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完璧归赵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重点学习“璧”的字形和字义,理解“斋”的字义,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重点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教学过程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净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目当中是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出示图片)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 3在玉中,最珍贵的就是和氏璧了,它是宝中之宝,课文中称它为“奇珍异宝。”(出示)读好这个词。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老师整理了一段资料(媒体出示):师介绍:传说,和氏璧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一块璧。据历史记载,这块璧洁白无瑕、光润晶莹,能在暗处发光,能够除去尘埃,驱邪防身,有夜光璧之称。把它放在房中,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蛇虫不侵,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5围绕这块玉,历史上还有一个典故,也就是今天要学的课文的课题。 补全课题:13完璧归赵 6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叫“完璧归赵”,请打开书,快速默读找到。 (1)交流出示:“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对照这句句子,课题中的“完”就是“完好无损”的意思。板书:完好无损 (2)这里的“我”指谁?板书:蔺相如 (指导“蔺”的字形,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 蔺相如是课文的主人公。(3)“一定”这个词表明了蔺相如的决心,结果如何? 出示:蔺相如回到住处,立即让随从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国。(4)蔺相如能从骄横跋扈的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把它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 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第一句是对赵王说的,后三句是对秦王说的。(媒体字的颜色区分)板书:秦王 男同学读对赵王说的话;女同学读对秦王说的话,注意读准字音。 三 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读读13节,简单说说原因,指出赵王不放心即可。3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接),为了能让赵王真的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生接) 4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5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赵王放心。四 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书:献) 2 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的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想想蔺相如为什么这样对秦王说。 3 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可是和氏璧本属于赵国,这并不是真正的骗,而是“要”。(板书:要)(3)玉上有瑕斑,即使再名贵,它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秦王当然不希望自己钟爱的和氏璧是一块次玉,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使他相信了自己的话,这就叫(出示)信以为真(4) 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 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出示)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自己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板书:理直气壮) (6)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摔玉。板书:摔而且他将献出自己的生命,真是“玉在人在,玉碎人亡”.。(7)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出示:齐读临行前的话) (8) 和氏璧是赵国的镇国之宝,赵王是迫不得已才答应交换的,如果真的把玉平白无故地送给秦国,赵国的颜面将会丢尽,摔玉的目的是为了护玉,护玉则是为了护国啊!看来,蔺相如想保住的不仅是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啊!(“摔”改“护”)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9)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读好这段话。 5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1)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 (2)指名读句。(3)蔺相如以斋戒为借口,(出示)斋戒注释:在秦王斋戒的五天里,不可以饮酒、不可以吃荤、更不可以想自己喜欢的和氏璧。蔺相如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时间,送玉回国(板书:送)这是他的一个缓兵之计。(4)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1 学到这里,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机智、勇敢) 2 接着,我们试着将蔺相如和秦王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复述,蔺相如的语言是重点,能不看书准备吗?3 指名一人一句。(你是第一个蔺相如,你是)4 谁能一个人连起来试试。5 我们将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它是有语境的,接着老师和同学配合,我讲语境,在什么情况下他说这样的话,这就是复述,仔细听老师的话。(请三位同学配合) 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知道他没有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指相应的板书)6 同桌两人学着复述。交流。7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8知识链接:“负荆请罪”小故事板书设计: 13 完 璧 归 赵 完好无损 蔺 送 秦 相 理直气壮 摔(护) 随手指点 如 要 信以为真 王 献 绝口不提附送: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完璧归赵word教案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 赵 秦 蔺 殿 颅 斋 奉 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教学媒体 课件课前学生准备 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著名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二)初读,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 蔺相如 瑕斑 宫殿 头颅 斋戒 弄僵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说明:(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3)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4)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2蔺相如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默读4-11小节(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谎指瑕疵,要回宝玉;理直气壮,誓与共存;巧言拖延,争取时间)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3)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出示撞柱画面,重点理解第2句话,体会蔺相如心情。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什么叫“理直气壮”?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品味“只好”理解“只好”的意思;找到并读读“只好”所在句子,明白“只好”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