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京版语文二下《敕勒歌》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春北京版语文二下《敕勒歌》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春北京版语文二下《敕勒歌》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春北京版语文二下《敕勒歌》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春北京版语文二下《敕勒歌》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北京版语文二下敕勒歌word教案 【学习目标】1、 感受少数民族的民歌的特点。 2、 学习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的写法。 3、 运用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景物。 4、 体会大草原的壮美,感受作者热爱草原的情怀。 【预 习】I. 教材助读作者、作品简介 敕勒歌的作者斛律金,生于公元488年,他创作的作品,为后来的文学研究者所重视,元明以来编辑的古诗选中大都有收录。北宋诗人黄庭坚说它“语之奇壮如此,盖率道事实而已。”说明它源于生活,朴实自然。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赞美它:“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二次备课: II. 预习自测1、 生字敕勒chl 穹qin庐见xin牛羊 天似s 笼盖ln2、 一词多义 敕勒川 (平川、平原)川 子在川上曰 ( 河流)3、 词语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苍苍:青色。茫茫:辽阔,深远。见:同“现”,呈现。 二次备课: 【探 究】 I. 质疑探究 课文讲解(一)文章主旨 这首敕勒歌风格奔放、雄健朴质,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大西北独特的壮丽景色。 敕勒歌把古原野敕勒川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二)重点语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 这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那是未被农业社会文明所驯服、所软化的充满原始活力的人性。(三)文章思路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四)写作特点 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睛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包含了热爱自己家园,赞美辽阔大草原的情感)首先,这样的比喻包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即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家的热爱之情。穹庐,即蒙古包是草原牧民的居所,蒙古包的方便搬迁成了游牧民族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天空大地,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见出草原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的情感。其次,草原特点的反映,表现了赞美草原、赞美家乡的自豪情感。草原的空旷使四向所见皆如此,而抬头所见的顶部天空又变得“隆起”,天空显得既特别高远又特别亲近,就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笼盖着四野。也恐怕只有无比辽阔的草原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和想象。显然,这样的感觉和想象,充满了赞美自己的草原、自己的家乡的自豪之情。第二题(突出草原的瀚海苍茫。“见牛羊”句见人,给人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从课文的注释中可以知道,“天苍苍,野茫茫”可以理解为天地苍茫一片,旷远迷茫,这正是大草原辽阔无边、人烟稀少的特点。参见下课静默草原:草原的辽阔使人觉得“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诗中不写人,而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这是读者能自然产生的并且是富有生机的联想。而且这些牛羊原先藏在草丛中,可见草的丰茂,一片壮阔草海;一有风吹草动就随处呈现牛羊,又可见牛羊的众多,这真是水草丰美的好地方。就这一句不仅给了我们人类在此生息的信息,而且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生机、活力。更重要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对比下,是在强调、渲染广大草原的旷远辽阔,似乎只剩下苍茫自然的背景下出现的。在这样的背景对比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 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 犹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 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第二问,能注意对比,说出上述三点感觉中的一点即可。第三题第1句的“见”通“现”,意为出现、显现。上古无“现”字,凡“出现”的意义都写做“见”。 第2、3句的“见”都是看见、看到、见到的意思。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之意。 知识网络 敕勒川,阴山下。 有动有静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热爱家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二次备课: 【当堂训练】 1、 生字敕勒chl 穹qin庐见xin牛羊 天似s 笼盖ln2、一词多义 敕勒川 (平川、平原)川 子在川上曰 ( 河流) 二次备课: 课后作业: 附送:2019春北京版语文二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word教案1教学目标: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懂得做事要全面调查。教学重点:1 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3 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难点: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课文是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生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课题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你能给它加上一个合适的标点吗?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疑问句的语气。二、理解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围绕这个问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自己打开书读一读,想一想鸟王国要评选谁当劳动模范?课文中主要写了谁? 板书:猫头鹰 2、读词语 出示:凤凰 猫头鹰 乌鸦 麻雀 推荐 劳动模范 调查 3、你能用上这七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提示,要把这些词语都用上) 4、他们是怎样评选劳动模范的?请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百鸟之王凤凰卫了公平、公正,派了乌鸦和麻雀去调查) 5、麻雀、乌鸦调查了吗?你认为他们公平、公正吗? (二)学习课文2、3段 1、读课文2、3段 2、你认为乌鸦、麻雀公平、公正吗? (1)公平 公正 (2)不公平 不公正 3、说不公平不公正的同学谈看法。为什么觉着乌鸦、麻雀不公平不公正。你是从那看出来的。 (1)乌鸦的汇报:“大王,我白天查看时,猫头鹰还在睡懒觉。我又向周围的邻居了解情况,大家都说猫头鹰一年四季总是白天睡大觉。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学生谈看法 (2)出示句子: 猫头鹰一年四季总是睡大觉。 猫头鹰一年四季总是白天睡大觉。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句子,读完句子你想问什么,说些什么? (3)出示句子。 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 (4)乌鸦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猫头鹰到底能不能当劳动模范?(不能) (5)指名多读几遍 (6)你对乌鸦的汇报有什么看法?(不全面) 4、说麻雀不公平不公正的汇报 (1)请麻雀汇报:大王,猫头鹰的相貌又凶又丑、叫声难听,非常吓人。如果让他当劳动模范,会损害我们鸟国的形象,让外国耻笑。 (2)生谈看法(麻雀以貌取人的做法是不对的)板书:不正确 (3)麻雀汇报时是怎么说的请你读一读 读麻雀说的话 (4)凤凰对他们的汇报满意吗? 5、指名读第4自然段 6、现在老师就来当凤凰,你们当乌鸦和麻雀,问问乌鸦:a猫头鹰在夜晚干什么?你调查了吗? (1)你们的调查存在什么问题?不全面 问问麻雀:1)你怎么能以貌取人呢? 2)我说的话什么意思? (不能以貌取人) 7、你们再去调查! 出示:你们再去调查,再是什么意思(又一次 第二次) 8、乌鸦和麻雀又去调查了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老师当猫头鹰,你们来当乌鸦和麻雀,这一次你们什么时间去调查?到哪去?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动物们都已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乌鸦和麻雀来到了稻田里。站在树枝上的猫头鹰看见了他们,和他们打起了招呼。 喂,你们这是干什么去呀? 我们来找你呀猫头鹰 有什么事吗?你们说吧 我们想问你几个问题? 请问吧 你晚上在干什么? 我在稻田里捉田鼠,为人类保护粮食那。 你一个晚上能捉多少田鼠? 这么告诉你们吧, 我在一个夏天里起码要捕食野鼠一千只,假使一只野鼠在一个夏天吃掉二斤粮食,我一个夏天就为人们抢救下成吨的粮食。 你怎么长那么丑? 你们可不要看我丑,我的眼睛、耳朵可又用了。我眼睛的瞳(tng)孔又大又圆,昼(zhu)夜都扩大,白昼看不清东西,就栖(q)息在树枝上,或躲在树洞里,黄昏后出来活动,虽然光线暗淡,却看得清清楚楚。我的羽毛稠(chu)密而松软,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我的耳孔很大,听觉灵敏,田鼠在地里奔跑、啮(ni)食的声音我能听得见。这样我才能捉到田鼠。 9、乌鸦和麻雀第二次调查回来会怎么说呢?学生汇报 三、拓展延伸,进行交际。 1、乌鸦和麻雀要再去调查,你认为他们可以怎样去调查才能更公平呢?(1)亲自调查猫头鹰(我们的评选要公平公正,不能只听猫头鹰自己介绍自己,怎么办?)(2)调查邻居。(我们要多方调查,才能准确判断,乌鸦、麻雀,你们快向邻居调查吧。)(3)“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说怎么办? (观看猫头鹰夜晚捕食的录像) 果然,像同学们所预料的,乌鸦和麻雀这次的调查更加全面了,而且他们还带回了一些资料呢!他们已经把资料寄给了老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2、最后判断,再次汇报。我们听了猫头鹰的介绍,又调查了邻居,还亲眼看到了猫头鹰捕鼠的情景,你们说经过这样的调查,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板书:擦掉“吗”,改“?”为“!”)3、同学们真是聪明,帮助鸟王国解决了问题。现在,鸟王国还在等待你们的意见呢!请你给鸟王国再回一封信,并且告诉他们你们讨论的结果和理由。 学生写回信。四、作业:1、必做。1)抄写生字。2)按课文填空。2、选做。1)联系实际讲故事。2)自读古文。3、兴趣。同家长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