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金子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金子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金子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金子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金子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金子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描述彼得寻金之旅的情感变化。(希望失望绝望若有所悟实现。)2.熟读课文,明白“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的真正含义,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的道理。3.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心情的变化。【重点】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描述彼得寻金之旅的情感变化。(希望失望绝望若有所悟实现。)【难点】1.熟读课文,明白“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的真正含义,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的道理。2.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心情的变化。方法一复习字词,理清脉络。1.出示生字词语PPT出示:淘金者: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埋头苦干实现梦想2.指名读词语师:自由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描写其他淘金者的,第二行是描写彼得弗雷特的)师:你能用上这里的词语把金子这个故事简单讲一讲吗?(两名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听说萨文河畔发现了金子,淘金者蜂拥而至,但是他们一无所获,最后扫兴离去;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留下了。埋头苦干了六个月,没有挖到一丁点儿金子。在他离去前的晚上下起了大雨,彼得发现这块土地很肥沃,可以种花,于是他留了下来,几年以后,他实现了梦想。)设计意图生字词语教学仍然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识记字词最好的方法是再现,让学生跟生字词语“多见几次面”,因此在第二课时的开始,让学生复习生字词,可以检查第一课时的学习成果,同时用这些词语串联整篇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把握。方法二复习导入。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每个词语读一遍,读正确读响亮。谁来开火车?(指定学生开火车读)师:“蜂拥而至”是什么样的场面?读好它。你能给“倾盆大雨”找个近义词吗?(生交流近义词:大雨倾盆、滂沱大雨)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他叫彼得。彼得有一个梦想,是什么?(生:挖到金子)师:是啊!彼得一直梦想着能找到闪闪发光的金子。他的梦想实现了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金子(读题)。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入手,举一反三,熟练识记,并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既是对上节课学习的巩固,由此也引出第二课时的主题。一、比较设疑,激发兴趣。师:彼得的梦想是什么?生:找到金子。师:那他找到了吗?那为什么说自己实现了梦想呢?(虽然他没有找到金子,但通过种花成为了富翁。)师:一开始,彼得是想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梦想的?(一名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师:“蜂拥而至”是什么样的情景?(像一窝蜂似的一拥而来,说明前来淘金的人很多。)师:这些淘金者找到金子了吗?(没有、一无所获),所以他们只好“扫兴离去”。淘金者满怀希望而来,却一无所获,他们一定非常失望,谁能把他们这种心理变化读出来?(指名学生读)师:(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指名一生读课文)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师:是的,别的淘金者在这块土地上一无所获,而彼得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此他不无骄傲地说(引读“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点评:学贵有疑,通过比较彼得与其他淘金者不同的结果,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心理:同样是淘金,为什么彼得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初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思考。】二、朗读感悟,体会“真金”。师:为什么别的淘金者没有在这里找到金子,彼得却找到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想想,彼得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把关键词语画下来。交流:1.指名一学生读2、3自然段。师:这两个自然段中,你觉得彼得能实现梦想的原因是什么?(不甘心落空、默默、埋头苦干)师: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坚持梦想)师:是啊,当别的淘金者因为没有挖到金子而扫兴离去时,彼得不甘心落空,他(引读: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师:彼得是不是一直这样挖下去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师:现实是残酷的,六个月以后,彼得已经生读: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师:他只能选择生: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词语:不甘心、默默、埋头苦干、一丁点儿、失望)2.学习第4、5自然段。师:彼得淘金失败了,他是怎么实现梦想的呢?事情发生了什么样的转机?学生自由朗读4、5自然段,交流关键词:若有所悟、发现。师:彼得是看到什么想到通过种花来获得财富的?难道只有彼得买的土地会长小草吗?别人没有看到这些小草吗?彼得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板书:善于发现)师:看到这些小草,彼得想到了什么?(学生读第5自然段)师:“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看看这个词的前后,想想看。(指导:“悟”是领悟、明白,“若有所悟”就是有点明白、有所思考。)(指名读第5自然段)师:看到土地上绿茸茸的小草,彼得想到了土地很肥沃,继而进一步想到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花装扮自己的客厅,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这里你觉得彼得和其他人还有什么不同?(板书:善于思考)3.学习第6自然段。师:彼得发现了土地肥沃之后是不是立即就实现了梦想?他是怎么做的?(生齐读第6自然段)师:要想实现梦想,还必须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板书:勤劳肯干)PPT出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为了平整土地:他不怕辛苦。为了挑选上等花苗:他。为了日夜照顾鲜花:他。为了销售鲜花:他四处奔波,。有时天降大雨,花苗被淋得倒在地上,彼得;有时骄阳似火,花苗的叶子都被晒蔫了,彼得;娇嫩的花苗上长虫子了,彼得;一场雨后,田里的杂草和花苗抢营养了,彼得。不管是,还是,他都认真照顾花苗。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师: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想像彼得辛勤劳动的场面,把上面这段话补充完整。(小组交流,指名两名学生交流。)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朗读、抓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主人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回归重点句,品味真金。过渡:由于彼得的勤劳、坚持使他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感受彼得的成功,认识“真金”的意义。1.出示第7自然段。PPT出示: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师:彼得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骄傲、很自豪)师:何以见得?(不无骄傲)师:还可以换个什么词?(非常骄傲、非常自豪)师:让我们一起用最饱满的热情,最真诚的态度,来体会彼得的心声,读出他的骄傲、自豪。师:他为什么非常骄傲?联系上下句读读说说。(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师:彼得这时找到的真金和他开始想要挖的金子一样吗?那时的金子是什么?现在彼得所说的“真金”指什么?(指导学生认识到,彼得找到的真金并不是真正的金子,而是“财富”或是发财致富的办法,更是从中悟出的道理。)师: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他说他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师总结: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听着他自豪的话语,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要想,只有。2.收获真金。师:从中我们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同时,当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懂得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生活的道路才会更宽阔。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淘到的“真金”。师:从彼得成功的经历中,老师也深受启发,现在有几句名言想和大家分享,与同学共勉。PPT出示:勤劳可以致富,汗水能换真金。智慧+勤劳=真金。劳动创造一切。坚持就是胜利。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师:彼得身上具有哪些品质使他成为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呢?(指导明白:坚持梦想,善于观察、思考,勤劳肯干就能成为找到真金的人。)师:当别的淘金者都失望离去时,彼得选择坚持留下来,当他看到雨后的土地上长出绿茸茸的小草时,他立即想到这块土地很肥沃,可以用来种花,并且在之后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富翁。课题“金子”不仅指财富,更是指实现梦想的方法、途径。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爱因斯坦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结: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要想实现梦想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受到价值观的启迪。同学们,在失败面前,彼得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及时改变了做法,选择了另一条实现梦想的道路。他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改变做法,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作业1教材第120页第3、4题。作业2一、看拼音写汉字。bgnfbn二、根据意思写词语。1.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2.感觉好像悟出了什么道理。()3.一点收获也没有。()三、放飞想像:写一写彼得培育花苗的经过。四、课外阅读。卖水变富翁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带出现了寻金热,17岁的农夫亚默尔也准备去碰碰运气。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船票,只好跟着大篷车风餐露宿奔向加州。不久,亚默尔发了大财,他一下子变成了大富翁,可是他()挖金子,()卖凉水。原来,金矿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就是没有水喝。因此,许多人()寻金矿()抱怨:“要是有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子。”这些人的抱怨,给了亚默尔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他想,如果我卖水给找金子的人喝,也许比找金子赚钱更快。于是他挖渠引水,经过过滤,之后变成了清凉可口的饮用水,卖给找金子的人们。在短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寻金者的饮水问题,()自己也赚了一笔不小数目的钱,成了富翁。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抱怨: (2)风餐露宿: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到文中的括号里。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不是而是3.亚默尔能成为富翁的原因是什么?4.亚默尔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一、彼比干甘附富扮办二、1.蜂拥而至2.若有所悟3.一无所获三、彼得将坑坑洼洼的土地平整好,在上面撒上花种,给它们浇水施肥,并拔草除虫。慢慢地,花儿开放了,彼得又忙着采摘鲜花出售。四、1.(1)埋怨。(2)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2.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不仅而且3.他善于观察思考,能敏锐地捕捉到人们所需要的信息。4.要做一个勤思考、善动脑的人。金子-勤劳致富金子可称得上是一个励志故事,通过彼得淘金无果改种花草最终实现梦想的经历,向学生讲述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辛勤劳动”这一道理。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把语言的训练和学生的感悟、表达融为一体,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以读为本,以悟为本,将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明理悟情,获得思想启迪。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紧紧抓住关键词“不甘心”“若有所悟”,通过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引领学生仔细推敲品味,层层剖析,深入思考,体会彼得成功所具有的个性品质,从而达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深层次的对话,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和成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学机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课堂上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还不够。激励学生的语言还不够到位,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给予学生更多可以发挥个性的空间,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能给予学生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另外,我希望课堂不呆板,课堂上有惊喜,课堂上有创新,我会朝着自己预想的目标努力!4.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你有什么梦想呢?答案大家找彼得梦想找到金子。彼得是这样实现梦想的:开始他也跟其他淘金者一样,想通过淘金发财,虽然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彼得看到雨后被他翻整过的土地很肥沃,他有所醒悟,决定针对实际情况,留下来种花。他靠辛勤的劳动获得了成功、获得了财富,发现了生活的真谛、挖掘到了真正的金子。梦想略。1.淘金原来指用水洗的办法从沙子里找出金子。在现代生活中,“淘金”一词被广泛运用,有时还演变为“淘宝”,指在纷繁的事物中寻找、挑选有价值的,适合个人需要的东西。如:网上淘宝、夜市淘宝等等,甚至还演变为“淘书”“淘石”等等。2.河床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山区河流河床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来的大量的细小颗粒。平原河流河床一般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3.“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赏析。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勒、阴、苍、茫、慈、母、临、缝、恐、报、晖”11个生字; 辨别多音字“笼”; 知道诗中“见”同“现”。2.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讲、议结合。学生:品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会写“勒、阴、苍、茫”4个生字;知道诗中“见”同“现”。2.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敕勒歌中草原的富饶、广阔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老师声情并茂结合古诗内容简述图意。2.有一首民歌描述了草原的这种景象。板书课题敕勒歌。3.教师简介“敕勒”和民歌。“敕勒”是我国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创作,流传很广的诗歌。出示敕勒和民歌的简介。二、指导朗读,了解诗意。1.看课件视频朗读。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敕”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阴”是前鼻音;“穹、苍、茫”等字都后鼻音;多音字“笼”是第三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见”在课文里读“xin”,不要读成“看见”的“见”(jin)。3.同桌互相读,互评。4.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5.检测自学情况。出示课文生字:勒、阴、苍、茫、笼(1)比一比,口头组词。(2)给多音字口头组词。5.理解诗意。出示民歌(1)指名读这首诗。(2)诗中描写大草原的哪些景物?你觉得这些景物怎么样?相机板书: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牛羊肥壮,有风才能显现(3)用自己的话将诗歌中的景象描述出来。三、体悟诗情,背诵古诗。视频播放:在敕勒川阴山下的茫茫大草原上,蓝天好似一个笼罩大地的蒙古包,一望无际的草原犹如绿色的海洋,风儿吹过,茂盛的草低下头来,现出成群的牛羊。1.教师范读。2.带感情地齐读古诗。3.根据古诗内容,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历或看过的电视、电影,分组朗读,想象画面。4.说一说你朗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尝试背诵,同桌互背。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1.播放轻音乐。2.将诗歌中描写的草原样子画下来,再配上一段文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3. 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关爱回报父母。【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 板书课题,齐读。2谈话交流。(1)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2)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3)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3激趣。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简介孟郊。课件出示孟郊图像和简介。孟郊(751814),中唐诗人,湖州武康人。青年时过年隐居生活,近50岁过中进士,做过溧阳县尉等小官,长于五言古诗,诗风与韩愈接近,后人以“韩孟”并称。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1.朗读古诗。(1)播放课文录音。(2)自由练读。“慈”的声母是“c”,不要读成“ch”;“临”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恐”的韵母是“ong”,不要读成“eng”;“缝”是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fng”,不要读成“fng”;“吟”的音节是“yn”,不要读成“nn”。(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检查自读效果。2.品读古诗。出示课文插图(1)仔细看图,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妈妈的神态怎样?猜猜她在想什么?(2)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3)重点理解“谁言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