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2五彩池教案7 浙教版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一亩、一丈、凝成、镰刀、画、普通、石笋、丘陵、折射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4.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教师准备:1.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网络图片下载)或录像资料片断。2.准备一幅中国地图,以备了解松潘、昆仑山的位置(或做在课件中)。3.准备包括一二类生字在内的与教学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九寨沟、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读通本课课文,读准、读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熟读生字词比赛。1.教师激趣。今天在学五彩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组读生字词读得最熟:(1)正确地读出生字(包括一二类生字);(2)读出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每个人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自己学习。四五分钟后,组织小组交流。:其间教师注意巡回辅导和督促,指导后进生。2.反馈与强化(方法:抽样学习小组共同读生字,并组词。例:昆,昆仑山。)(教师组织反馈方式可灵活,注意就生字词的音、形予以点拨和强化。).二、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到过哪些景色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湖吗?说说好吗?湖水怎么样?什么颜色?那么,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湖水吗?(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五彩池)三、引导质疑。1.那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问题?(教师有计划地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有计划地板书,形成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的主要问题。例如:真有这样的五彩池吗?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样?为什么那里的水会是五颜六色的?)2.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出示中国地图),有许多山川湖泊。看,这儿是我们的家乡五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县以北的九寨沟,那儿景色特别美丽,真像仙境一样呢!我们去看看好吗?五彩池这篇课文写得也非常优美,我们如果一边读一边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去发挥想象,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色一样。我们试着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轻轻地读出声音来。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摘清楚你们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有实在想不明白的词句,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说说,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你觉得描写特别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记号,等会儿读给大家听。四、学生初步自主探究阅读。1.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读课文时按上述要求用笔做适当的记号,也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潜心阅读的境界中去。)2.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以下板书(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讨论:(1)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弄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或问题?(2)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特别美?五彩池独特的地方是什么?(3)读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五、反馈、点拔和强化。1.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哪个小组先说说?(学生反馈,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着重读那些应该发挥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着我玩儿去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莲花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相机引导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一亩、一丈、石粉凝成等词语。)启发、点拨要点(1)关于腾云驾雾: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想到看过的什么电视剧、什么镜头吗?(2)关于漫山遍野:课本上有没有插图能说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读这几句,联系插图或投影,引导学生既体会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具体画面。读出赞美的语气。(3)关于一亩:看到页下面有一道横线,横线下面有小一些的字了吗?这叫注释,就是解释词语或句子意思的,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看注释。现在看一看、读吧。那么666.6平方米是多大呢?我们的教室大约50多平方米,那么一亩就大约是十几个教室那么大的面积。小学里一个小足球场那么大,大约有一亩。(4)关于石粉凝成:这是同学们提出的一个问题。老师给大家说说好吗?五彩池那里的水中含有像石灰一类的物质,时间久了就会在水里沉淀下来,凝结成一团团一块块的东西。所以说是石粉凝成的。(5)好,我们看看课文插图,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五彩池大大小小散落在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样子。(教师此时在学生看完课文插图后,可再适当展示搜集到的有关2.进一步点拨和强化朗读。同学们如果真的看到五彩池,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美丽,神奇,令人惊叹)我要读出这种语气。同学们先试着自己读,然后,教师可请个别学生读给全班听。教师适当指点、强化,最后,教师可以配上旋律舒缓的音乐,请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入情入境地轻声读课文,提示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发挥想象,要把文字想象成图像,展现在脑海中。六、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大概了解了五彩池所在的地方,想象和欣赏了它那奇丽的景色,知道了我们祖国还有这样如仙境一样的地方。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七、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摘录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有关挂图或投影。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五彩池神奇美丽的景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和同学们一样,也非常想腾云驾雾到那个像仙境一样的地方去看一看呢!那么,让我们凭借课文和这些挂图、投影在脑海里去想象。3.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打开课文,轻声地朗读课文,想象美丽的五彩池吧。.二、引导探究第三自然段,进一步弄明白五彩池池水的特点。1.谈话引导。刚才我们看到了五彩池的神奇美丽一一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交流一下,五彩池水的神奇之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读两遍以后再交流体会。)2.反馈与强化。(1)读读描写池水神奇的句子,教师引导归纳神奇之点上层下层左半边右半边回起来;引导读出神奇、赞叹的语气,比比谁能读得更好?指导全班学生读好。(2)提出疑问。;(3)关于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清水不同颜色,这须用挂图、投影引导学生认识和想象。三、引导探究第四自然段。1.谈话引导:为什么五彩池的池水会是五颜六色的呢?我们一方面读课文,一方面用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来理解,看看哪个小组能读好课文,读懂并说出产生这样的池水的原因。2.组织探讨:每个人先自己认认真真地轻声读课文,结合自己了解的自然科学知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3.学生探究阅读,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四、反馈、点拨与强化。1.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读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读出赞美的感情)2. 学生在刚才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不懂都可以提出来。点拨要点:(1)关于石笋、丘陵、珊瑚。(以教师准备的图片或影片为教具,运用前一节课了解过的石粉凝成的有关知识以及学生中曾经有人外出旅游的见闻,来帮助理解这类知识。)(2)关于折射。(如果课前已经和自然课教学适当结合,现在便可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可以请个别同学上讲台来讲一讲自己思考探究的结果。如果课前没有与自然课结合教学,那么教师可在学生运用课外知识或经验理解的基础上,用人造彩虹的实验方法适当点拨,并鼓励课外继续探究。)(3)关于瑰丽。(应该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方法来理解。)J(4)引导学生齐读刚才理解的那些语句。有的同学发现了刚才我们读的那些很美的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找出这些句子,讨论一下。例: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各句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像”。像什么,这就是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是把不容易说明白的事物很形象地说出来。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句中描写的景象。3.作者在课文最后讲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为什么这样讲呢?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五彩池这篇课文,知道了我们国家四川省松潘地区以北有这样一个像仙境的地方。其实,我们国家美得像仙境的地方有很多呢!我们家乡的有些地方在清晨或是傍晚的晚霞中,也是很美的呢!希望同学们把家乡的美景写下来,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六、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四自然段。2.写自己家乡一处美景。 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2桂花雨教案 苏教版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云脚长毛:这里的云指的是厚厚的巨大的积雨云。它的底部是黑色的,一旦有强风吹过,底部发生散乱,就像物体发霉长了毛一样。一般出现这种云则预示着风雨很快就要来了。段导读:写“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2桂花雨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教学课时三课时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而让它自己谢落,香味儿就会差多了。“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浸”写出了桂花的什么特点?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l)漉的,香味差多了。桂花为什么要摇? 从“大事”体会到“摇桂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从“老是缠着母亲”体会到“我”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云脚长毛:这里的云指的是厚厚的巨大的积雨云。它的底部是黑色的,一旦有强风吹过,底部发生散乱,就像物体发霉长了毛一样。一般出现这种云则预示着风雨很快就要来了。段导读:写“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m)!”从“大事”和“老是缠着母亲”你体会到什么?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表现了“摇桂花”时的场景及当时的忙碌、兴奋和快乐。加点词有什么作用?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绝:这里指绝句,诗的一种形式,每首四句,有五绝、七绝之分。文中是七绝。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怎样理解父亲的口占一绝? 重点句解析:这是父亲在“摇桂花”后即兴作的一首诗,意思是说,桂花的香气伴着袅袅的炉烟在空气中飘荡,人们比赛着收获桂花,庆贺一年的丰收。小孩子们都能体会到“摇桂花”的乐趣,这纷纷落下的桂花雨让他们在梦中都感到香甜。父亲用诗的形式写出了“摇桂花”的情形以及桂花给一家人带来的生活情趣。段导读:写“摇桂花”给我们一家人带来的乐趣。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给人以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的美感。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句导读:这一句写晒桂花。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句导读:这一句写藏桂花、用桂花。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桂花有哪些作用? 桂花可以泡茶、做桂花卤、做糕饼。段导读: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用桂花。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作者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和收桂花的情景。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母亲思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桂花吗? 重点句解析:不是。这句话饱含着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段导读:母亲的话表达了她对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的深厚情感,体现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这时”指什么时候? “这时”指母亲思念家乡、夸赞家乡的金桂时。段导读:交代“我”经常想起儿时的乐趣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表达了“我”对童年时光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由母亲的话引出对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的追忆。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新词卡片。一导入新课1.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2.作者简介。琦君,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三十余种。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老师范读。2.学生自读。(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尤其阴云密布缤纷沉浸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仔细左右尤其吩咐帮着即时姿态沉浸糕饼(2)指名读,老师要帮助正音,特别是生字的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要分清,“帮”是后鼻音,“吩、拣”是前鼻音。(3)指名解释词语,老师相机点拨。尤其:表示更进一步。阴云密布:阴天时的云多而密。缤纷:繁多而凌乱。沉浸:泡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4)齐读生字词。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结构层次怎样?试着进行划分。三理清脉络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1.“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是出现在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作者究竟喜欢桂花什么,来探究感悟这喜爱中包含的感情喜欢、快乐、思乡。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逐步解决教学重难点、升华中心的过程。2.教学时,教师特意布置了一个萦绕着淡淡桂花香味的多媒体教室,让他们走入桂花的情境中去;精心搜索了许多精美的桂花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桂花;声情并茂地配合音乐、图片介绍了桂花和它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桂花的情感。有了这一系列的铺垫,学生通过找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喜爱桂花的香味这一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1.给多音字组词。-2.辨字、注音,并组词。3.将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6)最后,太阳好像害羞了,很快不见了。(1)五点半左右,日食开始了。(5)渐渐地,圆圆的太阳只剩下月牙儿那么一块了。(3)太阳红着脸,不时地在云层中躲来躲去,像是在拼命逃脱“天狗”的追捕。(4)可是每躲一次就被“吃掉”一块。(2)一只无形的“天狗”开始扑向太阳。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空心树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铺展着自己的枝叶。可是年轻的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匀称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摆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些。有一天,年轻的柳树对老柳树说:“你怎么老是低着头?你看我多气派!那些房子啊,人哪,我都不放在眼里。看他们谁不称赞我长得又高又大又漂亮!”它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你要当心树心会变空的呀!”年轻的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扬扬地欣赏着自己的美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因为年轻的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表上,树心真的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主人看见年轻的柳树树心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他又看看老柳树,说:“你倒是一块真正顶用的木料!”(1)写出“谦逊”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谦虚骄傲(2)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年轻柳树看不起老柳树的句子。(3)年轻的柳树树心为什么会变空?年轻的柳树爱漂亮,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表上,树心得不到养分,就空了。(4)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注重外表的装饰,内在的心灵更重要。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2.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3.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录音带。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指名说说对桂花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对桂花的特点作一些补充: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花供观赏,又可作香料等。)2.板书课文题目。过渡:我们深入学习这篇课文将会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二精读感悟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1)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1)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老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理解“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三课堂总结1.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桂花雨抱树使劲摇怀念家乡满头满身好香怀念童年生活1.作家琦君不仅用她的笔写出了对家乡浓浓的思念,还回忆了自己的童年趣事“摇花乐”。在这一重点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之外,还加入了大量想象的环节,想象桂花落下来是什么样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学生想象后的画面,教师让他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雨”。学生总结出这除了是黄色的花雨,还是充满了香味的雨、充满了快乐的雨。2.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这桂花雨落到自己身上的感受,将学生个性的阅读体验带入朗读中去。课堂上大家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1.修改病句。(1)参加做操的工人,大约有五百人左右。参加做操的工人,大约有五百人。(2)我很久没有看到他那喜悦的笑脸和清脆的歌声了。我很久没有看到他那喜悦的笑脸,听到他那清脆的歌声了。(3)老师鼓励我们发挥优点,克服缺点。老师鼓励我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不改变原意,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1)听了劳模的报告,谁不深受感动呢?(改写为陈述句)听了劳模的报告,大家都深受感动。(2)李老师对同学们说:“我祝你们都获得成功。”(改写为间接引语)李老师对同学们说,他祝同学们都获得成功。(3)知识的大门被勤劳的孩子打开了。(改写为“把”字句)勤劳的孩子把知识的大门打开了。(4)大地一片绿色。(改写为比喻句)大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1.加深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2.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3.学会仿照句式说话。关于本课重点句子的课件。一复习导入课文语言朴素、清新又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透露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篇文章的语言。二品味佳句,深化主题1.学生自读课文。(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2)说说喜欢它们的理由,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2.交流反馈。指名说喜欢的句子及喜欢的理由。3.重点分析下列语句。(1)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学生齐读这首即兴诗。“竞”“桂子”“解”这几个词应怎样理解?“竞”含“争”的意思;“桂子”即“桂花”;“解”含“明白、知道、体会”的意思。这首诗应怎样理解?桂花香气伴着袅袅的炉烟在空气中飘荡,人们比赛着收获桂花,庆贺一年的丰收。小孩子们都能体会摇桂花的乐趣,这纷纷落下的桂花雨让他们在梦中都感到香甜。反复吟诵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全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学生试背这首诗。仿照这首诗写诗,注意诗歌的押韵。(2)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其中还有什么含义?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母亲说外地的桂花比不上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实际是表达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因为外地的桂花不一定就不香,但在母亲看来,总是家乡的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是因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话。(3)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这时”指什么?“这时”是指母亲念家乡、夸家乡时。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下子感受体悟到这份情,难度较大。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想象作者与母亲的对话。假如作者说外地的人好,母亲会怎么说?说外地的水甜,母亲会怎么说?自然地进行引导,学生此时的体会已经很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2.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辩论题:到底是作者家乡的桂花香,还是外地的桂花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各种观点的交流过程当中,学生自然地体会到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接着教师还可以设一问: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里的“外地的桂花”仅仅是指桂花吗?从而引导学生领会母亲话中更深层的含义。1.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按意思写出成语。盛气(凌)人阴谋(诡)计高(瞻)远瞩垂头(丧)气平(易)近人扬长(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05:1995 EN-D Insulators for overhead lines with a nominal voltage above 1000 V - Ceramic or glass insulator units for a.c. systems -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or unit
- 校园电力安全知识培训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防洪考试题及答案
- 立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销售核算面试题及答案
- 车体安全测试题及答案
- 乡村全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申论助教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泉州技师学院招聘合同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无人机反制设备原理课件
- 2025年道路运输两类人员安全员考核分享题库及答案
- 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
- 工会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1.1认识社会生活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山东省技工学校模拟面试全新系列题目
- GA 38-2021银行安全防范要求
- 第一章数字印刷概述课件
- 【医院管理】-科研创新助推学科建设课件
- 新课标高考英语词汇表3500
- 工资现金发放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