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 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 现条件研究现条件研究 研研 究究 生:生: 刘玉青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杜伟锦 教 授 2012 年 12 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the realization condition study of innovation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candidate: liu yuqing supervisor: prof. du weijin december, 20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大,通过组织间的互动获取外部知识成 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随着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 突破了传统的“技术溢出技术吸纳”范畴,逐渐演变为国际化知识与本土知识不断融合的 创新互动关系。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实质是知识在二者之间的转移,其最终目的 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实现共同的利益,但是很多创新互动开展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没有实现共有 收益时就结束了互动关系。 为了揭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本质,本文从利益流的角度将跨国公司与本土 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收益分为私有收益和共有收益,并假定只有实现了共有收益才算二 者创新互动过程真正实现。研究过程中构建了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理论模型,将创新互动过 程分为私有收益阶段和共有收益阶段,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市场范围 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程度对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影响。研究发现: (1)市场范围互补程度越 大,创新互动过程越容易实现; (2)知识互补程度越大,创新互动过程越容易实现; (3)市 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程度共同变动时存在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临界值时,市场范围 重叠程度对创新互动的影响更大;反之,知识互补程度对创新互动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 本文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这一结论的有效性。 全文共有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论文研究思路及 创新点;第二部分对研究所用到的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说明和综 述;第三部分说明了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实现过程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介绍了 创新互动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其次从利益流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实 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创新互动的两个因素: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 程度;第四部分以第三部分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了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两阶 段博弈模型,通过博弈模型中均衡解的分析展现了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实现需要满 足的条件,并运用敏感分析方法进行了数值试验,具体解析了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 程度对创新互动的影响;第五部分选取了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通用电气的创新互动 和海尔与霍尼韦尔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互动两组对比性的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市场范围重叠程 度和知识互补程度对创新互动实现的影响。第六部分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促进跨国公 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系列对策建议。第七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 本文的研究不足及展望。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企业,创新互动,市场范围重叠程度,知识互补程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with the high speed upgrade of products and the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the enterprise achieving external knowledge through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s becomes the key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long with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mprovement of local enterpri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is no longer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 - technology absorb, but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he constantly fusion relationship of innovation interactive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knowledge and local knowledge. the essence of innovation interactive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is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the ultimate goal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is to achieve common benefits through knowledge learning, but a lot of innovation interactive is over b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benefit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innovation interactive, from benefits flow angle, there are private benefits and mutual benefits which achieves from the innovation interactive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and this paper suppose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mutual benefits means the truly realization of innovation interactive proces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y model of the realization process of innovation interactive, and divides the process into private benefits stage and mutual benefits stage.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to innovation interactive process affected by both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overlap and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complementary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game model. the study finds that: (1)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complementary, the easier to implement innovation interactive process; (2)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the easier to implement innovation interactive process; (3) there is a marginal value when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overlap and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complementary common changes,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overlap influences innovation interactive process more; on the contrast,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complementary influences innovation interactive process more. on the basis,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clusion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case. there are seven parts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illustrat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research ideas and innovation point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relative literature used in this paper and summarizes the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the third part show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innovation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this par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interaction, the typ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nefits flo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y framework of realization innov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and based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wo factors that affects innov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overlap and the degree of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forth part constructs a two stage game model of innov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quilibrium of game model to show the conditions that innov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must to meet. and this paper makes a numerical test using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to innovation interaction of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overlap and degree of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the fifth part chose two groups of comparative case, the innov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zhejiang chint electric co., ltd. and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 innov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haier and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hrough set up a joint innovation center, this part further show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overlap and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complementary. the sixth par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ngle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the seventh part makes a conclusion about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the shortage and research prospec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local enterprises, innovation interactive, the degree of market range overlap,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complementary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1.2.1 研究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2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1.3.1 研究内容 . 2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3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4 1.4.1 研究方法 . 4 1.4.2 研究创新点 . 5 2 创新互动文献综述 . 6 2.1 创新互动现象研究 . 6 2.2 创新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 7 2.3 创新互动作用的研究 . 8 2.4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互动 . 9 2.5 创新互动研究现状分析 . 10 3 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的理论分析 . 12 3.1 创新互动的内涵 . 12 3.1.1 创新互动概念 . 12 3.1.2 创新互动类型 . 13 3.1.3 创新互动特征 . 14 3.2 创新互动的实现过程 . 14 3.2.1 私有收益阶段 . 16 3.2.2 共有收益阶段 . 16 3.3 创新互动过程的实现条件 . 17 3.3.1 学习能力 . 17 3.3.2 市场范围重叠程度 . 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3.3.3 知识互补程度 . 19 4 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的两阶段博弈分析 . 22 4.1 模型构建 . 22 4.2 敏感性分析 . 24 4.2.1 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对创新互动的影响 . 25 4.2.2 知识互补程度对创新互动的影响 . 25 4.2.3 市场范围重叠程度与知识互补程度共同变动对创新互动的影响 . 25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7 5 基于两组对比案例的互动过程实现分析 . 29 5.1 案例介绍 . 29 5.1.1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通用电气的创新互动 . 29 5.1.2 海尔集团与霍尼韦尔公司的创新互动 . 30 5.2 案例分析 . 31 5.2.1 两组案例的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分析 . 31 5.2.2 两组案例的知识互补程度分析 . 32 5.3 案例研究结论 . 34 5.3.1 市场范围互补程度越大,创新互动过程越容易实现 . 34 5.3.2 知识互补程度越大,创新互动过程越容易实现 . 35 5.3.3 市场范围重叠程度与知识互补程度的共同影响 . 35 6 促进创新互动的对策建议 . 37 6.1 政府角度的对策建议 . 37 6.1.1 完善产业链发展,拓宽市场范围的互补 . 37 6.1.2 加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知识流动提供有效媒介 . 38 6.1.3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38 6.1.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创新互动智力支持 . 39 6.2 企业角度的对策建议 . 39 6.2.1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增强知识的互补程度 . 39 6.2.2 构建诚信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 40 6.2.3 整合两国文化的差异,提升互动合作效率 . 40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42 7.1 研究结论 . 42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42 致 谢 . 43 参考文献 . 4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附录 1 . 48 附录 2 . 5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跨国公司日渐成为全球研发的主体。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的创始 人稻森胜雄说: “跨国企业以世界作为经营对象,在不同的地方制造与销售产品,在世界各地 招募人才、获取资金和资源。 ”跨国公司充当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和先锋,跨国公司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跨国经营到全球经营的 10 年间,其海外资产、收入和雇员等跨国指数都 大大提高。博斯公司的最新调查显示,2009 年全球 1000 家研发经费支出最多的上市跨国公 司的研发经费总额已达 5030 亿美元,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额的一半左右。王志乐 1(2011)指出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许多跨国公司为了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抓住中国市场的机遇,纷纷调整在华发展战略,通过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实现国际产业的 转移。截至 2009 年底,跨国公司在华已设立超过 1200 个研发中心,各类研发中心主要涉及 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生物医药、交通化工、电子通信、软件设计等,并且跨国公司在华设立 的研发机构也以从区域性研发基地上升为全球研发基地。例如,由诺基亚和西门子的相关业 务组合而成的移动通信设备巨头诺西公司在世界上共设有五个研发中心, 中国就独占其二, 目前诺西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已有超过 1000 名研发人员。 在跨国公司向全球研发网络演进和本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二者的关系由传统 的技术溢出技术吸纳关系逐渐演变为国际化知识与本土知识不断融合的创新互动关系。特 别是在 21 世纪的今天,中国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及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国外大型跨国 公司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的态势愈演愈烈, “跨国公司全球化” 、 “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的实施 助长了对当地化知识的获取,跨国公司与中国民族工业之间这种互联互动的发展效应愈益明 显。例如,ge 公司提出了“反向创新战略” ,即利用东道国本地化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再将 产品推向国际市场。2002 年,ge 就将超声波医疗检测仪的本地研发工作交给了江苏无锡的 一个研发小组。该小组利用手提电脑配件,开发出一个小型的便携替代产品,并开发出相应 的软件,ge 便携超声波医疗检测仪的全球销售额从 2002 年的 400 万美元增长到 2008 年的 2.78 亿美元,本土研发小组做出了重大贡献。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实质是知识的双向流动,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的相互学 习实现共同的收益。从目前的创新互动状况来看,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与本土 企业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但是很多的互动关系要么很快终止,要么最终演变为跨国公司的 并购,并没有实现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共有收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希 望通过研究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条件,深化现有的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 互动中技术溢出理论的同时,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更好的进行创新互动以及为本土企业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新战略的调整和相关部门改进政策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有收益,而互动过程能否有效完成受 到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程度两个条件的限制,因此,本文的核心就是通过进一步的 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程度对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影响。基于此 目的,本文对创新互动过程的实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通过模型 分析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程度对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影响。 1.2.2 研究意义 第一,创新主体间的互动被视作创新系统的核心,跨国公司作为创新系统的一员,目前 关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创新互动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作为具有较强异质性的两类主体,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间的创新互动具有特殊性,探讨二者间的创新互动关系及实现条件,有 助于完善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间互动的相关理论。 第二,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创新互动是促进技术溢出,提高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 途径,探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实现需要满足的条件,对于促进跨国公司与本土企 业开展良性互动,提高本土企业获得知识的能力,促进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第三,研发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全球研发网络和区域创新系统的相互嵌入趋势愈发明显。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创新互动则是联结全球研发网络和区域创新系统的桥梁,本研究有助 于发展研发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在研发 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的合作伙伴,随着本土企业创新能力 的提升,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创新互动成为现实。 第二章,创新互动文献综述。本章在阅读大量文献和相关著作的基础上,从创新互动现 象的起源、影响创新互动的影响因素、创新互动的作用以及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互动四方面 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 第三章,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界定了创新互动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其次,本章从利益流的角度阐述了创新互动的过程,并将互动过程分为私有收益阶段和共有 收益阶段;最后,对创新互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跨国公司与地方创新主体 而言, 互动是双方的最佳选择,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竞合关系的存在,致使创新 互动并不一定能实现。本文认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中实现了共有利益才算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正完成了创新互动,基于此,本文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市场范围重叠程度、知识互补程 度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创新互动实现的因素。 第四章,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的博弈分析。本章主要利用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展现了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实现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建立了博弈模型,其次利用模型分 析了市场范围重叠程度与知识互补程度对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影响。 第五章,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案例分析。本章是在第四章模型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案例实 证分析,本章选取了两组对比性的案例,一是正泰集团与通用电气在低压电器领域的合作, 二是海尔与霍尼韦尔成立联合创新中心针对家用电器和智能控制的多项技术合作。通过案例 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程度对创新互动的影响。 第六章,促进创新互动过程实现的对策建议。本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促进跨国 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结论及研究展望。通过全文分析,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 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1.3.2 研究技术路线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实现条件研究主要研究二者实现互动需要满足的条件,本 文将实现共有收益界定为二者实现了创新互动,本文主要围绕这个视角展开,具体研究框架 见图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图 1.1 本文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搜集、整理、阅读相关文献和著作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与本土企 业有了基本的认识,在分析前人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选择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博弈模型分析法。本文通过对 khanna 2(1998)提出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的适用条件、模 型分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加入了知识互补程度这个因子,对创新互动实现的条件进行了模 型分析。 案例研究法。本文的案例是结合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互动的实际,选取了两组对比性的 案例,通过具体的分析,解释市场范围重叠程度和知识互补程度带来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过程实现条件 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创新互动 文献综述 第三章 创新互动 过程实现条件的 理论分析 第五章 基于两组 对比案例的互动 过程实现分析 第四章 创新互动 过程实现条件的 两阶段博弈分析 第六章 促进创新 互动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 及展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4.2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互动的研究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