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i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摘 要 道德治腐是一种以良好的伦理道德准则约束行政人员的权力, 并 通过道德教化、制度引导、社会监督等方式把这些准则转化为行政人 员的内心自律,从而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使他们筑 起防腐抑腐的道德防线。提起道德治腐,在某些人的思想中就会产生 这样一个误区:道德治腐就是仅仅依靠道德来治理腐败,削弱或者从 根本上否定法制的规范作用。本文提出道德治腐,并非要将道德置于 法制的对立面,在腐败治理中排斥法治,而是试图从道德角度研究腐 败治理的实现途径。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 政人员的道德化,二是制度的道德化,三是监督主体的道德化。本文 对国内外道德治腐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并结合我国 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反腐倡廉建设实践, 对完善我国的腐败治理提出 相应的伦理对策。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方 法。 第二部分:道德治腐的概述。首先从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入手, 对道德和腐败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其次阐述了道德治腐的含义及其理 论基础。 第三部分:反腐败: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首先分析了以法治腐 的局限性以及道德相对于法律在腐败治理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其次运 用公共管理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道德与行政主体的行为选择、 制度 设定以及监督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最后,又将法律和道德 相提并论,提出腐败的治理模式是德法并治。 第四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道德治腐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意 义。介绍了不同国家、地区在道德治腐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及对我国 的借鉴意义。 第五部分:我国道德治腐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以我国纪检 监察机关为例, 对我国近年来一些道德治腐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的案例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ii 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国外一些国家道德治腐的成功经验之比较,总 结当前我国在道德治腐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六部分是完善我国腐败治理的伦理对策。 主要是针对我国道德 治腐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在个体层面, 要构建道德治腐的内在养成机制;在制度层面,要构建道德治腐的外 在保障机制;在监督层面,要构建道德治腐的全民参与机制。 最后是本文的结语。 关键词:腐败治理,道德,维度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iii the moral dimension of anti-corruption abstract moral anti-corruption is the way that using good ethics guidelines to restrict the authority of the administrator, transforming these guidelines into the inner self-discipline through moral education, guidance systems, social supervision of these criteri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ies and character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someone maybe has the wrong thinking that moral anti-corruption is the way that only using moral to fight corruption and weakening or negating the effect of the law. moral anti-corruption in this article is not to put moral at the antithesis of the law, but to research the way of anti-corruption from the moral point of view. moral dimension of anti-corruption includes three aspects: moral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moral of the system, moral of the supervisor. this article analyses what we practiced and what we neglected on the anti-corruption. combined with the work of combating corruption done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iv by the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 it will put forward the moral countermeasure on anti-corruption.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part1: introduction. discussing the 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ubject, the research study in china, the research idea and method. part2: the outline of ethical anti-corruption. fist is to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concept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moral and corruption. second is to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c of ethical anti-corruption. part3: anti-corruption: moral and law in the process of anti-corruption. first is to state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moral comparing with law in the process of counter-corruption. second is, by using the knowled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ethics,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with behavior choosing, system formulating as well as supervising mechanism of the administrative main body. third is, placing on a par the law and the moral, to put forward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 of anti-corrup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the virtuous rule complement one another. part4: practice in moral anti-corruption abroad. first is to introduc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areas in moral anti-corruption. second i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v part5: moral anti-corruption practice and deficiency in our country. first is, taking our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 as an example, to go deep into some moral anti-corruption practice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second is to conclude the deficiency which exists in the moral anti-corruption aspect in our country after comparing with the foreign experiences. part6: perfect our countermeasure on anti-corruption. it is mainly put forward some target-oriente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moral anti-corruption. on individual level, intrinsic cultivation system of anti-corruption should be built. on supervising level, social participating system should be built. part7: conclusion key words: anti-corruption,moral,dimension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庄伟华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庄伟华 指导教师签名:黄德良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从腐败现象产生开始,对于反腐败理论的研究以及反腐败实践就从来没有中 断过。尽管学术界对于腐败产生的根源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就腐败治理的实现途 径来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法律途径,即运用法律、制度的手段,在国 家行政人员中形成一种以法治为主要手段的多层次惩腐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反腐倡 廉理论和措施。二是道德途径,即以良好的伦理道德准则约束行政人员的权力, 并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准则转化为人们内心的自愿以及行动的自觉,从而来抵制 腐败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在社会日益法制化的今天,以法治腐必然是首要选择的 模式,然而从各国反腐败的实践来看,单纯的依靠法律制约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 腐败蔓延的势头。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是有成本的,旧的腐败形式消 失,新的腐败形式又会出现,法律制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法律本身 也存在有效执行的问题。因此,认为法律完备则天下太平,并且将法律疏漏作为 腐败者推卸法律责任甚至拒绝向腐败者进行拷问的理由, 则是非常荒谬和危险的。 反腐败有一个“烂苹果理论” ,出现腐败,是苹果不好,还是装苹果的筐出现了问 题?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领导干部,有的廉洁奉公,有的贪赃枉法,其道德品 质的差距可见一斑。正如筐里的苹果,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变质腐败,其区别不 仅仅是筐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方面要设计合适的筐,使 苹果有良好的保鲜环境,同时更要重视栽培和选择品质优良的苹果。正基于此, 笔者不揣浅陋,从道德的角度研究腐败治理的实现途径,试图为当前正在开展的 反腐倡廉建设尤其是预防腐败工作打开一些思路。 二、研究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2 (一)理论意义 从道德的角度研究对腐败的治理开辟了腐败治理的新视角,丰富了反腐败研 究的理论内容。腐败首先是从思想上的动摇开始的,只要思想上“想通了” ,那么 就会陷入犯罪的泥潭。虽然,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客观因素可以创造不敢为、 不能为的反腐败外界环境。但是,如果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就必须构建反腐败 的思想道德防线,使领导干部对腐败行为不想为、不愿为。许多人会对道德治腐 的可行性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用道德来治理腐败,似乎又要回到过去那种“人 治”的阶段,靠社会精英的自身廉洁来带动整个社会的净化。笔者认为, “人治” 固然不可取,但是在反腐败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辅之以行政道德理念的灌输和廉 洁从政氛围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道德治腐的实现方式决定了其作用效果 的间接性和长期性,但是笔者坚信,重视对腐败问题的道德治理研究,必将具有 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现实意义 从我国近年来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相关行政人员道德水准低下已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落马贪官都存在生活腐化堕落现象。从九 十年代中期被查处的陈希同、王宝森,到去年落马的陈良宇、秦裕等人,违法犯 罪背后均有一个或多个“二奶”的身影。可见,思想道德的滑坡,成了经济犯罪 的导火索。对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确定了“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部署了建立健全惩治和 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任务。并且提出了要“把加强官员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 ,强调官员“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 ,可见加强行政人 员的道德建设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净化党风政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在道德治腐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国内不少学者已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3 经认识到道德建设在治理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从行政伦理角度提出了构建廉 洁高效政府的相关理论和对策。但是不难发现,许多观点仍然停留在理论设想阶 段,没有与反腐败的实践相结合,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些从反腐败实践出发 的道德治理对策又因其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而显得相对空泛。从近年来国内学 者对于道德治腐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视角: 一、以德行政研究视角 代表性的著作有张康之教授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张教授认为, “存在着两种权力:一种是法律制度化的权力,我们把这种权力称为抽象权力; 另一种是在法律制度化的框架下存在的由个人或个性化的组织所执掌的权力,我 们把这种权力称作为具体权力。 ” 官僚体制下腐败的根源在于具体权力的异化, 而 这种权力的异化,不仅仅在于行政官员道德价值的扭曲和堕落,致使他选择错误 和罪恶的行为, 更在于制度本身能够提供给行政人员道德如此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因此,张教授提出了以公共行政的道德化为途径治理腐败。一方面需要行政人员 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突出制度道德的内容。 张康之教授的研究为公共行政中官僚制弊端的救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 角,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但是它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提出 “公共行政道德化”的观点有失偏颇,所谓“化”是一种过程,有倾向性的特征,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改革的关键是确立行政行为的法治基础,或者说首 先是“依法行政”的问题。因此,道德化的治理模式应该说是不够全面的。二是 带有“乌托邦色彩” ,张康之教授的观点理论阐述较充分,但是对于其提出的具体 操作方案是否可行在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 二、公共管理(行政)伦理学研究视角 这部分研究主要是从公共管理 (行政) 伦理学学科研究的角度对公共管理 (行 政)伦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构建,通常以公共管理(行政)伦理学教材的形式出 现, 用于mpa的教学以及公务员的培训, 如万俊人主编的 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 , 王伟的行政伦理概述等。由于是作为教材使用,书中对于公共管理(行政) 伦理的相关理论论述得较为全面和系统,但是对于道德治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研究通常以一个章节或分散于全文的形式在论述公共管理(行政)伦理学的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4 时被提及,显然这样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同时,在论述时也没有与反腐败的 实践相结合,因此提出的对策创新性和针对性不足。 三、反腐败研究视角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反腐败研究的文章屡见于报端,虽然研究的角度各有 侧重,但是对于腐败原因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即教育缺乏,制度缺失,监督缺 位。因此,党中央于2005年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 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 旨在通过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反腐倡廉的制 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在这 些反腐败的研究中,学者们都能较好的结合我国反腐败的实际,也充分认识到了 个体的道德因素在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些对策。但是,这些研究 通常理论阐述不足,提出的道德治腐对策也仅停留在行政人员的“自律”层面, 即寄希望于塑造“好的人” ,而忽视了道德的“他律”作用,即建立“好的制度” 、 营造“好的环境”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道德对腐败 治理的可行性及其实现途径。文献分析:主要以张康之、万俊人等学者关于行政 伦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 论述道德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实证分析: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反腐败道德建设方面的实 践及其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选取了目前世界上廉洁程度较高的芬兰、新加坡 以及我国的香港,重点分析了他们在反腐败道德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并与我国 的道德建设状况进行比较,总结出我们在此方面的不足。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 状及基本思路。第二部分是道德治腐的概述。首先从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入手, 对道德和腐败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其次论述了道德治腐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第 三部分是反腐败: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首先阐述了法治在反腐败中的局限性; 其次论述了道德相对于法律在腐败治理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再次运用公共管理伦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5 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道德与行政主体的行为选择、制度设定以及监督机制之间的 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最后,又将法律和道德相提并论,提出反腐败的根本对策是 德法并治。第四部分是国内外道德治腐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不 同国家、地区在道德治腐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其次,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为例, 对我国近年来一些道德治腐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不同 国家和地区道德治腐的成功经验之比较,总结当前我国在道德治腐方面存在的不 足。 第五部分是完善我国腐败治理的伦理对策。 主要是针对我国道德治腐的现状, 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在个体层面,要构建道德治腐的内在养 成机制;在制度层面,要构建道德治腐的外在保障机制;在监督层面,要构建道 德治腐的全民参与机制。最后是本文的结语。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6 第二章 道德治腐概述 第一节 道德的含义 一、道德概念的界定 在中国古汉语中, “道德”最初是两个分开的概念。 “道” ,即道路,引伸为原 则、规范、规律。在老子看来, “道”是宇宙的本体。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 “德” ,就是实行某种原则,心中有所得。 “德者,得也” 。按 庄子的理解, “物得以生为之德” , 强调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 最早将 “道” 与 “德” 两个字连缀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来使用的,是春秋时代的荀子,其曰: “故学 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意思是说,若人们学到了“礼”并按“礼” 来做人处事,就达到了道德的极境。由此, “道德”概念在以后的使用中一般都指 按照一定行为规范而行动并达到一定的完善境界。在西方,直至19世纪,德国古 典哲学家黑格尔才思辨的对道德作了界定: “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是人的 自由意志在内心的实现。它包括“故意与责任” 、 “意图(动机)与福利(效果) ” 和“良心和善”三个环节。 道德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社会、文化、宗教、群体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 这是因为不同的期望值所造成的;不同的时间也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因为事 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因此期望值也发生变化。社会对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 的道德要求,同样的男欢女爱,在平常人来说无可厚非,可是对于禁欲或节欲的 僧侣或教士来说就是相当不道德的事。平常人通过帮别人的忙获得利益就没什么 可说的,可是如果是领了工资花纳税人钱的行政人员通过帮别人的忙来获取利益 就是不能容忍的不道德的腐败行为。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来看道德的标准是不确定 的,难以统一的,这也是道德的统一定义迟迟没出现的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7 二、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就是指道德对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简单来 讲,道德具有四个功能,即认识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教育功能。 (一)认识功能。道德首先具有认识作用,即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 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人都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天 生的,社会属性则是后天的,是渐渐形成的。人需要自然属性,更需要社会属性, 因为人是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存在的。 如果人不对自己的自然属性加以必要的约束、 克服,人的社会属性就不会形成,社会也就不会存在。要使一个人形成社会属性, 对其进行道德塑造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进行道德塑造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社会道德 规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了道德认识,人们在进行社会行为选择时就会认识到 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能够进行道德选择、行为选择。 (二)调节功能。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际关系和多种多 样的利益关系,包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和集体(包括团体、民族、国家等) 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无外乎就是处理这些关系:怎么交往?用什 么态度交往?用怎样的责任心去交往?道德就发挥着调节这些社会关系,维护社 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作用。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让自己的行 为更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果道德调节作用消失了,人们都按照本能去选择,按 照人的自然属性去解决问题,社会就会变得一团糟。因此,人们必须按社会属性 去交往,道德感就是社会属性,如果没有道德感,一切都从本能去选择就容易犯 错误。 (三)评价功能。社会属性要求每个人不仅要关注自我,更要关注社会。关 注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善恶评价,也就 是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道德舆论。现在,社会 的一个隐患, 就是人们在道德上的麻木对社会上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不发言, 不表态,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产生道德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而道德评价能 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道德舆论力量,从而使社会道德规范更为完善,使人们 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四)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8 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水平。道德可以把坏 人教育好,可以把不成熟的人教育成熟,可以使人的自然属性渐渐缩小,社会属 性渐渐放大,把不文明、野蛮变成文明。 第二节 腐败的含义 一、腐败概念的界定 “腐败” ,是当今人们政治生活中使用频率颇高的词汇之一,人们往往把社 会上很多不正当的行为和风气与腐败相联系, 造成腐败概念使用过宽。 严格地讲, 腐败一词始用于生物学,是指生物体的某个部位发生腐烂。 汉书食货志上记 载,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有时也泛指败坏、 堕落。 腐败一词被引用到政治学后,它的含义就很宽广了,如有政府腐败、政党 腐败、个人生活腐败,等等。所指的意思是事物的败坏和堕落。包括:思想上、 行为上的堕落,组织、机构、制度、措施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等。 然而,何谓腐败,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从伦理学角度定义, 有的从政治学角度定义,有的从经济学角度定义等等。但是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 去认识腐败,研究腐败,任何形式的腐败都有如下共同的伦理特征: (1)腐败必 须是权力持有者(行政人员)道德败坏,其前提是利用了社会赋予的公共权力。 从这点上来说腐败与权力紧紧相连,是权力存在和运作的一种畸形状态。没有公 共权力的存在,就不可能有滥用职权的机会与条件。 (2)腐败的动机在于谋取私 利、财富与地位,必然造成对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的侵占或损害。 (3)腐败 行为的手段或方式是滥用职权,是对既定的行政伦理原则、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 的违反与亵渎。综上所述,从伦理学角度我们可以把腐败定义为:权力持有者在 腐化堕落思想的支配下,利用公共权力不正当的谋取私利的行为。可见,腐败就 是对权力应该负载的道德使命的违背。 二、腐败的表现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443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9 腐败活动的发生和滋长与公共权力的结构有关,因而它更容易在政治领域和 司法领域等公共部门发生。而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部门是以一定的经济关系为 基础的,权力对经济的干预也在所难免,因而以权力兑现金钱的经济腐败时有发 生。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腐败是腐败活动的主要形式。 政治腐败、司法腐败、经济腐败又往往表现为公共管理者个人品质的堕落和生活 的腐化,因而掌权者的生活腐败也成为腐败的又一种独特的形态。 (一)政治腐败 就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而言,政治腐败尤其是高层政治腐败已成为危害巨 大的腐败。什么是政治腐败呢?英国学者保罗、海伍德的定义是: “政治家和官员 利用他们享有的接近资源的特权来为他自己或他人谋取福利。 ” 美国学者亨廷顿 从公职理论出发,把政治腐败解释为“国家官员为了谋个人利益而违反公认准则 的行为。 ” 如果从腐败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看,政治腐败的本质特点是以权谋权, 是权力再分配中的权力交易,是谋求个人权力的最大化。从腐败的本质看,政治 腐败就是利用公共权力来维护或扩大个人权力。政治腐败就是行政人员以非法或 非道德方式利用公共权力以获取个人私利的社会行为。 当前政治腐败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一、对党的方针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 有些地方和单位从本位主义和地方主义出发,对党的方针政策采取“取我所需” 的态度,有利于我的就执行,不利于我的就置之不理。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办法,对抗党的政策的执行,这是政治领域中比较广泛存在的一种腐败现象。 二、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应当指出,一般官僚主义属于作风问题,不应划入腐 败的范畴,但官僚主义日益严重化并发展到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就构成政治领 域的一种腐败行为。三、组织人事工作中的任人唯亲。主要表现为,选拔使用干 部不讲德才兼备的标准,以是否对自己忠顺、有利为标准,从个人亲疏远近决定 他人的升降、去留。四、破坏民主,践踏法制,欺压百姓。为了保护自己既得利 益或是显示自己的权势,打击群众乃至草菅人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万俊人.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26 英保罗海伍德.政治腐败:问题与透视j.政治研究(英) ,1997,3:23 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次序 周琪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88.54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0 (二)经济腐败 在经济学的视野里,经济腐败就是权力寻租。权力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 西方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公共学派主要代 表人物、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布坎南(j.buchanan)和著名经济学家 g.缪尔达尔(g.myrdal) 、a.克鲁格(a.klueger)等人。权力寻租理论中所谓租 金,不是一般经济学理论中所指的土地、劳动、设备等自然生产要素所致的差价, 而是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进口配额、生产许可证、物价管理、原始股发行、土 地批租等政府管制和干预市场所导致的差价收入,包括价格差、汇差、利差等。 某些企业或市场主体为了获得这些因政府管制和干预市场所导致的差价收入而向 政府官员行贿,与政府官员勾结起来,就是权力寻租活动。权力寻租的本质是权 钱交易,即通过具体的政府权力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改变普遍法律公 平分配的目的和意志,以浪费社会资源为代价来实现非生产性利益的腐败行为。 当前经济腐败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一、极少数党政机关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 贿。这是腐败最严重、最恶劣的表现,也是分布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腐败。 二、少数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把法律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执法犯 法,敲诈勒索。三、一些掌管人财物的部门和带有垄断性的经济管理部门的党员 干部 “靠山吃山” , 以各种手段中饱私囊。 四、 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以官经商、 以权经商。即所谓“官倒” ,表现为利用权力搞到国家计划内的平价物资,再以市 场价转手卖出,顷刻间暴富。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将权力转化为金钱。 (三)生活腐败 生活腐败是公共权力掌握者个体的堕落,他不是以权换权和以权换钱,而是 以公权换取个人情欲的满足。一般而言,生活上的腐化堕落有两种类型:一是属 于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与公共权力无关,如花自己的钱吃喝玩乐;二是与 公共权力有关用职权来获取原欲的满足行为,我们常把后者称为生活腐败,而把 前者称为生活堕落。 当前生活腐败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一、一些党员干部公款宴请,大吃大喝; 公款旅游; 违反规定购买进口豪华小轿车; 超标准建造办公楼和装修私人住宅等。 万俊人等.现代公共管理论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30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1 二、极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色” ,或利用职权,奸淫妇女,玩弄女性;或喜新厌 旧,搞婚外恋;或违反法律,重婚纳妾。 三、腐败的危害 腐败现象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并且还在花样翻新。 这些现象,我们决不能听 之任之,任其蔓延。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 “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 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 葬送我们的人民政 权、 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 邓小平同志指出, 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 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 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 “改变面貌” 的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腐败的危害极大,已经危及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 我 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一)腐败会增加社会文化道德成本。要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的道德 水准和行政人员的道德水准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腐败活动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公 共责任心、社会义务感和道德标准,使其排斥权力运行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 公平和正义原则,进而会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面临每况愈下的危险。受到腐败 盛行的影响, 人们的交往日益金钱化和利欲化, 人与人之间朴实的情感日益淡漠, 理想主义信念丧失殆尽,传统伦理价值观被侵蚀瓦解。文化道德之塔一旦坍塌, 社会道德沦丧就会像洪水猛兽一样迅速蔓延,结果往往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 间和代价才可能予以重建,这个成本是难以估量的。 (二)腐败会增加间接的社会成本。通常,腐败越严重,社会为了对其进行 鉴别、监督、定罪、惩罚等所需投入的社会资源量也就越大,这对于发展中国家 相对有限的、可用于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扣除或损耗。 可见,腐败对于私人是有利可图并且收益丰厚,但对于社会所起的则是破坏 性作用,原因是私人把腐败活动的风险和成本转嫁给了社会。这就造成了腐败越 多,则社会越难以治理,社会损失越大;反过来,社会越难以惩治腐败,腐败也 就越猖獗的恶性循环状况。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2 第三节 道德治腐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一、道德治腐的含义 道德治腐是一种以良好的伦理道德准则约束行政人员的权力,并通过道德教 化和个人修养等方式把这些准则转化为行政人员的内心自律,从而提高行政人员 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使他们筑起防腐抑腐的道德防线。 提起道德治腐,在某 些人的思想中就会产生这样一个误区:道德治腐就是仅仅用道德来治理腐败,从 根本上排斥法制的规范作用。其实,本文提出的道德治腐是从道德的角度研究腐 败治理的实现途径,而并不是将道德作为法制的对立面,在腐败治理中排斥法制 的重要作用。 二、道德治腐的理论基础 伦理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实践精神的特殊方式把握现实世界,以一种 内心信念和自律性规范的形式去引导人们做出“应当”的行为的学问。行政伦理 是这一原理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反映。道德在腐败治理中的特殊作用机制使它在现 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原因就在于可能有些人对它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产生质疑。 然而行政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道德治腐是有着科学的理论作支 撑的。 (一)从行政伦理学研究的起因看 正是由于现实行政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而且这些问题的出现 恰恰是在法制建设迅速增强的条件下,它意味着法治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 途径,还需要得到行政伦理的支持。而这些道德失范的行为包括渎职、受贿、以 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腐败行为。这与道德治腐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是一致的。 (二)从行政伦理的内涵看 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主体的活动及行为的伦理,是行政道德规范、行政伦理 制度和行政价值导向的有机结合,并构成一个由基础道德规范到伦理制度保障到 理想价值导向的系统。这与道德治腐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罗国杰.以德治国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229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3 (三)从行政伦理的功能看 行政伦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监督功能, 主要是通过健全法制, 以法律法规形式确立行政伦理规范,建立有效的责任和监督机制,通过广泛的公 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体现出来;二是指导功能,主要是通过公共行政组织的领导人 的率先垂范和身体力行,可操作的行政伦理行为守则和行政人员大量的职务行为 体现出来;三是管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建立行政协调机构和运用行政伦理规范, 给予行政人员以公平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制约其不当行为表现出来的。这与道德 治腐的作用方式是一致的。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4 第三章 反腐败: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 第一节 以法治腐的局限性 长久以来,提到道德,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法律。究竟是德治好还是法 治好?是应该以德治国还是依法治国?引发了理论界对于法治和德治辩证关系的 激烈讨论。本文并不想赘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关于道德和法律的 关系是有着明确的共识的,没有人会因为提倡道德而否认法律的价值。但是,在 实践中,用法律全盘代替道德,重视法律的功能而轻视道德作用却是一个客观的 事实。然而,法律不是万能的,如果认为法制完备则天下太平,并且将法制疏漏 作为腐败者推卸法律责任甚至拒绝向腐败者进行拷问的理由,则是非常荒谬和危 险的。法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周延性 由于立法者无法预见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据此为人们设定行为方案,尽管 他竭尽所能,法律中的漏洞和盲区仍在所难免。这种因立法者认识能力有限而造 成的法律不能涵盖一切社会关系的情况,导致了某些领域的无法可依,为一些不 法分子钻法律的漏洞提供了可趁之机。如当前存在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官僚 主义、作风漂浮、形象工程等亚腐败现象,在法律制度上明显缺位,人们对这种 腐败既痛恨又无可奈何。 二、模糊性 法律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行为规范,在许多情况下,立法者求助于模糊语言 的手段来表达只可意会的立法意图,这便造成了法律的模糊性。例如,法律条文 中的“不适当的报酬” ,究竟怎样是适当,怎样是不适当,其标的物很难确定。如 中秋节时赠送月饼的行为最初被认为只是中国人传统的礼尚往来,而如今出现了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5 “天价月饼” ,那么它是否可以被认定为“不适当”的馈赠呢?对于这种问题的定 性,单纯依靠法律条文难以作判断。 三、滞后性 法律一经制定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却是不断变化 的,因此法律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或多或少的存在脱节现象。例如,我们在案 件调查中发现,某位领导干部以家属的名义用低价购买了相关公司的股份,这种 行为一眼看上去像是受贿,但是,在对照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后发现,在中纪委的 “八条禁令”及两高的司法解释中只有低价买房、买车,或收受干股,对低价买 股份这种新型的违纪行为却没有作规定。因此,对这位领导干部,我们无法追究 其刑事责任,只能以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给予其较轻的党纪处分。 四、执行不力 法律从形式上可以借助于国家权力得以制定和实施,但若不以人们的意志和 服从为前提,他的强制效果就可能十分有限,有时甚至会软弱无力。卢梭曾说过: “尊重法律是第一条重要的法律;而严厉的惩罚只是一种无效的手段,它是气量 狭小的人所发明的,旨在用恐怖来代替他们所无法得到的对法律的尊重。 ” 伯尔 曼也指出: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 近些年来,我国立法的速度 和规模是解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据有关部门统计,从 1980 年至今,全国人大常委 会已通过 400 余部法律,国务院也制定了近 700 项行政法规,但法律实施的效果 却不尽人意。同样的,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制定和 完善了一系列的惩腐预腐制度,然而制度执行不力、违反制度惩处不严的问题仍 然十分严重。 第二节 道德治腐的特殊作用 与法律相比,道德在腐败的治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超前性 法卢梭.论政治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0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 ,北京:三联书店,1991.28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腐败治理的道德维度研究 16 法律一经制定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法律不能频繁变动,更不能朝令夕改, 否则就会失去其确定性和权威性。因此,法律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存在或多或 少的脱节现象,而道德制约就不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同时,从一定意义上来看, 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员,而道德建设则是重在教育那些尚未违法犯罪 的人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去犯罪,充分体现了道德治腐的时间优 势。 二、内在强制性 道德不只是属于个人内在的心理,而是“良心”与“德行”的统一,是必然 要表现于外在社会行为,必然要影响社会并受社会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是通过团 体纪律的约束,行业规范的制约,特别是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这些都是社会强 制力。这种社会强制力,比之国家强制力,在通常情况下是软一些,要通过行为 主体在外界道德压力下唤起羞耻感、罪恶感而起作用;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 产生硬性的强有力的效应,甚至更甚于法律惩罚与制裁,因为法律强制力只涉及 人们的行为自由或物质损失,他无法保证人们时时刻刻都是守法者,也无法保证 违法者在受到惩罚后就不会再次违法。 而道德强制力则是深入内心的惩罚与折磨。 三、全面性 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社会关系和人的行为。在任何国家, 任何时候,法律的漏洞始终是存在的。对于这些法律之“疏” ,靠法律调节的前提 条件不复存在,而道德调节依然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说,法律调节之外的所有行 为空间均可为道德调节。当然,法律调节范围内的诸多规范,同样可以为道德调 节,因为许多法律规范本身就源于道德。 第三节 道德治腐的作用机制 腐败产生的原因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可分为主客观两方面。主观上是行 政人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客观上是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人事总监工作总结
- 糖尿病高渗状态护理要点
- 《经络腧穴学》课件
- 老年护理学的休息
- 活动类工作汇报
- 经管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 《瓶中吹气球》课件
-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合同采购申请评审流程
- 骨包虫病护理查房
- 07第七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新汉语水平考试HSK级写作解题攻略专题培训课件
-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件
- 自主移动机器人教学课件第4章 导航规划 2 避障规划和轨迹规划
- GB 3162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岭土
- GA/T 1312-2016法庭科学添改文件检验技术规程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