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集群企业多层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集群企业多层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集群企业多层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集群企业多层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集群企业多层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集群企业多层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集群企业集群企业多层多层网络网络对对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的影响影响研究研究 研研 究究 生:生: 蔡梦颖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王核成 教授 2012 年 12 月 iii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ulti-layer network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luster enterprises candidate: cai mengying supervisor: wang hecheng 12,2012 iv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 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 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 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 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21 世纪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对经济的增长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人们越来越清楚 地认识到知识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集群作为市场和企业层 级之间的组织,因其特有的地理、生产等联系形成网络,为集群中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 资源,而组织学习能力在其价值提升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全球化背景下,集群企业正经 历着由本地逐渐向全球迈进的过程,其所在的环境也从本地扩张到国内再到国际,为应对环 境的变化,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所要求的组织学习能力也随之改变。 以往的研究大多以分析网络结构、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主,而本文则基于多层 网络视角,将企业网络按地域和功能划分为多层关系网络及资源网络两类,并提出集群企业 多层网络与其竞争优势的相关性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作为 中介变量,详细研究了多层关系网络、资源网络、组织学习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以 此揭开网络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黑箱,为集群企业如何更好更有效率地利用网络,如何发 展组织学习能力指明方向,从而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立足。 通过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本地关系网络、国内关系网络、国际关系网络与企业 竞争优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利用式/探索式学习在本地关系网络、国内关系网络与企业 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同时,技术资源网络、市场资源网络与企业竞争优势也 显著正相关, 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在技术资源网络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 用;而人力资源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关键词:多层网络;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竞争优势;集群企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 information , internet , and other high-tech play indelible roles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 it is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re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factors to become the most major enterprise resources . for special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production linkages , cluster can provides numerous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to the enterprises , and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ization , the cluster enterprises are undergoing the process from the local to the global gradually ,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also expanding from the domestic to the international accordingly, to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business growth , the requirement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lso changes .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focus on how the network structures and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impact on the firm performance , but this article based on a perspective of multi-level network , introduce the exploitative learning and explorative learning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 detailed study the relation among multi-layer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 multi-layer network of resources ,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enterprise growth performance .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uncover the mysteries that how enterprise clusters multilayer network influenc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point out the specify direction that for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 use the network how the enterprises should do , so that the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and gain a foothold in the fierce business world . through this research , the main conclusion is : the relationships of local network , domestic network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 a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 and the exploitative learning and the explorative learning play a ful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local/domestic network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 meanwhile , the network of technical resources , market resources are also positive correlative to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 the exploitative learning and the explorative learning are also fully mediated between the network of technical resources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s network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not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support . keywords: cluster enterprise , multi-layer network , exploitative learning , explorative learning , competitive advantage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录 . iii 1 绪论 . 1 1.1 研究意义. 1 1.1.1 现实意义 . 1 1.1.2 理论意义 . 3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4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4 2 文献综述 . 7 2.1 产业集群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研究. 7 2.1.1 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 7 2.1.2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对集群竞争优势的分析 . 9 2.1.3 企业竞争优势的演化 . 10 2.2 组织学习能力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11 2.2.1 组织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 11 2.2.2 组织学习的分类 . 12 2.2.3 组织学习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 . 13 2.3 社会网络理论和集群企业网络. 14 2.3.1 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 . 14 2.3.2 集群企业网络的特征 . 15 2.3.3 集群企业多层关系网络的形成 . 15 2.3.4 集群企业的资源网络 . 16 2.3.5 集群企业多层关系网络及资源网络的界定及其对竞争优势的机理分析 . 17 2.4 本章小结. 19 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20 3.1 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 20 3.2 集群企业多层关系网络与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 . 21 3.3 集群企业资源网络与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 22 3.4 集群企业多层关系网络、资源网络、利用/探索式学习与竞争优势 . 24 3.5 本章小结. 2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4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27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27 4.1.1 问卷设计 . 27 4.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27 4.2 研究变量及其测度. 28 4.2.1 被解释变量 . 28 4.2.2 解释变量 . 29 4.2.3 中介变量 . 31 4.2.4 控制变量 . 31 4.3 主要分析方法. 31 4.4 本章小结. 31 5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32 5.1 信度及效度检验. 32 5.1.1 信度及效度检验 . 32 5.2 相关和回归分析. 33 5.2.1 相关分析 . 33 5.2.2 回归分析 . 34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7 5.3.1 实证分析结果 . 37 5.3.2 实证结果分析 . 37 5.4 实证分析结果路径图. 41 5.5 本章小结. 42 6 结论与展望 . 43 6.1 研究结论及建议 . 43 6.2 本文创新点 . 45 6.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46 致谢 . 47 参考文献 . 48 附 录: . 5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论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许多地区的经济衰退,然而,欧美少 数几个地区的经济却依旧保持平稳,有的甚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如意大利中部的艾米利亚 罗马格纳(emillia 一 romagna)、德国的巴登一符腾堡(baden 一 wurttermberg)、美国加利福 尼亚的硅谷(california 一 silicon valley)等,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存在专业化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因其内部存在高效竞合的关系和共享性的信息技术资源网络,加之集群企业的 不断学习,维持了该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此后,各国对产业集群的 研究蔚然成风。进入 21 世纪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剧,产业集群也成为了经济 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对产业集群加以注意并逐渐展开研究,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 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本土化产业集群,如北京的中关村、海宁的皮革城、绍兴的纺织中心 等,其中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的发展最为迅猛,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对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降低生 产成本、增强区域及国家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都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 竞争优势,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1 研究意义 1.1.1 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正如 porter(1998)所描述的: “当今世界经济地 图上布满了被称之为集群的区域” 。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 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及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 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溢出加快了集群的技术创新速度,增强了集 群的技术能力,提高了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知识存量;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所带来 的规模经济是单个企业无法比拟的。 因此, 国际上也将产业集群称为是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然而,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隐藏着 危机,有的产业集群优势弱化,后劲不足,甚至走向了没落和终结。被誉为“世界汽车之都” 的美国底特律,曾是美国创造力和工业力量的象征,然而自上世纪 90 年代受到网络和高新技 术的冲击,如今已衰落为重工业和糟糕环境的象征;同样的还有匹兹堡、澳大利亚 styria 的 钢铁产业集群,都曾历过辉煌后彻底败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也出现了整体性的下滑,如温州桥头镇纽扣产业集群等。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容量缩小,用 工成本提高、融资困难等因素,将我国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 足等缺陷暴露了出来。因此,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十分急迫的课题。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企业的生存空间及其环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的竞争优势,本土企业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集群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面对日益复杂 多变的环境时,要时刻保持发展的活力,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也应发挥“领头羊”的带头作用, 及时从集群外部引入新的技术和知识, 适应环境并引导集群内企业发展,从而推进集群企业 竞争优势的提升。创新能力始终是支撑集群持续发展的决定力量,从目前集群企业的现状来 看,集群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在于学习网络的培育和累计学习效应的实现。因此,集群 核心企业如何通过学习能力来获取网络资源以提升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整 个集群升级,已成为集群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1.2 理论意义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学术界,产业集群不 仅是经济学、 管理学研究的热点, 也引起了地理学、 社会学研究的兴趣。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 1985)“嵌入性”理论的提出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认为企业竞争策略会随着企 业竞争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理论呈现出一种与网络理论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engelstoft(2006)等通过对丹麦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认为集群内企业在共同奋斗目标下能够 实现风险共担、互相支持,这种竞合关系使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和创造更为便利,有利于集群 及其企业获得比较竞争优势。feser(2001)则从时间(集群所处的生命周期) 、地理(资源、交 通、竞争等) 、关联(投入与产出、创新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对集群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1。 学习被公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关键所在, 自 1991 年 march 提出两种组织学 习范式以来,关于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相关研究大量涌现,组织既需要利用式学习来 保障当前的灵活性,同时也需要探索式学习来应对未来的多样性2。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网络 系统,集群内各企业在规模、战略、产业链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别,如果能找到符合集群企业 自身利益的学习途径,集群的创新能力将得以实现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中企业、各集群之 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丰厚的社会资本,kraatz(1998)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论证了企 业网络所带来的社会资本能强化企业间的学习,达到节约交易成本,获取资源,并提高企业 竞争优势的目的。 levinthal(1990)更指出企业从网络中吸收知识的能力对于成功的创新尤为重 要。 然而到目前为止,已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网络结构在企业成长和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却忽视了对企业网络在空间、功能维度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3,同时对于“外部网 络是如何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构建了一 个集群企业多层网络结构,引入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各层企业网 络及相关学习能力的分析,指出各层网络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以此来揭开网络是如 何影响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黑箱 , 从而为企业在布局网络, 突破瓶颈, 克服障碍, 提升能力, 适应现有及未来动荡、复杂的困难环境,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了 一定的指导意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竞争优势快速消灭,处于动态环境“漩涡”中的企业 只有持续不断学习才能避免风险、赢得机会,保持竞争优势。笔者在走访集群企业的过程中 了解了目前企业发展的困境,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缺少稳定的现金 流,使得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充满了风险和坎坷。因此,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企业必须加 强学习能力,既需要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来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同时为培育竞争优势, 还必须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正如 wick(1993)所说,在“不学习则灭亡”的今天,组织学习能 力已是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4。 如何扩大利润空间,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实现自主创新,如何 实现新产品推广,如何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等情况,是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同时也是企 业如何提升竞争力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如何构建企业多层网络模型,如何定量刻画出多层网络的特征; (2)集群企业本地关系网络、国内关系网络和国际关系网络分别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3)集群企业技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和市场资源网络分别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4)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在集群企业多层网络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发挥着怎 样的作用; (5)刻画出集群企业多层关系网络、资源网络、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四者之间 的路径图。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细胞,因此本文的研究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入手,以集群企 业为对象,通过“网络学习能力竞争优势”构建起本文的研究思路,详细研究了多层关 系网络、资源网络、组织学习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是浙江省的印染纺织产业集群企业,以海宁、绍兴、桐乡印染纺织产 业集群为样本集群企业发放问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 1.1 图 1.1 本文研究框架图 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引入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作为中介变量,详细研究了 多层关系网络、资源网络、双元组织学习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分为六部分,各 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通过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两方面的分析提出研究问题,阐明研究意义, 明确研究对象、内容、确定研究方法、结构。 第二部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网络 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等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分析前人研究的不足,确 定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三部分: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分析多层网络对两种学习范式的作用,以及对集群企 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 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构筑理论模型。 第四部分: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设计各个研究变量的研究量表,设计和安排研究问卷、 抽样方案,分析样本的分布,最后对研究中拟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做出解释。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运用网络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取得的有效 阐述研究背景、确定研究问题 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 的文献梳理 企业网络与竞争优 势的文献梳理 组织学习与竞争优势 的文献梳理 企业网络与组织学 习的文献梳理 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及模型检验 研究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论与展望 文献综述 问卷设计和发放 构建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 理 论 分 析 描述性统 计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实 证 分 析 阐述研究背景、确定研究问题 图 1.1 本文研究框架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性进行分析,然后对统计的结果加以解释和讨论,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第六部分:结论。对全文的论证过程做出概括,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指出本 研究中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视角进行展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集群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研究 2.1.1 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对集群的认识起源于 100 多年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产业区概 念: “当一种工业已经这样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是会长久设在那里的,因此,从事需要同 样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相邻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 ”5以地区优势一书闻名 的贝卡特尼将“产业区”定义为“社会边界所限定的集团,社区的人们和企业的员工均积极 参与到某个自然及历史形成的地域之中”6。此后,哈佛大学波特教授于 1990 年在国家竞 争优势 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概念, 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既有竞争又有 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体7。随后,产业集 群不仅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概念, 同时也成为诸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时所倚重的重要政策工具, 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通过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升级,将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与国际资源 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区域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中包括了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 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制造商,以 及与其技能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同时还包括了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 支持的政府及其他机构。 j. a. theo 和 pim den hertog(1998)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 相互依赖的 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 、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 、中介机构(经纪 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网络8,其中的企业可获得新的互补技 术,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以取得协作经济效益。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出现企业空 间集聚的现象,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江浙一带兴起了中小企业集聚区,经济迅 速发展。王缉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各区域发展的实际,于 2001 年系统地提出了 产业集聚理论,认为集群是具有本地区域历史根源的企业在空间集中的现象,并且本地企业 之间既是竞争又是合作的关系9。 许仁详(1998)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 认为成本、 需求、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产生影响10。惠宁(2008)从专业化分工、制度 创新、社会资本的视角,对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并构建 了一个理论框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营造集群经济的制度环境11。将各学者对产业集 群的定义总结如表 2.1 所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表 2.1 各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的不同定义 资料来源:吴结兵、蔡宁12 代表性学者 定义 redman(1994) 一种或一系列相似产品生产链上企业的地理集中 ,包括能够影响这些集聚地 竞争力的机构,如:教育机构、研究所等。 swann padmore krugman; porter; padmore krugman; porter; padmore padmore padmore storper 群体学习 可以透过集群中的不同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porter; keeble 从上可以看出,集群研究从地理层面向关系层面演进,产业集群问题已从一开始的区域 经济问题转变为揭示组织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在产业集群中,不管是企业间的生产网络、 营销网络、主要社会网络,还是企业所在地的价值观念、信任、合作文化等,都对集群竞争 优势的维持及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对集群社会关系的探究主要还 是停留在功能、结构层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集群企业社会关系进一步扩大,对其进行 更深入的分析迫在眉睫。 2.1.3 企业竞争优势的演化 在技术创新加速、知识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服务的顾客需求逐渐多样化,产品的 生命周期也在迅速缩短,企业竞争的范围和法则都在悄然改变。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研究也不 断提出新视角,与时俱进。 20 世纪 80 年代伯格奥纳菲尔特(b. wernerfelt, 1984)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入手, 指出企 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是由于企业的资源存在差异,企业的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内部异质的、稀 缺的、难于模仿的、无法替代的、效率高的专有资源,企业资源的类型、重要性和能力共同 决定着企业利润的空间。但是资源观的分析是静态的分析,假设前提是资源在竞争企业中差 异化分布且不完全流动,其简单的认为有了战略资源 ,就会自然形成最优运用资源的战略行 动,然而事实上资源和企业战略选择的联系并非如此明显。 1990 年,普拉海拉德和哈默(prahalad & hamel)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 ,强调其有两个 关键点:首先核心能力必须是独特的,也就是企业所用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其 次,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积累性的学习,即企业知识获取的速度和数量,知识应用的效率和知 识创新的能力才是企业创造价值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18。在短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来 源于当前产品的性价比,但是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即拥有不断产生 专有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