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卷.doc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卷.doc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卷.doc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卷.doc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卷1、 填空1.1969年,美国的“( )”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 )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2. 月球的运动是围绕地球()方向运行的。3. 我们看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4. 月球有圆缺变化,两次月圆之间相隔的时间为农历( )。5.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 )。6. 月球围绕()公转,地球围绕()公转。7. 在北部天空的()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星,但我们可以借助( )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8. 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9. 太阳系是以()为中心的,由行星、卫星、( )、( )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10. 自己能发光的星叫(),例如太阳。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星叫做(),例如月球。2、 判断1. 无论哪一种月相,它的明亮部分总是对着太阳的。()2.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3.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4. 现在宇航员还不能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5. 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动的。()6.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卫星。()7. 日食和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的发生是一种自然规律。()8.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透明的球体。()9. 现在人类已经从月球上开采资源运回地球。()10.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11. 夜空中的星星是杂乱无章的,因此人们无法去区分和认识它们。( )12.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13. 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冬季星图和夏季星图有很大的不同。()14. 月球并不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有很多人造卫星也在围绕地球运动。()15.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的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周期确定的。()3、 选择1. 与“神舟”五号同时上天的宇航员是()。A.费俊龙B.杨利伟C.聂海胜2. 观察星座的季节最好是()。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3. 天空中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被称为()。A.星座B.星空C.宇宙4. 北极星是一颗()。A.恒星B.行星C.卫星5. 发生月食和日食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是()。A.成三角形B.成直角C.在一条直线上6.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于XX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A.飞天一号B.探月一号C.月亮一号D.嫦娥一号7.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是和()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A.地球B.太阳C.银河8. 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A.4分之1B.80分之1C.49分之19. 月相变化是由于()而发生的。A.地球公转B.月球公转C.月球自转10.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千米。 A30万 B。300万 C。10亿4、 填图画图。1. 在下面图中画出从农历初一到十五晚上的月相图。()()()2.分别写出1-8号行星名称。1 2 3 4 5 6 7 8 3.分别画出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日食:月食:5、 连线A.地球B.牛郎星行星C.月亮恒星D.木星卫星E.太阳 北斗七星 小熊座 天津四 天琴座 北极星 小熊座 牛郎星 天鹅座 织女星 天鹰座6、 简答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附送: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 (I)1、 填空题1. 我们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2. 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的重要相同点是:都(产生了新物质)。3. 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4. 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得有甜味了。5.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它们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6.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7. 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 水 )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会使铁生锈。8.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2、 判断题4、 物质之间相互混合,都会发生 明显 变化。()5、 铁制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 空气 无关。(6、 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7、 黄豆和沙子拌在一起没有产生新物质。()8、 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9、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0、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11、 汽车表面不同颜色的喷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防锈。( )12、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13、 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基本一样,都有助 于燃烧。()14、 水变成冰的变化是物质的 形状 发生了变化。()15、 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16、 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有时会转变成其他物质。()17、 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8、 只有生物会变化,像岩石、房屋、马路这样的物体是 不会 发生变化的。()19、 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意外发明的。()20、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21、 只要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就 一定 发生了化学变化。()22、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2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3、 选择题3、 下列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B )。A.白色大颗粒 B.粉末状颗粒4、 (B)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A.氧气B.二氧化碳5、 铁面上涂上(B),可更有效减少铁生锈。A.面粉B.油漆6、 烟花升空爆炸,发生了(A)变化。A.化学B.物理7、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蜡烛燃烧B.铁钉生锈C.用醋除去壶中水垢D.水结成冰8、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C )A全部是白醋 B.全部是水 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9、 用蜡烛加热白糖时,蜡烛发生了(C ),白糖发生了( C )。A.只有物理变化B. 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10、 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是(ABCD)等。A. 改变颜色B.发光发热C.产生沉淀物D.产生气体4、 连线题花菜 玉米萝卜 含淀粉 马铃薯桔子 米饭番薯 不含或少量淀粉 洋葱芋艿 西红柿5、 探究题1. 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 冰融成水 钢铁生锈酒精挥发 空气液化海水晒盐 食物腐败 灯泡发光 煤气爆炸木材燃烧 酱油拌饭 书法创作 柠檬汽水 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 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 2.研究铁生锈的原因。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请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完整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第20天空盘子里的铁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里的铁钉有点生锈生锈了铁锈多了铁锈更多菜油盘里的铁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实现现象:在空盘子里的铁钉有一点生锈,在水盘子里的铁钉生锈最严重,在菜油盘子里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论: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会使铁生锈,在潮湿环境中的铁钉更容易生锈。 3.简答(1)请写出2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并说说这样做为什么能够防止生锈。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有: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耐磨、耐腐蚀的金属 这样做能够防止生锈的原因是:因为铁生锈是由于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切断铁和空气的接触,或切断铁和水的接触,都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2)米饭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就会有甜味,这是什么道理?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唾液里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在常温下能很快使淀粉水解,生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感觉到了甜味。 (3)白糖加加热后,会慢慢熔化变成液体状,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