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桂林山水》word教案4.doc_第1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桂林山水》word教案4.doc_第2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桂林山水》word教案4.doc_第3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桂林山水》word教案4.doc_第4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桂林山水》word教案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桂林山水word教案4一、 教材分析1.列提纲背诵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列背诵提纲背诵课文,可先找出每段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再按内容的先后顺序编写背诵提纲边想边背,就能很快地把课文背出来。本文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先总起、后分述、再综合,很有序地介绍了桂林山水,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极适宜作为背诵训练的教材。2.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漓江西珠。所谓“桂林山水”包括三部分:桂林市区、漓江、阳朔。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指的是“漓江风光 ”。本文描绘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3.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察桂林山水的原因;第二段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第三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第四段写观赏桂林山水如同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二、 教学目标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3.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四、 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投影片、投影机五、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读通了句子。理解课文的意思。2.在自学过程中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抄写课文后第3题的词语。(二)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确实这个秀丽无比、闻名天下的南主风景区的山水,使中外游客赞扬奋至、为之倾倒。简介“桂林”,指出人们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言不虚,它是古往今来人们对“桂林山水”的由衷赞美。那么,桂林山水为何能赢得人们如此的赞美,它究竟有哪些令人倾倒地方和特色?这就是本篇课文所要学的。2.初读课文。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 自学生字。自己拼读音节读准生字字音:漓(l)澜(lin)瑕(xi)翡(fi)泰(ti)兀(w)嶙(ln)峋(xn)筏(f )。注意读准几个前鼻音的字(澜、嶙)。读准多音字,注意“啊”的读音。“啊”的读音受前面字韵母的影响而变化。前面字的韵母是时,“啊”就读 ya ,如“真奇啊”“真绿啊”。前面字的韵母是u、ao、ou时,它就读“wa”如字的韵母是n a,如“真险啊”。前面字的韵母是ng时,就读“nga”,如“真静啊”“真清啊”。还要注意“画卷”的“卷”读“jun”不读“jun”;“仿佛”的“佛”读“ fu”不读“fo”;倒映的“倒”读“do”,“栽倒”的“倒”读“do”。在字形上要注意“澜”的“门”内“柬”不能写“东”;“羽”在字下方实际情况“羽”,上方写“羽”(2) 自学词语,学生查字典注意联系上下文,解释“读读写写”中的12个词语。没有在读读写写中出现的有关词语,也要给予注意。特别是“甲天下”,应该通过查字典,据词定称,“甲天下”是“居天下第一位”的意思。学生汇报了自学字词的情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让学生读读词语。特别要注意带生字的词语,带“啊”的词语。(3)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读课文,评议:字音字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读破句的情况;读后简要地说说各段内容。3.作业:(1)抄写课后第3题的词语各三遍;(2)作业本1、2、3题。第2题时(一)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三段,理解作者抓住桂林山水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方法。2.熟读课文,完成部分作业。(二)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桂林山水4个自然段各写一些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这篇课文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根据叙述的重点是“分述”山与水,所以可分四段,即按4个自然段分四段。2.学习第一段。(1) 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荡舟漓江、 观赏桂林山水?开头一句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 学生汇报,教师指点,。从以下两点加以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意思是“桂林山水居天下第一位”。这当然是对“桂林山水”的最高赞誉。这一名言,是对以下“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奇丽景色的总述。这一赞誉恰好点出“ 我们”“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这句话统领了全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小结段意。3.学习第二段。(1) 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把它写具体的?(2) 学生汇报,教师指点。文章用景物的比较具体描写抒发感受,写了漓江水的特点。大海 静板书 漓江的水清西湖 绿通过比较写出漓江水总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用了一组排比句。如果不用排比手法,将会怎样?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比较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受到它在流动。比较知道,前一个句了“啊”含有赞美的感情,写得比后一句更好。学生现按相同的方法比较:“真清啊”与“清得让你”“真绿啊”与“绿得让你”几个句子,懂得用前面一句的写法写景,把江水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了。将上述语言训练加以“迁移”,继续训练,如:公园里的花香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几十米以外就感到香气扑鼻。校园里的干净校园里真干净啊,干净得找不到一点纸屑。(3) 小结段意。再读读课文。4.学习第三段。用前一段相似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课文。(1)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2) 学生汇报,教师指点。文章同样用了“景物比较具体描写”的方法,写了桂林山的特点。泰山奇桂林山 秀香山险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理解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小结段意5.作业:(1) 作业本4、5、6题。(2) 熟读课文。第3课时(一) 教学目标1.复习检查,巩固字词。学习第四段。2.列出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提纲,按提纲背诵课文。3.完成作业(二) 教学过程1. 用看拼音写词语的方法写词语。观赏波澜壮阔无瑕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云雾迷蒙竹筏 连绵不断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波澜壮阔危峰兀立2.学习第四段(1) 默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的奇丽景色,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山 水 画中游(3) 指名学生读后小结段意。3.指导列提纲背诵。(1) 学生速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第四段先后写了什么?(2) 学生读投影上的话:“按照提纲,背诵课文”。然后想想,应该按什么提纲背诵。读读提纲。(3) 指导背诵。 读提纲,自己默背课文。 同桌相互读提纲。背诵课文第四段。 “自告奋勇”,按提纲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学生自己再看提纲、背诵。 教师通过巡视发现优秀背诵者,指名上台表演背诵。 齐声背诵 。 4作业:作业本上第7题。 附送: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游园不值word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古诗的内在涵义;2感受作者豁达的情怀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设置故事情境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 游园不值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4简介诗人:叶绍翁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2划分节奏。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四、自由读古诗,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应怜:应,大概。怜,爱惜。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2学法反思: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词序、补充)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多种方式朗读。九、巧设练习1给古诗配画。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板书设计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相关资料【诗人介绍】: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注释】:1.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 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2.应:可能,大概。3.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4.屐: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5.苍苔:青苔。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 柴门。8.屐齿 :木屐底的锯齿,可以防滑。【今译】 园主人大概是怕我木底鞋下的两屐齿踩坏了绿色的苍苔,所以我轻轻地敲着柴门,门却久久不开。但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地探出墙来,报告者春天的信息。【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击)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i非)而久久不见打开。“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 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迹。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中心思想】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附】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十灰;可九佳(半)十灰(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