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3页)
编号:280643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11-28
上传人:遗****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湖北
IP属地:湖北
6
积分
- 关 键 词:
-
黑龙江
居民
消费结构
分析
- 资源描述:
-
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分析,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 内容简介: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学 号: 20104041131学生姓名:张昊指导教师:李玉凤所在学院:会计学院专 业:会计学中国大庆2014 年 4月摘 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及其发展趋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程度、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居民生活富裕程度。消费结构关系到消费资料供需能否真正平衡,关系到消费的质量和层次。消费结构不合理,势必影响消费结构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之间的良性循环,势必影响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本文针对我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结合大量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并通过我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历史数据分析,研究了我省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消费习惯保守储蓄占收入比重过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偏高等。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有: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习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优化等。 关键字:消费结构 消费总量 宏观调控Abstract :Consumption is one of the three carriages to spur economic growth, have a great push to the economic growth,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ptio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under a certain social condition, resident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reflec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a country or region, the level and degree of residents living in affluenc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the consumer information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can tru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consumpti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is bound to affect the benign cycle between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demand 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circulation structur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s bound to affect the social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exchange, and coordinated transport staff between consumption of various links,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needs are also difficult to get maximum satisfac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hang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so that changes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change trend,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Keywords: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nsumption macro-control目录 1引言1.1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2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综述1.2.1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综述1.2.2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综述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2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分析2.1居民消费结构纵向考察2.1.11980年至2012年的消费结构状况2.1.22012年黑龙江省的消费结构状况2.2居民消费结构横向分析3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3.1居民收入水平3.2商品价格水平3.3社会保障水平3.4居民消费习惯3.5其他因素4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4.1消费习惯保守储蓄占收入比重过高4.2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偏高4.3消费领域相对狭窄消费结构不合理4.4居民消费环境差市场秩序有待规范5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原因及对策5.1消费结构问题的原因5.1.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消费习惯影响5.1.2收入增加与收入差距的拉大5.1.3消费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不同5.1.4制度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影响5.2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5.2.1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习惯5.2.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优化5.2.3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5.2.4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与市场秩序6结语参考文献致谢1. 引 言1.1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已修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各地区的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差别。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与比较,以期发现其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为提高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提供决策依据。目前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拉动内需的大环境下日益突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消费品的种类、数量、比例关系构成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居民的消费结构不仅体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黑龙江省居民的消费结构影响着黑龙江省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同时,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也制约着黑龙江省居民的消费结构。居民对各种商品的具体需求,如果与产业提供的产品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不匹配,就会造成居民的部分消费需求无法满足以及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研究消费结构对于区域经济内的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趋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2 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综述1.2.1 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综述(已加)据文献记载,西方对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大致起源于十七世纪末对工人阶级生活消费的分析。这种分析当时称为“预算”或“收支”分析。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使用“消费结构”这个概念。爱德华迪克(1804-1868)1收集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收入组的消费结构资料,并首次提出家庭消费结构消费支出的分类方法。弗里德里克勒普拉尔(1806-1882)2对消费结构的研究主要是调查每一家庭的生活收支情况,目的为了社会改革服务。这个时期,研究消费结构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国统计学家和工程师恩斯特恩格尔,他提出了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其总支出中用在食品上的开支比例就越来越小。如果指一国而言,那么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越大。其后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如列文(KLewin),玛格丽特伯克等3对恩格尔定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对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另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结构变化时,根据经济统计资料,得出了衣服支出也有类似于食物支出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不仅食物消费支出的比重会下降,而且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也同样呈下降趋势。对于消费结构问题,马克思在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时,曾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中的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进一步区分为生产必要生活资料和生产奢侈消费资料这样两个部类,雇佣工人阶级消费的主要是必要生活资料生产分部类生产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而奢侈消费资料生产分部类生产的产品,主要为资本家阶级所消费,因此消费结构又反映了阶级对抗关系。此外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把消费品区分为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恩格斯也曾把消费资料划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以上这些实际上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结构所作的分析。在研究方法上,线形支出系统模型(斯通,1954年)及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郎奇,1973年)4被广泛应用于对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另外用面板数据的方法(PanelData)方法研究消费结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成(ChengHsiao,1986)、马蒂尔斯和塞维斯特(MatyasandSevestre,1992)。英国著名统计学家、心理学家查尔斯皮尔逊于1904 年提出的。其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指标(或样本)分组,使得同组内的指标(或样本)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指标(或样本)相关性较低。每组指标(或样本)代表一个基本结构,此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用最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问题的每一分量。下面我们利用数学模型表示因子分析的主要过程。1.2.2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综述(已添加)我国对消费结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成果颇多,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尹世杰教授和杨圣明教授。尹世杰教授是公认的中国消费经济学创始人之一,1983年由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5的出版,标志着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立了。在这部著作中,专门分章节系统研究了消费结构问题,这可以说是我国进行消费结构理论研究的开端;杨圣明教授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展开,着重研究完善我国消费结构的对策;王华明(2011)中国消费结构和食物结构6一书着重研究了食物消费结构问题;卢嘉瑞一直致力于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在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上,大多数研究都是沿着以下思路进行:根据我国现有的消费结构数据,利用西方已有的关于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如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进行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刘欣欣在黑龙江省消费结构分析(2011)7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消费结构的三个因子,并作出相关解释,得出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消费结构处于较低层次的结论;刘爱民在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2012)8中应用ELES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安徽城镇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政策与建议;楚晓辉在黑龙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对应分析(2011)9中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法,利用湖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对湖南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支出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优化湖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措施。徐明焕指出,消费者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固定收入效用最大化,而对各种消费品及劳务消费数量依据价格进行的调整行为,消费结构是衡量一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的质量高低的标准。尹世杰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1983 年出版,成为中国消费经济学正式诞生的标志。1984 年由尹世杰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消费结构研究”,连续出版了三本研究消费结构的专著。杨圣明(1986)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着重进行完善我国消费结构的对策研究。林白鹏(1987)中国消费结构学着重研究消费结构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关系。郭爱君、武国荣(2008)通过建立 AIDS 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动态分析,比较研究了“九五”和“十五”两个时期中国农村居民七大类商品消费的动态特征。1990 年经济学家丁声俊、叶方恬通过对国内外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的比较,着重研究了食物消费结构问题,分析比较了国外消费结构的一般趋势,郑必清、王启云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今后若干年内消费结构演变的趋势和倾向,杨圣明(1987)在中国消费结构研究一书中详细研究了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以及完善我国消费结构的对策,林白鹏(1987)对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尹世杰(1988)在中国消费结构研究一书中,对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深入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消费结构的诸因素和消费结构合理化等一系列问题。郑必清、王启云(1996)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消费结构演变的趋势,马成文、司金奎(1997)对 1985-1996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还进行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预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吴风庆(2001)经过研究,得出就目前为止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处于结构转型时期,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夏剑锋(2001)通过研究得出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将继续由物质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化,陈彩娟(2004)通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自身的消费结构特点的变化规律,预测出中国未来几年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认为居民消费结构终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方征(2005)指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总趋势,消费结构会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黄毓哲(2008)通过结构变动度来研究 1995-2006 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变化特征,詹锦华(2009)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 1999-2007 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 2008-2012 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赵菊花、纪明(2009)通过对 1990-2007 年,广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八大消费性支出数据,建立综列数据模型,对未来广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广西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进入到服务阶段,消费结构开始了第三次的升级。1986 年,杨圣明教授在中国消费结构研究一书中,着重的研究和完善了我国消费结构的对策。林白鹏(1995)教授在中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关联研究中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消费结构能够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产生新的消费需求的动力。卢嘉瑞教授在其著作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研究中对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历史演变、影响因素、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袁培树认为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和速度会制约消费结构变动的方向和速度。叶方恬研究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在分析国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消费结构的对策。尹向东指出要根据小康水平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小康型消费结构来实现消费合理化,这是调整消费结构的关键。尹世杰(2004)强调,要优化产业结构,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并指出要加速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消费力。文启湘、冉净斐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消费和谐论的关系,消费和谐论的基础是消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保持相互协调性以及总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保持协调性。马晓旭、牛刚从理性消费的角度,讨论了建立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001 年宗晓丹的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2002 年田爱国的黑龙江城镇消费结构研究、2005 年吕萍的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2007 年姚政和郝传波的黑龙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2010 年刘晓慧的新时期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2012 年邱晓丽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这些文章对我省居民的消费问题作了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过分黑龙江居民的消费结构,来找出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拟调查黑龙江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拟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有了明显变化,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化。生存型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服务性消费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 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分析2.1 居民消费结构纵向考察2.1.1 1980年至2012年的消费结构状况黑龙江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到 2012 年黑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5491.0 亿元,比 1980 年增长 87.9 倍,年均增长 14.1% ,年均实际增长 8.8% (扣除物价年均增长 4.9% 的因素); 2012 年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3691.6 亿元,比 1980 年增长 16.5 倍(可比价),年均增长8.8%;与零售额增幅持平,居民消费的增长幅度大体与经济发展同步,随着收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则减少这一规律。 表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吃穿人均消费对比 指标年份城镇居民吃穿人均消费农村居民吃穿人均消费绝对值(元)年均增速%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绝对值(元)年均增速%占消费性支出比重%20126494.17.750.02709.515.447.420116030.411.850.02347.125.444.020105393.110.550.51871.19.042.620001985.210.351.9788.17.351.21990747.110.871.1390.412.266.61980268.5-74.4123.4-75.22.1.2 2012年的黑龙江省消费结构状况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变动加快,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黑龙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步入小康阶段并向富裕阶段转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由温饱型迈向了小康型,城乡消费结构都在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等方面因素差异的存在,黑龙江城乡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10黑龙江城镇居民用于吃穿的消费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三十年间下降了 24.4 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年均增速差距较大,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相差 18.1 个百分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下降幅度较大,三十年间下降了27.8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下降幅度大了3.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用于基本生活支出的衣食消费只占整个消费支出的50%甚至更低,而用于享受方面的支出已占大部分比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另外从消费品市场情况看,居民消费已由原来的简单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重,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如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住房有关的商品消费、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消费、以高档品牌为代表的个性、时尚消费等都有了大幅提高,居民购买力是指境内常住居民为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从市场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当年形成的购买力即当期城乡居民可支配的现金收入。已实现购买力即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支出,购买生产资料与购房建房支出,购买力的强弱及其实现过程顺利与否,是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确定消费政策,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前提。因此,购买力水平反映了市场所能提供的能量和容量,关系到内需的大小与潜能,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2 居民消费结构横向分析(衣食住行都有)消费结构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枢纽点,是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经过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但还很不成熟完善。在这个制度与结构变革的背景下,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剧烈变化。11为了更好地理解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趋势进行纵向实证分析。表2是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2003年2012年)详细数据资料: 表2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2003年2012年)指标年份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杂项商品可支配收入20031640388246353198385250239476520041771432272387363290429303529920051905510277407395335584362604120061917540610291467463655187644420072054606567383478497708214720520082132608713447487555712221762620092464680700432577781789299933520102363652696366584742781224839720112942834674485663787889361106362012341285053563677190182734511929由表可知,综合指标最高的是2006年,综合指标最低的为2004年,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可知,第一主成分(食品)所占权重最大,因此,黑龙江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数、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指数、交通和通信指数、居住指数对于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且黑龙江省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制约黑龙江省居民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3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居民消费习惯、其他因素等等,以下分别论述。3.1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消费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反映居民购买力的大小。收入水平提高了,意味着购买力提高了,意味着人们可以向着一种更高的消费层次发展。123.2商品价格水平价格的高低影响消费品的供求,通过价格杠杆,利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可以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价格是直接影响消费结构的又一个重要原因。3.3社会保障水平居民消费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不仅减少了即期消费支出,而且会抑制消费结构的升级,致使消费结构中应有的一些消费需求热点无法显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居民增加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从而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启动多元消费市场。3.4居民消费习惯消费习惯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消费习惯影响消费倾向,通常收入水平越高,消费倾向越低,但由于消费习惯的影响,同样的收入水平也可以有不同的消费倾向。1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与我国传统的提倡节俭的消费习惯有直接关系。在一定可支配收入条件下,消费倾向降低会导致实际消费需求下降,这样就不利于消费创新升级。持续的低消费倾向必然使投资需求疲软,使储蓄无法转化为投资而逐渐沉淀,最终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影响消费结构升级。3.5其他因素 消费资料主要来自农业和轻工业,农、轻、重的结构是否合理;农、轻、重工业内部结构合理与否。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调整了农、轻、重的比例,加快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也有了明显改变,用于提高人们体力和智力的享受资料、发展资料大大增加,消费结构逐步向高层次发展。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14因此,应该继续调整农、轻、重工业结构和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内部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4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消费习惯保守储蓄占收入比重过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领域相对狭窄消费结构不合理;居民消费环境差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对这些问题做以下讨论:4.1消费习惯保守储蓄占收入比重过高比起许多喜欢“举债度日”的美国人来说,华人的消费习惯更趋保守,许多人保留着“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2007年全县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1.04亿元,比1996年增长2.14倍,年均增长10.9%。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引起消费需求不足。究起原因,首先是因为传统的消费观念让人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储蓄习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居民的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水平较底,压抑着人们的消费倾向。就算生活有了好转,人们仍然会通过储蓄来增加安全感和防范性。15其次是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消费的费用过大也导致了居民储蓄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居民的消费率。4.2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偏高 居民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食品、衣着、住房、燃料和用品等生活消费品支出以及对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的消费。消费经济学有关理论证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与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正相关。实践证明,各种消费增长是不同步的。一般情况下,随收入增加,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如耐用品和文化娱乐消费品)增长较快,而需求弹性较小的消费品(如食品)增长相对较慢。15 161980-2005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所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80年的61.77%下降到2005年的45.5%,下降了16.27个百分点。下降速度出现了增快趋势。这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在逐步改善。但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1年以来,城乡恩格尔系数之差仍在8.5%9.5%之间徘徊。4.3消费领域相对狭窄消费结构不合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过程的开始,使居民消费一下子集中到了住房,汽车,教育消费上,造成消费领域相对狭窄的现状,尤其是与消费市场完善的地区相比,州县的消费市场不够发达,存在许多有待开发和发展的消费领域,需要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增长点。近年来黑龙江省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走低之势,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2002年的0.95降低到2007年的0.75,这些都说明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过程中,目前黑龙江省的消费市场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与消费领域狭窄也有着一定的联系。16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有所增长,服务消费占居民生活消费的比重也在上升。但是,在现实消费活动中,仍然还有不少人重物质消费、轻服务消费,和发达地区相比服务性消费在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较低。在服务消费领域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有待改善等问题。如人们在已有的服务消费中,重餐饮等生活性服务消费,轻精神文化消费;在已有的精神文化消费中,又存在重娱乐性消费、轻发展性消费,热衷于趣味消费、忽视高雅消费和健康消费的问题。4.4居民消费环境差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消费环境恶劣导致消费者不敢消费。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有:(1)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社会公害,严重地损害了国家、集体、消费者个人的利益,甚至直接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17假冒伪劣是我国现阶段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之一。(2)价格欺诈。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能否用货币换回价值量相当的商品和服务,是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18在基本生活资料总体得到满足以后,一些新兴消费领域的价格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商品房、汽车以及医疗、电信等服务行业,价格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反映强烈。(3)以虚假广告为代表的虚假宣传。在我国消费市场总体转为买方市场后,经营者越来越重视营销手段的运用,营销措施不断创新。其中相当多的经营者采用虚假广告、包装、说明书等形式,故意隐瞒产品的真实性能、主要成分、使用方法等,对必须说明的内容含糊其辞或故意夸大功效,引诱消费者上当。19以虚假广告为代表的虚假宣传已经成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要症结,尤其在保健食品、美容等行业更为普遍。(4)强制交易。强制交易违背了民事活动自愿原则,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是影响消费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突出表现在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的经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采用合同、声明、通知、店堂告示等形式,单方面设定消费者义务,强行推销、强制消费者接受商品和服务项目。(5)消费纠纷解决不及时,消费者救济不够。消费者权益保护,最终要落实为对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消费纠纷进行处理。目前,消费者投诉(包括申诉、起诉)仍然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解决难、执行难的局面,有些消费纠纷久拖不决,消费者四处奔走,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消费者十分不满。以上问题在黑龙江消费中经常出现,这些现象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性,因此消费市场的秩序必须做出调整,合理规范的市场,才能促进消费。5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下面对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5.1消费结构问题的原因关于黑龙江省消费结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消费习惯影响、收入增加与收入差距的拉大、消费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不同、制度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影响,下面进详细分析:5.1.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消费习惯影响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是滞后的。滞后的消费习惯导致滞后的消费行为,即除了收入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外,农村居民相对滞后的消费观也是导致农民消费结构低级化的一个原因。农民传统消费习惯给我的印象就是积攒手中的钱,而不懂得如何用已有的财富去投资于其他的领域,从而产生更大的财富。20在他们看来,他们所关注的就是现有的财富是否增加,而无法以长远眼光来看利益的得失,只是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普遍滞后,他们的理财习惯普遍也是多进少出,却不看支出的那部分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收入,这些能投资再收益的习惯,还没有深入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的骨髓中去,而要转变在我国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已久的传统消费习惯还需要一段时间与技巧。5.1.2收入增加与收入差距的拉大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富裕型特征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的增加是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各项支出全面增加,消费性支出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6510.94元和1943.30元,是1994年的3.9倍和2.5倍。今后510年以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我国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拉大,会降低居民的消费倾向。收入差距相差悬殊,意味着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购买力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并发生消费断层。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已达137.4台、91.8台和96.8台,而农村居民只有89.4台、22.5台和43台。这些家电产品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一些新兴产品面市不久就出现滞销,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张受到结构性供求矛盾的抑制。由于不同收入者的需求偏好和消费倾向不同,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的分布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当一部分人已将消费聚焦于几万元的商品时,另一部分人则可能还停留在几百元或几千元左右的消费品上,而介于几千元到几万元间的商品则少有人问津。这种市场需求链与产业供应链的不衔接,会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高,优化产业结构难度加大。5.1.3消费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不同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在城乡市场均有不同表现。在农村,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也追求个性化、实用性的消费品,但面向整个农村市场的消费品供给结构并没有实现多样化、多层次化。加之由于面向农村的商品利润低,农民购买力不强,相对城市而言,获利较少,不少生产厂家都将眼光放在城市,而放弃了广大农村市场。在城市,供需间也出现断层。以住房为例,开发商注重高档及其他外在追求,忽视了大多数的中低消费群体,加之住房价格居高不下,面向少数高收入者的住房数量多,经济适用房数量少,布局位置也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工薪阶层只能望房兴叹。因而,市场供给结构滞后于消费需求的变化,成为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一大难点。5.1.4制度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影响“低工资,低社会保障水平,高物价”造成部分人基本生活困难,消费能力下降。低工资一直被认为是使我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就短期而言,无论是从企业的赢利和发展来看,还是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低工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无疑都是肯定的。但内需是与工资和购买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过低的收入,使得人们根本没有能力扩大消费,因而内需难以得到提升;而内需的不足使得企业只能更多依赖出口,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另外,由于历史欠账及监管不力,我国目前的社保欠账达到数万亿元,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因素影响,低社会保障水平一直是我国建设社会保障的目标。而在低工资,低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近几年来物价持续走高,导致居民有限的购买能力进一步降低。广大农村居民得不到社会保障,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消费了全社会30%的商品。这也是造成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社会保障资源也明显地向城镇居民倾斜。21从人均社会保障费用来看,城市居民是农民的20倍以上。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虽在不断增加,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保障功能越来越弱,再加上物价上涨、社会保障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明显不足。5.2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关于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习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优化、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与市场秩序,下面做详细解释:5.2.1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习惯首先,增加居民收入是第一要素,居民收入过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将无从提起,同时,只有收入可观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才会从追求物资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其次,要加强政策引导,遏制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畸形消费的问题,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家庭消费结构不合理,超前消费等现象严重,已对居民消费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政策、宣传、教育等,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从而,减少多数家庭的消费顾虑,增强消费信心,提高消费能力。5.2.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优化重视市场细分,进行消费品市场的合理定位。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寻找目标市场,合理定位,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求。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费环境出发,研究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整合市场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特色化经营,逐步改变消费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5.2.3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发新的需求点,对于提高消费水平和优化消费结构是相当重要的。随着人们不同的需要建立个性化的消费市场,开拓如保险消费、网络消费、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领域。消费供求总量平衡是消费供求结构平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上平衡了,市场供应才能充足,市场物价才能基本稳定。这样,人们理想的消费需求才能成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同时才能拓宽自己的消费领域,促使消费结构逐步合理化。22在调控和优化消费结构的过程中,调控供需平衡始终是一个关键环节。加快城镇将居民的住房建设,推行城镇住宅商品化,引导消费向住宅方面转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增加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5.2.4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与市场秩序良好的消费环境对于居民的消费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努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持不懈地打击造假卖假行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在社会的层面上,国家要建设和保障体系,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制度;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支付能力,为提高消费水平奠定经济基础,以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为宗旨,把潜在消费变为现实的即期消费。消费信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越大,消费信贷的作用也越大。很多发达国家,信贷消费在消费中所占比重很大。规范和建立信用体系,才能促进储蓄转化为消费,使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特别针对居民不熟悉贷款程序等问题,大力发展代办贷款机构,以减少消费者的“鞍马劳顿”之苦,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有效缩短居民消费升级的时间。 结语 进一步促进福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完善与升级,有必要充分奠定促进消费结构完善的宏观基础,努力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提升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充分重视扩大消费的战略意义,进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变投资重点提高投资效率,有效平衡投资消费关系,充分利用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机遇,切实奠定促进消费增长的良好宏观基础。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切实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向低收入阶层转变支付力度,重点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断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积极培育扩大中产阶级消费。深化与居民消费意愿具有密切关系的改革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