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doc_第1页
2019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doc_第2页
2019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doc_第3页
2019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doc_第4页
2019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巫山县教育学会年度论文评选申报论文2019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一)、创设操作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由具体向抽象过渡。2019-2020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究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建立表象去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算理,突破难点。比如:填一个未知加数的教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教材的第70页)填一个未知加数的教学如:7( )=10 6 +( )=8,虽然做这种题有推导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很空泛。因为一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概括主要处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依靠实物、教具、掰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条件,运算就变得困难甚至中断。教材上的提示是:(1)想7加几等于10?这种是通过数实物,用数的组成完成填空的。(2)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子?这种是通过接着画的方法来填空的。第一种方法:学生必须先数10根小棒或其他实物,再把10根又分成两份,数7根出来放在一起,看还剩下几根,括号里就填几。第二种方法:让学生接着画小旗,当数到8时,又画了几面小旗,括号里就填几。当然前面这两种方法都有实物操作,学生基本会做,但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练习十的第2题时,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不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很慢。计数由原始社会的用结绳记事、用在竹、木或龟甲、兽骨上刻字以记数,发展到现在用数字计数。从这个历史的演变来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不是目的,那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手段。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接着画转化为接着数的方法,既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节约时间,正确率可达100%。(1)、7( )=10 我让学生接着7数,数一个,就伸出一个手指,当数到10时,伸出了几个手指,说明括号里就应加几。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可以采用实际操作、建立表象去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算理,突破难点。比如:填一个未知加数的教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教材的第70页)填一个未知加数的教学如:7( )=10 6 +( )=8,虽然做这种题有推导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很空泛。因为一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概括主要处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依靠实物、教具、掰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条件,运算就变得困难甚至中断。教材上的提示是:(1)想7加几等于10?这种是通过数实物,用数的组成完成填空的。(2)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子?这种是通过接着画的方法来填空的。第一种方法:学生必须先数10根小棒或其他实物,再把10根又分成两份,数7根出来放在一起,看还剩下几根,括号里就填几。第二种方法:让学生接着画小旗,当数到8时,又画了几面小旗,括号里就填几。当然前面这两种方法都有实物操作,学生基本会做,但让学生独立去完成练习十的第2题时,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不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很慢。计数由原始社会的用结绳记事、用在竹、木或龟甲、兽骨上刻字以记数,发展到现在用数字计数。从这个历史的演变来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不是目的,那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手段。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接着画转化为接着数的方法,既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节约时间,正确率可达100%。(1)、7( )=10 我让学生接着7数,数一个,就伸出一个手指,当数到10时,伸出了几个手指,说明括号里就应加几。(二)、算法多样要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视点,它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有效平台,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行为:一、是教师认为:算法越多越好,把算法多样化仅仅理解为量上的“多”,而忽略了质的提升;二是不敢对思维层次较低、思维过程繁琐的算法说“不”字。实质上,低年级学生对多种算法的分析、比较、自主择优的能力不强,难以理解同伴提出的算法,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选择一种最能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并且喜欢的算法,提高计算的效率。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中(教科书第12页)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字比较小,学生可以用数实物做题,比较简单,但如果数字变大了,学生数实物就要耽误许多时间,影响做题的速度。如:第六单元中(教科书第56-80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包含三个内容: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的例题基本上都是以数小棒以及其他实物来进行操作的,这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初学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有很大的奠基作用,但始终让学生处于这种繁杂的机械操作中是不行的,否则,我们又让学生回到了“结绳记事”的年代了。当今社会,做事要讲究效率。为了让学生从繁杂的实物操作中解放出来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进行计算: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不进位)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通过计数器计算既快又准。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进行计算,可以过渡到用笔算以上这些题,有利于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进位加法。用计数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对于后进生来说特别简单,只要会算10以内得减法就行,如教材36页,36-8=( )教材的提示是:6减8不够,于是打开一捆再减,这是第一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慢。学生也想出了第二种方法:采用分一分,减一减如:36 - 8= ( ) 36 - 8=( ) 20 16 26 10 第二种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第一步分一分时容易分错,那后面的减一减就做不对了。为了让后进生也能把退位减法学好,于是我想出了第三种计算方法: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数一数个位的珠子够减8吗?不够,那就从十位拨去1颗珠子,借10来减8,伸出自己的10个手指,减去8,还剩几,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在拨上几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就是算出来的得数。没想到当我讲了这种方法后,让学生用以上的几种方法比一比哪种计算方法快又准,结果全班的学生(23人)都认为第三种方法,算题时既有可操作性,结果又准确、速度又快。于是,在班上推广第三种计算方法。二、养成良好的习惯1、正确的写字姿势:身体自然伸直,双脚平放地面,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2、平时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工整。3、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如:在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8页的第10题时,11-5 7 在 里填上“ ”“ ”或“=”。学生往往容易做错,我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11-5 76 先在算式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再把这道题的得数算出来写在下面,然后比较大小,做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例题一定要仔细推敲,尽量让复杂的变简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易学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像一句俗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书一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六单元中(教科书第70页)和下册第二单元中(教科书第12页)、第六单元中(教科书第56-80页)。2、数学课程标准。3、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心理学教程第四章第二节 (教材63-72页)小学儿童的思维。附送:2019年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比赛卷 (I)学校 姓名 得分 一、计算我最棒(每小题0.5分)233 407 249 5 +51 8010169 139 199 129 1010780 32 +9 116 1940 1251711 199 138 917 159129 836 189 107 13 + 24181132252461 4833 86-4026+33 138 82-42 52+3279-222717 166 96-25 87-64 96-42671 58-37 78-42 50+18 11+60177 42+24 6040 139 16773372+15 29 + 7 57-50 36-32122 148 7 + 10 105 119136 1710 586 57 188167 147 44 +9 157 121015-9 = 16-6= 8+10 = 12- 4= 15-5=128+9 167+6 158+8 5+8-6= 9+2-3=24+11+50 1689 65+34-72 568 127+92093 1123 117+512981695689785 679 293 1135159758+7889479 578249189414961398 68766954911981895 101798955981486 1274 125615893576478 1698 178958-32+13 332116 78-6+14 157+52 1293749711861245=1676 147620+40+9 1595 48-8+30 1478 96755+34 = 8722 = 73+14 = 96-51 = 56-30=20+25 = 78-42 = 15+30 = 30+50 = 94-40=99-48 = 40+50 = 20+40 = 5+43 = 48-15=90-70 = 61+37 = 79-8 = 30-30 = 60+30=10+80 = 8+81 = 85-50 = 70+20 = 80-60=100-10 = 30+70 = 40+20 = 100-30 = 90-20= ( )+7=13 ( )+9=12 ( )+50=64 ( )+6=15 ( )+2=115+( )=14 12-( )=3 15-( )=4 17-( )=9 15-( )=713-( )=7 8+( )=17 19-( )=9 20-( )=0 ( )+8=1665-( )=25 70+( )=100 40+( )=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