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摘 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剧烈变化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供应链理论己经远远不 能满足现代企业在竞争中的要求。有鉴于此,在供应链中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提 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人们已逐渐深刻认识 到知识价值在经济社会当中的重要作用。在供应链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是重要 的核心骨架。对于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来说,出于利益的考虑,知识的拥有者一 般不会主动或无偿地将知识共享给知识的需求者。因此在供应链中建立知识市 场,构建市场机制,不仅可以推动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与共享,而且提高供应链 企业间的知识能力与协作能力。 由于知识在现实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得对于知识的经济理论研究越 来越紧迫。 本文正是在在把知识类比一般商品进行交易的前提下而展开的供应链 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研究。 首先, 在对现代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知识管理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供 应链知识共享研究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对供应链管理与知识共享进行相关的文 献研究,分析了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并从多个角度对知识共享的含 义进行了一一地阐述。 其次,分析了知识的重要特征即:知识的公共性和知识的专有权,并且进一 步辩证地分析了它们与知识共享之间的矛盾与均衡; 再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不确 定性,讨论了节点企业知识不对称性,进而得出供应链企业间进行知识共享的必 然性。 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知识及知识共享的性质进行探讨,从知识交易的角 度,分析了知识市场在供应链企业间存在的可能性,详细阐析了供应链知识市场 的各种组成要素,并对其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知识市场,以及在详细 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假设,构建知识交易模型,并基于此 模型研究知识交易过程;分析和评价该模型后,得出知识共享成本、信息技术基 础设施、 知识共享外部环境等因素对企业知识交易的积极性及知识交易水平都存 在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分析得出了相关影响因素以后,便 基于上述内容,基于知识交易,提出了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相关对策:主要有增强 交易能力的策略、 改善交易外部环境的策略及促使知识供求方提高其共享意愿的 方式。 关键词:供应链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知识市场 知识交易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ii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knowledge becomes a decisive facto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theory of the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logistics, capital flow, information flow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business who want to w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survival enviroment full of drastic changes.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supply chain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knowledge-sharing is the co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knowledge-sh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trading is the trans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knowledge owners. with the knowledge in the socio-economic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from the economics people are gradually going deep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value of knowledge.for the nodes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out of interest, the knowledge owner generally will no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be free sharing to the knowledge demanders. therefore, to create a knowledge market in the supply chain, using market mechanisms to promote knowledge flows and sharing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so as to enhance supply chains knowledge ability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 knowledge has more and more influences on the economy,and it is very urgent to built up the economic theory for knowledge. this article is folded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treats knowledge be trades as the general merchandise. firstly,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studying supply chain knowledge shar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meanwhi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tud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sharing research,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of knowledge-sharing from various angles. secondly,analyzing dialectically the conflict and balance between the public nature and exculsive right with the knowledge sharing;the author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and discussion about asymmetry of knowledge between node enterprises. sharing.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haring from an economic point.also, the knowledge market in supply chain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view of point of knowledge trading. then the main component, price system, market signal and operating mode of knowledge market in supply chain are researched.then,knowledge trading rocess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rincipal-agent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ory,and the model of knowledge trading is establishe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knowledge-sharing costs, knowledge-sharing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city, and cultural factors environment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knowledge sharing and knowledge trading of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it gives out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sharing level of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in view of the previous chapter.these strategies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rading ability, improv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rading desire. separately. these give an academic reference on the practice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supply chain for the majority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suppy chain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market knowledge trading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中,人们面临的不是知识过剩,而是知识稀缺1。首先,人类对 知识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人类的知识增长到多大的范围,都 不可能走到认识的顶点,从而人类将永远面对一个有待于开拓的未知领域。我们 知道科学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不断增长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旧问题解决 了,新问题又产生了,而且新问题比旧问题更多更难,这就更会激发人类的求知 欲望。再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知识永远处于一种稀缺状态。人类内在无 止境的求知本性,社会和经济发展无止境的需求,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永远不能达 到顶点,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人类的知识将永远面对一种“绝对稀缺”的状 态。知识的“绝对稀缺”问题需要通过知识生产的途径、通过知识创新来解决。 知识管理专家斯开姆(david j.skyme)在 1997 年描述过这样一种状态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尴尬“淹没在信息之中,却没有闪光 的智慧”2。比如打开一个搜索引擎,输入一个关键词,我们可能得到数以十万 计的网络资源,这就是典型的信息冗余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需要的是 对海量信息的控制、驾驭能力,需要从庞杂的信息中遴选出恰当有用的信息,并 且进行综合、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所以,在数据、信息爆炸性增长的网络 空间里, 对数据、 信息的共享没有实质意义, 有意义的是对关键数据、 信息资源, 以及对控制海量数据、信息的关键能力的分享。 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的信息共享可以依赖于机器和系统,而高级的信息 共享离不开人的控制力、理解力和洞察力,这将上升为知识共享。基于对知识和 信息关系的认识,知识共享是信息共享的高级形式,而信息共享是知识共享的基 础,具体如图 1.1 所示3。 1 张高臣.对“知识经济”认识上的五大误区.甘肃社会科学,2000(3)73-75. 2 david j.skyme.fro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knowledge management:are you prepared?online,1997(december):9-11. 3 罗志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3-14.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2 图 1.1 知识共享和信息共享的关系 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创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4。如何促进 知识共享,从而促进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是知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比尔盖茨 在未来时速中讲道: “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老格言有时使人们把知识秘藏不 宣。他们相信把知识保密起来会使自己成为必不可少的人” 。而实际上, “力量不 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于共享的知识。 ”5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知识既 不是传统的私人经济产品,也不是公共物品,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非竞争性的、 部分排他性的产品。知识不仅自身具有递增的边际产出,而且会使资本和劳动等 要素的收益递增,并改变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产生出更多新的产品 和服务,产生一个“收益递增的增长模式” 。而且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使知识可 以在不追加投资的基础上反复利用,减轻了资本稀缺性的约束压力。 国内外对知识共享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成熟,但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于与 知识扩散相关的研究,或者说是集中于最好经验的知识共享,比如 g.zulanski 和 l.argote 等都是建立在这样的模型上的: 即一个部门有较好的知识或经验, 研 究如何把这些知识和经验扩散到别的部门。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全球 化竞争日益激烈,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 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个相互独立的、作为利益主体的企业之间联盟,并且这种 联盟并不是以资金的相互渗透结成的,而是通过各企业在管理、技术、市场等方 面的竞争性优势组合实现的,是一种基于知识的联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供应 链不仅是物料供应链,而且是知识供应链(简称知识链),更准确地说,供应链是 4 spender j. c.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ollective practice and penrose rent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994, 3(4:353-367 5王德禄.积累、共享与交流. 知识共享 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 信息共享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一种“知识供应网”或“知识网络” 。在这种知识网络中,位于不同节点的成员 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往往是各不相同而又互为补充的。因此,仅仅把知识共享 停留在企业内部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但是,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组织内 部知识共享活动的主体均隶属于同一利益实体, 而供应链的各个成员企业都是独 立的法人实体。故此有必要对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一)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掀起了全球经济时代的变革,不管是宏观层 面还是微观层面,社会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6。能否对市场变化做出 快速反应、 能否及时大量地开发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企业的竞争优势7。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内部资源已经无法适 应, 原有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企业开始朝着高效、 开放、 合作和动态调整的方向发展。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便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也就 是以动态联盟为基础的企业供应链结构; 因为单个节点企业单靠自身资源已经远 远不能满足组织的发展,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合作与帮助。 供应链是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以及最 终用户构成的企业横向网络, 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由顾客需求开始到提供给顾客所 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整个过程。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间合作模式,使供应商、制 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经营和生产管理能够实现集成和优化运作,使合作伙伴 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及时准确地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有 人认为,21 世纪的市场竞争不是公司与公司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 的竞争。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普及,为供应链的研究和 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使供应链及其管理再次成为国内外现代制造和管 理技术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许多国际著名的企业和高校如 ibm 公司、 hp(惠普) 公司、wal-mart(沃尔玛)、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均致力于供应链 及其运作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的许多高校和研究 机构也正在致力于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 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与部门之间的 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 关的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 6朱祖平,张世磊.基于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创新整合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 14(6): 31-34 7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4 率与效益8。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 管理,主要目标是提高在工业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已逐渐成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 优势的重要资源9。主要表现在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知识的更新加 快,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消费者对知识型产 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得到强化10。因此,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 源和智力资源无疑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一个企业拥有丰富、优质、新颖的知 识资源和卓越的知识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 它就拥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 明显的竞争优势。当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和价值创造的核心来源时,管理的 焦点从资本转移到知识要素上来,这种核心要素的转移,促使企业采用知识管理 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知识管理提出以后,对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企业内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世界 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交流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不断地 获取新的知识资源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巩固其市场地位。企业积累知识资源 和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主要有两条途径:自主知识创新和外部知识获取11。在企业 自主知识创新风险过高、成本过大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从组织外 部获取新知识是企业知识增长和价值创造的有效途径。因此,能否正确地选择外 部知识源和外部知识的获取方式与途径,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来获取、掌握和 应用企业外部的先进知识,以提高企业的知识资源存量和价值创造绩效,就直接 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难以仿制的知识,知 识作为唯一意义深远的一项资源,正在改变着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方法,逐渐成 为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之后供应链的又一要素,并迅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 要内容。供应链的结构也因此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图 1.2 所示。供应链在当今 世界上是广泛存在,司空见惯的,而供应链又是组织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 (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2。所以,任何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的生存和发 展,除了关注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问题,更要关注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知识管 理问题。 8赵先得,谢金星.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j.南开管理评论,1999, 2(1):62-66. 9吴季松.21 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陈菊红,王能民,杨彤.供应链中的知识竹理j.科研管理,2002, 23(1): 98-102. 11彭灿.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与组织间学习j.科研管理,2004, 25(3): 81-85 12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 1.2 加入了知识流的供应链结构模型 (二)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意义 供应链是各企业寻求外部知识解决自身问题、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而有效 的知识共享对于学习利用外部知识十分重要。 因为通过共享使得知识能够在供应 链企业间快速地流动,使得需要知识的企业能够及时获取;不仅加强了企业间的 沟通与交流,更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然而,供应链自身的种种特点,使得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相比企业内部 的知识共享复杂得多。供应链中知识管理包括多项内容,其中知识共享是供应链 知识管理中的核心,主要是因为知识共享有利于提高知识运用的效率,有利于提 高成员企业间在业务上的互补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知识创新效率。 研究表明,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共享与 传播、知识的运用、支持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活动。其中知识在成员企业间 的共享是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的共享有利于知识 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的效率,且由于成员企业间在业务上的互补性,知识在成员 间的共享有利于知识的创新效率的提高。 然而,由于供应链自身的种种特点,使得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不同于 个人之间或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 因此尽管知识共享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丰 富和成熟,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关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知识共享机制较为成熟的 理论或较为成功的案例。 源汇 原材料供应商-制造-生产-分销-零售-用户 供应商的供应商 用户的用户 核心企业 供应商 用户 物料流 信息流和知识流 资金流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6 因此,本研究最重要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将知识管理理论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 业与企业之间, 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研究丰富现有的供应链管理理 论和知识共享理论。 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致力于为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建立起知识共享的良性循 环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知识的共享,降低各成员企业 获取、创造知识的成本,提高知识运用的效率进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优势。 通过各方的知识共享,实现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协同创新,共同创造出更加优 秀的产品和服务。 三、供应链管理与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知识共享的定义 知识共享属于知识管理中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代,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大 师为这个分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美国彼得 f 德鲁克和彼得 圣 吉,前者强调了信息和知识作为组织资源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13;而彼得圣吉着 重突出了对“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建设研究 14。关于知识共享的定义可以归纳为 以下几个角度: (1)从知识转移角度。知识共享可以指知识从知识垄断向知识公有的转变过 程。 (2)从知识学习角度。 知识共享可以指某一组织向另一组织进行知识学习的 过程。 (3)从知识交易角度。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指知识供需者之间进行知识交 易的过程。 (4) 从不同分类的知识如何相互转化的角度来看。 野中郁次郎提出实现知识 共享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15。 以上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共享定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可以认为:知识转移 是指知识共享的过程;而知识学习是知识共享的手段;知识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概 括了知识共享活动的经济本质; 知识类型转化是实现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知识共享 的基础。 对知识共享的认识应从知识共享对象知识内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手段知识网络、会议和团队学习;知识共享主体个人、团队和 组织这三个层次予以认识,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知识共享活动的三要素, 这是因为: (1)知识共享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有效的知识交流和知识理解,因此,不同知 识内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互相转化、 扩大是知识共享在知识内容层次 13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一版,p35. 1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年,p7. 15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年.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上的意义。 (2)组织内不同知识主体(员工、团队和组织)之间知识的共同分享、扩大是 知识共享在知识主体层次上的意义。 (3)知识共享是组织中各种知识共享手段的应用。 概括起来,知识共享即是指组织内员工、团队和组织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通过各种共享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 (二)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共享是衡量知识管理实施的标准 知识共享不充分的知识管理不可能是成功的知识管理。 这主要是因为知识共 享给企业带来递增的边际收益。目前许多公司纷纷引入知识共享系统,可以说知 识共享程度可以成为衡量知识管理实施标准的一个风向标。 作为企业无形的资产 资源,通过共享使企业或员工获取知识的成本逐步降低,但利用获得的知识所创 造出来的价值将给企业带来宝贵的财富,因此相对共享成本来说,知识的效益仍 然是递增的。 2、充分利用知识的前提在于知识共享 由于社会分工的影响, 某些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可能对他分内的工作起不到多 大的影响和帮助, 然而通过知识共享将该知识分享给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时却可 能产生重大的作用,有助于企业的工作。另外,如果某位员工在工作的进展中发 现重要问题或者是能够改进工作的办法, 而该员工没有将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与他 人进行共享,那么该方法抑或是经验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企业的整体效能得 不到提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3、知识创新的来源和动力在于知识共享 在企业当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分工是为了为了提高效率,然而分工同 样导致员工在日常工作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面非常有限,仅限于自己分内的层面。 对企业来说,员工个人拥有的知识是私有知识,整个企业拥有的知识是整体 知识。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败与否的是整体知识,只有通过知识共享,员工 的私有知识才能成为企业层面的整体知识。在知识共享的过程当中,通过彼此间 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新的灵感,新的思想和概念往往能不经意地产生,创造出具 有价值的新知识,实现 1+12。 (三)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1、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至今为止,知识管理理论流派大致就可分为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 和战略学派四大学派。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8 (1)经济学派。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其实只是观察商业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帮助认识公司真正的资源是什么。正如企业的设备、机器、资金和人力资源, 企业的知识资产也同样需要管理以取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经济学派的知识管理主要侧重关注求得经济的效益, 即如何更好地取得优势 利益。经济学派在美国主要由技术学派的部分学者,从侧重关注技术层面开始转 向侧重关注资源经济而演化来。并最终有别于技术学派的基本观点而发展着,其 重要特点是结合了行为学派的部分观点, 如隐含知识的观点和隐含知识可以部分 地向外显知识转化的观点。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流派,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注。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认为,当前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第六个阶段,即全球化和 知识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持续成长成为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 题。无论是在软件、网络这样的智力密集型行业,还是在钢铁、石油这样的资本 密集型行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 键,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已经设立了 cko 的职位。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认为,知 识的传递和转化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卓越的价值,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该 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仍是达文波特,他在 1998 年曾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 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2)行为学派。一般而言,行为学派的知识管理主要侧重关注发挥人的能 动性,关注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热衷于对个体 能力的学习、管理和组织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 着的技能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瑞典卡尔斯威比 博士则把知识定义成一种行动的能力,即强调知识是动态的,甚至明确提出“知 识不能被管理”,“不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实施成功的知识管理”等。 (3)技术学派。 技术学派主要侧重关注借助技术的效率, 关注信息管理系统、 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和构建,认为知识是一种企业资源,是一种物质 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被标识和处理,即可以被管理和控制。上述观点主要 在美国由信息技术发展而来。其中,托马斯h达文波特认为知识是结构性经 验、价值观念、关系信息以及专家见识的流动组合。知识为评估和吸纳新的经验 和信息提供了一种框架。知识产生于并运用于知者的大脑里。但在组织机构里, 知识往往不仅仅存在于文件或数据库中,也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程序、 惯例及规范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编码、存储和传播。“数据-信息- 知识”的递进概念,使得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紧密相关,信息技术在其中起到很 大的作用。 其典型做法比如曾一度盛行于美国的泰勒主义的知识管理方法和实践 活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管理项目)。诚然,在当今社会中,有关行业尤其是 高技术企业若果真离开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其工作效率无疑会大打折扣。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4)战略学派 战略学派的知识管理主要侧重关注不同的组织面向不同的战略性目标。 战略 性目标可以包括直接经济目标,但决不局限于单纯的直接经济目标。与经济学派 相比,战略学派的视野更宽,思路更广,或者可以说,经济学派也只是战略学派 其中一个重要分支而已。比如,一个组织的战略性目标是主要围绕着如何发展核 心能力(或称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一个组织不仅要关注资源经济,更要关注可 持续的能力发展,比如关心人的能动性,关心诸如如何创造(与竞争对手相比) 更优异环境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以及更有效地进行内部吸收、转化和共享隐含 知识等问题。战略学派主要是由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出发,有机结合了行为学派 和技术学派的部分观点(如应用信息技术、注重发挥人的能动性),并在不断改进 管理和有效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美国著名的施乐公司对美国许多大企业的 60 位知识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 共同提出了当今企业知识管理十个重要领域16。 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 对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 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 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 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 驱动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 建立专家网络, 建立和开发客户的知识库, 认识并计量知识的价值, 使用知识资产。 arthur anderson business consulting (2000)认为知识管理的框架包括知识的 应用、共享与创造。信息技术虽不是知识管理,但可以帮助知识管理的建构与实 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是知识共享,其共享的程度越高,员工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 就越强,知识的价值就越高。 16王兴成.国外企业知识管理论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10 图 1.3 知识管理构架 如图 1.3 所示17 k=知识(knowledge ) p=员工的专业知识(people ) +=科技(technology) i=公司累积的组织资产(information ) s=知识的共享程度(power of sharing ) 图 1.3 中的公式表示:组织知识必须在共享的组织文化下通过科技将人与信 息充分解和才能达到乘数的效果。在这里,人是活动的数据库,会带着隐性知识 在组织内转移,通过转移,组织将员工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资产,并通过创新、 扩散、应用等一系列知识活动,实现组织、员工知识的不断累积和创新,进而提 升组织能力,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由此可见知识共享在知识管 理中的重要作用。 2、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外学者们对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以及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的角度加以研究。 典型的有安 达信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知识管理的定义:km=(p+k)s,其中 km 即是知识管 理,p 代表人(people),k 代表知识(knowledge),s 则指知识的共享(sharing),p 和 k 之间的“+”号,代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运用。该公式所代 表的意思是组织的知识积累,必须透过科技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在知识共享的 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 巴斯(bassi,1997)认为,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 的绩效而创造、 获取和共享知识的过程。 王德禄等专家指出最为有效的知识管理, 17 arthur anderson business consulting.刘高伟.知识管理的第一本书.台北:商周出版社.2000. 信息技术 (+)(technology) 信息技术及其基础构架 共享(share) km=(p+i)s 人(people) 知识的运输者 知识(knowledge) 数据、信息、知识、技能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需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从知识共享的过程与模式的角度加以研究。 学者认为知识共享过程的四个 必备的关键原则首先是信任,这是小组合作文化的基础其次是公开交流,要运用 尽可能好的交流技术,频繁且公开地交流经验再次是学习,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 学习,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最后是分享,要努力开发个人、小组、组织和内部组 织的知识18。徐勇等人(1999)将知识共享的推动模式归纳为三种命令带动式、利 益诱导式和个人行为推动式。 他们还认为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原则是在保守企业 秘密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的共享和流动。谢银 军、顾新建在知识型企业营销部门的知识管理中提出了营销中的内向型知识 共享和外向型知识共享两种不同的策略。 从知识共享的组织设计的角度加以研究。程德俊等在知识的分布与企业 的集权与分权中将知识共享与权力的匹配联系在一起,认为知识在企业中的分 布状态和知识传递的成本和权力成本的大小对比会决定企业采用集权和分权的 企业的组织结构19。郁义鸿在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一书中对企业组织结构与 知识共享的相关性、价值识别和流程再造、企业的记忆、企业结构设计和虚拟企 业都给出了详尽的论述20。随着互联网在企业中的普及,虚拟公司和虚拟人力资 源也进入知识共享研究者的视野,戚振江在网络时代的团队虚拟团队中,樊 耘在虚拟团队与传统团队的行为差异及管理对策研究中认为虚拟团队的形式 有助于企业知识的共享212223。 陈通认为知识共享管理难以实施的根本原因就是权 责不明,他在企业知识管理的主体解析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设立首席知识官的 想法24;而吴景茂则对知识主管的职责进行了分析25。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研究知识管理与共享的角度各有侧重, 例如, 管理学者从组织创新和组织知识的角度构筑知识管理与共享体系架构计算 机应用领域的学者则将重点主要放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知识的发现与挖掘的研 究上。这些研究大多集中研究组织、技术等因素对构建知识管理与共享的影响、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以及知识管理宏观层面功能等方面, 而关于知识管理与共享对 企业微观层面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以及相关机理等的探讨十分有限。而实施知 识管理成功的关键是知识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即在企业中,知识 管理与共享应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为实施结构平台。 企业具体业务活动过程包括 技术创新、设计、生产、市场投放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活动等的一个完整过程, 18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科学决策,2000(3 ): 33. 19程德俊,蒋春燕,陶向南.知识分布与组织的集权和分权.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 ( 3 ) :7-10. 20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2-93. 21戚振江.网络时代的团队:虚拟团队.经济管理,2002 ( 4 ) :22-26. 22樊耘,朱荣梅,张灿.虚拟团队与传统团队的行为差异及其管理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1 (12 ) :66-70. 23谢银军,顾新建.知识型企业营销部门的知识管理.中国软科学,1999 (10 ) :94-95. 24陈通,程国平.企业知识管理主体解析.中国软科学,2001 (3) :76-78. 25吴景茂,王婿.论知识主管职责与知识主管能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 12 ) :48-50. 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 12 是各个阶段互动并双向循环的组织化学习过程, 是信息流动与企业内外部资源知 识的融合过程。由于知识资源具有专用性、隐含性、生成性、累积性、路径依赖 性、更新性、组织依赖性和收益难以独占性等特性,增加了提高企业知识共享过 程效率和效益的难度。 因此这个过程能否及时将内外部知识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 起综合开发、有效利用和管理,将成为提高该过程效率和效益的关键问题。 (四)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由于存在供应链运作的时间差,存在链网中运行并行交互,存在信息不对等 等问题,使得供应链运作不确定性很是复杂。在供应链上存在着牛鞭效应。所谓 牛鞭效应, 是指供应链上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由于信息是从最终客户端经由 多级组织向源头供应商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就难免会产生信息的扭曲,而这种 扭曲会逐级地放大,从而使得最后的信息变化很大。由于这种扭曲的放大作用在 图形上与甩起的牛鞭非常相像,因此就被形象地成为牛鞭效应。上游供应商是牛 鞭的头部, 最终用户是根部, 根部一点点的抖动, 传到头部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关于牛鞭现象的相关案例如下: 惠普公司在一个主要的零售商那里检查打印 机的销售情况时发现该零售商的销售随着时间有一定幅度的波动, 而当他们检查 到零售商的订单时候发现波动的幅度比销售的还要大。在进一步的调查后,他们 更惊讶地发现, 公司打印机生产部向物料提供商下的订单波动相比前两者的波动 甚至还更大。这样的波动不断放大的状况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 供应链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先进的满足顾客个性化需要的生产和运作方式,供 应链大规模定制实现方式的本质与供应链不确定性降低的最终解决办法是实现 供应链企业的知识共享。现在,基于物流与资金流的供应链理论己经不能满足现 代企业在剧变的生存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的要求, 知识己经成为提高供应链整体 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供应链内成员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要素之一, 在原有的基于物流 与资金流的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管理己经成为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 趋势之一26。在知识管理日益成为各种组织关注的焦点的时候,供应链知识共享 的思想随着经济环境的急速变化而产生。 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研究将会对供应链企 业如何结合员工个人的经验知识和组织的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现代企业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因此迫使企业运作的手 段和方法都发生变革,供应链知识管理正是在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上而产生的,它 的以使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与优化为目标, 进而达到知识创新与运 用的效率提高的目的。 在企业界,率先开展供应链知识管理实践的跨国企业,如丰田、戴尔等,也 通过积极总结,发掘知识管理同企业绩效的关系。在丰田公司,通过公司采购部 和运作管理咨询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升本医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测试试卷(含答案)
- 物业顾问咨询合同范本
- 火车锻件采购合同范本
- 网约车租车合同协议书
- 看房翻新改造合同范本
- 家庭教育指导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 美容设备合作合同范本
- 翡翠买卖居间合同范本
- 货物买卖抵押合同范本
- 牛奶定期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新课程标准解读》标准课件
-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福建卷)物理试题含答案
-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 1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操作流程
- 高考数学专项复习:导数压轴大题归类(解析版)
- DB52-T1626-2021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报告编制导则
- 第九章 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课件
- 抢救记录书写要求及模版
- 架线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可打印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