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复习要点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重点段落:25自然段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句解: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反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科学界将亚里士多德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句解: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句解: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十六课 全神贯注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第二十七课 鱼游到了纸上主要内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我们要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重点段落:他好像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句解: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这也是他把鱼画活了的重要原因。鱼游到了纸上。句解: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得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金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解答:“金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说聋哑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先”,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要把鱼画像,画活,必须先仔细观察,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第二十八课 父亲的菜园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语文园地七引号的作用:表示特定的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具有特殊含义;表示讽刺或否定。第七单元字词复习要点1、词语盘点,日积月累2、词语解释:信奉:信仰敬奉。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 6千克。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端详:仔细地看。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径自:自作主张,直接行动。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文中指品茶赏鱼这种氛围令人心情舒畅。工笔: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特点是用笔工整细致,与“写意”相对。速写: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现场以简练的手法,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写出来的绘画。坚毅:坚定有毅力。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贫瘠:土地薄,不肥沃。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第二十九课 寓言两则1、主要内容及中心:纪昌学射: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说明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坚持不懈练好基本功,才能成大器。扁鹊治病:这则寓言通过写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讳疾忌医,最后病死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小病、小问题,要防微杜渐,及时听取别人意见改正,不能讳疾忌医,否则会有大祸。2、重点语句:“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句解: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并且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句解: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句解:这些句子,前几个句子都表明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后来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句解: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第三十课 文成公主进藏主要内容及中心:课文写松赞干布派使臣向唐朝求婚,皇帝出题考察使臣的智慧,见使臣很聪明,便答应了求婚。文臣公主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到达拉萨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从此,西藏地区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赞颂了文成公主的聪明才智,和对两地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十一课 普罗米修斯1、主要内容及中心:课文写天神普罗米修斯不忍心看人类过没有火的悲惨生活,偷盗火种遭受宙斯折磨,最后获救的故事,赞颂了他的勇敢、善良、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2、重点段落:3-8自然段,普罗米修斯经历的折磨和心的想法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句解:这表明普罗米修斯盗火种之举是正义的,也是大胆的,因而火神敬佩他。从中也可以看出火神也是富有正义感的神。第三十二课 渔夫的故事主要内容及中心:通过描写渔夫打捞宝瓶,放出魔鬼,魔鬼却要杀渔夫,最后渔夫智斗魔鬼脱险的故事,赞扬了渔一、字词:1、词语盘点。2、多音字:脏(zng心脏 zng脏话) 塞(si塞车 s 阻塞 si 边塞)撒(s撒网,s撒欢) 恶(恶心、凶恶、w厌恶)3、同义词:满意满足 高明高超 连忙急忙 断定肯定 碰巧凑巧 敬佩佩服立即立刻 饶恕宽恕 违抗违背 坚决坚定 悲惨悲苦 驱赶驱逐弥漫布满 逐渐逐步 起誓发誓 口吻口气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笑逐颜开眉开眼笑4、反义词:开始结束 成功失败 答应拒绝 惩罚奖励 坚定动摇 屈服抗争违抗顺从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5、解词部分:拜见:拜会,会见。到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标准。聚精会神:集中精神。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无能为力:没有能力,没有办法。碰巧:凑巧。隆重:盛大庄重。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敬佩:敬重佩服。愤愤不平:很生气的样子。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无恶不作:没有什么坏事不干,形容做尽了坏事。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附送: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教学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先教学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学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编写的一道思考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分别观察等式左边的变化和右边的变化,可以发现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果研究同一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释。还编写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十三世纪欧洲人运用的“双倍法”,并让学生试着用乘法分配律解释“双倍法”的算理。1 教学乘法分配律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 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 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和65写出来。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在这一步教学中,从个案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现象的等式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体现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 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想想做做”第1题帮助学生消化初步认识的乘法分配律。第1题是应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会有困难,要给予适当的帮助。第2题选择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与40()让学生辨析,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与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第3题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2 教学简便运算重在“悟”,不能“灌”。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运算简便,教材分三步安排:第一步是第55页第4、5题中初步体会。其中第4题先分别计算同组的两题的得数后“比一比”,既要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相互改写。还要比较哪一道算式的计算简便,体会简便在哪里,分析简便的原因。第5题里的班级数和各班人数都是精心选择的,无论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和还是求两个年级的人数差都有两种算法,而且有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要鼓励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那种方法。第二步是第56页例题教学简便运算。先让学生进行的估算、口算和笔算,有利于他们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口算时先算100件是3200元(32),再算2件是64元(),最后把3200和64合起来,这样的过程与方法已经在应用乘法分配律。例题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有“扶”有“放”,把102看成()是扶的,用乘法分配律算()是放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两点: 一是为什么把102看成();二是由于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每一步都能口算,所以运算简便。这道例题教学后,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简便计算,不要过早进入“试一试”。第三步是第5页的“试一试”,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计算简便。要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计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计算简便的原因是54的和正好是100。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最根本的一点是使比较繁的计算转化成容易进行的口算。另外,“想想做做”第1题再次安排改写算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必须练好。编排第3、5、6题是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3 练习五里的内容有巩固、有扩展,有助于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第1、2题分别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它进行简便计算。第3、4题是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也有类似乘法分配律那样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简便计算。这是知识的扩展,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扩展不是类比推理。第3题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关系是归纳推理,圆圈里的等号必须在计算并比较得数后才能填写。第4题是演绎推理,由于存在这种关系,所以可以改写原来的算式。教学时不能把目光都集中在第4题上,要在第3题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否则,第4题会陷入机械接受的学习。第6题把以前教学的运算律与本单元教学的运算律综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前后一共学习了哪些运算律。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区别结合律与分配律,包括它们的意义和应用有哪些不同乘法分配律(p54-5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流程第一段:情境引进 流程1:情境引进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王阿姨准备买一些衣服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请看图片。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师: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会列式解答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本子上列算式,并解答。(暂停)第二段:探索规律流程2:交流算法师:同学们都解答好了吗?课件分别出示2种计算方法: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和小青椒、小番茄的相同吗?你们看,由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小青椒是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了多少元,小番茄是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所以列出的算式就不同。但是,这两道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求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所以,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同,都是550元。那么,同学们会把这两道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想一想,在本子上试试看流程3:观察交流课件出示等式:(65 + 45) 5 = 65 5 + 45 5师: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想一想,能换不同的数据,再写几组类似这样的等式吗?请大家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写一写,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暂停)流程4:发现规律师:同学们一定又写出好多这样的等式吧?小萝卜也写了一些这样的等式,你们看:课件出示一组等式:师:同学们,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等式把具有这样模式的等式都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独立在本子上试一试,完成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暂停)流程5:揭示乘法分配律师:大家一定想出很多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等式了吧。是啊,表示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表达的意思都一样。那同学们知道这种等式所表示的意思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吧。(暂停)师:同学们,这样的等式都表示一个相同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课件出示规律文字)我们如果用字母a、b、c来分别表示不同的三个数,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么写呢?可以写成:课件出示字母公式:(a+b)c= ac+ bc师:等式的右边就相当于把括号外的因数c,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分别与之相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出示课题)同学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暂停)流程6:小结过渡师: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同学们都记住了吗?这一条规律的发现对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可有着很大的作用呢。大家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住它。第三段:巩固规律流程7: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师:我们继续看,想一想,可以怎样填呢?请同学们根据乘法分配律,自己在书上填一填。(暂停)流程8:交流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师:同学们填好了吗?大家在填写等式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与字母公式相比,有的是从左向右,如1、4两题,有的是从右向左,如2、3两题;有的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因数,有的是一个因数乘两个数的和,正是因为乘法存在分配律,所以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实质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思维可要灵活哦。流程9:想想做做2师:接着看,这一组题,横着看,哪一组算式的得数相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吧。(暂停)流程10:交流想想做做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答案:师: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同学们是这样画的吗?最后一题为什么不可以画“”呢?(停顿)是啊,同一个数分别跟另外两个数相乘的积相加,应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哦!流程11:想想做做4课件出示师:再看这两组算式,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先算一算,再比一比,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暂停)流程12:交流想想做做4师:我们看正确答案,第一组,第一题,64 8 + 36 8,可以同时计算64乘8和36乘8,等于512加288,结果是800,这一题,64乘8表示64个8,加上36个8,实质就是100个8;第二题,(64 + 36) 8,先算括号里面的64加36得100,再算100乘8得800,这一题,64与36的和乘8,也表示100个8,这两题,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结果也相同,但很显然,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理,第二组的两题也是,虽然算式不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实质上是一致的,结果都是500,但第二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暂停)第四段:小结、作业流程13:全课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索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它就是乘法分配律。在有些计算中,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变得较为简便。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猜想-验证-归纳-应用(65+45)5=655+455(32+45)3=324+453(13+10)2=132+102(a+b)c=ac+bc先和先两个积教后反思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p56-57)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流程流程1:基本练习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探索得出了乘法运算中一条很重要的规律,乘法分配律,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看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40 + 7) 12 = 29 56 + 56 31 =( + ) 师:这几道填空式题。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暂停)流程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上题答案:(40 + 7) 12 = 40 12 + 7 1229 56 + 56 31 =(29 + 31 ) 56 师:我们来看答案,同学们是这样填写的吗?对,依据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a+b)c= ac+ bc(同时课件出示)流程3:情境引进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师:我们继续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暂停)流程4:算法探究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算式:32 102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32乘102的积大约是多少,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暂停)流程5:算法交流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我们来看看小青椒和小番茄是怎样算的,先看看小青椒的算法。课件出示小青椒小青椒:我用竖式算:师:再来看看小番茄是怎样算的,课件出示小番茄:我用口算,100件是3200元,2件是64元,一共是3264元。师:小番茄是这样想的,同学们,根据小蕃茄的想法,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试一试,并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课件出示:32 102 = 32 (100 + 2) = 32 + 32 = =(暂停)流程6:反馈交流课件出示:32 102 = 32 (100 + 2) = 32 100 + 32 2 = 3200 + 64 = 3264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依据乘法分配律,计算32乘102,可以把102分成100加2,用32分别去乘100和2,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结果是3264。同学们是这样写的吗?下面我们把这个问题解答完整。(出示单位名称,并答。)流程7:算法比较师:同样是计算3210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的几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暂停)流程8:小结过渡师:同学们,计算像这样的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过程变得比较简便,你们喜欢这样的方法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流程9: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 12 + 54 12师:来看这一题,4612+5412,46和54分别与12相乘的积相加,怎样计算就比较简便了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本子上试一试,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暂停)流程10:交流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答案:师:我们来看它的计算过程,46和52分别与12相乘的积相加,应用乘法分配律,就等于46与54的和跟12相乘,等于100乘12,结果是1200,同学们算对了吗?刚才的两道算式,都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仔细观察它们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请把自己的发现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吧。(暂停)流程11:小结师:同学们,像这样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百的数,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因数分成整百数和一位数相加,然后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像这样两个数分别和同一个数相乘,同样我们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用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个数相乘,也能使计算更简便。流程12:想想做做2、4部分课件出示:43 201 38 7 + 62 7 15 (20 + 3)304 22 5 23 + 5 37 (30 + 4) 25 师:继续看,这些算式,同学们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吗?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横行在本子上独立完成。(暂停)流程13:交流想想做做课件出示想想做做计算结果: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我们看,这三组题都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变得简便,但是,它们又各有不同的形式,第一组,43 201,304 22,都是两个数相乘,其中有一个因数接近整百数,可以把它拆成整百数与一个一位数相加的和,再去应用乘法分配律,结果分别是8643和6688;第二组,38 7 + 62 7,5 23 + 5 37,都是有相同因数的两个积相加的形式,可以转化成两个数的和与相同的因数相乘,结果分别是700和300;第三组,15 (20 + 3),(30 + 4) 25,都是一个因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可以把这个因数“分配”进入括号中的两个加数中,与它们分别相乘,再加起来,结果分别是345和850。因此,大家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根据算式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流程14: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图略)师: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列综合算式,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暂停)流程15:交流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结果:师:这一题,要求共用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56 + 24) 16,或者56 16 + 24 16,其实,第二种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第一种方法,结果是1280元,大家做对了吗?(暂停)流程16:全课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有很多平时计算起来较复杂的式题,应用了乘法分配律之后,计算过程就变得比较简便了。大家喜欢这样的方法吗?不过,在实际的计算中,同学们可要学会依据具体的算式灵活应用。(暂停)布置作业:想想做做2(第二竖行)、4(第2竖行)。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练习五(p58-59)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通过迁移转化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沟通,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促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整理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1、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 (18+54)5= 5+ 5 27(15+38)=27 +27 6520+3520=( + ) 20 5829+2867+5813=58( + + ) (a+b)c= c + c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第1题,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说说怎样想的。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的算式用等式连接,并说说这里其实是体现了什么知识?(乘法分配律) 3、第2题的上面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知识简便。 4、判断对错。 (1)1463+1663=63(14+16) (2)12473847=47(12+38) (3)40(12525)=40125+4025 (4)10145=10045+45 二、对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 1.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特点,再猜猜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的大小。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 除了计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验证方法?(可利用乘法运算的意义进行解释。如第一行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看作算28歌2是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国家电投集团浙江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农发行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运城市稷山县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环保设备制造业2025年市场趋势预测与产品技术创新趋势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法规与智能驾驶车辆售后服务体系报告
- 农发行绍兴市嵊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2025制造业数据治理策略:数据治理在智能生产设备智能服务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氢能产业投融资市场动态与趋势报告
- 安哥拉工人管理制度
- 2025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复习卷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优化 田忌赛马 课件
- 端子拉力测试标准
- 公司标准化室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省网络和数据安全职业技能大赛(数据安全管理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 中华诗词大赛小学4-6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4中级审计师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融资租赁信用评估体系构建-全面剖析
-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工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