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水墨游戏 1教案 浙美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水墨游戏 1教案 浙美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水墨游戏 1教案 浙美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水墨游戏 1教案 浙美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水墨游戏 1教案 浙美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水墨游戏 1教案 浙美版编写思路:儿童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第一次接触水墨画时,如何让儿童喜欢接受对于成人来说难度都很大的水墨画呢?我打破传统水墨画只能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死模式,通过水墨游戏活动来降低难度。在简单教孩子执笔后就让其用各种笔,用水和墨在宣纸上进行涂抹,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各种笔迹有什么不同;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画出“这种笔迹”的;说说画在宣纸上的感想等。学生有的说:“毛笔软软的,画出的墨会长毛的。”有的说:“我画的线干干的,因为我没加水,墨又少。”我再适时点出羊毫、狼毫的不同特点。有的还会说:“我画的线一会儿胖一会儿瘦。”我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明白是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还可先让学生随意涂一墨块,再讨论这块墨像什么,进行添画。这样的探索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毛笔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干湿浓淡及点线的丰富变化,产生对水墨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掌握蘸墨的艺术,可让学生比较先蘸水后蘸墨(或先蘸墨后蘸水)时画出的鲜活多变的墨色和毛笔直接蘸墨画出的无变化的死墨,懂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墨分五彩”之美。同时鼓励儿童悬肘,这样画出的线条较重浑厚,生拙奇趣。另外中、侧、逆、散锋的运用,浓破淡,积累皴擦等技法也可穿插在平时练习中,如能待学生在不经意中画出的效果后指出,并加以表扬,他们就会更乐意更主动地掌握。(选自黄倩著:童趣与传统现代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的眼光曾经是我们民族的审美目光,但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可以变化自如的毛笔,奇妙渗化的宣纸等等,不失为一套吸引孩子的好玩的画具。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如果对教学进程进行一些设计,让孩子们在水墨中玩起来,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有可能开辟出一块儿童绘画活动的新天地。教材近一个版面印着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佳作,娴熟自然的笔墨技巧中透出几分童趣。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水墨的各种变化,感受墨韵之美,不宜强调物体造型,以抑制学生的水墨表现力。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点。本课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多种游戏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教学重难点:1.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2.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课前准备:学生:毛笔(兼毫笔)中楷一支、调墨盘、墨汁、洗笔桶、抹布、树叶、绳子、棉签、报纸等物品教师:课件、水彩和水墨画作各一幅、8开宣纸两张教学过程:一、认识水墨画。1.课件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2.课件展示:其中一个截取画面与以同一画面为内容的水粉(或水彩、油画棒)画,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比较水彩、水墨画的不同之处。猜猜使用的材料有何不同,并说说对画面上的色彩、纹理变化的感觉。3.揭题:这堂课,我们也用这些工具材料来玩玩水墨游戏好吗?二、动手来练笔。1.课件展示:近现代水墨名家作品(齐白石、吴冠中等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水墨的各种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教师介绍水墨用具并示范用具摆放以及执笔、运笔方法。3.学生进行点、线条练习:控制点的大小,描绘出直、折、曲等线条变化。4.学生进行浓淡练习。5.观察自己所练习的情形,并发表感想。三、尽情玩花样。1.在另一张画纸上,先用线条在画面上做交叉分格状。2.分别在每个空格内做各种点、线、浓淡干湿的水墨游戏。四、尝试新方法。1.教师将各种特殊技法的示范图例张贴于黑板上,并请学生猜猜是以何种方法制造出来的。2.教师介绍并示范几种技法。3.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新方法能画出这些效果。鼓励学生将生活周遭所可能运用之物品,拿来加以实验。4.教师逐一检视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其作更多的尝试,使其明白创造的可能性是极多的。5.收拾用具。五、分享水墨经验。发现别人的作品中墨色的层次变化与特别的造型,鼓励发表对点状、线条、干湿浓淡的墨韵及较特别的墨趣等感想。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美术下册 泥塑大象 1教案 浙美版教材分析:大象是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高约3米,皮厚毛疏,肢粗如柱,鼻如圆筒可伸屈,成年的雄象有一对长长的象牙。小朋友们都非常喜爱大象,因为大象善良、能干。我国只在西双版纳有野生象群。只有少数几个大型动物园饲有大象,很多小学生都难得一见。但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间接地为小学生提供了观察象群生活的机会。本课教材中安排了大象的图片、雕像资料,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知。做做玩玩,学生十分喜欢。泥塑可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通过搓、团、捏、接、拉、揿、压等不同操作方法的运用,使手指灵巧。教学时可联系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花式“点心”等,进行泥塑基本方法的训练。大象不同动态泥塑造型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点:其一,进行泥工操作训练,提高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其二,树立物体整体概念,能抓住大象体形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塑出自己喜爱的大象。关键是教育学生先模仿后创造,从塑造过程中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材中安排了泥塑过程,利于学生模仿。教学时,教师要多加演示大象造型的动态变化,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潜能。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塑一只生动的大象。2.通过塑大象,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3.了解大象的能干,做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好学生。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塑成的大象做到造型上能抓住形体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2.对大象整体比例的把握和动态的塑造。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制塑刀、小毛巾等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制塑刀(将冰棍棒、竹片或铅笔等削成尖的、平的等形状就可用了)、泥塑示范作品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讲述瞎子摸象的故事,归纳出大象形体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2.提问:你了解大象吗?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温顺、善良、聪明,力大无比,能帮人干许多活等。课件播放相关画面。)3.揭题:泥塑大象。二、技法操练。1.提问:要让泥巴听话,就得用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你还记得吗?(课件展示搓、团、捏、接、拉、揿、压等基本操作方法。)2.随即让学生操练。三、尝试制作。鼓励学生按书上的制作步骤试制大象。四、直观演示。1.课件演示黏土塑象的一般操作过程,教师现场示范。2.归纳制作过程:炼泥:先加工黏土,增加黏土的可塑性。分泥:按头、躯干、四肢的大小分泥。捏部件:细心地捏出大象各个部件。搓四肢时,大小粗细要一致。搓象鼻时,与躯干的用泥分量差不多。注意一头粗、一头细。搓象耳时,把一个比“头”小的椭圆形泥球轻轻地压平,分两半,塑成一对大耳。 用小刀在嘴的部位轻刺,刻出微张的嘴;在眼部位置上刻出一对小眼睛。搓出一条细泥条,截成等长的两段作象牙,细心地粘到嘴的外面;再搓一截作尾,粘到尾的位置上。组合。修饰:如挖出鼻孔、压出鼻纹,加披头巾、挂毯,动态加工等,塑出一只生动的象。五、创作指导。1.确定主题,如洒水、搬木头、嬉戏、拔河等。2.要求姿态生动(抓住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等进行大胆变化)。六、学生作业。1.自由组成小组,确定主题,合作创作。2.教师辅导时,注意对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的把握。七、展评延伸。1.按小组展示作品,谈谈创作体会。2.师生互评、共评,从主题明确、形态生动等方面完成评价。3.课件介绍民间泥塑,如“惠山泥塑”、“苏州大阿福”、“北京泥人张”等泥塑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4.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小知识:象象是最大的陆地动物,而非洲象又是各种象中体形最大的,身长6-7.5米,高3-4米,重2.2-7.5吨。象一般在干燥期内生活在森林中,而在雨季又迁移到大草原。象巨大的身体每天要消耗很多能量,象一天要吃150公斤的植物和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