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12.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12.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12.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12.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12.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12.卧薪尝胆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能结合课文说出“卧薪尝胆”这个词语的意思。会用“建议”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获得成功,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3.提高概括能力,会讲故事。培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2.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教学课时三课时。 知识点详解 卧 薪 尝 胆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 时间两千多年前。地点吴国和越国。双方都想征服对方,为下文引出会稽之战和主要人物越王勾践埋下伏笔。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为越国都城。公元前494年,吴大败越于会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会(kui)稽(j)一战, 因为吃了败仗的越王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被灭国,要么求和(其实就是投降),越王选择了后者。从一国之君变为一个奴仆,这样就能保全越国不被灭亡,为以后的东山再起赢得机会。越国打了败仗。“会稽”指的是什么地方?越王勾(u)践(jin)万般无奈(ni),只好派人向吴王夫(f)差(chi)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越王勾践为什么选择去吴国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谋臣们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谋臣们持反对意见,是怕越国强大起来,对吴国不利,想免除后患。重点句解析:在骄傲的吴王眼里,越王勾践是个战败者,是个懦夫,再说以越国的国力是不可能对吴国造成威胁的,所以大可不必杀掉勾践,不如羞辱他。正是这一念之差,导致了二十多年后吴国的战败。好。“整整”“才”道出了勾践夫妇在吴国的艰辛、酸楚,那真是度日如年。其中既有勾践饱尝的屈辱,也有他对自己的国家的深切思念。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吴王为什么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会稽一战勾践战败求和,吴王自傲允和。这直接导致了吴国日后的失败,是故事的起因。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chn)米推磨,受尽了屈辱。句导读:此处写勾践夫妇所受的屈辱,为下文勾践“卧薪尝胆”埋下了伏笔。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整整”“才”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段导读:越王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说明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时刻想着怎样洗刷耻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因为越王勾践想报仇雪恨,灭掉吴国,折磨自己是为了激励自己。勾践为什么回国后还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段导读:越王回国后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回国后不忘报仇雪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在这之前,吴国还和齐国打了一仗,结果齐国故意打败,吴王夫差觉得连齐国都打败了便有点儿得意,就派一些人去山上开一个会议,勾践就是趁这个机会,出兵灭掉了吴国。句导读:“二十多年的努力”正是越国灭掉吴国的原因。在二十多年中,勾践一直坚持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所以最终灭掉了吴国。越国出的是什么奇兵?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越王勾践最终转弱为强,转败为胜。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了解历史背景及课文中的人物。3.理清文章脉络。幻灯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语文课本上曾经读过许多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你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然后,试着归纳这些人物的相同点,如意志顽强等。二通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理解。2.教师点拨个别容易读错的字音。“臣”读“chn”,不读“chng”。“仆”读“p”,不读“p”。“践”读“jin”,不读“qin”。3.理解词语。无奈:没有办法。后患:以后的祸患。屈辱:羞耻。舂米:把谷类等捣掉皮或捣碎。耻辱:声誉上所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奴仆:被雇到家里做杂事、供役使的人。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5.一边读一边想,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这部电影,你的头脑里有哪些场面?请你把这几个场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你这样安排的根据。让学生谈自己要拍的场景,旨在让学生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生可能会说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教师先给予肯定,然后归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写,这就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本文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结合刚才的练习,试着把课文脉络理清。吴国、越国都想征服对方。越国战败,吴王同意越王勾践到吴国当奴仆的请求。勾践夫妇在吴国干了三年苦活,受尽屈辱。回国后,勾践立志报仇雪恨。二十多年后,越国终于灭掉吴国。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读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2.组织学习小组交流遇到的问题,讨论。3.你对课文中的哪个内容最感兴趣?从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认真体会,并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四指导书写生字1.教师示范。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3.展示书写好的生字,交流书写心得。五自读课文12卧 薪 尝 胆吴越交战越国败,勾践忍辱负重越国胜(当奴仆,做苦力)1.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较为详细地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及早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中,为学习课文内容作好铺垫。2.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3.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词句,并以问题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读书,注重课堂导语设计,努力做到“以情激情”。1.看拼音,写词语。gu jin勾践hu hun后患w gu吴国min ch免除2.加偏旁组字,再组词。3.按课文内容填空。(1)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2)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3)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获得成功。2.学习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3.会用“建议”造句。幻灯片。一复习导入认读生字。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两千多年前地点:长江下游人物:吴王和越王事件:双方都想征服对方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出示勾践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的幻灯片。图上画的是谁?他正在干什么?文章哪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卧薪尝胆”这个内容的呢?默读课文,找一找。(1)理解第四自然段。指名读。(2)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问题。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卧薪”“尝胆”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呢?勾践乃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宫殿不住,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食,而睡柴草,尝苦胆,受这种苦呢?(3)出示句子。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板书:报仇雪恨(4)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归纳小结: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是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结构属于总分式。这一段中用了两个“不忘”,强调说明勾践将仇恨与耻辱铭刻在心,久久不能忘怀。(5)指导朗读。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情感。3.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提问: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1)理解第二自然段。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为了保存力量,为了今后能东山再起,勾践不得已出此下策。板书:兵败求和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感觉。重音放在“万般无奈”“只好”上。思考:对勾践的意见,吴王及其谋臣各有什么反应呢?谋臣们担心越国会再次强大,反攻吴国,担心越国死灰复燃;而吴王打了胜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意识到放过勾践的危害。从这里可以看出吴王的骄傲自大。小结。从这一自然段里可以看出人物鲜明的特点:勾践很有心计,委曲求全,以图东山再起,而吴王骄傲自大,注定了会失败。指导朗读,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练习用“建议”造句。(2)理解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交流,也可结合课外资料。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可结合资料,也可想象勾践受到的精神折磨。勾践是越国国君,战败后不仅成为吴王的阶下囚,还沦为奴仆,做着当时社会最底层人做的事,有伤人格,有辱国格,这些就叫屈辱。板书:受尽屈辱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一方面:受辱面之大。(物质、精神)一方面:受辱时间之长。(三年)可想而知,受辱程度有多深。4.指导朗读,读出勾践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5.思考。这种生活确实是生不如死的,支撑勾践活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不是惜命,而是雪耻。)6.理解第五自然段。(1)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什么呢?(立志报仇)(2)“卧薪尝胆”的结果是什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可想而知,在这二十多年的日子里,越王勾践是怎样发愤图强的,他的脑海里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复仇”这两个字。正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最终实现了心愿。(3)齐读第五自然段。三总结全文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一个成语,就是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报仇雪恨。四朗读课文12卧 薪 尝 胆兵败求和受尽屈辱卧薪尝胆报仇雪恨转弱为强灭掉吴国1.设计口头填空练习,在具体比较、推想中体会人物心情。勾践夫妇在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对于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耻辱”,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口头填空题:“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在吴国穿的是;在越国住的是,在吴国住的是;在越国吃的是,在吴国吃的是。”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对于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耻辱”。2.能紧扣文本,引导想象。在学习谋臣们的反应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说说书上是怎么说的,在交流朗读之后,马上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谋臣,你会怎么说?”在同学们充分讨论交流之后,再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之中体会谋臣的担心和吴王的骄傲。1.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同学们建议为患重病的小红捐款。2.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越王勾践不忘报仇雪恨,壮大越国,晚上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1.仿照课文第四段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写一段话。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一指导仿写小段(总)。(分);(分);(分)。二试着讲故事三小结1.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是总起,接着分别从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是怎样激励自己不忘耻辱的。这样的构段方式显得层次清楚,突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采用这种构段方式来进行写作练习。2.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试着来讲这个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一种精神,并联系实际加以说明,使学生对于文章的主题理解得更加透彻。1.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春风真神奇。她让柳树长出了小小的嫩芽,柳条在春风中摇晃着,好像是个小姑娘在甩着长长的辫子;她让小草伸出了小脑袋,它们好奇地东张西望;她还唤醒了蝴蝶,蝴蝶正在和春风跳舞呢!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橘子橘子是一个小拳(qun)头大小、圆而略扁的小可爱。橘子的表皮粗糙(co),可是并不影响橘子那神气十足的“气质”。瞧!他正挺着将军肚,向大家挥手致意哩!剥开皮,你会发现橘瓣们正躺在“摇篮”里睡觉呢!把橘瓣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酸甜的汁水就冒了出来。橘瓣里面有几个白白胖胖的核儿,谁吃了,肚子里没准儿会长出一棵高大的橘树来!(1)橘子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拳头大小,圆而略扁,表皮粗糙,挺着将军肚。(2)“剥开皮,你会发现橘瓣们正躺在摇篮里睡觉呢!”这句话中“摇篮”指的是什么?橘皮。(3)摘录你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1.勾践勾践,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王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回后只得言和。勾践不断举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之后迁都琅玡(今山东胶南),与齐、晋诸侯会盟,周元王正式承认他为霸主。2.卧薪尝胆春秋时代,越王勾践为了报被吴王夫差打败之仇,他夜里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以此来激励自己不忘耻辱。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后用以形容刻苦自励、奋发图强。3.越国是怎样“出奇兵灭掉吴国”的?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吴国大败越军于会稽山之后,又多年征战,两次打败齐国。后和各路诸侯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聚会,与晋争霸。当时精兵强将都跟随前往,唯独留下老弱与太子留守。越王瞅准时机,派出精锐之师伐吴。吴军败,太子被杀。其后四年,越再兴兵攻灭吴国,夫差无法脱身,拔剑自杀身亡。4.怎样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概括叙述?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概括叙述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以一当十的表达效果。那么,如何选取典型事例进行概括叙述呢?首先,要认真思考,明确文章为什么而写,即确立要表达的中心;其次,要想一想哪些事例能体现这一中心。经过对比、筛选,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简练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例如写爸爸是个“足球迷”,可以表现其特点的材料很多,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抓住几个典型事例进行概述:爸爸对足球情有独钟,一有空闲就主动邀请他的“铁牌球友”到门前的空地上“冲锋陷阵”;每逢观看电视足球比赛,爸爸必定大失君子风度,大呼小叫不停,扰得全家不得安宁;我过生日那天,爸爸神秘兮兮地送我一件礼物,打开一看,是个足球附送: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会读、会写、会组词。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奈克不断钻研的好思想,学习他在发明听诊器时表现出的忘我的精神。3.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能说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精神。2.分析重点句子。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重点句解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雷奈克医生的医德十分高尚。作为医生,他非常希望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正是这种愿望促使他发明了最早的听诊器。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这句话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脏,这里读zng。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句导读:雷奈克虽已找到诊断途径,却苦于没有诊断工具。他为此绞尽脑汁。“整日思索”可见雷奈克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为了治疗病人潜心研究。 雷奈克看到病人痛苦地死去,而作为一名医生却没办法救他们,他很难过。为了早些找到办法来帮助病人,他才会整日思索。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qio)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 划,这里读hu。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mi)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词语体会到雷奈克进行试验的迫不及待,从中感受到雷奈克想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重点句解析:这里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雷奈克心里非常高兴,非常激动。这种高兴和激动是一种有了新发现后的喜悦,也是一个医生责任心的体现。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b)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你从“高兴极了”“马上”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这里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了什么?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雷奈克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做出听诊器的雏形。这也是全文的重点。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从“每天”一词可以看出雷奈克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事业非常执著。“每天”一词说明了什么?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雷奈克为病人诊断。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空,这里读kng。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雷奈克有什么样的精神? 从中可以看出雷奈克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表现出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l)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雷奈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1.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知道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幻灯片。一简介雷奈克雷奈克出生于1781年2月17日,法国人。雷奈克通过了当时所有严格的资格考试,获得了一名法国医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被选进属于皇家医学会的医学卫生学院。当时他才23岁。但荒唐的是,取得如此成就的雷奈克,居然没有一家医院聘用。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的生字及不懂的词句。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注意纠正错误读音。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4.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引导学生用填表法做字形结构的练习。填表,按要求给生字分类。左右结构诊沿仔析断效状上下结构克管5.课堂讨论记字方法。(1)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记重点字的方法。可以采用旧字加偏旁,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对于生字中易错的笔画,教师要提醒学生重视。效:左边是“”,最后一笔是“丶”,不是“”。状:右边是“犬”,不是“大”。(2)用形近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三理解词语1.请同学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出示重点词语,请学生巩固练习。思索:思考探求。诊断:在检查病人的症状之后判定病人的病症及发展情况。喇叭: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张开,可以扩大声音。效果: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四理清课文思路第一自然段:雷奈克整日思索如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变化。第二自然段:雷奈克受到启发,用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听到了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第三自然段:雷奈克每天用它行医。第四自然段:雷奈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五指导朗读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思索受启发发明1.这节课开始,教师先板书课文题目,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再让学生读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是怎么发明的?由这些问题直奔主题,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2.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1.比一比,再组词。2.加偏旁组字,再组词。3.把下列句子按顺序整理好。(3)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1)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2)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4)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1.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2.分析句子,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3.能将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讲述出来。一导入新课读题,围绕题目质疑。1.听诊器是什么?有什么用?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想到发明它?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二细读课文,逐一解题1.听诊器是什么?有什么用?医疗用品,可以听到胸腔内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从而诊断病人的病情。2.听诊器的发明者是谁?听诊器的发明者是法国医生雷奈克。为什么想到发明听诊器?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原因。原因:巴黎流行肺结核,许多病人死亡;没有仪器能诊断出病人内脏的异常;雷奈克很难过。小结:说明他是一名为病人着想、一心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好医生。3.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1)读课文理清过程。受到启发。由两个男孩的游戏想到木板能传出声音。用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做试验。改进。(2)思考讲解。他看到了什么?画出两个男孩的动作,想象当时的情景。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他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能想到?他想到了木板能传递声音。因为他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整天都在想着怎么能听到病人胸腔里的声音,见到眼前的情景,马上受到启发。他做了实验,果然和他想的一样。a.指导朗读。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注意读出感叹的语气,把“都”字读重一些。b.从这句话可以感觉出雷奈克十分兴奋,他终于解决了困扰他多日的问题,想象这时的他会说什么。学生甲:太棒了,现在我能比较准确地诊断病人的病情了!学生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第一个听诊器的样子。改进过程:笔记簿卷成的筒儿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说明雷奈克是一个肯于钻研的人。三指导造句1.如果就2.果然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如果让你对雷奈克医生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学生甲:您真了不起,为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乙:您的医德高尚,一心为病人着想,正是因为这个,您才会想到发明听诊器,为病人解除痛苦。学生丙:您真聪明,从一件生活小事能想到重大发明。五分小组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六全班交流1.在讲到雷奈克医生受两个男孩的启示后回到办公室用笔记簿卷成一个筒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也试着来做做,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帮助学生验证了能听到声音这一结论。2.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学生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1.抄写词语。(1)异常思索缓步沿着(2)分析木棍研究效果2.看拼音写字,再组词。3.读一读,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