃惊的。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调查了这方面的内容,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争做“安全小标兵”,我们的口号就是“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下面,我们一起来闯关吧!(单击)二、第一关 “火眼金睛找危险”1、 意外事故给我们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危害我们生命安全的危险到底在哪里呢?(单击)2、 这些行为的危险在哪里?(课件出示书中的四幅图) (单击)第一幅图 (单击)第二幅图 (单击)第三幅图 (单击)第四幅图 学生逐幅图片进行讨论交流。(单击)3.除了这些危险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哪些可能发生的危险呢? (四幅照片)(单击)第一幅照片 (单击)第二幅照片 (单击)第三幅照片 (单击)第四幅照片 学生逐幅照片进行讨论交流。(单击)三、第二关 “七嘴八舌”避危险(单击)1、 有一些同学对于如何避免危险还是不太清楚,下面我们将危险分为三组,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单击)2、家庭避险组 学校避险组 社会避险组(单击)家庭组 (单击2次) 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汇报。(单击)学校组 (单击2次) 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汇报。(单击)社会组 (单击2次) 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汇报。(单击)3、危险随时存在,过于自信、无视危险、逞能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4、不过,同学们不用过分担心。其实,有许多伤害,我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可以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单击)四、第三关 “虎口脱险”有方法危险总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看看这几位同学发生了什么事? 遇到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单击)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汇报。(单击)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汇报。(单击)分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汇报。(单击)(单击)五、真实的故事 煤气爆炸发生时1、读一读故事,思考面对危险时哪名少年做得对?2、讨论并交流。(单击)六、消防练兵。1、请同学们看图片,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和用途?将消防用品挑出来。 2、发给学生一些消防用品的卡片,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火场逃生演习。3、总结演习中恰当的做法,纠正不恰当的做法。七、今天我们找到了“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的办法,为了方便大家记住应付危险的方法,我们来读一读安全三字经。(单击)安全三字经水电火 不乱碰 过马路 守规则校园里 不追逐 不打闹 不逞能社会上 凶险多 高警惕 没有错火灾起,119,火警电话记心头。遇盗匪,110,报警电话要记清。要急救,120,赶快拨打莫迟疑。八、实践活动。(课后作业)课后请让我们每个同学都动手做一个安全小帖士,提醒大家注意你所发现的危险。附送:2019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教案1 苏教版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危险对自身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2、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提高安全生活能力,并养成相应的安全生活行为习惯。 3、以生活中的实例故事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以体验促感悟,以感悟达明理,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 2、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活动一:引入1、出示一个“小果冻”,同学们吃过果冻吗?(1)可你一定不会想到,这小果冻还有一个名字儿童杀手。听了这个名字,你心里怎么想?(2)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果冻背后的故事。(课件出示)xx年2月,江苏南京一名男孩不慎被果冻噎住窒息死亡。xx年2月,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一名男童因吸食果冻被堵住气管窒息身亡。xx年3月,上海一名女孩在食用果冻时被噎住,导致脑部严重缺氧致死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四五年中,全国每年至少有超过10例以上的孩子因食用果冻造成气管堵塞。2、师:听了这些故事,看了这些数据,很多同学的眉头皱紧了,嘴巴张的大大,你们感到很意外是吗?那么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3、小结:是啊,一个看似小小果冻,带给我们的却是血的教训,可见危险无处不在,危险就在我们的身边。(板书:危险在身边)活动二:闯关【第一关“火眼金睛”找危险】1、让我们来比比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这些行为的危险在哪里?第一幅图: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私自下河(塘)游泳,会危及生命,特别是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危险更大。第二幅图:电线杆下放风筝。风筝线很容易缠住高压线,不仅会对儿童人身安全造成危险,还会引起短路,造成大面积停损失巨大,还可能触电。第三幅图:草堆旁两个孩子在放鞭炮。这样做的危险是:会引起火灾,烧毁房屋,危及生命,甚至殃及四邻;如果周围有粮库或工厂,还会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第四幅图: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由于人和水是导体,这样做易触电,会危及生命。2、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水电火对于我们生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但是,只要掌握安全使用的方法,这些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过渡:“有一位摄影小记者,拍了这一组照片,老师把它们带来了,他想问问在座的同学,你们想对照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第幅图:大扫除时,一男生跨在窗台亡擦窗户。第二幅图:一孩子咬铅笔头。第三幅图:一孩子边削铅笔边和同学聊天。第四幅图:在矿泉水下面等水洗手。3、师小结:“这位小记者拍下了这么多照片,就是要提醒大家危险就在身边,意外随时都会发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意外事故就会随时发生,要引以为戒。4、点击画面出示意外事故的数据: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约13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约8万人。(随即问)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第二关“集思广益”避危险】1、自由选组:家庭避险组、学校避险组、社会避险组。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第三关“虎口脱险”有方法】1、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各种危险,如果真的遇到危险,我们又该怎么办呢?2、出事事例,全班交流。3、了解一些报警电话,在多媒体上以醒目的字打出来。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交通电话:122活动三:总结1、亲爱的同学们,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不仅面临水电火的危险,还应时刻注意身边看不见的危险。多学防护知识,学会自我保护。2、小提醒:安全三字经水电火 不乱碰 过马路 守规则校园里 不追逐 不打闹 不逞能社会上 凶险多 高警惕 没有错 火灾起,119,火警电话记心头。 遇盗匪,110,报警电话要记清。 要急救,120,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人胸腔引流管的置置与维护技巧
- 羊毛衣洗涤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学科教学计划
- 统编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写作环境营造计划
- 金融科技新产品研发流程
- 2025年度快消品行业培训计划
- 绿色建筑推广2025年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 2025届环境保护英语写作范文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管理计划
- 一例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 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心理治疗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2024年《经济法基础》教案(附件版)
- 2024年无人机相关项目招商引资方案
- 中职教育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四章课件
- 新污染物科普知识讲座
- 运动性失语的护理课件
- SICD植入护理配合
- 北京外国语大学611英语基础测试(技能)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