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_第1页
第18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_第2页
第18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_第3页
第18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_第4页
第18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第 18 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文 章来源 m 第 18 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一、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 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 1937 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2 / 5 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 1、原因(补充) 2、经过: 时间年 9 月 18 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 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称为。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导致 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 不抵抗的恶果 4、影响 二、民族的怒吼(日 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3 / 5 1、背景: 1933 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 1935 年,迫使 与签订,中国驻军 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时间)在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 3、影响: 三、西安事变 1、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 2、经过: 12 月 12 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 “ 兵谏 ” ,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又称。 3、问题解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并派出了以 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调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 1、下面不属于一二九运动的口号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反对华北自治 4 / 5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3、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在() A、上海 B、北平 c、沈阳 D、长春 4、西安事变又称() A、七七事变 B、双十事变 c、双十一事变 D、双十二事 变 5、 XX 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 A、 75 周年 B、 72 周年 c、 71 周年 D、 70 周年 (二)延伸拓展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B、打击国内投降派 c、取蒋而代之 D、逼蒋抗日 2、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国内社会矛盾 B、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c、摆脱经济危机 D、英美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 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九一八事变爆发 4、 1931 年, 导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侵华事变是() A、西安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九一八事变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材料: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