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实录.doc_第1页
2019(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实录.doc_第2页
2019(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实录.doc_第3页
2019(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实录.doc_第4页
2019(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学实录陈义琴一 导入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在父母不断催生的皱纹里,我们日渐长大。今天,让我们携着冬日的阳光,拥着莫怀戚的家人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吧。出示目标,师朗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课文的语言美,体味浓浓的亲情。二 检查预习师:同学们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很好,请大家完成导学案上的1、2两题。指名上黑板完成。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 霎时 拆散 熬过分q 水波 ln ln 背 背起 背上 2. 解释词语。委屈: 各得其所:评价。出示正确答案。对照订正。齐读2遍。3. 朗读课文师: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出示:(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其他同学听读并做简单评价。三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师: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生1:文章记叙了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们一起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师:能否简洁一点。生2: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师:很好,简洁明了。第二个问题生1: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生2:尊老爱幼的家庭生3:相亲相爱的家庭生4:和谐的家庭。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总之这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四 赏析语言,体味亲情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体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句子或词语,并做简单赏析。师过渡:既然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和睦的,互敬互爱的、尊老爱幼的家庭,请问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找出相关句子或词语做简单赏析。生迅速跳读课文,并用笔勾画,做批注。师巡回指导。生组内讨论,交流。生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关心。生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表明了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体现母子之间的深情。生3:我说:“走大路。”体现我尊敬我的母亲。生: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个句子句式上对应,表明母亲对儿子的尊重,儿子听话,妻子贤惠,一家人和谐的一面。 生5:“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我这个句子跟前面一位同学说的有点类似,句子前后对称,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儿子,我和妻不约而同,很默契,我们都很关心家里比较弱的群体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可见这一家人的相亲相爱。师:老师打断一下,刚才两位同学谈到了本文句式上有对称的特点,除了他俩找的句子,还有没有其他对称的句子,我们一起找出来。生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生2: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生3: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生4:有的浓,有的淡师:大家找的很仔细,这就是本文语言上一个特点:对称美。(板书)这些句式整齐的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简朴对称的美感,同时流露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过渡:除了这些对称的句子,还有那些词也能体现一家人其乐融融想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呢?生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中的“信服”一词体现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依赖。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的笑字,表现孩子的聪明给家庭带来的欣慰,大人的一种自得。生2: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在母亲的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在幼小的儿子眼里,父亲是高大的。妻子呢,很贤惠,在外面听从丈夫的安排,或许在家丈夫听从妻子的,体现夫妻间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生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一个委屈表明父亲对孩子的理解,知道儿子心理难过,但想想年迈的母亲,毕竟陪伴她的日子不多,所以决定满足母亲的愿望走大路。足见儿子对母亲的爱。生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摸摸足见祖母对孙子无尽的疼爱。生5: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慢慢地稳稳地可见我和妻子的小心,因为母亲和儿子是我们的全部,尊老爱幼是我和妻的责任,所以我们也是很默契地背起母亲和儿子。一同担起家庭重任。可见夫妻间的默契,同甘共苦。和睦幸福自不必说。师:看来大家对文本的研究很透彻,真正走进了文本。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6:还有一个地方,“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句子中连用两个太迟了,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希望老母亲能平安渡过难熬的冬天。体现儿子的孝顺。师:接过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同学们能否告诉我作者为什么如此渴望春的到来呢?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中有没有有关春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生:第四段,“新绿”“嫩芽” “冬水”,第七段中“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葚”“水波粼粼的鱼塘”都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师:那就请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读第七段相关句子吧。生读。师:这勃勃生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一样东西,那就是(生齐声说)-生命。作者为什么会想到生命呢?生思考,交流生: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触景生情想到生命。 师:是啊,春去春回,或早或迟,春终要来的。万物会重生,可人的生命呢?特别是年迈的母亲,留给她的机会多吗?(生齐答:不多)这样看来作者急切渴望春天的到来实际上是对什么的渴望与期待?生1:渴望母亲的生命能够延续.生2:生命如此美好,希望母亲也像春天里的万物一样有生命的活力。 师:谈到这里,我不由想起莫怀戚的一段关于本文的写作动机。出示:莫怀戚曾经这样说到:散步写于1985年,创作动机是出自对“生命的感慨”。他还特别强调,“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指名读)师 :我们说景由心生,这富含生命气息的画面更是一个儿子为母亲祈福的感人画面。也是文章一种美。画面美。板书 画面美过渡:作为一个中年人,一家之主,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和妻子背着的仅仅是母亲和儿子吗?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理解。出示问题:课文最后一句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思考,小组交流。生1: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生2: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生3:“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师小结:大家觉得他们说的好不好。将掌声献给他们。(掌声)让我们一起将最后一句齐读,体会作者深深的使命感吧。齐读最后一句。过渡:由散步这一小事,让我们窥见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这一传统美德。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文章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哲理美。板书:哲理美师: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580字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出示小结文章语言美体现在 对称美(句式整齐,琅琅上口)用词美(准确 朴实) 画面美(观察仔细 情景交融 )哲理美(以小见大 耐人寻味)五 拓展延伸,抒写亲情过渡:不管从句式、用词、画面还是哲理,我们看到了一幅温馨的亲情图,听到了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接下来,拿起你的笔,写出你对亲情的理解吧。请以“亲情是 ,它 ”的句式写几句话(可以用上比喻等修辞),来表达你对亲情的理解。生写,指名读。示例: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它喂养我长大;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它教会我做人。六 小结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吧。七 作业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洗一次脚、擦一次鞋等),并将感想写在小练笔上。八推荐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九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对称美语言美 用词美 亲情美 画面美哲理美附送:2019(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六上散步word教案1教学目标: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三、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儿的:(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1)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是个中年男子。(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