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于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所送交的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论文内容,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向有关部门和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复印件和 电子版本。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 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a study of relations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of chongqing micro-enterprise based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作 者 姓 名: 宋 健 指 导 教 师: 白 胜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容内容摘要摘要 在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的研究中,鼓励和推动人们创业被认为是有效措施之一,而创 办微型企业是创业者进行创业的优先选择。在创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创业者或 者创业企业的能力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十分重要, 是决定企业能否保持较快发展的关键因 素。目前,国内有关微型企业模式创业的研究刚刚起步,因而研究微型企业的创业能力 极具现实意义。 创业导向是创业学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交叉学科, 企业内实施合理的创业导向能 够为创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并有利于创业企业的绩效水平的提高。目前,在国内 微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有相当部分的小微企业面临着发展停滞不前或者 夭折问题,这沉重打击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微型创业或创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多 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而从内部因素来研究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创业导向在 二者之间将发挥何种作用,这对于微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本文构建了以创业导向为调节变量的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模型, 并把 微型企业创业能力划分为机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和关系能力四个维度,作 为自变量;创业绩效维度划分为获利绩效和成长绩效,作为因变量;创业导向维度划分 为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作为调节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相关假 设。 通过对重庆市微型企业调查问卷的描述与统计分析,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本 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创业能力各子维度对 创业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正向影响强度依次为机会能力、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 力、战略能力。 第二,创业导向在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中,创业 导向创新性越强,微型企业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越大;创业导向先动性 越强,微型企业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越大;而对于创业导向风险承担性 维度来说,其在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2 关键词:微型企业;创业能力;创业导向;创业绩效 1 abstract in the research of how to solving our domestic unemployment, to encourage entrepreneur establishing businesses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sitive choice, and the prior choice is to establish a micro-enterprise model.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rtup businesse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whol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and it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enterprise to grow up.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studies of mciro-enterprise has just started, which will lead to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is a cross subject of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which will provide positive guidance for start-up companies operating activities and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at pres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omestic micro- enterprises and start-up enterprises, many enterprises faced stagnation or mortality, which heavily beat entrepreneurs entrepreneurial zeal.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enterprise or startup enterprises needs a combinate influences, and thu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from the micro-enterprise itself,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 between them, which will bring to u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 proposed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which based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s a adjustment variables, and divide enterprise entrepreneurship dimension into opportunity competenc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competence, strategic capabilities and relationship competence, which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dimension are divided into profit performance and growth performance, which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dimension divided into innovative, proactive and risk bearing, which as a moderator variable. thus, we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hypothe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 study. through the descriptions of chongqing micro-enterprise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o verify this assumption, then we finally work ou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the micro-enterprises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the sub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e all have positive impact to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the strength on positive impacts is as 2 follows:opportunity competence, relationship competence, organization the stronger preactivity,the stronger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as regard to risk-bearing,its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between th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 micro-enterpris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1 目目 录录 一、绪论一、绪论 . 1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2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二、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 4 4 (一)微型企业概述 . 4 (二)创业能力概述 . 6 (三)创业导向概述 . 8 (四)创业绩效概述 . 9 (五)创业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 . 12 (六)文献评述 . 15 三、实证研究设计三、实证研究设计 . 1717 (一)实证研究框架的提出 . 17 (二)各研究要素的维度划分 . 18 (三)研究假设 . 22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 2525 (一)研究方法 . 25 2 (二)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26 (三)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27 (四)描述性统计 . 31 (五)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 32 (六)交互作用分析 . 34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3737 (一)研究结论 . 37 (二)研究建议 . 38 致谢致谢 . 47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040 附录附录 . 4545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1 一、绪论一、绪论 (一)(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王良洪(2006)认为,缓解整个社会贫困的方式之一就是创办微型企业,而微型企业 是提高整个社会就业能力的有效模式,是落后经济地区经济增长的“推进器” 。2011 年 6 月,我国首次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类型中划分出来,并制定了不同行业的微型 企业界定标准。 2011 年 11 月到 2012 年 4 月, 国家职能部门连续出台多项针对小微企业 发展的扶持政策,如宏观经济政策(金融、财税优惠)和微观行政政策(鼓励创业、给 予创业者创业培训、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等。目前, “微型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 讨论的热名词,各级政府都开始积极实施有关微型企业扶持的政策与措施。由此,国内 兴起一片创业热潮,创业者纷纷创建微型企业来进行创业。 然而,微型企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并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获得企业的长久生存与 发展,是微型企业在激烈竞争中面临的严峻课题。微型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 共同影响,而实现微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是能力因素,即创业能力是微型企业各要 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整个微型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可见,作为企业重要的战 略资源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型企业的兴衰及发展方向。因此,研究微 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微型企业及其创始人来说是极为迫切、 现实性 的问题。 重庆市是全国最早施行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的地区,自 2010 年政策出台以来,该地 区的微企数量及相关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大, 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期, 本人对重庆市多家微型企业进行实地调访、对比与总结,发现微型企业绩效在很大程度 上与创业企业(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具有直接关系,能力因素在微型企业的创建、发展 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微型企业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是一种直接关系 吗?在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中, 各子维度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又是如何?而创业导向在其中 起何种作用呢?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 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内在关 系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期望得出能够有效指导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实践的研究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二)(二)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关于微型企业的理论研究在最近一二十年才出现, 本文通过对微型企业内涵的总结 以及创业能力、创业导向和创业绩效等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发现理论研究者在微型 企业创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本研究初探微型企业领 域,并针对重庆市微型企业这种特定企业类型来探讨创业能力、创业导向以及创业绩效 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丰富该领域的创业理论研究成果,为同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参 考。 本文紧密结合微型企业创业这一热门话题,通过调查研究、实证分析,并引入创业 导向这一创业理论热点来综合探讨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具体作用关 系。通过本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微企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了解创业能力、创业导向要素 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进而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创业能力培训与指导并提高创业企业的 创业导向战略意识;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在进行微型企业创业政策支持 上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三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与方法方法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整理以及结合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实 际,进而划分微型企业创业能力的构建维度并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引入创 业导向这一调节变量并构建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以及提出相关研 究假设;然后,根据重庆市微型企业的调研数据,对该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来检验假设; 最后,提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研究文献的归纳与总结。本章主要对包括微型企业、创业能力、创业 导向以及创业绩效在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做出相应的评述。 第三章,实证设计。首先提出了微型企业创业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相互 作用的关系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阐述与说明;然后,各个变量进行维度划分以及问卷题 项的设计;最后,在构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微型企业创业能力、创业导向以及创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3 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 第四章,数据分析与讨论。本章主要包括样本与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方法的选取、 假设验证等几个部分。 第五章,结论与对策建议。本章主要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通过比较已有研究 来指明有关假设在理论上的贡献及实践中的意义。此外,本章通过对全文的总结,提出 了研究结论、研究建议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本文综合运用创业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并结合本研究实践提出 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构建了关系研究模型, 最后使用 spss16.0 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具体地说,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在总结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并结合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 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研究框架及模型。 (2)问卷调查法。为了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本研究根据已有相关研究设计调研 问卷,对重庆市内的微型企业进行了大样本调研。 (3)统计分析法。本研究使用 spss16.0 对所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使 得到的结果更具普遍适用性。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二、二、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一)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概述概述 1.微型企微型企业的界定业的界定 国内外关于微型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一般来说,微型企业是由生活在底 层的贫困人群所创立的规模细小、非正式的松散组织,这类企业的经营范围一般为杂货 店等低门槛行业。微型企业具有如下特点:只有一两个人经营管理、以家庭为基础、通 常以非正式注册单位经营且脱离行政规章和政府控制(sharma 等,1990)。 国外关于微型企业的研究集中于上世纪 90 年代,但对微型企业的标准界定并不统 一,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把人数规模和创业者范围作为共同标准,如美国国际开 发署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界定标准;另一种是关于资产总额和雇员人数的标准,如欧盟、 菲律宾等国家政府的界定标准。从以上两种标准对比来看,人数规模是国外对微型企业 界定的首要标准,且一般规定在 10 人以下。 国内学者对微型企业的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初, 不同学者对微型企业的界定也有不 同的看法,如莫荣(2001)的 7 人规模标准、陈剑林(2005)的 10 人规模标准。直到 2011 年,国家有关部门才首次划分出微型企业的界定标准。 表表 2 2- -1 1 国内外国内外关于关于微型企业的界定标准微型企业的界定标准 国家国家及学者及学者 界定标准界定标准 日本(1973) 工业、运输业等在 20 人以下;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等在 5 人以下 萨尔瓦多(1996) 不超过 10 人,年销售额不超过 60 万克朗 欧盟(1996) 10 人以下,资产总额不超过 200 万欧元 菲律宾(1997) 1-9 个,资产总额在 150 万比索以下 美国国际开发署(2003) 不超过 10 人、由当地人拥有且业主(经营者)为贫困人口 马来西亚(2006) 5 人以下,年营业额不超过 25 万林吉特 越南 5 人以下,资本金在 1 亿越南盾以下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5 续表*-* 国家及学者国家及学者 界定标准界定标准 亚洲开发银行 不超过 10 人的企业(包括雇主及家庭成员工人在内,其中员工不包括专 业人员及专业服务提供者) 莫荣(2001) 7 人及以下的注册企业;未登记注册、脱离政府管理的非正规劳动组织 陈剑林(2005) 小于 1 0 人、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细小 的企业组织 张陆(2006) 资产和雇员人数均在该行业小企业平均水平之下,其所有者和员工主要来 自于贫困人口或失业人口 王良洪(2006) 不超过 7 人,由贫困家庭拥有与经营的企业 重庆市(2010) 20(含投资者)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 10 万元以下的企业 中国(2011) 一般行业人数大多是 10 人以下的企业,但具体行业间存有细微差异 资料来源:根据毛敏(2010)及相关文献整理 2.微型企业的作用微型企业的作用 由微型企业的界定可以看出,微型企业具有规模小、人数少、注册成本低等特点。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微型企业在激励创业、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微型企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基数大、 分布广泛, 且充满活力, 因而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微型企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激励创业,带动经济发展 微型企业具有经营成本低、便于管理等特点,十分有利于激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热 情,而微型企业常常是创业者创业的首要企业类型选择。近两年,我国开始重视小微企 业的发展,不断加大了有关小微企业各种支持方式与力度,并由此激发了不同社会群体 的创业冲动和创业梦想。例如,重庆市自 2010 年实施微企扶持措施以来,共发展 8 万 余户微型企业,极大调动了当地人们的创业热情并产生了相当规模的经济效应。此外, 微企模式在激励创业的同时还能带动经济发展, 如对市场竞争的优化和江浙等地掌管经 济命脉的微型企业产业集群。 (2)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微型企业能够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必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广泛吸纳社会剩余劳动 力,扩大人们的就业范围。同时,随着微型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其解决未就业人群 的能力和容量随之提升,进而形成一个维护社会的“稳定器” 。例如,重庆市通过近三 年的微企培养政策及扶持经验,解决了 60 多万人的就业问题,在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压 力的同时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此外,微型企业还在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培养企业家精神、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 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二)创业创业能力能力概述概述 创业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 大多数学者从理论入手来探讨创业能力的内涵 及作用。近些年,创业能力研究得到长足发展,然而迄今并未对创业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构成形成一致的观点。回顾已有文献,学者们对创业能力的研究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 出发:一个是创业者个体角度(立足于特质理论或管理胜任力) ,一个是公司或组织创 业角度(基于资源观或机会观视角) 。 (1)基于创业者个体角度 在个体层面的创业能力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创业能力来自创业者的天赋 (thompson,2004) ;或者是创业者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工作的特质(man 等,2008) , 如性格、技能和知识等。例如,man 等(2008)、冯华和杜红(2005)认为创业能力是一种 智力资源,是创业者具备的学识与技能并进而达到创业目标的整体能力。lumpkin & dess(1996)则认为创业能力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相关的概念, 是企业家精神在更为一般 的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gartner(1998)认为创业能力(企业家能力)是一种知识或 才能,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从创业者个体角度出发来研究创业能力,其研究主体主要指创业者能力、企业家能 力、企业家胜任力等,如表 2-2 所示: 表表 2 2- -2 2 个体层面个体层面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研究研究主体主体及及维度划分维度划分 主要学者主要学者 研究研究主体主体 维度划分维度划分 chandler & hanks(1994) 创业者能力 机会能力、管理能力 de noble(1999) 创业者能力 关键资源配置能力、管理能力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7 续表*-* 苗青和王重鸣(2002) 企业家能力 三大核心能力:创造性破坏、承担风险和学习能力 四种必备能力:人际关系、指挥领导、组织和表达能力 man(2002) 、杨俊(2005) 企业家能力 机会、关系、概念、组织、战略和承诺等六项能力 贺小刚(2006) 企业家能力 管理、关系、机会、创新、战略和学习等六项能力 william(2007) 企业家能力 技术能力、管理综合能力、企业家技能、个人成熟能力 唐靖和姜彦福(2008) 创业者能力 机会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 运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战略、关系和承诺等四大能力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2)基于公司或组织创业角度 在组织层面的创业能力研究中,学者们把创业能力定义为组织识别新想法、新产品 和新观念的手段和方法(rule & irwin,1993) ;或者把创业能力定义为组织根据识别 到的市场机会获取所需资源以开发机会、 建构新市场机会的能力。(arthurs & busenitz, 2006;karra et al.,2008) 。例如,alvareza & busenitzb(2001)认为创业能力体 现在企业不断整合资源、实现任务目标的过程。而 shane(2003)认为,只有构建企业的 机会探索和开发能力,才能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并转化为企业绩效。march(1991)用探 索能力与开发能力来描述创业能力。其中,探索能力指企业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而开 发能力就是企业对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的能力。 张映红(2005)从资源基础 观的角度出发,把创业能力看做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且在企 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创业能力。 吕源和徐二明(2004)从公司角度研究了 创业能力(即公司创业力) ,他们认为创业能力就是组织中个人或团体实践创新的过程。 从公司或者组织创业角度出发来研究创业能力,其研究主体主要指组织能力、组织 双元能力、公司创业力等,如表 2-3 所示: 表表 2 2- -3 3 组织层面创业能力研究组织层面创业能力研究主体主体及维度划分及维度划分 主要学者主要学者 研究研究主体主体 维度划分维度划分 march(1991) 组织能力 探索能力、开发能力 张玉利和李乾文等(2005) 组织双元能力 产品和市场开发能力、商业机会识别能力 吕源和徐二明(2004) 公司创业力 创新能力等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此外,尹苗苗和蔡莉(2012)在总结以往有关创业能力研究的文献基础上,较为完 整地构建了我国的创业能力概念体系框架。 这个概念框架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归纳创 业能力维度,个体层面的创业能力包括:创业者特征、构想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承诺 能力;组织层面的创业能力包括:战略能力、组织能力;而机会评估能力、机会利用能 力、关系能力三个维度同时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中。 (三)(三)创业导向创业导向概述概述 创业导向,是创业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分析创业企业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 张映红(2005)认为,创业导向就是以战略角度对创业活动进行的分析以及创业企业在 经营活动中的战略选择。 miller(1983)较早提出了创业导向概念,并把其定义为企业参与创新、承担一定 风险、进行超前性创新活动,以此来打击竞争对手的过程。covin & slevin(1989)在 认同miller(1983)关于创业导向看法的同时,使之提升为一种战略意识和战略执行方 式。lumpkin & dess(1996)从过程论来强调创业导向,认为其就是创业的过程以及在 这个过程中的实践和决策行为。“创业”强调的是企业进入新的或已经存在的市场和开 拓新业务的结果;而“创业导向”则是描述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即创业的决策、过程 和实践。 已有研究表明, 不同的创业导向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发展方向产生不同的影 响, 例如在创业企业对其经营领域的界定、 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 针对竞争的态度上等。 具体地说,学者们从四个角度研究和分析创业导向的内涵及作用,如表2-4所示: 表表 2 2- -4 4 创业导向内涵的研究角度创业导向内涵的研究角度 研究角度研究角度 主要学者主要学者 观点观点 能力 naman & slevin(1993) 创业导向是企业拥有的各种能力,如企业创新的能力、推动 变革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 文化 covin & miles(1999) zahra et al.(1999) lee & pennings(2001) 创业导向是能给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而这种 文化无法从市场上购买到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9 续表*-* 研究角度研究角度 主要学者主要学者 观点观点 精神与性格 王永贵(2008) 创业能力是企业家精神在现实中进行展开的过程 matsuno等(2002) 个体层面的创业导向指创业者的性格特质,如风险偏好、果 断性、成就动机需求、控制欲望等;企业层面的创业导向指 创业企业表现出的创业性倾向与特征 情境 wiklund(1999) 创业导向是由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某些人的行动所引发的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四)(四)创业创业绩效绩效概述概述 创业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如何使创业获得成功。 任何创业活动分析理论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都是指创业绩效即什么样的活动能够产生创业绩效、 怎样提高创业企业 的绩效。low & macmillan(1988)认为任何试图深入揭示创业成功原因的理论模型都应 该包含创业绩效以及导向绩效过程的各种变量。因为创业绩效考查的是创业活动的成 效,是检验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创业研究中最重要的因变量(沈超红和罗 亮,2006)。 (1)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创业绩效也是企业绩效,其对主要基于企业的创建和成长阶段,即初创期的企业绩 效。一般来说,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存在于整个创业活动之中,一些学者通过建立不同 的变量模型来分析创业绩效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 李乾文(2004)对已有文献进行了 总结与整理归纳后,提炼了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四类基本理论观点,如表 2-5 所示: 表表 2 2- -5 5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的不同理论观点不同理论观点 理论理论 代表学者代表学者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认知论 chandler & hanks(1994) 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利用资源的能力与创业绩效相关 lemer(1997) 创业者与员工的创业动机、商业技能与创业其绩效相关 ronstadt(1988) 创业取得成功与创业者早期创业经历密切相关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续表*-* 理论理论 代表学者代表学者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资源论 romanelli(1999) 所需和可获资源种类数量的相互联系决定了新创企业绩效 liu、manolova & edelman (2009) 资源在创业意向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 群体生 态论 delarpox & carroll(1983) 新创企业的生存绩效与技术和人口等宏观层面的变量有 关,而成长绩效则与战略等微观层面的变量有关 low & macminan(1988) 从过程的角度分析,认为要获得长期的创业绩效就要充分 考虑创业企业的外部社会环境因素 aldrich & marinex(200l) 新创企业生存不但与战略选择和环境自身有关,也与企业 自身努力和环境之间的匹配关系有关 战略适 应论 dollinger(1998) 战略适应论较好地解释了创业者如何通过自身有限的资源 和能力来开始创业 sandberg & hofter(1999) 建立了基于创业者特征、行业机构和创业战略三个交互影 响的创业绩效预测模型 资料来源:根据李乾文(2004)整理 此外, chrisman(2008)认为在考查初创企业绩效影响因素时应该区分新创企业的生 存绩效和发展绩效,不同创业绩效的类别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chrisman 等(l998)和 james(2006)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并总结以往所有关于创业绩效的文献后,认为创业者、 产业结构、公司战略、资源和组织结构与流程五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新创企业的绩效。 (2)创业绩效测量指标体系的演进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绩效实证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应的测量指标选取也得到了不 断发展与验证优化。通过对近些年来相关研究的归纳与总结,发现创业绩效的测量指标 选取呈现出这样一种演进趋势: 由单维与多维由财务与非财务由主观与客观 由生存与成长由绝对与相对。 这个趋势表明创业绩效的指标选取日趋完善与合 理,并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提高了各类与创业绩效相关研究结论的真实性 与合理性。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11 表表 2 2- -6 6 创业绩效测量指标的主要理论创业绩效测量指标的主要理论演进演进 分类分类 代表学者代表学者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单维 与 多维 farley & hoening(1990) 总结了大量文献,发现绩效衡量大多采用单一指标 robbins (1990) 创业绩效评价应有多元化的指标才合理 zahra & covin(1993) 以销售报酬率单一指标评价企业绩效具有较好的效果 财务 与非 财务 kaplan & norto(1992) 提出平衡计分法分析组织绩效 delaney & huselid(1996) 同时考核顾客满意度、销售增长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reiehela & haberb (2005) 用财务指标,如利润、现金流量、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 益率等来衡量企业的绩效 主观 与 客观 dess & robinson (1984) 主观指标能弥补客观绩效标准不统一或难获取的问题 murphy,trailer & hill (1996) 认为客观数据比主观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创业绩效 wall 等(2004) 主观评价法对企业绩效的测量具有较好的辨别效度 徐淑英(2002)等 主观评价法对企业绩效的测量同样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辨别效度及构思效度 生存 与 成长 yusuf(2002) 划分为成长性维度、获利性维度两个方面 chandler & hanks(1993) 从生存与成长两方面用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chrisman & bauerschmidt (l998) 对初创企业的评价应区分生存和成长两个方面 santoro & gopalakrishnan (2000) 生存绩效通过财务数据来衡量,成长绩效通过潜力指标来 测度 绝对 与 相对 antonicica & hisrich(200l) 采用财务指标中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来区分衡量初创企 业的生存绩效与成长绩效 沈超红和罗亮(2006) 使用相对绩效指标的优点: 排除外界不可克服因素的影响, 便于跨行业、跨阶段进行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五)(五)创业创业能力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创业绩效 1.创业创业能力能力与与创业绩效创业绩效 创业能力是保证创业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并取得绩效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在创建 时期、成长壮大时期还是成熟稳定时期,创业能力都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 创业企业绩效的核心。因此,有关学者以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研究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 的关系,探寻并丰富创业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已有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文献中, 由于创业能力的内涵及维度划分并未统 一且企业的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创业者身上,因而学者们经常用企业家(创业者)能 力、企业家胜任力等代表创业能力。在之前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研究得出创业能力与 创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例如,chandler & jansen(1992)认为企业家能力和创业绩效 之间呈线性关系,企业家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chandler & hanks(1994)经过实证研究得出,机会感知能力与创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管理能 力会直接作用于绩效。man 等(2002)通过创业过程中的三个主要任务(公司竞争力范 围拓展、 组织能力构建、 设置目标并采取行动) 来考虑创业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 认为创业能力一方面通过形成竞争力范围和组织能力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另一方面又直 接影响企业绩效,并据此提出了创业能力绩效的理论概念模型。随后,王红军和陈 劲(2007)对 man 等(2002)的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六个维度的创业能力同 时影响新创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绩效。 张玉利和李乾文 (2009) 实证验证了双元能力 (探 索能力、开发能力)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然而,学者们在对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后发现,创业能力各子维度 与创业绩效的具体关系并未获得一致的结论。也就是说,企业家或企业的不同能力对于 创业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例如,chandler & hanks(1994)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 的机会识别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管理能力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 不显著。贺小刚和李新春(2005)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测量中国企业家能力的四个维度 (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政府关系能力、社会关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战略 能力和管理能力,企业家的关系能力对绩效产出的贡献较弱。常冠群(2009)实证得出, 创业能力中的机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他对此的解释是:一方面 基于创业导向的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研究 13 表明创业企业对机会的把握力不够;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第三方变量,该变量有可能影响 机会能力向创业绩效的转化。 2.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 目前,学术界在创业导向和创业绩效的关系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从 一开始的关系直接研究,逐步发展到在二者之间不断增加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以此来 试图解释创业导向向创业绩效转化的具体路径(胡望斌和张玉利,2011) 。 (1)直接作用关系阶段 大多数学者经过研究发现, 创业导向和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是, 部分学者经过研究却得出了不一致或相反的结论(不显著或负相关) 。此外,有些学者 还认为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中, 即随着时间增长的创业导向具 有更高的绩效影响作用。 表表 2 2- -7 7 创业导向与创业导向与创业创业绩效的直绩效的直接关系相关研究成果接关系相关研究成果 主要作者主要作者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zahra & covin(1995) 创业导向创业绩效,特别是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 wiklund & shepherd(2003) 对瑞典中小企业的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tan(2001) 创业者的创新性和风险偏好越强,对不确定环境中的创业绩效的影 响更加显著 morris & sexton(1996) 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中的财务绩效关系并不明显,反而是对非财务 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影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