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雷雨(节选)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汗涔涔()惊愕()江堤() 昧心()联络() 敲诈() 暂时() 弥补()樟木() 袖襟()答案cndmiluzhznmzhnjn(二)多音字量间闷 伺答案linlinjinjinmnmncs二、写对字形 答案燥躁禺隅啼缔具俱撕厮签鉴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意气义气“意气”和“义气”区别在于:词义不同。“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或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用法不同。“意气”常构成“意气风发”、“意气高昂”、“意气相投”、“意气用事”和“闹意气”等短语;“义气”常构成“江湖义气”、“义气凛然”和“讲义气”。另外,“义气”还有形容词的用法,指有这种气概或感情。(2)工夫功夫“工夫”主要指时间(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方时候。“功夫”指本领、造诣;武术;(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2明确词义(1)一帆风顺:_(2)于心不忍:_(3)如梦初醒:_答案(1)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2)指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一般用作谓语、定语。(3)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wi)心财!你现在还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改正:_答案昧(mi)心财混账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_。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A我从前是伺候过老爷的下人B我从前是下人伺候过老爷的C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D我是伺候过老爷的从前的下人C从上文的问句“你是”来看,后文的回答应是“我是”,可排除A、B两项;“从前”作状语,应修饰“伺候”,排除D项。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不敢说。周朴园哦。鲁侍萍我倒认识年轻的一个姑娘姓梅的。周朴园哦?你说说看。改正:_答案“我倒认识年轻的一个姑娘姓梅的”中语序不当,应为“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资料链接剧坛泰斗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他从小爱好戏剧,1928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并引起轰动。继雷雨之后,他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其中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读清华大学四年级时,他完成了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地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它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文本鉴赏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性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可以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答案善良、正直、刚强英勇、顽强、无私 文本深读一、阅读开头至“可是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用“很自然地”“慢慢地”来描绘侍萍关窗动作的目的是什么?_答案“很自然地”是鲁侍萍30年前形成的习惯,暗示了她以前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痛苦、矛盾等复杂的情感,同时又勾起了周朴园对“梅姑娘”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性格?_答案(1)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慌心理。(2)表现了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3如何理解周朴园“你来干什么?”和“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问话。_答案周朴园料定鲁侍萍此次是来者不善,她肯定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侍萍此次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这表现了周朴园奸诈多疑的性格。二、阅读“外面争吵声”至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4在鲁大海识破周朴园的惯用伎俩后,周朴园不仅不显得慌乱,反而异常镇静。为什么?_答案周朴园在鲁大海面前不慌不乱,是因为他已经通过金钱解决了这次罢工的风波。5这一场戏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体现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_答案这两句话是弦外有音,意中有意,欲说难说,欲诉难诉,有苦难抒。鲁侍萍很想看看儿子周萍,但周萍打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为资本家的帮凶,又马上转口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三、结合全文内容,回答问题。6雷雨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那么这幕悲剧中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为什么?_答案(观点一)我认为雷雨主人公是周朴园。第一,周朴园是整个戏剧事件的开端。第二,周朴园是所有戏剧矛盾的中心,她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种矛盾。第三,从情节上看,他是整个大家族的核心,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第四,从作者主旨来说,也主要想塑造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形象。作者着力表现的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对人性的钳制与扭曲,同时也揭露了阶级矛盾的尖锐性。(观点二)我认为雷雨主人公是鲁侍萍。第一,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爱情是整个戏剧事件的开端。第二,鲁侍萍是戏剧矛盾的中心,她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种矛盾。第三,从情节上看,她的决定推动情节发展。第四,从作者主旨来说,也主要想塑造鲁侍萍这个典型人物形象。作者着力表现的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对人性的钳制与扭曲,同时也揭露了阶级矛盾的尖锐性,而鲁侍萍,恰恰是这种制度迫害最深的人。(观点三)曹禺曾说过写作雷雨于他是“一种诱惑”,更重要的,他说过,这些人物的“挣扎”使他们更陷入人生的“泥淖”中。挣扎既然注定无谓,那么挣扎得最厉害、最有奋斗理想的人也就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我们可以把雷雨的主角,定义为“最挣扎的人”。我以为周萍无疑是“最挣扎的人”。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潜台词雷雨中意蕴丰富的潜台词烛照着人物深藏在灵魂深处的珍品和污垢,深刻地揭示出人性本身的弱点与矛盾。如文中周朴园在认出侍萍后,一下子从对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他厉声喝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话的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我这么有钱,别人怎么突然找到我的头上来了。他用自己在三十年来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的社会经验,来揣度侍萍的来意,暴露出资本家的真实面目。潜台词是指有些话人物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观众却可以根据剧情,意会到其话中有话,另有所指,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它”的特点就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潜台词往往与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联系在一起。2写法指导巧挖潜台词首先,你要充分发挥你的联想能力,以那句话为一个点,从这个点开始发散思维,把所有可能的意思罗列出来(也可以用笔写下来)。其次,你将那句话放回它的具体语境和特殊背景来理解。(注意:不是每一次都能正确理解原话的意思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同,所想到的东西也会各有所异)3迁移运用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分析萧伯纳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英国作家萧伯纳长得很瘦。在一次酒会上,有位肥胖的富翁想取笑萧伯纳,说:啊!亲爱的萧伯纳先生,当人们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粮荒。萧伯纳马上回敬道:是的,当人们一看到你,就会知道闹粮荒的原因。_【写作示例】萧伯纳的潜台词是:正是因你们这些富人的盘剥压榨,世界上才有人闹粮荒,给对方以有力回击。 素材采撷1课内素材人与人的关系雷雨中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复杂性的应该是与鲁侍萍的冲突。在同侍萍相认前后,可以看出他内心世界的矛盾。相认前,从他诸多习惯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在潜意识里的确没有忘掉侍萍。可是为什么在侍萍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后,却又表现得那么冷酷、残忍、自私呢?在这里,周朴园的内心产生着剧烈的震动,本能和理智在互相交织着。本能要求他认侍萍,但理智又否定了这一决定。因为他一旦认了侍萍,他个人的地位、名誉、家长制的权威就要失去。这是专制的封建意识在头脑中作怪。周朴园的性格如夏雨般变幻莫测、反复无常。年轻时的追求与向往,年老时的孤苦与寂寞,真情与虚伪,热情与冷酷,都集中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应用角度】“人性的复杂”、“人是会随着外在环境而发生变化的”、“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人”、“学会宽容”等。2精彩应用人性是复杂的,一个真实的人不可能简单地用一个“好”“坏”就能评价。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正如雷雨中的周朴园,曹禺说“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然而这样一个恶人,却对鲁侍萍念念不忘,将和她有关的生活习惯保持了三十年之久,曹禺还是在他内心添加了一丝温情。 群文阅读导读: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他以敏锐的眼光,能够抓住剧中八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将人物刻画得非常成功。然而,大师在临终之前却有许多的“后悔”,也有许多“委屈”。曹禺的委屈,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大师的苦衷,正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哀。雷雨网天地间题记:三十年的恩仇,两代人的纠葛。命运如网,死死缠绕住这些网罗其间的世间凡人,天地间的残忍充盈弥漫。他们有罪么?他们无辜么?上帝言:“我差你们去,如同羊入虎群。”于是曹禺笔下,诞生人间如此种种。人物速写:1繁漪: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积郁烈火。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背负如此多重的身份,她的撕裂与挣扎可想而知。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繁漪如是。2周萍:他是一棵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也许他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渺小得不为人知。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他,人们只有叹气,而他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无情的嘲弄。3周朴园: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控制住别人命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梅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周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强装镇定,那么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4鲁侍萍:灰暗的雪夜,只有她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她一生的悲惨。“为什么不再次去死?不,我要活!为了活下去!”老天!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情感和伦理的双重巨大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过,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5鲁贵: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的人的准则,为了满足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廉鲜耻与奴颜婢膝?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这是奴才们的生存准则,不能及时出击,只能被动遭罪。不能沦丧良心,只能自食苦果。他把物质和实际看得大过于一切,正因如此,才有“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不再来”的处世箴言。只是那个雷雨之夜后,同样失去了一切的他还会有怎样的生存体验?6鲁大海:雷雨落下,融于川海。火山般爆裂的性格却搭配着大海的名字,这或许正是曹禺的本意,因为年轻才有希望,因此作者放他走,逃离出这死气沉沉的大网。走得刚毅,走得决绝,走得及时而正确。大海的心中是藏着偏执的,同一切贫苦出身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天生就具备反叛和破坏的力量,于是他敢指着鼻子骂老板父亲,扇大少爷哥哥嘴巴,拒绝四凤和二少爷周冲来往,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她是一个穷人的孩子上学、念书,那是一个小姐的梦!”大海不信梦,他只相信贫富的差距,仇恨容易导致偏执。7四凤: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心、谨慎地活,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但就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也在作者笔下残忍地风消云散。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的少女,为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终小心却难逃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彀中。和繁漪相互试探的一场,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女孩心计却尤显老练,然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责难她呢?爱情对于哪一个少女来说,不是蛊惑心神的致命毒药?8周冲:如果在这八个人中找出一个无辜者,那么一定是周冲。年轻和幼稚本不是罪恶,但在阴郁的罗网之下,这却成为导致周冲丧命的罪魁祸首。曹禺先生早已说过:“周冲只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然而我们梦醒之后呢?一切还是只能重新陷入无尽的黑暗。周冲的出现多少总是有点不合时宜的,他也总成为众人调笑轻慢的对象,但正是在鲁贵那污秽脏乱的家中,他说出心中“白云、蓝天、小船、风帆”的梦想。看似可笑,而我们笑后却无法不自愧感叹:嘲笑纯洁,说明思想已经污浊;漠视理想,表示精神开始颓废。病人有什么资格嘲笑健康呢?曹禺先生的苦衷:身不由己金凤曹禺在中国文学特别是戏剧方面的杰出贡献,尽人皆知。他是位严谨的作家,一生大约只出版了九部戏剧作品。作品不算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的几部几乎都是精品,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已成为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至今好像无人能逾越这一高峰。遗憾的是,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写的作品便大为逊色。过去,我总迷惑不解,为什么一些著名作家如茅盾、巴金、曹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那样黑暗的社会和恶劣的写作条件下,能写出多部巨著和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写不出来呢?或虽写了而质量不如以前呢?最近,我去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他和曹禺是极熟的朋友。他告诉我,他去北京医院看曹禺,曾经很不客气地对曹禺说:“你太听话了!”曹禺闻之震惊,随即苦笑着点头承认。他有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曹禺太忙于应付社会上各种活动了,而且总是一味说好。极其聪明和敏感的曹禺,大概很快便察觉到当今只许“舆论一律”的政治空气,他大约被迫收敛起他所有的才子锋芒,小心翼翼地应付甚至“迎合”这个严峻、严酷的现实社会。这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啊!但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他还是好好先生一个,总是说好,又何必呢?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政治运动,我多少也明白茅盾、曹禺等名家难以写出佳作的各种原因了。一天傍晚,夕阳西下,我和曹禺同志在一渡河畔散步。我问曹禺对翻译可有兴趣?他点点头说,他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我立即说:“翻译得太好了,拜读过,真把莎士比亚诗剧的神韵完全表达出来了。”接着,我诚恳地对他说:“曹禺同志,只有你,学贯中西,中英文都极好,本身又是著名剧作家,才能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翻译得这样传神。说老实话,我对朱生豪的译作,并不满意,因为他将莎翁的诗剧散文化了,失去原作的绝妙神韵。唯有你,曹禺同志,才堪当此重任。不知你是否有意将莎士比亚戏剧全部翻译出来。这可是给中西文化交流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也是十分艰巨的工程。曹禺同志,请你认真考虑一下。”我这番话,并非随意而谈,而是想了好久的。我认为,这位戏剧大师与其勉强自己去写一些配合政治任务的作品,不如翻译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可能对文学事业起更好的作用。他自己也可以生活得轻松些。此话不能这样直说,我只好采取正面提出建议的办法。料想曹禺是极聪明的人,他一定能读出我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果然,曹禺明白我的意思。他沉默了好一会,慢吞吞地说:“最近,少奇同志和总理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写王昭君,体现我们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的主题。我已着手收集资料,到内蒙古去了一趟,那里流传不少王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